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學生在科學課堂中動起來

2017-09-08 17:02王烈
讀寫算·素質教育論壇 2017年17期
關鍵詞:情動行動科學教學

王烈

摘 要 科學教學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那么怎樣才能使我們的科學教學既能呵護孩子們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又能培養孩子們對科學的持續興趣呢?本文結合課例提出讓學生在科學課堂中“動”起來,讓孩子們心動在課始,行動在課中,情動在課后!

關鍵詞 科學教學 心動 行動 情動

中圖分類號:G62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7-0066-02

科學教學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因此作為教師要充分調動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去探求大自然科學的秘密。

怎樣才能使我們的科學教學既能呵護孩子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又能培養孩子們對科學的持續興趣呢?我認為科學課堂需要順應孩子們的天性,讓孩子們動起來,在動中學習淺顯的科學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在動中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學會科學地看問題;在動中學會觀察、學會發現,敢于大膽猜想、敢于創新。下面我結合《米飯、淀粉和碘酒的變化》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讓學生在科學課堂中“動”起來。

一、心動——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使課堂有效,讓學生積極參與,首先得讓孩子們心動。因此教學中,我努力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學生高度關注和感興趣的一些因素,讓孩子們心動起來,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我在《米飯、淀粉和碘酒的變化》這節課的開始,就呈現了一個信封,神秘地告訴學生:“信封里有一張紙,是我特制的一封密信?!?師:誰愿意上來拆開密信,告訴同學們老師寫了什么? (學生上來打開沒看到什么,搖搖頭下去了,換一個學生上來,依然如此) 生:老師,你根本就是什么也沒寫,還耍我們! 生:就是,就是。(學生們馬上附和) 師:我的密信是用毛筆蘸著粘稠的白米粥上層的液體寫下,然后晾干的。生1:噢,我知道了,我知道了。生2:這個好像在哪里聽說過,好像用什么藥水涂上就顯現出來了。 師(贊許的目光):這個孩子知識面很淵博,確實涂上藥水就能看到密信內容,大家想不想看看? 學生(齊):想!從學生好奇的表情中,我知道學生的好奇心被激發了、學習興趣也高漲了,這時我取出碘酒涂在紙上,紙上立刻就顯現出——米飯、淀粉和碘酒的變化(今天的課題)。哇!全班孩子都驚訝地喊出了聲,“這是什么神奇的藥水?”“為什么涂上藥水就會出現藍色的字?”……孩子們的問題一串串冒出來,這些問題把學生的求知欲推上了頂端。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米飯、淀粉和碘酒的變化,剛才老師使用的藥水就是碘酒,碘酒有什么作用呢?它涂在紙上為什么就會顯現出老師先前寫下的字呢?是碘酒和紙發生反應了嗎?在這節課上,老師將讓大家親自用碘酒去探究一下原因。對自然科學的求知本來就是孩子們的天性。在這樣一個勾起強烈探究欲望的課堂上,孩子們哪能不心動?

二、行動——讓學生在親歷中感知

小學生好動不好靜,盡管是高年級的孩子了,他們還是不喜歡枯燥的講解,希望課堂上能有盡可能多的時間親自動手實驗或觀看老師操作。因此在教學中,不但要讓學生心動,而且還要讓學生行動。要讓孩子們通過對具體的事物和現象的認識,達到有所感受,有所體驗,要讓孩子們自己去活動、去操作,讓孩子們親歷探究活動或者讓他們自己親自動手實驗。在親歷中感知,會讓孩子們記憶深刻,同時也要注重培養他們能夠在活動過程中通過自己的觀察、發現、思考,得出結論,達到認識自然現象的目的。

教學《米飯、淀粉和碘酒的變化》中,在觀看了老師操作的米飯遇碘酒和淀粉遇碘酒兩個小實驗后,孩子們知道了米飯、淀粉遇到碘酒,顏色會發生變化,這種藍色的物質是一種不同于米飯和淀粉的新物質。這還僅僅是老師的操作,孩子們早已經躍躍欲試,希望自己親自嘗試一下這種神奇的變化。于是我讓孩子們拿出課前分組準備好的食物,再給每一活動小組分發碘酒、滴管和實驗記錄表格。課前布置準備材料時,孩子們的熱情就很高,額外帶來了好多蔬菜和水果,甚至還帶了一些糕點食物,分組操作開始前,我讓各組孩子都先進行大膽猜測,然后再逐一進行實驗?;顒舆^程中,歡呼聲此起彼伏,笑聲不斷,全班孩子都在愉快的活動中快樂地探究。 分組活動后,請兩三個小組指派代表帶上實驗成果和表格,展示結果,呈現結論并加以分析。在大家的補充和整理下得出玉米、土豆、紅薯等食物都含有較多的淀粉,滴上碘酒后變色非常迅速且明顯;而黃瓜、洋蔥、西紅柿、菠菜等食物中均未含淀粉,滴上碘酒后沒有變色。孩子們看著自己的活動成果,一個個露出燦爛的笑臉。從孩子們靈動的眼神中我不僅看到了他們抑制不住的興奮,更看到了他們學會了如何從實踐中尋找科學,如何讓科學更好地服務生活的方法。

三、情動——引導學生拓展和創新

科學探究活動讓孩子們經歷由簡單到復雜、由模仿到半獨立的過程,通過在觀察中探究、在實驗中探究、在合作中探究等途徑來培養他們探究科學的方法,培養他們的科學素養,發展他們對科學活動的預見能力,使孩子們通過探究,在知識、技能、情感和態度等各方面都獲得了發展和提高。

在《米飯、淀粉和碘酒的變化》的課堂中,讓孩子們親歷尋找含有淀粉的食物的探究過程,培養他們勤于探究、樂于合作、敢于交流的科學態度,在活動中既培養了孩子們的實驗能力, 也發展了他們的科學記錄能力。小學生的科學課堂需要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氛圍,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們才得以自主學習,大膽探索,勇于創新,才會有活躍的思維,才敢暢所欲言。

眾所周知,科學探究能力的形成,必須緊密結合科學知識的學習,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內化形成。因此我們平常的科學課,需要老師的引導,需要孩子們的熱情參與,當然更需要師生的合作,讓孩子們心動在課始,行動在課中,情動在課后!endprint

猜你喜歡
情動行動科學教學
綴文須情動,情動而辭發——談考場作文基礎等級之“感情真摯”
小組合作在科學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給學生帶得走的智慧
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探討
用舞臺“行動”進行創作
情動瞬間
情動七夕“夕陽再晨”架鵲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