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初中信息技術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2017-08-04 09:38楊艷飛
東方教育 2017年10期
關鍵詞:導學學案信息技術

楊艷飛

如今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能力的提高,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切實貫徹。從當前初中信息技術教育的現狀出發,指出要實現初中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需在新的教育理念支撐下構建符合新課改要求的“新課堂”。作為信息技術教育的專職計算機教師,應帶頭轉變原有的工作方式,認識到自己不只是一個教書匠,而應是擁有現代教育觀念、具備反思精神、善于合作的探究者。在闡述“新課堂”構建意義的同時,著重探討了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新課堂”構建的理念與教師角色的轉換。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初中信息技術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意義。

教育界已然將創新納入了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加以推動,而全面科學地理解創新才能更好地把握創新教育的實施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針對特定的時代特征,有學者曾明確指出:“一切源于人對自然生產和社會的新的思想的產生、技術的變革、模式的改變等都是創新?!倍鴦撔陆逃褪恰巴ㄟ^教育的過程,以啟發、誘導的教育方式為手段,以激發開辟人的創新意識為核心,以整體素質的培養提高為載體,以著力塑造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全面落實人才的培養目標,并促使國家經濟建設獲得盡快發展,社會文明取得更大的進步”?;趯撔?、創新教育的認識,結合初中義務教育階段的實際,可以將初中生創新能力理解為在學習實踐中,以創造性的個性方式對問題進行分析、加工、總結及應用,從而生成具有某種價值的成果,并加以反思和提升,促使學習活動的再發現與再生產。

二、初中信息技術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策略。

1、激發學習興趣。

激發興趣和愛好是培養創造思維的基石。愛玩、好動、對未知事物好奇,這是初中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中,就要抓住學生這一特點,把“游戲”適時引入課堂,在教學中因勢利導,把學生潛在的學習勢能轉化為動能,從中去激發學生的興趣,正所謂,興趣越大,則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效果就越好。因此,在我的課堂上,一些益智游戲和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兒”,頻頻出現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示一些新知懸念,讓學生每一課都有新發現、有新收獲,讓學生感受到電腦中所蘊含的知識、技巧真多,從而激發他們對信息技術課的求知欲、探索欲,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畫圖軟件中的“剪切”“粘貼”命令時,首先出示了一個由畫圖工作制作的拼圖小游戲,同時激發學生:“今天老師帶來一個自制的拼圖游戲,大家想不想玩呢?”這時學生的興趣油然而生,我讓學生自行探索玩這個拼圖游戲的方法。于是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開始操作游戲。在游戲初期,不少學生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于是引導學生采用自主看書、同學間合作探究、查資料、向老師請教等方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這樣既喚起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意愿,使學生始終滿懷信心、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之中,又實現了整個教學過程的自主性、開放性、實踐性。同時,提高了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為學生的創造思維的培養奠定了基礎。

2、培養想象能力。

人類有了“嫦娥奔月”的神話和幻想,才有今天“阿波羅號”登月;有了“木牛流馬”的幼稚幻想,才有今天在戰場上縱橫馳騁的裝甲戰車;有了“阿凡提”的“芝麻開門”的幻想,才有了今天的眾多發明。這是幻想給人的啟迪。在人們的具體創造發明過程中,許多創造發明的靈感也是從幻想中產生的。

學生有時的一些想法在成人看來是很奇怪的,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不要扼殺學生的靈感,讓他們敢想、敢做不要被別人的看法所束縛,鼓勵他們勤于思考并為自己的想法付出行動,也許第二個比爾.蓋茨就會在他們中誕生。

記得有個學生在學習計算機操作系統的時候,突然向我提出說過:“計算機的操作系統可不可以用語言來控制,這就不需要麻煩的操作了,想讓計算機做什么只要說一聲就可以自動完成?!碑敃r有許多同學笑話他,我及時阻止了他們并表揚了這位同學。他敢于大膽的想象,他的想象并不是沒有根據的胡思亂想,也許就在明天就會有語音操作系統的問世。

3、開展學案導學。

所謂“學案導學”式教學,是教師在編寫教案的同時,通過對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的綜合分析,設計一個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體,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導學方案,進而培養學生主動構建知識體系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式。該教學方式下,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以教師的指導為主導,從單純教師的教轉向師生共同活動,對體現學生的自我價值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實踐教學中,該教學方式的實施應把握以下兩點:

一是學案的編寫應把握靈活性、梯度化原則。學案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參與意識的關鍵因素,同時也是貫穿整個學案導學教與學過程的學習活動線索。在編寫過程中,教師應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及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認識水平等進行綜合分析,一方面在形式上保證豐富多彩、靈活多樣,以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和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在內容上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強度進行綜合分析和差異分析,準確定位學案編寫的精度、難度和梯度,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保證大部分學生能“跳一跳,摘得到”,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采用“分組合作”。

每學期開學通過開展“信息技術知識與操作水平現狀調查”,及時了解學生水平,在第一至二周內成立合作學習小組,每組成員4-6人,每組安排一名理論水平較高、操作能力較強且有一定組織能力的組員擔任組長,在學習時起聯絡、監督、指導作用。在完成教學任務時,組長及時指導基礎差的同學,組員間優勢互補、互幫互助,齊心協力完成教學任務,教師也可以以合作者的身份,參與探索和協作學習。在此學習環境中,學生獲得知識、能力與方法是在教師、同學的幫助下,通過獨立探索或者同伴協作交流,進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進行的,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活動的主體。通過“分組合作”教學法,學生們的整體水平大大提高,還培養了學生的協作精神、學習情感,為他們提供了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

總之,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是一項需要不斷創新思想,更新理念的工作,一定要在實際工作中多進行實踐和探索,將自己的新想法、新理念融入到信息技術教學的工作中,讓初中生的信息學習能力進一步增強,為未來競爭更為激烈的信息社會培養更多的后備人才。

猜你喜歡
導學學案信息技術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思考
巧學信息技術課程
淺談初中信息技術項目式學習教改實踐
巧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
《背影》導學案教學
鄉愁導學案
“比例尺(一)”導學案
我是小導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