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小學品德與社會合作創新思維的培養

2017-08-18 08:43蘇紅霞
課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7期
關鍵詞:小學品德創新思維小組合作

蘇紅霞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科技與經濟的飛速發展及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教育事業取得了許多新的成就。品德與社會課是小學的必修科目之一,該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質,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得到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這其中自然也包括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不過,由于品德與社會是一門比較枯燥的學科,而小學生又年齡較小,自制能力較差,因此,他們很難在課堂上將精力完全放在學習當中。為此,教師必須找到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并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下面主要針對小學品德與社會課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進行淺談。

【關鍵詞】小學品德 小組合作 創新思維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7-0197-01

品德與社會課作為我國小學生所必修的一門課程,它對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修養及綜合能力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F如今,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的改革工作也越來越如火如荼。新教育大綱要求教育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因此,小學品德與社會課教師應當根據新教育大綱的要求來開展教學工作,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以下筆者就根據多年教學經驗,來簡單談一談小學品德與社會課中創新思維的培養,希望能夠對我們教學工作有所助益。

一、優化教學方式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學生最大的特點就是學習不夠專注,容易分心,因此如何能夠調動小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直是小學教師所頭疼的問題。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課堂,進行教學任務的前提是思考如何能夠選用適合小學學生的教學方法,最大程度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只有選用了正確合適的教學方法,才能有效促進學生融入教學課堂之中,才能正常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我國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小學學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強的特點,選用能夠引發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工作。第一,近年來我國的多媒體教學技術有了明顯的提高,許多小學課堂都引進了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技術,方便了教學工作的進行,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通過借助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在教學中穿插影視作品和文學故事,最大程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從假冒偽劣說起》,插入《總裁下令砸冰箱》的電影節選,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誠信的可貴;第二,可以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工作,教師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特點對他們進行分組,保證組內成員的合理搭配,方便學生進行知識溝通和情感交流,鼓勵學生運用小組合作方式進行創作,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第三,制定一定的獎罰制度,鼓勵那些主動思考的優秀學生,充分帶動其他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合理利用情境教學,激發學生創新靈感

所謂情境教學,簡單來講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所要講授的知識內容給學生創設出一個生動形象的情境,然后把學生帶入這個情境當中,使其根據情境來進行思考和學習。合理地利用情境教學能夠有效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想象,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情境的創設不是隨意而為的,應當遵循以下原則:(1)生活化原則。只有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情境才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如果創設的情境脫離了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生則無法在此情境中進行有效體會和感悟,所以教師在創設情境之前應當先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生活。在講述《老照片,新照片》這課時,我創設了“我們一家三代人的住房變化情況”“周邊的生活環境”及“室內的不同擺設”等情境,旨在拋磚引玉,喚起學生學習興趣。通過老師家的住房變化,勾起學生對自家住房變化的探究,繼而由點到面,去探究家鄉的變化情況。深刻感受到改革開放給家鄉帶來的巨變——民富國強。(2)興趣原則。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教師所創設的情境沒有興趣,那么肯定也不會積極主動地去思考情境中的問題,因此,教師在創設情境時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例如講述《合理消費》這課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所喜愛購買的東西來創設情境,像男生會比較喜歡購買籃球、模型等,女生則比較喜歡購買布偶、發卡等,先利用這些事物引起學生的興趣再進行教學,讓學生明白這些東西自己雖然喜歡,也要根據需要合理購買,不能盲目。提倡節儉,反對過度消費的教學目標就水到渠成、實現事半功倍??偠灾?,通過創設良好的情境,能夠讓學生自發主動地去進行思考,而這正是培養創新思維的基礎。

三、充分開放課堂形式,活躍課堂教學氛圍

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開放課堂形式,不拘泥于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要給學生“自由”,把權利下放到學生手中,讓學生能夠把握好自己的時間進行充分的思考,要給學生創造更加自由和民主的發揮空間,調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優點。再者,教師不能老是高高在上,在學生面前仿佛不食人間煙火,讓學生無法親近,也不敢親近,教師應當增強與學生之間的良好交流,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帶領學生一起去發現和探索,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培養能力。

四、開展豐富實踐活動,喚起學生的創新欲望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的教學應當立足于實踐,同時這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基礎之一。因此,小學品德與社會課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從而喚起學生的創新欲望。例如,在講述《我們的學?!愤@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細致地觀察,親自動手來描畫自己的學校,并讓學生分組制作相關畫報,最后再讓大家一一展示自己的作品。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既能大大活躍課堂氣氛,令所有學生都參與到活動當中來,同時因為畫畫本身就是一件需要創新和思考的事情,因此其又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再如,在講述《濃濃鄉土情》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深入家鄉進行考察,然后讓學生仔細記錄下所觀察到的家鄉風土人情,最后再回到課堂上讓大家以不同的形式對所見所得進行展示。在這一過程中,既能讓學生見識到更廣闊的外面世界,而不僅僅局限于課堂的學習,同時不同的展示形式又促進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可謂一舉兩得。

總之,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這是新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當代學生的必要需求。合理利用情境教學、開展豐富實踐活動及充分開放課堂形式等都是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1]黃安美.如何在課堂討論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J].職業時空,2007(02).

[2]尹從蓮.淺談小學品德與社會課中創新思維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下,2008(09).

猜你喜歡
小學品德創新思維小組合作
讓品德微課助力學生的情感體驗
作文評改“五步曲”
在經濟新常態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論構建英語高效互動課堂的策略
巧用“錯誤”激活數學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新課標下物理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研究
培養職校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研究
創新產品、優化布局,讓傳統主流媒體傳播更具影響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