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視角下農村普惠金融實現難點及發展對策研究

2017-08-23 08:11蘇孟婷
東方教育 2017年12期
關鍵詞:普惠金融農村金融互聯網金融

蘇孟婷

摘要: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金融應運而生,其“平等、開放、高效、共享”的特點與普惠金融理念非常吻合。如今互聯網金融已有多種模式,并加速向農村滲透,促進了農村現代化改革,為農村普惠金融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徑。本文分析了“互聯網+”視角下中國農村普惠金融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難點,然后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建設農村普惠金融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農村金融;普惠金融

一、引言

繼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將“發展普惠金融”列入黨的文件之后,李克強總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指出:“要大力發展普惠金融”。而普惠金融實現的關鍵在于農村普惠金融的發展。長期以來,黨和政府在農村金融改革方面做了很多有益嘗試,但農村金融發展依舊困難重重?;ヂ摼W金融作為一種新興的金融方式,其業務模式打破了傳統農村金融機構線下服務的業務模式,有望成為推動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破解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難題的新路徑與新方法。

二、農村互聯網普惠金融發展的難點

(一)農村金融服務供求不平衡

農業生產經營活動呈現多樣化,不同的農業生產階段也存在著差異化的金融服務需求,如農業產業鏈上游涉及貸款需求,中游涉及保險需求,下游涉及期貨、理財、保險等金融需求。而當前金融體系為“三農”領域提供的金融服務仍主要為信貸服務,相對單一。另外,由于商業銀行交易成本存在剛性的固定支出,其貸款規模不經濟,資金大多流向大中型企業、國有成分的企業、已經上市企業、有房產等抵押物城市居民,對農民的貸款供給甚少。因此,農村金融服務供給遠未能滿足農業生產生活需要。

(二)互聯網金融成本和收益不對稱

農村普惠金融的主要服務對象是低收入人群、老弱群體和小微企業等薄弱領域,單個客戶對商業銀行的貢獻度小。金融機構對農戶、農村中小企業發放的貸款通常具有金額小、周期長、無抵押、風險大等特點,金融服務的相對經營成本較高、投資回報率低,這就會對農民形成一定的金融排斥,農民亦享受不到優惠優質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且普惠成本全部由金融機構承擔,這在客觀上給農戶設置了較高的信貸門檻,沒有相應政策激勵和扶持,難以形成可持續的發展機制。

(三)農村金融基礎設施落后,制度不完善

在一些偏遠農村,互聯網金融相關的基礎配套設施建設薄弱,缺乏完備的電子商務體系,光纜網絡或通訊網絡尚未布設,或已布設但因使用費用過高并未開通。這些地區大多交通不便,經濟落后,金融網點不足,pose機缺乏,成為互聯網金融業務全面拓展的瓶頸。且中國農村地區空心化嚴重,外出務工現象普遍,農戶受教育水平普遍較低,金融知識匱乏,給互聯網金融在農村地區的普及帶來阻礙。因互聯網金融的準入制度不完善,門檻低,市場上的公司良莠不齊,騙投事件時常發生,如e租寶等公司非法集資,大大增加了農戶對互聯網金融業務的不信任感,造成負外部性影響。

(四)農村金融機構信息不對稱,安全風險高

農民由于缺乏能被金融機構所接受的抵押物和為其提供抵押擔保的中介組織,在遇到資金困難時,大多選擇非正規融資渠道,且偏好現金交易,交易記錄脫離人行清算結算系統,極易導致信息不對稱或信息不完全。例如P2P平臺,對農村借款人只能通過現場調查和信用統計等手段完成貸款風險評估工作,既延長了放貸時間又增加了貸款成本。商業銀行出于安全性和營利性的目的,大多不愿向農村小微企業和貧困農戶提供貸款。此外,信用約束機制不健全,難以有效懲處逃費債務等情況,制約了金融機構在農村深入開展普惠金融的積極性。

三、政策建議

(一)建立健全激勵引導機制和相關的金融法律法規

對傳統銀行建立配套的正向激勵機制,引導其堅持小額分散的原則,提高普惠特性。對符合普惠金融發展要求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在融資支持、財政貼息、稅收減免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引導互聯網金融加快覆蓋“三農”和中小微企業等薄弱領域。支持農戶自我創業,設立現代農業創業引導基金,鼓勵農戶向產業化發展。還可以建立支農惠農風險補償基金、例如巨災保險基金和農業氣候保險基金。同時加快互聯網金融監管立法,明確互聯網金融的監管主體和法定權利義務,完善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實現統一監管。

(二)加強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

互聯網金融可以解決線下物理網點辦理業務的距離遠、排長隊、效率低等的問題,地方政府應下功夫普及農村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從計算機等硬件設施的補貼到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支持將光纜網絡布設到包括偏遠農村在內的廣大農村地區。同時,運用價格調節機制,對農村地區互聯網業務的使用價格進行調節,并對農村居民開通網絡給予一定的補助,降低他們的負擔。在農資站、超市和各類專業的農業市場,提倡農戶使用IC卡、電子匯劃等非現金結算方式,提高落后地區ATM 機的覆蓋率,促進農村普惠金融的發展。

(三)建立線上線下融合的農村征信體系

首先,應逐步建立起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地方性綜合性征信中心與商業性征信機構互為補充的農村征信體系,完善實名制互聯網身份認證制度。將銀行個人信用認證體系、工商企業信息公示系統、稅務納稅人的納稅記錄、法院案件判決查詢系統、檢查院行賄檔案查詢系統等,利用云平臺和大數據并入到統一的中央征信系統中。其次,金融機構間應建立信息共享機制,設立信用狀況黑名單,減少信貸風險,避免“龐氏騙局”滋生。最后,要完善互聯網金融操作風險評估和補救措施,建立互聯網金融操作風險準備基金。

(四)加強互聯網技能培訓,提高農戶金融意識

農村居民受教育水平較低,金融知識相對匱乏。政府可在大專院校、金融機構選拔志愿者,深入農村偏遠地區,通過上門拜訪或統一培訓的形式,針對金融常識、銀行信貸政策和征信知識以及政府的支農惠農政策進行宣傳普及。同時,村委會、鄉政府等部門和金融機構進行協商合作,定期組織農戶參加計算機操作步驟及網上交易流程的學習,提高廣大農村居民對新興金融業務的熟知度,培養其風險識別和防范能力。另外,還可建立一批優秀人才指導農戶進行項目選擇,農產品種養,及時提供給他們市場信息,拓寬農戶的銷售渠道。

參考文獻:

[1]羅寧欣,顏銘佳.互聯網金融助推農村普惠金融發展問題探討[J].農村金融研究,2016,(05):73-76.

[2]林政,李高勇.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普惠金融發展研究[J].管理現代化,2016,(05):17-19.

[3]鄭志來.“互聯網+”視角下普惠金融發展路徑和對策研究[J].經濟體制改革,2016,(04):145-149.

[4]吳強,楊岳.互聯網金融背景下,農村普惠金融體系構建探析[J].金融科技時代,2017,(03):27-31.

猜你喜歡
普惠金融農村金融互聯網金融
區塊鏈技術助力農村金融發展研究
欠發達縣域普惠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農村普惠金融淺析
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分析與管理
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分析
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影響
農村金融大變身
安順:榮升全國首個農村金融信用市
農村金融效率的界定與測度:文獻綜述視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