?

少數民族大學生網絡輿論中友善行為的引導機制研究

2017-08-02 07:48王智
東方教育 2017年11期
關鍵詞:網絡輿論

王智

摘要:“友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較為重要的一個價值準則,輿論引導在黨的十六大以來始終處于突出地位的戰略部署。本文對少數大學生網絡輿論中的友善行為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共分為“網絡輿論中的情感支持”、“網絡輿論中的技術支持”、“網絡輿論中的信息支持”、“網絡輿論中的資源分享”及“網絡輿論中的反暴力行為”5類,并據此提出引導少數民族大學生網絡輿論中友善行為的策略。

關鍵詞:網絡輿論;友善行為;引導機制

1.前言

“友善”與“愛國”、“敬業”、“誠信”一起,同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方面的基本理念。國內關于核心價值觀的研究很多,在2006年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第一次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概念前,已有學者開始對社會主義價值觀進行研究,如上世紀80年代就有關于社會主義建設與個人價值觀成長的關系研究[1]等,但這一時期相關研究數量較少。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被明確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后,相關研究的數量逐年增加,每年發表的相關論文由年幾百篇發展至年逾千篇,尤其是2011年以來,理論界、學術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研究更加深入,并成為引起全黨、全國人民、全社會廣泛關注的重大課題[2]。由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根據我國實際提煉出來的,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因此國外的相關研究較少。

國內的研究多從整體對核心價值觀進行闡述和討論,涉及的領域也很廣泛。2010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相關的研究中,學者們共提出了60種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看法與表述,涉及90多個具體范疇(或判斷)[3]。2011年10月,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指出提煉和概括出簡明扼要、便于傳播踐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三個倡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社會和跟人層面,提煉出具體的12個價值觀。自此,部分學者開始著手從具體的12個價值觀進行理論探索和實踐研究,但相關大學生友善價值觀的研究極少。

輿論引導在黨的十六大以來始終處于突出地位的戰略部署,在高校工作中,大學生的輿論引導在網絡應用急速發展的背景下顯得愈發重要。如何提高大學生網絡輿論的引導力,加強學校層面輿論引導的公信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從而保證學生思想動態的穩定及健康發展,是各高校必須解決的課題。輿論引導方面的研究交往成熟,從輿論發生發展的特點、輿論的引導機制等均有大量研究,如有研究者對網絡輿論引導的基本特點進行了總結,并提供了引導方法[4],也有學者對輿論引導力的重要性進行了闡述,認為輿論引導力是黨的重要工作能力[5]。目前沒有發現將友善與輿論引導結合,在網絡新媒體環境下進行的研究。

本研究將核心價值觀中的“友善”與網絡輿論引導相結合,并以少數民族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少數民族大學生在網絡輿論中友善行為的特點和原因,據此提出科學的引導機制。

2.少數民族大學生視角下網絡輿論中友善行為的分類

2.1研究目的

主要采用問卷法輔以訪談法收集少數民族大學生網絡輿論中友善行為的現狀。

2.2研究方法

問卷使用自制《大學生網絡輿論中友善行為調查表》,調查少數民族大學生網絡輿論中友善行為的頻率,通過項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對行為進行分類。共發放問卷580份,收回問卷562份,剔除無效問卷19份,有效問卷共計543份。其中男生195人,女生348人;平均年齡為20.2歲(SD=1.03)。

2.3結果與統計分析

《大學生網絡輿論中友善行為調查表》由120名心理學本科生,11名心理學碩士生和一名心理學教授進行評定,獲得相關條目50個。通過項目分析,剔除6個項目。通過探索性因子分析,剔除20個項目,最終剩余24個項目,分4個因子。根據統計分析結果可將少數民族大學生視角下網絡輿論中的友善行為分為5類,分別命名為:“網絡輿論中的情感支持”、“網絡輿論中的技術支持”、“網絡輿論中的信息支持”、“網絡輿論中的資源分享”及“網絡輿論中的反暴力行為”。

3.少數民族大學生網絡輿論中友善行為的引導

通過對友善行為類別的明確,我們得以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網絡輿論中友善行為的引導制定科學有效的對策。

3.1提升學生情感意識,加強人際交往能力

通過感恩教育、人際關系輔導及各類校園活動,加深學生感情,提升學生對人、對事的認知能力,不斷改進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在情感交流方面能更加適應復雜多變的情況,進而避免不必要的情緒宣泄,在網絡輿論中能友善交往。

3.2建立專題交流平臺,營造健康交流氛圍

大學生有交流的需要,目前有叫較多的通訊軟件可使用,但由于未限定使用范圍或目標,很多交流平臺往往處于無政府狀態。為了營造健康的網絡輿論氛圍,首先需要有健康的交流氛圍,通過建立專題交流平臺,隨時把控平臺的輿論導向并形成統一的行為模式和習慣,就容易營造友善健康的網絡輿論氛圍。

3.3培養網絡法制意識,杜絕網絡暴力行為

大學生網絡法制意識淡薄容易滋生網絡暴力行為,未保證網絡輿論的友善健康,需要從較高成面進行調控,即法律層面,這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由于目前關于網絡的法律條款仍在不斷的摸索階段,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培養法律意識仍需進一步加強,從法律和自律兩方面雙管齊下,保證網絡輿論的友善和諧。

參考文獻:

[1]于光遠.社會主義建設與生活方式、價值觀和人的成長[J].中國社會科學.1981(4):3-12

[2]張書林.近兩年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綜述——兼解讀十八大報告“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J].理論建設.2013(1):20-25

[3]楊興林.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研究現狀與思考[J].理論探索.2010(1):22-26

[4]李志雄.論網絡輿論引導的特點及方式[D].廣西大學.2005

[5]陳一收.中國共產黨提升輿論引導能力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2

基金項目:2014年度國家民委科研項目(立項編號:14YJZ006)。

猜你喜歡
網絡輿論
社會熱點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影響及應對研究
公共管理視角下的網絡輿論引導
魏則西事件網絡輿論傳播探析
社會化媒體對網絡輿論環境的重建
高校新聞媒體如何引導校園網絡輿論的思考
網絡集群自組織特性對網絡輿論引導工作的影響研究
媒體如何做好新聞輿論工作
“互聯網+”環境下的中國特色公共關系研究
網絡輿論對公共政策制定的影響
網絡輿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及對策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