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日戰爭中的王震將軍

2017-09-04 00:08范一泓
祖國 2017年14期
關鍵詞:南泥灣王震支隊

范一泓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后,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7月8日,毛澤東在住所約見了準備去蘇聯學習的王震,告訴了他中央改組紅軍體制的決定,并任命他為120師359旅副旅長(陳伯鈞擔任旅長。),王震當時就表示:“當副旅長可以,當團長也可以,只要上前線打仗抗日就行?!盵1]

在抗戰期間,王震將軍充分運用毛澤東針對新形勢下提出的“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弊裱螕魬稹胺稚⒁园l動群眾,集中以消滅敵人,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2]的原則,率領359旅廣大指戰員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敵后游擊戰,給日本侵略者以打擊;響應中央“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號召開展大生產運動,成績斐然;率領南下支隊,深入敵后,在鄂湘粵贛等地區開創根據地,為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做出卓越的貢獻。

一、征戰華北,凸顯智勇雙全

1937年9月中旬,王震率部到達太原,這時華北戰局發生了重大變化,保定,滄縣,大同,察南,晉北等地相繼失守。在太原八路軍辦事處朱德告訴王震為了避免被日軍迂回包圍,總部決定調整部署,將359旅暫歸前總指揮,開到五臺山活動。

王震將軍在華北的作戰中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在忻口會戰中,王震與他所率領的359旅充分發動群眾,與其他八路軍軍隊一起,有效地打擊并切斷了敵軍的補給線,給予日寇沉重的打擊。共擊斃擊傷敵軍五百余人,炸毀汽車五十余輛,使日軍數條補給線處于癱瘓狀態,有力地配合了國民黨軍隊在忻口正面戰場的作戰,拖延了日軍的攻勢。同時不失時機地發展了自己的力量,不僅收編大量的國民黨潰軍,還動員了許多百姓參軍。到1938年初,359旅進軍晉北時,開辟抗日根據地時已經擴編成了三個團,總計12000多人。戰后,王震在接受新西蘭籍英國記者詹姆斯.貝特蘭的采訪時表示之所以能在補給困難的情況下還能取得不錯的戰果,完全是因為八路軍是一支老百姓的軍隊,為平民的福利和解放而戰,所以不管到了那里,都能獲得糧食和兵源。在聽了王震的講話后,貝特蘭寫道:“我覺得王震本人就是他自己理論的優秀的代表?!矣X得這個旅團的長官和士兵的團結,即使在八路軍里,也算得是最強固的?!盵3]

1938年4月,根據中共中央軍委指示359旅在旅長王震的率領下,由晉西北轉戰到晉東北的恒山山脈,以配合晉察冀軍區開辟桑干河兩岸抗日根據地。9月日軍集結5萬余人分由平漢、正太、同蒲各鐵路沿線向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北岳地區大舉圍攻,企圖摧毀我軍抗日根據地。針對日軍的行動,八路軍總部和晉察冀軍區決定展開反圍攻斗爭,分配給359旅的任務是“鉗制北路及西路的敵人:以一部兵力鉗制由平綏路(張家口)及同蒲路北段向晉察冀邊區前進的日軍;主力則集結于突擊方向,配合友鄰對敵人舉行反圍攻?!蓖跽鹬笓]部隊先多次消滅成股敵人的殲滅戰。特別是在邵家莊伏擊前往前線視察的日軍北路總指揮官、獨立混成第二旅旅團長常岡寬治中將率領的張北支隊。

10月25日王震得到情報常岡寬治將往靈丘巡察的確切消息后,當機立斷命令七一九團和七一七團九連設伏于廣靈南22里的邵家莊地區公路東側。同時又分兵兩路,七一八團一部埋伏于靈丘北20里的黃臺寺地區準備打靈丘之援軍,七一九團三營布置在張家灣一帶阻擊由廣靈救援之日軍。

1938年10月28日上午10時,日軍獨立第二混成旅團長常岡寬治少將帶領特務隊、炮兵、工兵300余人乘10余輛汽車,從廣靈到靈丘巡察。沿靈廣公路南下,行到邵家莊村西,派兵進村偵察,便與七一九團便衣偵探員遭遇,發生沖突。此時,見日軍已經進入包圍圈,并且壓到了地雷,雷聲一響,我軍立刻發起攻擊,日軍陷入混亂,見此情況擔任突擊隊的七一九團一營和七一七團九連即從公路東側發起沖鋒,日軍倉皇應戰,然而根本頂不住我軍的猛烈沖擊,僅僅半小時就殲滅了大部分日軍。

此戰共斃傷日軍300余人,摧毀汽車10余輛,繳獲長短槍支100余支,輕重機槍7挺。日軍旅團長常岡寬治狼狽逃走,其所配指揮刀和望遠鏡都成了王震的戰利品。此次邵家莊伏擊戰,戰術上,從情報到部署,再到阻擊伏擊,無一不是恰到好處,堪稱伏擊戰的典范。戰略上,對敵后方補給線造成了巨大的威脅,完美配合了晉察冀軍區的反圍攻戰役,戰后王震不僅受到了晉察冀司令員聶榮臻的嘉獎,就連蔣介石也發來電報嘉獎祝賀。

由此可以看出,王震將軍是領會到了毛澤東主席“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的精髓,無論是從“分散發動群眾”以壯大自己,還是“集中以殲滅敵人”打擊日寇,無論時機的把握還是戰術的選擇都可謂十分到位。賀龍在幾年后一次會議上特意表彰王震,他說:“359旅王震同志,他那種對于黨和階級,對于每個戰斗任務的負責精神,是非常值得學習的。過河的時候只有一個團(指1937年9月初渡過黃河前往山西前線。),今天發展了好多。他完成了保衛邊區的任務。他的這種創造精神,特別是建設隊伍,幫助地方黨,地方政權的精神,堪稱模范?!盵4]

二、“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打造“陜北江南”

1939年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由于日軍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的掃蕩,國民黨又掀起第一次反共浪潮,使得當時的陜甘寧邊區和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面臨著嚴重的經濟困難,主要體現在:部隊缺乏軍費,幾乎沒有衣服和鞋襪,吃不到菜和油,有時甚至連糧食也吃不飽。1939年年初,毛澤東提出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钡目谔?,朱德總司令從前線返回后也提出了軍隊屯田的政策,為了推行這一政策,親自部署了剛從華北前線返回陜甘寧邊區的359旅開進南泥灣開墾。

被當地居民稱為南陽府的南泥灣地區是延安的南大門,離延安90里,是延安縣金盆區一個鄉,與金盆灣、九龍泉、臨縣、馬坊等集鎮接壤,縱橫一兩百里,后來將這些地區統稱為南泥灣。1940年底359旅正式進駐南泥灣,當時南泥灣還是一處荒山野嶺,生活生產條件極差,但是最大的障礙還是士兵們思想上的障礙,王震領導旅團干部針對部隊上存在的思想問題進行了細致的研究,并從上到下展開思想教育運動,使全旅上下充分認識大生產運動對于抗戰的意義。此后全旅也成立了以王震為首的生產委員會,負責領導指揮全旅生產活動?!皥F營級還設有生產副官、生產管理員等,負責本單位的生產業務,各基層單位還設有七八人的專務農業勞動組,由勞動力強并熟悉農活的戰士組成,專力從事耕種勞作。每當開荒、播種、鋤草、收割時都是全體動手,一律參加勞動。生產勞動時間,一年中只有兩三個月,要保證8個月的練兵時間?!盵5]endprint

解決了部隊思想問題后,全旅的生產熱情不斷提高,第一年就開墾了1.1萬多畝的荒地,共收獲細糧1.2千石,蔬菜164.8萬斤,每百人養20頭豬。做到了蔬菜大部分自給和糧食部分自給。[6]到了第二年更是開墾了2.5萬畝土地,除了開墾荒地,還創辦了許多工廠,建立運輸隊,開創“軍人合作社”。1943年359旅除了糧食半自給外其他經費物資自給率已達到90%以上。[7]

1944年大生產運動又向前邁進一步,盡管這年8月359旅接到南下抗戰的任務,邊區農業又遇到了自然災害,依然收獲了2萬多石糧食,還有豐盛的副產品“1944年圈里還養有:豬5624口,牛1240頭,羊12000多頭,雞鴨數萬只,另外還有鵝兔等?!盵8]另外359旅創辦的工業和運輸業也有了長足的發展。

南泥灣大生產的成功為保衛鞏固邊區和抗擊日寇,解決根據地經濟困難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給當時陜甘寧邊區以及各抗日根據地廣大軍民提供了榜樣,有力地推進了大生產運動,對各地農民群眾的生產運動也起了很重要的促進作用,受到當時黨中央領導的表彰,并號召部隊學習“晉察冀邊區戰斗英雄戰斗模范大會致毛主席和朱彭總副司令致敬電中說:“部隊要學習三五九旅,貫徹朱總司令屯田政策?!盵9]同時也為新中國建國后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以及王震在新疆的開墾兵團提供的寶貴的經驗。

三、率軍南下,轉戰鄂湘粵贛

1944年,國內外形勢發生重大變化,歐洲戰場上庫爾斯克會戰后,蘇聯進入戰略反攻階段,英美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開辟第二戰場,德國法西斯瀕臨崩潰。太平洋戰場上,經歷塞班島戰役,馬里亞納海戰和萊特灣海戰后,日本海軍徹底失去與美軍對抗的能力。但是在中國戰場上,日軍在豫湘桂會戰中大敗國民黨軍隊,國軍正面戰場損兵數十萬,喪失4個省會和146座城市、7座空軍基地和36個飛機場,喪失國土20多萬平方公里和6000萬人民。

在這個情況下,毛澤東和中共中央當機立斷,決定開辟河南、發展蘇浙皖、進軍鄂湘粵。用毛澤東的話來概括,就是“蔣介石丟到哪里,我們就到那里?!盵10]

派八路軍一部南下進軍湘粵贛,是毛澤東的一項大膽的戰略決策。毛澤東考慮的是:“太平洋戰爭后期,如果日軍向山東等沿海地區退卻集結,這支部隊便可以轉入反攻,收復更多失地。戰后,萬一蔣介石發動內戰,它也能牽制南方一翼,掩護各解放區自衛作戰?!盵11]

1944年10月31日,毛澤東主持中共六屆七中全會主席團會議后,決定派王震為司令員、王首道為政委率120師359旅主力組成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獨立第一游擊隊,簡稱南下支隊,共6個大隊,5060人。前往湖南湘水和資水之間以衡山為中心建立根據地。

1944年11月11日南下支隊誓師出征。10日王震率部離開延安,進過艱苦的行軍,渡黃河,過呂梁,跨汾河,淌洛水,突破國民黨和日本軍隊的重重封鎖,在1945年1月29日達到鄂豫皖邊大悟山抗日根據地,與新四軍第五師勝利會師。休整后,2月14日,南下支隊繼續向鄂南挺進。在渡長江天險的時,面對國民黨三個師的封鎖,王震出其不意,選擇敵人防備最嚴密的蘄春田家鎮渡江成功,并于3月26日攻占湘北平江縣,在當地建立抗日民主政府,恢復重建基層黨組織,撫恤革命軍屬烈屬,初步建立湘鄂贛根據地。4月,蔣介石命令的國民黨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率領部隊約6萬余人大舉進犯我軍湘鄂贛根據地。經過4個多月的艱苦奮戰,先后與國民黨頑固派,日軍,日偽軍大小戰斗130余次,收復大小城鎮鄉村270多個,發動群眾,鞏固了湘鄂贛抗日根據地,擴大了我黨的影響力,壯大了地方抗日武裝力量。

但是由于南下支隊處于敵軍腹部,一直受到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的強力打壓圍堵,為了徹底鞏固根據地,黨中央一方面把359旅留在延安的部隊組成八路軍游擊隊第二支隊;延安警備第一旅之一部,組成八路軍游擊隊第三支隊,共計6000余人作為第二梯隊南下支援;另一方面指示王震率部在粵北,湘南創立五嶺根據地,與廣東的我軍連成一片。1945年8月南下支隊抵達廣東南雄縣內,馬上就要與來接應的東江縱隊會合。就在這時,日本投降的消息傳來,抗日戰爭結束,這時南下支隊湘南八面山地區活動,王震在聽到這個消息后欣喜若狂,但他馬上意識到危險很快迫近。毛澤東主席在他出征前就曾給王震分析過,一旦日寇很快投降,國民黨頑固派軍隊就可以放開手腳,對這支“心腹之患”進行大規模圍剿。在經過會議討論后,大家一致認為應該全速南下,與東江縱隊會合。會后,南下支隊冒雨突圍,沖破國民黨頑固派軍隊在八面山布下的重重阻礙,終于在8月23日突入五嶺地區,可是連續作戰,南下支隊已經人困馬乏,部隊疲憊到極點。國民黨的軍隊又從南北兩面不斷圍追堵截,南下支隊已經無法立足了。不得已,在征求中共中央同意后,王震率領南下支隊北返。這時蔣介石又糾集7個軍共15萬人對北返的南下支隊進行大規模阻擊,在部隊十分疲憊,物資極端困難的情況下,王震率部奮勇拼殺,穿越湖南,江西兩省邊界2000余里,歷時34天后,終于返回鄂南,9月26日夜渡長江,回到鄂豫皖根據地,再次與新四軍第五師會合。

從延安出發至此,南下支隊歷時329天,走過7省78個縣,行程15840里。這支5000余人的部隊可謂是“孤軍”,而孤軍深入從來是兵家大忌,但是為何王震將軍率領的這支南下支隊能夠勝利返回呢?

首先,這支部隊的行動是經過黨中央和毛主席討論和分析后決定的,并不是盲目決定的,途中有各路友軍如新四軍以及廣東的軍隊接應,后續也有第二,第三支隊陸續南下,這些安排都讓南下支隊并不是孤立無援的;其次南下支隊的主要任務是深入敵后,在國民黨丟失的地方建立抗日根據地,利用日偽和蔣介石之間的矛盾,發動群眾,壯大革命武裝力量,鞏固和發展敵后抗日民主根據地,建立南北通道。這些在當時的國外內外環境下是可行的,畢竟抗日戰爭還未結束,國民黨軍隊不可能全力對付中共的軍隊。從南下支隊到達湘南的時候任務是基本完成了的,可惜由于局勢發生重大變化,特別是日本投降比人們預料到來得更快,南下支隊進軍湘粵贛的計劃沒有全部實現;最后,離不開以王震將軍為首的部隊領導正確地處理中日之間民族矛盾和國共之間的階級矛盾,始終把抗日放在第一位,毛澤東曾多次在給南下支隊的電報中指示“要注意策略,勿主動進攻頑軍,待其來攻然后打擊之,站在自衛立場上?!盵12]同時王震將軍選取的行軍路線也非常注意,即取道日軍和頑固派之間的路,這讓這支部隊不僅完成了軍事任務,也始終占據著道義的制高點。endprint

四、結語

縱觀八年抗戰,王震上將和他麾下的359旅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可謂是立下了汗馬功勞。他指揮部隊對日寇英勇作戰,配合忻口戰役有力打擊敵軍,在晉西北收復失地,參與創建晉西北抗日根據地的斗爭。其后,按照黨中央部署揮師向晉察冀邊區挺進,創建了以恒山為依托的雁北抗日根據地,有力地保護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和鞏固。他在戰事中充分運用游擊戰和運動戰的。1941年初,他率部進駐南泥灣,守衛陜甘寧邊區的“南大門”的同時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南泥灣大生產運動,為克服當時邊區的日益嚴重的經濟困難做出了重大貢獻。1944年10月,根據黨中央的部署,組建八路軍南下支隊,執行南下作戰、開辟新根據地的戰略任務。部隊長途跋涉,英勇轉戰,途經八個省份,跨越半個中國,行程兩萬余里,先后突破敵人一百多條封鎖線,進行大小戰斗三百余次,到處撒下了革命的火種,對發展這些地方的革命形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于1946年秋勝利返回延安,完成了黨中央賦予的任務,譜寫了一部革命英雄主義的壯麗史詩,被譽為“第二次長征”。其堅韌不拔,勇于開拓的革命精神,總能幫助王震和他麾下的359旅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務,按照毛主席的話說就是:“你們359旅在王震同志的領導下,立下了很大的功勞。你們到東邊東邊就安全,你們到南邊南邊就安全。這次你們到北邊,北邊也安全了??傊?,不管你們走到哪里,都沒有辜負黨中央和邊區人民的重托?!?/p>

注釋:

[1]《王震傳》,人民出版社出版,第82頁。

[2]毛澤東在洛川會議上的報告,1937年8月22日。

[3]詹姆斯.貝特蘭著,林淡秋譯:《華北前線》,新華社出版社,1986年,第256頁。

[4]《在晉西北各軍參謀會議上的講話》(1940年3月),《賀龍文選》上卷,第150頁。

[5]王恩茂:《359旅的開墾工作》,《解放日報》,1943年5月6日。

[6]《毛澤東選集》附錄《359旅三年以來在生產建設方面的總結》,東北書店出版,第833頁。

[7]《南泥灣屯墾記》,第68頁。

[8]《南泥灣屯墾記》,第34頁。

[9]《敵后軍民的道路——戰斗與生產結合起來》,1944年三月二日《解放日報》社論。

[10]毛澤東在中共六屆全會主席團會議上的發言記錄,1944年11月23日。

[11]王震:《一個重大的戰略部署》,《人民日報》,1983年12月19日。

[12]《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5冊1945)第68頁,《毛澤東關于建立湘北根據地給王震、王首道的指示》 。endprint

猜你喜歡
南泥灣王震支隊
敵軍工作與昆張支隊敵后堅持之道
農耕勞作磨毅力 南泥灣精神記心中
黑龍江舉行“藍焰突擊-2021”跨區域抗震救災實戰演練
“要是”的作用
《南泥灣途中》
南泥灣開荒志
搶著去邊疆的王震
“辦”“為”和解
武警江西總隊一支隊深入扶貧點進行健康義診活動
“慌”與“沒有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