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傳統文化是語文課堂中的“味精”

2017-08-14 23:42王子吉
新課程·小學 2017年7期
關鍵詞:中華傳統文化味精

王子吉

摘 要: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詩、詞、書法、對聯、燈謎、歇后語等。語文課標要求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敝腥A傳統文化是語文課堂中的“味精”。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中華傳統文化引入,可以給語文課堂帶來無限樂趣,讓語文課堂“香氣四溢”。下面,就教育教學中“實戰”的情況談點膚淺認識。

關鍵詞:引入古詩詞;引入成語;引入對聯;中華傳統文化

一、引入古詩詞

古詩詞,是歷朝歷代中華文化的精髓,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孩子,讓孩子在古詩詞的學習中感悟人生,感受自然,體會詩詞的聲韻美、結構美?;蛘邔⒐旁娫~教學與講故事結合起來。在教學唐代詩人杜甫《春望》時,我給同學們講了杜甫身處唐朝由盛及衰的歷史背景以及“石壕吏”的故事。讓同學們的眼前立即浮現出一幅幅畫面。同學們就興趣倍增了?;蛘邔⒐旁娫~教學與唱歌結合起來(唱古詩)。在講完詩歌內涵,賞析詩歌后,結合孩子們熟悉的歌曲《離家的孩子》,讓學生跟上節奏,將詩歌唱起來……課堂上回響著同學們青純、爛漫的天籟之音。同學們浸潤在古詩與音樂營造的海洋里,如饑似渴,如癡如醉。再如,教學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時,更容易使古詩詞教學與唱歌結合來。學生既學習了詩詞,又受到了藝術的熏陶。推薦學生閱讀《唐詩三百首》。

二、引入成語

成語,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約定俗成的定型的詞組或短句。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既然是約定俗成的語言單位,那么就不可以隨便更改。在課前三分鐘,讓學生上臺講一講經典的成語故事。學生聽得津津有味,興趣盎然。講完后,適當點評,順勢導入新課。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被語文課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例如:講作文課《如何點題》時,我就讓學生講講“畫龍點睛”的成語故事,課堂效果還不錯。還可以引入數學公式歸納成語,學習成語。首先讓學生在課外搜集大量學過的成語,課堂上以備用。

萬紫千紅÷百發百中=百花爭艷

百步穿楊-九九歸一=一帆風順

讓學生按這種模式仿填成語。學生很高興,很愿意做這種很快樂的學習活動。成語接龍很簡單,也很有實效。

課外繼續摘錄成語。讓學生每人準備一本“成語摘抄本”,看電視的時候,去圖書館的時候,聽長輩拉家常時,聽領導講話的時候,如果遇到成語就記錄下來,必要時還要查一下成語詞典,加強理解。這樣學生積累了成語,為其口語表達以及作文夯實了基礎。

三、引入對聯

中華傳統文化浩如煙海,語言材料更是五彩繽紛。對聯是中華文化中的獨特的耀眼“明珠”。這顆耀眼“明珠”,不但讓中華文化熠熠生輝,而且以對聯為載體的書法藝術更是翰墨凝香,源遠流長。在對聯的寫作中,既可以培養書寫能力,感受書法的藝術魅力,又可以積累語文寫作素材,提高口語和交往能力。我所教的學生,寒假作業之一是要求學生搜集春聯五十副。開學時,許多同學都認真做了,有的橫著寫,有的豎著寫,甚至有的干脆拿起了毛筆,揮毫潑墨。開學第一課,我上成了“對聯交流會”,講了對聯知識千古明聯,勵志對聯,趣味對聯等等。對聯有其獨特的對稱美,對仗美,音韻美。教學中,我有意識地讓學生發現問題??梢苑Q為“反彈琵琶”吧,我在教學中出示一副我們珙縣家鄉很具有特色的圖片——娃娃魚農家樂。進門處就是一副精美的對聯,橫批是田園生活。

上聯:山間野菜香薰東西南北人,

下聯:溪中魚鮮樂迎春夏秋冬客。

讓學生欣賞畫面,糾錯,對聯是否工整?因為畫面很漂亮,有古色古香的門框,有工整漂亮的書法字。初看,學生認為沒錯,但是仔細看看,詞性相對,就有問題了。這樣一提示,學生一下子就發現處理了。下聯的“魚”字對上聯什么?讓學生發現問題。然后,老師提議,鼓勵這位語文功底非常了得的學生。在此過程中,學生感受了語言、記憶了語言、積累了語言。有成功的體驗。說不定,文學家、書法家,從此就要產生了!除了搜集、整理春聯這項活動外,我還讓學生注意留心日常生活中實實在在的用毛筆寫一寫對聯。培養學生的書法興趣。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課堂中還可以插入幽默搞笑的燈謎、歇后語等中華傳統文化材料,也可以讓語文課異彩紛呈,生機盎然。相信充滿歡聲笑語的語文課堂,一定是成功的語文課。

總之,語文課堂離不開中華傳統文化的浸潤,中華傳統文化需要語文課堂的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是語文課堂中的“味精”。在教學中適當引入中華傳統文化,會讓語文課堂掌聲不斷,異彩紛呈。既增強學生對中華文化的喜愛之情,又提高了語文教學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劉玉斌.中華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與踐行[J].亞太教育,2015(21).

[2]劉顯存.論小學語文教學與中國傳統文化弘揚[J].課程教育研究,2013(15).

編輯 李博寧

猜你喜歡
中華傳統文化味精
味精究竟是不是“害人精”?
A QUESTION OF TASTE
談如何在小學教育中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當代中國文化自信的深刻內涵與動力源泉
中華傳統文化與資助育人的“四化一體”融合機制研究
讓中華傳統文化在小學思想品德課堂中綻放
做什么菜不用放味精
味精有毒論不可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