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

2017-09-06 08:50張瑜
世界家苑 2017年3期
關鍵詞:生活化思考小學語文

張瑜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把小學語文知識與生活聯系在一起,也就是把生活化教學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這樣才能把小學語文知識應用到生活中。下面該文主要論述了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價值,然后提出了相應的落實對策,希望能夠有效推動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工作的長遠發展,進一步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從根本上實現小學語文的自身價值。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思考

一、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的意義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學生的角色由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尋求者、積極發現者,而課堂的氣氛也由之前的死氣沉沉變得活躍。教師將語文教學活動置于生活背景下,激發了學生參與的樂趣,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學到知識??梢哉f,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語文是小學階段重要的學科,對以后的學習起著基礎性的作用。學習語文知識可以開發學生的潛能,增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背的單一模式,對學生來說很枯燥,不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學生都是被動地學習,效果很不理想。而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能夠讓語文學習過程和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生活中了解并掌握語文知識,感受生活的樂趣。由于小學生的好奇心比較強,因此教師要盡全力采用生活化的模式,加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在興趣的驅使下,學習知識才會更有效率。

(二)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教學中,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只有讓學生的個性化充分展示,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尊重個性發展。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創設生活情景,能夠在學習內容和學生的體驗中建立關系,使學生能學到知識。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涉及生活的領域,這些生活領域能夠給學生展示自身才能的機會,讓每個學生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得到發展和提高。因此,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該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只有學生的個性化在教學中得到充分發展,才會形成良好的人格,促進素質教育的均衡發展。只有滿足不同學生學習需求,才會讓學生好學,樂學,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從而愿意學,從“學會”到“會學”。

(三)有利于今后的學習和成長。小學階段是學生整個學習生涯的基礎,尤其對于語文課程是至關重要的。今后的學習,不管是哪門學科,都離不開語文。只有小學語文學好了,基礎牢固了,以后的學習才會有基礎保障。對于上小學的學生而言,他們對社會的理解處于初級階段,潛能也不能完全發揮出來,需要教師的指導。因此,教師在小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學習語文能激發我們的潛能,開闊我們的視眼,使我們更好地認識生活。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能增強小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進而提高自己的能力,今后為祖國的發展做貢獻。

二、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的措施

(一)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創設教學情景是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的一個重要部分。由于小學生處于認知的初級階段,他們對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充滿好奇,他們的學習更是需要教師對其進行引導和幫助。在小學語文課程中,很多內容都是和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可以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到學習的樂趣。情景創設可以是音樂,圖片也可以情景再現,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教師可以分角色扮演不同的人物,這樣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以理解的更深刻,更全面,同時也會加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例如,在講《司馬光》時,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表演,如果小孩不小心從窗戶摔下來,當場的你該怎樣救他?這樣的處境很容易聯系司馬光的行為,學生開動腦子,就會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二)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作為主體,是整個活動的指導者和參與者。課堂上教師要利用生活的教學形式來反映學生的生活,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剛剛入學的小學生來說,他們對事物都有一種模糊的認識,充滿好奇。然而學習語文是一項需要持久做的工作,不僅僅是簡單的閱讀文章。學生需要利用課堂的時間投入到生活中,領會意義。同時,教師還要開展課堂討論活動,讓學生都能發表自己的觀點,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會加強學生的合作,促進學生的表達和寫作能力。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更好地開發學生的潛能。

(三)開展課后實踐活動。由于語文知識源于生活,生活的很多方面也能在文章中體現。傳統的教學更多的是注重考試,沒有關注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生被迫地接受語文知識,這有很大的弊端。如果單靠課上的傳輸,是不夠的。需要課后進行大量的訓練或時間,不僅能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還可以讓學生盡情地體會生活,了解生活。從生活中發現語文知識,并將語文的學習和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實現在學中樂,在樂中學,實現以課堂為起點,讓教學能貼近生活,鼓勵學生利用生活標準去判斷,實現和語文的對話,引導學生在語文中積極探索,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知識。

(四)布置生活化作業。小學語文作業在傳統教育模式下,通常是為了讓學生在課后可以強化記性教師在課堂上所講的東西,屬于對學生的強迫記憶,不僅收不到最初想要的效果,還可能使學生厭倦,應付了事。如果將課后作業趨向生活化,讓學生在愉快的心情中完成教學是不是會更好?例如,教師可以安排小學生在寫作文時,不過于拘束命題,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自己想要寫的,和想要了解的,可能是陽臺上新發芽的花,也可能是陪著一起玩耍的寵物狗等等。

(五)指導學生學以致用,體會學習知識的樂趣。學以致用,一直是教師們最想達到的成果,那么如何能讓學生學以致用呢?小學語文教材其實比較貼近生活,那不妨就讓我們針對語文教材來引導學生學以致用。例如,在學習《小松鼠找花生》時,可以讓學生去公園的時候多注意觀察,小松鼠是什么樣的,是怎么樣吃東西的,把松子看成花生,并且記錄下自己所見到的松樹的樣子和吃松子的過程,并讓每個同學和大家一起分享。相信每個學生都很樂于上這樣的課,并且樂于去觀察和親近大自然。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實物了解到所學的內容,并能夠學以致用。

(六)走向社會,聯系生活進行語文教學?!墩n程標準》指出,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社會是一道廣闊的背景,更是學習語文一片天地。例如,現在一些廣告語,XX,非一般的感覺。讓很多人以為是飛一般的感覺,讓學生了解到同音字的音雖然相同,義卻不同。通過對字的分析,了解語言的文字知識,讓學生養成規范用語,規范用字,規范說話的好習慣。

三、結語

總而言之,語文作為一門藝術性的課程,必須和生活相互聯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興趣。同時,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素材都是從生活中所獲取,生活中處處都是語文,也處處都會用到語文。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生活化是必不可少的,也能幫助他們更加全面地去了解文章的內涵。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不僅能夠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還能轉變傳統的死板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教育落實到實處,使小學語文教學能夠更趨于生活化。

(作者單位:成都市雙流區蛟龍港五星學校)

猜你喜歡
生活化思考小學語文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學指導策略
“則”與“擇”:指向生活化學習的幼兒園數學活動實施的原則與選擇
生活化美術教學的課程設置及實踐應用
少兒圖書館小志愿者工作的意義和思考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