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堂物質獎勵對對外漢語教學影響的案例分析

2017-09-04 07:32王文利
祖國 2017年14期
關鍵詞:課堂管理對外漢語教學反思

王文利

摘要: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對外漢語教師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韓國中小學漢語教師為了有效管理課堂與學生,很多情況下會采取物質獎勵。筆者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發現,物質獎勵并非大家認為的那般有效。本文通過對兩個專業學生課堂表現對比,探討頻繁的課堂物質獎勵對教學與管理的影響,從中得到教學思考與反思。希望本文能夠為海外漢語教學的對外漢語教師提供幫助。

關鍵詞:對外漢語教學 課堂管理 物質獎勵 反思

一、案例研究背景

(一)時代需求

近幾年,全球“漢語熱”持續升溫,漢語國際推廣事業蓬勃發展,對外漢語教學也從“引進來”發展成為“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的階段。韓國自從2012年開始CPIK項目普及中小學漢語教育至今已歷經6年,筆者有幸成為2016年CPIK項目中的一員。

(二)教學發現

在理論上,對外漢語教學原則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中心,并且在教學過程中精講多練,加強學生的漢語輸入。此外,對外漢語教學要求教師對學生的進步與學習做出積極的課堂反饋與激勵,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力。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最初筆者也給予自己的學生課堂獎勵,但和男搭檔一起教學時發現不給予物質獎勵的課堂活動招到了學生的強烈拒絕。通過物質獎勵活動確實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但獎勵反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負面現象。之后,筆者詢問其他學校的漢語教師發現,發放獎勵成為很多漢語教師一種課堂必要的教學手段,由此引發筆者的思考與自我反思。

二、案例分析

該案例為邱南保健高中二年級金融、保健、齒醫專業的學生在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漢語學習階段的對比試驗。由于合作教師性格原因,金融專業的學生漢語教學經常采取物質獎勵;保健專業的學生未使用或偶爾使用物質獎勵;齒醫班學生為兩個合作教師輪流教學,因此第一學期漢語課堂使用物質獎勵,第二學期未使用物質獎勵。根據金融、保健、齒醫專業學生課堂表現與教學效果反饋(主要是期中、期末成績,口語成績,生詞測評成績等)進行對比,探討物質獎勵對對外漢語課堂的影響。

通過對比實驗發現:金融班學生第一學期課堂氣氛較好,積極回答問題,但第二學期課堂活躍度直線降低,甚至拒絕參加課堂活動;保健班學生最初不如金融班學生活躍,但在之后的教學中一直比金融班活躍并各項成績優于金融班;齒醫班學生第一學期采用物質獎勵的方式課堂氣氛很好,第二學期停止發放物質獎勵,課堂氣氛有短暫的低迷,隨后增加齒醫班課堂活動的趣味性,學生們學習積極性超過發放獎勵時。

從學生們的期中期末考試、口語考試、生詞測評等各項成績來看:保健班學生學習一直較努力,成績較好;金融班學生學習動力不如保健班學生,成績也略差一些;齒醫班第一學期成績和金融班持平,第二學期則和保健班學生持平。學生們的課堂反饋及成績測試明顯表明課堂獎勵消磨學生學習積極性以及有趣的課堂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結果,對筆者之后的教學有很大的借鑒作用。

三、研究反思

在金融班的教學過程中,通過發放小獎品來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的方法確實比較有效,但是存在不少的弊端。當教師課堂活動不發放小獎品時,課堂氣氛及學生積極性則整體低迷,不得不懷疑驅動學生學習的動力到底是求知欲還是物質欲。面對獎品,班級里成績較好的同學十分積極,爭取拿到獎品,但是基礎不太好的學生則直接放棄,不再參與課堂活動。此外,當教師準備選擇學生回答問題時,學生為了引起教師的注意會做出各種行為,教室的場面一般比較混亂。

韓國教師從小學開始就喜歡在課堂上給予學生糖果獎勵,因此學生對這種獎勵比較失望,教師的心血付諸東流。當獎品為一般手鏈等一般物質獎勵時,學生會把獎勵作為炫耀的資本。這種課堂獎勵的反饋表明獎勵并未達到教師的預期影響,反而帶給學生一種攀比心理。

筆者在保健班的教學過程中,課堂獎勵更多的是選擇一種精神獎勵,肯定他們的發音、語言表達、以及課堂積極的表現,物質獎品的發放只是偶爾為之,學生學習積極性高于金融班的學生。當然,這不排除金融班學習漢語的動力與目的低于保健班的學生。

由此可見,課堂激勵評價靠發放各種小獎品的物質獎勵存在著諸多的弊端,例如:

第一,違背了課堂教學評價的本身目的。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做出的各種評價反饋是為了幫助學生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不斷進步,找到學習漢語的快樂感與成就感。實際的教學課堂反映:學生要么對教師的獎勵不屑一顧,獎勵并未出現任何有效的激勵作用;要么過于追求獎勵,逐漸打磨掉學生本身的求知欲在學生學習中的巨大作用。

第二,違反教育公平的原則。對外漢語課堂中教師提出的問題一般不是很難,學生舉手回答時,教師并不可能照顧到每位學生,獲獎的同學只是得到了機會,并非有突出進步或者表現。學生得到獎勵的機會包含被老師選中的幸運成分,造成學生獲得回答問題的機會不均衡,教師行為有失公平。

第三,教師物質獎勵行為誤導了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積極回答問題的動機。教師長久的物質獎勵行為導致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看到的是獎品對其的吸引力,學生在這個學習過程中不再追求對漢語交際能力的獲得,而是滿足自身的物質欲,背離學生學習的目的。

第四,頻繁的物質獎勵影響常規漢語課堂教學。一般情況下學生努力學習,偶爾參加教師的有獎活動是對自我一段時間內學習成果的肯定與鑒別。但是頻繁的物質獎勵會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筆者還發現:對外漢語教師經常發放獎品不僅是對自身經濟的壓力,還是將獎勵大眾化,失去其對學生的吸引力。

第五,分散學生注意力,影響學生課堂學習效率。在課堂上得到獎勵的學生過于激動,沒有得到獎勵的學生失落、不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放獎品,或者用其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活動是在占用課堂教學時間,影響教學步驟的流暢性與連貫性。

此上種種表明,對外漢語教師在正常的課堂教學活動中頻繁發放物質獎勵具有較大的弊端,教師需要仔細衡量自我的獎勵行為是否恰當。對外漢語教師要仔細了解學生在學習漢語過程中的進步與變化,發自內心對學生進行肯定與表揚,及時給予學生反饋。如“肯定的眼神”“夸獎的手勢”“真摯的微笑”“安撫的觸摸”等,再加以口頭語言引導,一樣能夠創造活躍的課堂氣氛。endprint

四、教學建議

漢語學習難度較大,教師的激勵往往是學生努力的動力,但是此處所講的激勵是學生自己挑戰未知所具有的渴望。對外漢語教師幫助學生創造一種充滿激勵的環境,讓學生擁有趣味、價值滿足的選擇,擁有想要學習的表現。

首先,教師應該拋棄獎勵。請勿誤解,并非要求對外漢語教師馬上撤銷在課堂上給予學生的獎勵。教師們長期以來使用“賄賂”和“威脅”的方式使得學生失去學習興趣,也許沒有能力完全解決此問題,但是有必要明白幫助學生消除影響學習內在動因的阻礙迫在眉睫。對外漢語教師可以逐漸取消部分獎勵或者提高獎勵標準,減輕學生對獎勵的依賴,在無形中幫助學生脫離“糖果”對其吸引力。

其次,讓學生參與到自我評價中。大部分在韓志愿者還喜歡采取積分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自己的漢語課堂活動中來,這種獎勵是物質獎勵的另一種形式,二者沒本質區別。對外漢語教師可以讓學生制定課堂評價標準,學生們根據其自身能立建立的評價標準不僅更能恰當的評價其教學效果,而且更能激發學生主人公意識,他們的所有行為直接對自己負責,更能激發學生對自己行為的掌握與管理。

再次,多開展探索性學習活動。對外漢語教師是幫助學生建立探索性學習的指導者,即教師將學生的學習內容設計為知識探索活動,開展情景體驗、任務活動等完成教學任務,改變以往單方面知識灌輸方式。對外漢語教師允許學生表達自我學習積極性,讓其在課堂上“活躍”起來;然后將本節課教學任務安排告知學生,讓學生理解課堂教學行為以便更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教師要引發學生求知欲,讓其盡快參與到課堂中以便獲取答案。教師應該在這個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一個“成功”的榜樣,即正確答案的輪廓;還要幫助學生正確的認知失敗,幫助無法獲取正確答案的學生建立正確的榮譽觀。學習是一種重在參與的過程,而非直接求答案過程。

然后,幫助學生建立合作學習機制及學習“有價值”的內容。針對課堂上學習失敗的學生,可以建立漢語學習幫扶小組,讓漢語接受快的學生幫助接受慢的學生,也是對快學生的鞏固。雖然這種機制可以幫助學生,但是如果教師安排的教學內容與活動對學生沒有任何價值,或者學習以后并不能夠用于交際,這也不利于學生對課堂的參與。比如韓國中小學學生對旅游用語等日常交際用語更感興趣,教師非要安排其學習新聞廣播用語則不利于學習積極性。

最后,對外漢語教師可以在教室里“讓位、讓權”,讓學生獲取教師自主權。對外漢語教師在安排學生進行課堂活動后,允許學生盡可能利用教室中所有資源參與活動,這也是幫助學生在輕松、開放的氛圍中接受知識。在這種“開放”的氛圍中,學生會感覺自己獲得更多的自主權而樂于參與漢語學習活動。

總而言之,每個學生都是不需要物質獎勵的優秀學生,他們都擁有求知的欲望與探索的精神,對外漢語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保持住學生這種積極學習的根源,重新喚起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因,讓學生為學習漢語而“癡迷”。

參考文獻:

[1]楊惠元.課堂教學管理與實踐[M].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4.

[2]崔永華,楊寄洲.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技巧[M].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1997.

[3]黃曉穎.對外漢語課堂教學藝術[M].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8.endprint

猜你喜歡
課堂管理對外漢語教學反思
淺談組織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對外漢語課堂游戲教學設計
對外漢語聽力教學初探
記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一次歸類、整合改革及反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