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語文教師的美學素質培養與拓展思路

2017-09-01 19:04陳淑奇
未來英才 2017年9期
關鍵詞:語文教師小學教育美學

陳淑奇

摘要:美的培養可以有效促進小學生健康心理的成長。從美學的角度來看,小學語文有著獨特的魅力,無論在語言上、意境上、形象上,甚至在結構上,語文都充分表現著美,如能在語文課上由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學會去細細體味,這樣對學生的審美能力會有大大的提高,同時也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教學的效果。這就要求語文教師需要哎美學素質培養方面大膽創新,勇于實踐。

關鍵詞:小學教育;語文教師;美學

一、美學的理解

美學一詞來源于希臘語aesthesis。最初的意義是“對感觀的感受”。由德國哲學家亞歷山大·戈特利布·鮑姆加登首次使用的?,F代哲學將美學定義為認識藝術,科學,設計和哲學中認知感覺的理論和哲學。一個客體的美學價值并不是簡單的被定義為“美”或者“丑”,而是去認識客體的類型和本質[1]。

提到美,人們自然會想起美術,想到音樂、舞蹈。其實,從自然界到人類社會的種種無不包含著美的內容。傳統的接受美學局限于文學創作過程,很少關注接受的主體?,F代美學提出的接受美學的概念,強調了接受過程中的接受主體。強調作品不再是客觀的認識對象,而是主觀接受意識的關聯物。作品只有同接受主體發生關系并引起反應,才能產生藝術效果,才能體現出其價值。

接受美學的這個原理,我們同樣可以把它應用于語文教學。就語文教學而言,它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而是一種文化傳播與交流,包括認識、審美、教育、實用等諸多功能,因而在教學中教師更應該注意引導學生主動地去發現并感悟其中的社會美、自然美等等。鑒于語文教學的復雜性,我們語文教師更應該關注教學中學生這個第三思維面的接受能力、接受方式、接受心理等等。筆者認為,要想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在潛移默化中增長知識,增強能力,教學過程可以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師形象三方面進行探索改革。

二、小學語文中的美學發現

語文課本的內容相當豐富而且頗具美的魅力,它涉及到許多方面的特性。

自然美在語文教材中占有相當一部分,這些課文能激發學生對美好事物的遐想,產生愉悅的心情。所謂自然美是指由一切自然物的顏色、形狀、光澤、線條等產生的美。在語文教材中占有相當一部分,這些課文能激發學生對美好事物的遐想,產生愉悅的心情,如《春》、《蝴蝶甲天下》、《火燒云》、《萬里長城》、《黃山奇石》等。

社會美指的是人類社會中的美,可以包括個體的美和群體的美,語文教材中相關這方面的篇章也隨處可見。社會美指的是人類社會中的美,可以包括個體的美和群體的美,語文教材中相關這方面的篇章也有很多,如《飛奪瀘定橋》體現了戰斗之美,《憶鐵人》體現風尚之美,《張海迪和她的妹妹》體現人格之美,《養花》體現了生活之美??

三、語文教師的美學素質培養

1、美的感受能力。美感是需要培養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不單單只是言語交際活動,更重要的是語言形式和思想內容達到完美的統一。新課程明確指出:“在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感受到美的魅力”。我們可從“桂林”這個“境”看到水“靜、清、綠”,山“奇、秀、險”這個畫面,這就是“形”,從“形”中使自己感受到自然美,獲得美的享受,再從“美”中產生熱愛祖國,熱愛美好事物的“情”。又如《索溪峪的“野”》中,作者用“拔地而起、千峰萬仞、綿亙蜿蜒、旁逸斜出、亭亭玉立”的詞語,再現了索溪“驚險的美,磅礴的美,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通過反復朗讀,讓學生體會到所描寫的美的境界,感到自己似乎處在這樣的境界中,產生強烈的美感,激發起自己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只有語文教師本身有了美的感受能力,才能給學生以美的感染。

2、美的鑒賞能力。美的鑒賞力指對審美對象的欣賞評判能力,是比美的感知力更高層次的審美活動,如果小學語文教師具備一定的文學批評和鑒賞水平,那對教學、對啟發學生都會有好處。因此我們提倡小學語文教師要具備文學批評家的一些素質,以比較專業的眼光去引導學生理解文學作品。這樣學生對作品和文章的理解會更深刻,從而對優秀文學做到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幫助學生從小培養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當然,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必須具備美的鑒賞能力,即識別美與丑、真與假、善與惡的能力的培養。教學時教師首先要根據作者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指向,挖掘教材中的審美情感,使自己從作者崇高的精神美和自身創造的價值美的享受中受到強烈的感染。

3、美的表達能力。語文教師一個特殊的任務就是把自己在鉆研教材中獲得的美的感受,美的鑒賞,在課堂教學中傳授給學生,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必須具有美的表達能力,這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語文教師美的表達能力,簡言之就是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好的語文老師應該有一張“鐵嘴”,以語言的優美“寓教寓情”,通過教師直接、生動、鮮明的語言把文章的“美”表達出來,激勵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和作者產生感情共鳴,并從字里行間感受美。那么教師又是如何來練就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呢?這就需要教師不斷開闊自己的文化視野,主動積極地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使自己的文化底蘊逐漸深厚起來。只有在持之以恒的專心閱讀中,才能不斷提高語文教師的文化素養。教師,這個特殊的職業注定了教育是“加工”人的特殊的“產業”,“產品”的“加工”各個應是高手,只有知識淵博的小學語文教師才能培養出愛讀書的小學生。

語文教師除了有一張“鐵嘴”能講之外,還要有一支“筆”,寫盡人間真善美,這支筆,即教師的書面表達能力———寫作。語文教師因為只有自己習諳為文之道,引文之法,并有實際體驗,讀人家的文章自然多了一層感受,判別瑕瑜的能力必然要加強一些,教導學生也自然能夠得心應手了。

語文教學的美育是通過美的形象,潛移默化地熏陶學生的心靈來實現的。通過美學的熏陶,給學生以身心影響,從而更加激起學生對美的追求、欣賞和塑造欲望,最終使學生德、智、體得到全面發展。

總之,語文教師應正確認識美學修養的價值和意義,注重美學修養,使之達到較高的品位和境界。因此,只要教師大膽創新、勇于實踐,利用美學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自然會使語文教學展現另一種美,同時也是一種傳播美和創造美的過程,使教師的美學修養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展現出無窮的魅力和力量。

參考文獻

[1] 李義紅.論小學語文教師的美學修養[J].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22(2):92-93.

猜你喜歡
語文教師小學教育美學
仝仺美學館
盤中的意式美學
純白美學
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如何適應新課改
新常態下教師進修學校語文教師培訓模式的分析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蘊的語文教師
研讀教材,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
提高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與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談小學語文課堂的生活教學
“妝”飾美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