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置思考

2017-09-04 13:29馬貞
祖國 2017年14期
關鍵詞:課程設置高職院校心理健康

馬貞

摘要: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愈來愈受到當前社會以及有關部門的重視。因此在這一背景之下,高職院校開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對于學生的發展,培養健康的心里素質具有非常深刻的意義。本文基于此主要來分析探究當前階段高職院校在開展心理課程中所存在的局限性以及具體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高職院校 心理健康 課程設置

當前教育部門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素質問題出臺了專門的文件以及要求,在有關文件當中支持,在高職院校的課程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將學生的心理素質健康發展放在教學的重要位置。不僅培養學生具備進入社會的專業能力以及專業素養,同時還需要幫助學生形成健康、正確的三觀。

但是目前來看,高職院校在開展的有關心理課程教學過程中,很多院校沒有真正的落實好教育部門的相關要求,學校知識簡單的沿用本科院校的心理課程設置,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等起不到積極的作用。

一、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特點

高職院校學生在心理上依然沒有發展成熟,很多都表現在未成熟到成熟的過渡時期,因此主要表現為獨立性、叛逆性,對于外界新鮮事物的接收效果是非常顯著的。自我意識逐步的覺醒,并且在不斷的分化、整合過程中。在高職院校的學生發展過程中,學生們普遍情緒容易激動、煩躁并且對于外界存在一定的懷疑。

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置存在的局限性:

(一)培養目標的偏離

在當前高職院校所開展的有關心理課程教學過程中,很多高職院校依然將學生的專業課程放到主要的教學地位,很多都是將教學重點放在專業課程上。對于心理健康教育則沒有予以高度的重視,很多院校都認為心里健康教育課程可有可無。甚至很多高職院校認為這種心理課程的教學都是硬性的規定,在實際的開設過程中也僅僅只是流于形式,根本沒有設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導致學生在心理健康課程學習過程中無法培養健康的心理態度。

(二)教育內容的落后

高職院校所開展的有關健康心理課程教學主要包含心理學導論、情緒管理以及人際關系等部分,而課程的授課主要方式是以理論為主、教材為主,這種通過理論教材來幫助學生養成健康心理態勢的教學模式效果極差。而且在教學內容上缺乏針對性以及趣味性,很多同學上課過程中提不起對課程學習的興趣,教學內容的滯后一方面降低了學生們的課程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無法起到緩解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心理現狀的作用。

二、高職院校在心理課程開設的有效對策

前述筆者對當前高職院校在心理課程開設過程中所存在的主要兩個問題進行了闡述和分析,能夠看出目前很多高職院校依然沒有真正的重視心理課程開設的作用。下面筆者主要來闡述高職院校心理課程開設的有效對策。

(一)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的積極性格

高職院校在開展心理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應當面向全體學生來進行,摒除傳統的思想觀念,重視以“解決學生實際情況”為主要的教學目標,構建培養學生品質以及消除學生負面情緒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

在進行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對學生的心理品質培養工作,使得其能夠具備一定的社會責任、富有同情心,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綜合素質人才。另一方面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具備一定的抗逆性,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

(二)教學內容體現高職特色,重視心理教育

對于高職院校目前的教學現狀來看,首要的 目的便是重視心理教育的作用以及效果。心理課程應當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特點來有針對性的展開。課程的設置可以采用必修和輔修相結合的形式來進行,必修課程主要是以一些基礎的知識和基礎的內容為主,幫助學生能夠形成大致的體系,同時必修課程應當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案例來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以及學習興趣;輔修課程則主要以對心理課程有一定學習興趣而開設,其中應當與學生的職業導向,對未來進行合理的規劃等,有效的提升高職院校心理教育課程的作用效果。

(三)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提升心理課程教育的效果

在進行心理課程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近幾年很多高職院校將課程的數量大幅縮減,導致很多心理課程無法按期展開,因此高職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一方面應當結合相應的課程體系來進行輔導;另一方面應當利用課外時間,通過建立專門的心理健康咨詢室來幫助解決高職院校學生所出現的心理問題;最后還可以通過開展課外活動、講座以及團隊輔導的方式來有效的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與效果。

(四)課程教學需要師生互動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應當與正常的課程教學相匹配,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作用以及互動效果。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及心理狀況教師可以采用互動的方式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情況。而且課程體系應當突出實踐性的特點和效果,通過對生活當中一個實際的案例進行分析和探究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使得學生能夠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產生心理共鳴,進而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體驗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互動方式,通過讓學生去親身體驗一項活動來啟發學生,將討論、游戲以及實戰等融入到科昂學習過程中,發揮出心理健康教育課堂的作用,使得學生的心理朝著健康的方向前進。

三、結語

綜合上文所述,本文筆者主要從當前階段我國高職院校健康心理課程的開設有關問題入手進行分析和探究。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不僅需要掌握全面系統的專業知識以及專業技能,為學生的未來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還應當具備健康的世界觀、價值觀,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具備一定的抗逆性,能夠在挫折面前不低頭,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得學生在未來的就業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融入到社會這個大家庭當中。因此對于學校來說應當從根本上對心理健康課程的開設予以高度的重視。

參考文獻:

[1]王菊梅.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調查與思考[J].價值工程,2014,(13).

[2]周虹.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按髮W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改革[J].教育與職業,2014,(17).

[3]董英輝,童秀英.關于加強河北省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思考[J].職教通訊,2014,(28).endprint

猜你喜歡
課程設置高職院校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高職物流專業課程設置與物流崗位職業證書的有效對接
獨立學院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