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塑人格的捷徑

2017-08-29 20:30青樹明子
讀者 2017年18期
關鍵詞:日語聽眾講話

青樹明子

十多年前,一家著名報紙的專欄文章宣稱,使用不同語言時,人格會有所改變。文中提到一名日本女性,她在用英語講話時,非常主動、邏輯清晰,從不克制自己的主張,講話時的舉止也是蹺起二郎腿,夾雜著指手畫腳,給人以樂觀熱情的印象。然后將語言改為日語之后,她一下子變得溫文爾雅,不但語言表達模棱兩可,講話的內容也保守了許多。

筆者在自己主持的廣播節目中提到過這個問題。聽眾反應很積極。

有位聽眾是從美國回來的日本人。他在講日語時,聲音很低,語速也很慢,十分文雅。而將語言切換為英語后,他的語速變得極快且富有邏輯,能夠更清楚地表達自己的主張,一針見血地剖析問題之關鍵,與先前判若兩人。

另一位聽眾是中國人,會講英語、德語和日語。他告訴我,說日語時,考慮到與對方的上下級關系和年齡等因素,他會注意區別使用禮貌語和尊敬語,“按日本風格”推進對話。在用德語和英語講話時,直接的表達方式很多,不管對方是誰,他都會“大膽而友好地”展開對話。

語言就是文化。使用一國的語言,不可能完全脫離該國的文化與習慣。

例如,“日本人的鞠躬”在全世界廣為人知??墒?,如果邊說“thank you”邊鞠躬就顯得很不自然。如果用日語說“謝謝”,你多半會自然而然地低頭躬身,最低限度也要點一下頭。

就這樣,使用不同語言將導致“人格改變”,似乎成了一條規律。具體來說,講不同語言的人會如何變化呢?

講日語時:聲音變小,比較靦腆,會顧及對方的感受,模棱兩可的表述較多,顯得謙虛,不會講太多。

講中文時:聲音較大,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主張,充滿自信。

講英語時:顯得善于社交,主張清楚,好奇心旺盛,直來直去。

顯然,講英語或中文時,一個人可能更容易變得樂觀而擅長社交。

衡量與對方距離感的主要工具是年齡。對方比自己年紀大還是小,是選擇語言之際不可或缺的信息。但是,面對日本人,詢問“您多大年紀”屬于禁忌。尤其對方是女性的時候,如果關系并不十分親密,就不能開口詢問,措辭也不得不變得模棱兩可。

然而,如果用中文和中國人說話,往往能隨隨便便問出口?!澳愕膶傧嗍鞘裁??”“我是屬猴的?!薄鞍パ?,我們同歲!”

這樣一來,人際關系就能順利發展了。

對方已婚還是單身?在哪里工作?工資多少?身上衣服是在哪里買的,多少錢?這些問題在日語中絕對不能問,但在中文里卻可以。得到這些信息,人際間的隔閡將不斷消除?!凹词龟P系親密也要講禮”是日本人信奉的原則,有時卻令人感到死板,但這的確是事實。

日語當然是優美的,但每當我感受到用英語和中文講話時的單刀直入,進而看到更快樂的自己,還是會慶幸不同的語言帶來的魔力。

(路 凌摘自《青年參考》2017年6月7日,連培偉圖)

猜你喜歡
日語聽眾講話
從推量助動詞看日語表達的曖昧性
贏在耐心
關于日語中漢語聲調最新變化的考察
關于日語中漢語聲調最新變化的考察
聽眾
怎樣讓競職演說“挾持”聽眾
表達心情
講話慢
看漫畫,學日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