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泰語中“????”(臉)的認知機制

2017-08-23 11:44吳霄霄
東方教育 2017年12期
關鍵詞:泰語

吳霄霄

摘要:隱喻和轉喻是人類的認知工具,人體部位是人類認知世界的重要參照點。作為身體部位的一部分,“臉”是一個人外貌特征最顯著的標志,是辨認人的身份的重要依據。文章從認知的角度出發,對泰語中的表示人體部位“臉”即“????”的認知機制即隱喻和轉喻兩個方面進行淺析。

關鍵詞:泰語;人體部位;臉;認知機制

一、引言

目前,國內外文獻中關于認知語言學的研究越來越豐富。萊柯夫,約翰遜(1980),對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隱喻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他們認為人類的認知方式與人類自身的經驗有關,這種經驗不僅包括文化經驗,更重要的是作為人類認知的重要參照點的身體經驗。趙艷芳(2001),認為隱喻和轉喻是人們的一種認知機制,在認知語言學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為各個語言中的一詞多義現象及其產生的原因提供依據,同時還對經驗主義認知觀進行了詳細的論述。所以,對人體詞語的認知研究也就有了其現實意義。韓平(2013),以“臉、面”與“眼、目”為例,比較了漢泰語中臉部器官詞語的認知異同;黃偉玲(2014),在對泰漢中的人體詞語的引申義進行對比研究時也對泰語中的“????”(臉/面)進行分析;對于人體詞“????”(臉),錢建成(2011),對“臉”的跨文化隱喻認知進行了討論。文旭,吳淑瓊(2007),分析了英漢“臉、面”詞匯的隱喻認知的特點。然而,對泰語中“????”(臉)的認知分析還很少。本文將對泰語中“????”(臉)的認知機制進行淺析。

二、認知機制:隱喻和轉喻

人們認識到事物之間存在相似性和關聯性,所以運用認知工具:隱喻和轉喻思維進行高度概括,從而形成具有豐富內涵的詞匯語義系統,這也是認知語言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

1.隱喻:隱喻的本質是通過另一種事物來理解和體驗當前事物(萊柯夫,約翰遜 1980:03)。令“另一種事物”為A事物,“當前事物”為B事物。A事物是一般是具體的,容易理解,較為熟悉的事物;B事物則一般是指抽象的,不容易被直接理解的,較為陌生的事物。A事物與B事物所代表的現實現象或者現實意義有相似性。換句話說,隱喻是一個概念域a到另一個概念域b的映射,其中,概念域a是事物所代表的原始意義即本義的集群;而概念域b則是新事物通過與概念域a中的事物之間的相似性所派生出的意義即引申義的集群。

2.轉喻:用一個事物(C事物)指代另一個相關的事物(D事物)。

換句話說轉喻是新事物通過與舊事物的關聯性而產生的過程,也是一種認知機制。

三、泰語中“????”(臉)的認知淺析

1.泰語中“????”的本義即核心意義或典型意義:[生理]臉,在漢語中也說“面”?!澳槨敝割^的前部,從額頭到下巴,為身體一部位。

例如:????????圓臉

2.泰語中“????”(臉)的引申義及其認知機制分析:

(1)泰語中“????”(臉)的引申義

a.前面,前部如:????????房屋前面;b.面貌如:????????熟人;c.封面如:??????封面;d.(書報的)面、頁如:???????160???? 160頁的書;e.面子,情面如:??????? 愛面子、好面子;f.人,個如:?????????????????? 挨個走進來;g.季節如:????????夏季????????冬季;h.下一(次),表時間如:????????下次???????? 下學期

(2)泰語中“????”(臉)引申義的認知機制:隱喻和轉喻

a.????????(房屋前面):是通過與“臉”之間的相似性而派生出來的,這種相似性為位置相似。(隱喻)

b.????????(熟人):是用人的一部分“臉”來指代人這個整體,臉是人體部位的一部分,兩者之間相關聯。(轉喻)

c.??????(封面):是通過與“臉”之間的相似性而派生出來的,這種相似性為位置相似,都在最為顯著的位置。(隱喻)

d.???????160????(160頁的書):是通過與“臉”之間的相似性而派生出來的,這種相似性為形貌相似,都是平面。(隱喻)

e.??????? (愛面子、好面子):換句話說就是在乎自己的形象,愛護自己的形象。所以是用人的一部分“臉”來指代人這個整體,形象也是一個人所具備的。臉是人體部位的一部分,兩者之間相關聯。(轉喻)

f.?????????????????? (挨個走進來):是用人的一部分“臉”來指代人這個整體,臉是人體部位的一部分,兩者之間相關聯。(轉喻)

g.????????(夏季),????????(冬季):時間有線序性,有前后順

序,所以是通過與“臉”之間的相似性而派生出來的,這種相似性為位置相似,“臉”在人體部位的前面,而時間也有前后的順序。(隱喻)

h.????????(下次),???????? (下學期):時間有線序性,有前后順序,所以是通過與“臉”之間的相似性而派生出來的,這種相似性為位置相似,“臉”在人體部位的前面,而前面的時間則是表示未來或以后的時間。(隱喻)

四、結語

本文通過對泰語中人體部位詞“????”(臉)的隱喻和轉喻的分析,認為隱喻和轉喻是人們的一種認知工具和思維方式。新事物能夠通過與舊事物的相似性和相關性,在隱喻和轉喻的幫助下,獲得相應的概念。

參考文獻:

[1]萊柯夫·喬治,約翰遜·馬克著,何文忠譯:《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

[2]趙艷芳.認知語言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3]黃偉玲.泰漢人體詞語引申義對比研究[D].廣西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論文,2014.

[5]韓平.泰漢臉部器官詞語的認知對比研究-以“臉、面”與“眼、目”為例[D].上海交通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碩士論文,2013.

[6]錢建成.“臉”的跨文化隱喻認知[J].鄭州大學,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05).

[7]文旭,吳淑瓊.英漢“臉、面”詞匯的隱喻認知特點[J].西南大學,西南政法大學,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6).

猜你喜歡
泰語
“薩瓦迪卡”里的泰語奧妙
曼谷市場一瞥
說一說漢語的“親戚”
漢語動詞“吃”與泰語動詞“???”對比分析
高校泰語演講賽在廣西民族大學舉行
泰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策略研究
簡析泰語語音系統構成
淺析提高泰語閱讀技能之我見
泰語作為第二外語教學方法淺探
泰語中的英語外來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