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公共圖書館社會化服務機制創新研究

2017-09-05 17:07孫曉玲??
河南圖書館學刊 2017年8期
關鍵詞:社會化服務供給側改革公共圖書館

孫曉玲??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公共圖書館;社會化服務;機制;創新

摘要:文章首先介紹了供給側改革對公共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影響,從管理、資源和服務三個角度分析了供給側改革的利好之處,研究了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創新公共圖書館社會化服務機制的意義,并就公共圖書館社會化服務機制的創新要素進行了解析,最后提出了圍繞需求和服務的創新路徑。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7)08-0022-03

供給側改革通過確定影響需求的各要素來保證資源的最優配置,在我國社會主義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的步伐下,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需要緊密結合需求側、供給側的不斷變化,進而實現平滑度較高的結構調整[1]。2016年1月26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2]。在這樣的背景下,公共圖書館社會化服務同樣要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在既有的社會化服務機制下,根據現實階段的需要,實現從服務端到需求端的服務創新,同時也要緊密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求,正確理解國家宏觀政策,進而實現自身社會化服務機制的全面創新。

1 供給側改革對公共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影響

隨著我國供給側改革的宏觀指導和具體實施,從政府到企業、從機構到個人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盡管在改革過程中會存在制度、資金、流程等層面的困難,但是整體的影響呈現著積極與合理的表象,對于公共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影響較為深遠[3]。

1.1 提供明確方向的科學化管理

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公共圖書館的社會化服務需要緊密結合我國宏觀政策的具體發展方向,以市場經濟為導向,確定服務的有效性和職能性,同時推進科學化管理。在指向性較強的供給側改革影響下,公共圖書館的社會化服務勢必會相應地進行管理變革,這種變革會更加符合我國的社會發展規律并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最終實現全面的科學化管理。

1.2 支持優化配置的合理化資源

供給側改革提出了要保證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對于公共圖書館來講,這涉及不同區域、地域、級別、規模的諸多圖書館,根據目標人群和差異化的需求,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能夠合理地保證資源的有序分配,避免社會資源的浪費[4]。通過供給側改革的宏觀導向,將政策、資金進行合理的調配,對于絕大多數公共圖書館的發展有著十分積極的影響。

1.3 匹配協同創新的標準化服務

目前,我國大多數公共圖書館在運行過程中存在著服務質量不高、服務效率低下、服務理念缺乏的現象,而在供給側改革的全面推行下能夠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同時會引進高質、高效的管理模式,更新現有的管理理念,根據需求進行全面創新,為社會各層次的需求方提供一種標準化的服務體系,有效推動公共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協同創新發展。

2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創新公共圖書館社會化服務機制的意義

供給側改革推動了公共圖書館社會化服務機制的根本性轉變,對于服務機制的全面創新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能夠幫助公共圖書館建立全新的供需機制和完善現有的服務方針,同時引導其有預見性的發展方向。

2.1 建立全新的供需機制

供給側改革的全面推行,能夠明晰公共圖書館社會化服務供需端情況,即供求關系的明確。通過供給側改革的宏觀調控作用,公共圖書館社會化服務機制會隨著需求的不斷變化而調整,這種調整并不是“一刀切”和推翻現有的機制體系,而是能夠結合供給側改革的目的和產業結構調整來建立適合現階段發展的供需機制,這種影響是透過潛移默化的調整和服務層面的創新來具體實現的,意義在于能夠從宏觀指導轉為微觀實現,作用甚大[5]。

2.2 完善現有的服務方針

當下公共圖書館的社會化服務并不能匹配供給側改革的現實要求和需求,在服務層面明顯有著諸多不足,而隨著黨中央和國務院對供給側改革的全面推行,自上而下地對公共圖書館的社會化服務產生了重大影響,使其能夠有效地完善現有的服務方針。在服務效度的不斷優化下,供給側改革的意義在于能夠引導、更新、控制社會化服務的方向,服務本質轉變為一種溝通協作的方式,符合我國社會主義的發展方針。

2.3 引導有預見性的發展方向

改革開放幾十年來,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已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但是這種改變目前面臨著拐點,且社會意識形態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偏差,因此供給側改革勢在必行。而公共圖書館社會化服務同樣存在著發展停滯不前的狀態,很多圖書館成了擺設,缺乏發展的動因和方向[6]。因此,供給側改革能夠引導公共圖書館的轉型和轉向,能夠有效引導其發展,幫助其將服務滲透到現有的機制之中,最終實現與社會的協同發展。

3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公共圖書館社會化服務機制的創新要素

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我國公共圖書館社會化服務機制的創新要緊密圍繞供需兩端的現實情況進行調整,如圖1所示,從法律、管理和人資幾個方面入手,切實推進供需兩端的完善和創新,進而保證改革過程中滿足既有和不斷發展的需求和訴求。

3.1 框架清晰的法律依循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提出:“根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和新常態下新措施的實施情況,加快出臺有關法律條款,及時修改不符合發展需要的法律,以高質量的法律供給,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駕護航?!边@為供給側改革在社會的全面推行提供了框架清晰的法律依循,各地在未來勢必會推出符合供給側改革趨勢的相關政策。

在框架清晰的法律依循下,公共圖書館社會化服務機制的創新也勢在必行,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對于公共圖書館的政策扶持、資金扶持、項目扶持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傾斜,同時對于服務要求、服務質量、服務評價都有了更深入的規范。而各地公共圖書館可以參照和學習上述成功經驗,進一步完善自身對于政策的理解,同時與地方政府建立溝通協作的關系,進而實現自身社會化服務機制的創新。

3.2 切合實際的管理標準

供給側改革提出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為了增強持續增長動力。當傳統動能由強變弱時,需要新動能異軍突起和傳統動能轉型,形成新的“雙引擎”,才能推動經濟持續增長。而應用到公共圖書館社會化服務中,培育新動能則體現為設置切合實際的管理標準,這一要素所涵蓋的內容是將創新型管理的各項標準融入日常工作之中。

具體來看,各地公共圖書館需要根據自身情況,學習管理素質較高的同類圖書館管理經驗,將體系化、人性化、合理化納入管理標準之中。管理是公共圖書館社會化服務機制創新的核心要素,結合供給側改革的要求和使命,公共圖書館勢必要在不久的將來全面革新管理內容,不斷通過創新來增加服務的功能性,以便服務更多的機構和個人。

3.3 能力為先的人資體系

供給側改革的核心內容是要培育新的生產要素,而其中人才、知識、技術、信息等生產要素可以通過提高效率來實現增長,所以叫效率型要素。因此,公共圖書館社會化服務機制的創新要素也應切合供給側改革的內容,通過能力為先的人資體系來實現自上而下的效率型服務。

在現有的人資體系中,大多數公共圖書館缺乏有能力的人才,機械的工作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因此,推動公共圖書館社會化服務機制的創新需要引進大量的知識型人才、應用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只有這樣才能夠建立完備的人資體系來保證服務機制的創新與應用的順暢。

4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公共圖書館社會化服務機制的創新路徑

供給側改革摒棄了以前陳腐、拖沓的工作思想,在工作路徑中樹立了全員服務核心思想,也建立了溝通協作的信息模塊,同時保證了服務端方式的全面創新,將服務由被動轉化為主動,根據自身情況創設不同架構的服務流程,并通過上述創新路徑,緊密結合供給側改革的中心要求,有效推進公共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整體效能(見圖2)。

4.1 營造全員服務的核心思想

供給側改革引導社會各界要充分樹立服務思想,公共圖書館作為基層服務性質的機構更要徹底地營造全員服務的核心思想,踏踏實實地為機構和個人提供效果好、功能佳的服務,將服務機制進行全面更新,摒棄掉傳統的陳腐與拖沓,引入全新的服務理念并滲透到各個服務環節之中,只有這樣才能夠匹配到供給側改革的要素之中,為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的發展提供助力。

具體來看,公共圖書館要學習其他公共圖書館的社會化服務經驗和相關信息服務類企業的運營思路,引進良性、完善的服務文化和理念。每一個工作人員都要進行相應的學習,充分了解自身的義務和工作內容,同時在服務過程中要設置審核和評價制度,將服務文化深入機制體系之中,保證營造全員服務的核心思想,進而打造更為優質的社會化服務。

4.2 建立溝通協作的信息模塊

公共圖書館社會化服務并不是單一指向的信息服務,更需要加入溝通和協作,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保證與需求的匹配。供給側改革要求社會各職能部門盡可能幫助不同類型的企業和個人完成發展,這種訴求同樣適用于公共圖書館的社會化服務,將需求進行精確定位需要進行良好的溝通,而后通過多種服務方式來保證需求的滿足。

公共圖書館社會化服務機制的創新加入溝通、協作的元素,這種溝通是雙向的,供求方通過共同努力來完成信息的檢索和使用,這是供給側改革影響下的全面創新。圖書館和需求方都能夠在溝通協作中獲得成長和滿足,有力地推動了信息的傳播和使用,經過不斷的工作和積累,一定會推動社會各層面的良性發展。在具體的方式、方法上可以根據需求進行分類,如工業領域、商業領域、文學領域、教學領域等,保證服務效率的有效提升。

4.3 面向差異需求的主動服務

隨著社會科學、人文和經濟等層面的不斷發展,組織和個人對于信息服務的需求也在與日俱增,這種繁多、復雜的差異性需求往往導致公共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不完全形態,因此需要對此加以引導。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公共圖書館需要緊密結合國家發展方針,保證自身服務能夠有序滿足需求方的訴求,進而達到信息傳播和使用的目的;通過主動服務的方式來直接面向不同程度的需求,由被動服務轉化為主動服務,將服務模式和服務方法加以創新,主動將服務帶給企業和個人。

具體來看,在服務過程中如果工作組較多,那么可以將需求進行記錄,推行“集群工作”和反饋模式,將同一類別的信息需求進行分類記錄,而后統一進行檢索和搜錄,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進行反饋,在現有的消息引擎中進行溝通,如后期信息需求有調整或變化能夠在反饋計劃中第一時間獲取。這種主動服務的方式滿足了差異化的需求,實現了公共圖書館社會化服務機制的創新。

4.4 創設不同架構的服務流程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公共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流程同樣需要創新,可以根據需求來創設不同架構的服務體系。如:學術端與企業和個人建立共享機制,工業領域中可以將圖書館數據資源和應用信息引入企業之中,商業應用中提供更多的案例及客觀分析;也可以建立中間環節來有效提高服務流程的平滑度,同時根據不同領域和需求建立特殊的服務流程體系,減少不必要的服務流程和環節,只有這樣才能夠與供給側改革同步,同時有效實現服務流程層面的創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提出:“供給側改革實質是要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是要壯士斷腕,除舊迎新,鳳凰涅槃,涅火重生”。這對于公共圖書館社會化服務同樣適用,公共圖書館要改變傳統單一的服務流程體系,建立全新且差異化的服務流程,將不同層面的需求作為服務的支撐點,并據此創設服務架構和流程,全面推進公共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邵宇.供給側改革: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增長[J].新金融,2015(12):15-19.

[2]張銀平.“供給側改革”是面向全局的戰略性部署[J].北方經濟,2015(12):39-42.

[3]陸和建,周乃泉,吳凡.我國區級公共圖書館社會化管理機制創新研究[J].圖書館建設,2015(10):10-13.

[4]李祝啟,陸和建,毛丹.安徽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管理創新路徑研究:以安徽基層公共圖書館社會化管理為例[J].圖書館工作,2015(2):30-34.

[5]李國新,劉煒,王世偉,等.“十三五”時期圖書館事業展望: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思考[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5(5):3-6.

[6]金偉麗,劉佳,張建華.基于“互聯網+”思維的高校圖書館五大信息空間建設[J].上海高校圖書情報工作研究,2016(1):29-31.

(編校:崔 萌)

猜你喜歡
社會化服務供給側改革公共圖書館
廊坊地區高校圖書館服務社會情況的調查分析
MOOC時代公共圖書館服務探索研究
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的實踐與思考
談公共圖書館如何建立自助服務推廣長效機制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
淺談靈武市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與實踐
人才領域也需“供給側改革”
韓媒:抓住中國“供給側改革”新機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