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中日古典文學作品中狐意象的思考

2017-09-10 08:17張正耀
西江文藝 2017年15期
關鍵詞:中日

張正耀

【摘要】: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大都存在著許多意象。而這些意象又并非純粹表面所指的事物,往往是深受文學渲染而形成的一種精神符號,所表達的情感態度亦帶有特殊性。而狐作為古典文學中常見的意象,既彰顯了人類對于狐這一動物特征的基本認知,更彰顯出社會文化特征的獨特性。為此,從中日古典文學作品中來研究狐貍這一意象顯然是有效的途徑。

【關鍵詞】:中日;古典文學作品;狐意象

在文學作品中,狐這一動物形象早已烙印上了人類的思想,是被人格化的一種意象,寄托著人類深厚的意識情懷。狐作為中日民間宗教信仰所廣泛崇拜的對象之一,常帶有人性化、變幻莫測的形象。尤其是人類與狐之間的婚戀話題,更是頻繁出現在中日古典文學作品中,因為有了狐的“加盟”,使得作品所展示出來的人與自然、人與人以及社會文化等關系變得更加復雜化和深刻化??梢哉f,狐意象代表著一種文化,既對作品本身內容產生極大影響,亦是研究中日兩國文化異同性的重要資料。所以基于中日古典文學中狐意象的相關問題,以探索兩國社會文化之差顯得極為關鍵。

一、狐意象分析

狐能夠脫離一般動物而作為文學作品中的符號所存在,在于其作為動物的基本特性以及人類對動物的思想加工所成的。將動物狐與人類間存在的共同點挖掘出來,有利于人們更好的理解文學作品中狐的意象與使用含義。

第一,從狐的特性來看,狐作為一種動物,體現出來的更多是機智靈敏,但又極為狡猾。狐在中國的使用價值極高,特別是狐那一身光亮柔和的皮毛,往往被制為御寒大衣,具有驅寒保溫之效,古時候達官貴族的服飾可常見狐毛大衣。因此也可以說,自古時候起,狐自身的性格特點與其生物特點便占據了一定優勢,使狐在適者生存的自然界之中逐漸脫穎而出。

第二,從狐意象的特性來看,較之動物狐,人類對于事物本質的概括能力更強,常善于用抽象性的思維意識和獨特的情感體驗,借以生動形象的表現手法來概括,所以才能讓文學作品產生許多意想不到的意象。狐的文學意象不可離開其自身特色以及人類的相似性探究,而應仔細聯系這些關系來加以分析。一方面,狐貍狡猾多疑,詭計多端,所以在中國文學作品中,長伴有“老狐貍”的形容人的說法,意味老謀深算亦或是智慧超脫常人。尤其是勁敵在前,狐往往會運用假死之法來逃脫傷害,只匍匐在地,靜等時機,便能截殺對方,狐的狡詐便可見一斑了。另一方面,狐常以身姿輕盈靈活,面容嬌媚的形象出現,所以又將狐與女性形象牽扯在一起,且狐具有陰險狡詐特征。人類往往將狐代指魅惑世人的女性?,F代人對于美麗而又易受異性喜歡的女性,常伴有“狐貍精”之稱呼,這種稱呼大都意味著鄙視、輕視之意。此外,狐還有神幻莫測的特征。所以,人類又常將狐作神魔妖怪等帶有某種神力的物種來對待。如“九尾狐仙”等皆是對非自然力量的崇尚、幻想之意。

二、中日古典文學作品中的狐

中日古典文學作品中,狐這一意象較常出現,且具有獨特的思想蘊意,下文將根據具體實例來對文學作品中的狐意象展開分析。

(一)中國古典文學中的狐意象

在悠悠歷史長河中,狐意象在中國的使用可謂是極為普遍,在人類口頭傳頌的神魔故事之中,或是各類文學作品中皆可見其身影。且狐性格多位詭變,人類在運用狐意象時所側重的點也有所不同。就中國古典文化來看,狐正邪皆有,既可善良聰慧,亦可陰險狠辣。

狐可作為善良美好的意象使用。如《聊齋志異·小翠》中的狐女小翠,便是一個心靈手巧而又善良的女子,嫁與王家傻兒為妻,又幫助王家解決了許多麻煩,更是以好王家傻兒之病,但因自身難以生育,又幫著丈夫娶妻延續香火,最后卻獨自離去。雖有花容月貌,但卻不蠱惑人心,重情又重義,值得注意的是,在對待婚姻戀愛上,狐女所呈現出來的性格為主動出擊,果斷做出選擇,體現著強烈的反對封建道德倫理的感情色彩;狐還作為妖嬈魅惑形象使用。正如經典小說《封神演義》中的蘇妲己便是狐之化身,受女媧之命到人家迷魂商紂王,以顛覆這個腐朽的商王朝意象。

綜合人來的思維思考模式,人類根據狐的特性還創造出了許多成語意象,在中國許多經典文學中依稀可見這些成語的身影,且在人類生產生活之中也常常運用得到,如狐假虎威,狐假借百獸之王——老虎的權威,來對動物們發號施令,借此成語來表達那些借助外力逞雄一時,但本質卻是虛弱不堪的人?!昂蠊酚选?,借狐和小狗的形象來泛指那些只知吃喝享樂,不務正業的朋友之黨?!昂刹挥X”,根據狐性格多疑的特性,便可知曉該成語指的是人的心里帶有疑惑,所以一時難以下決定。這些意象的運用并非純粹依據狐的自身特點所使用的,更多的是基于文學作品思想主旨以不斷人工化狐的形象,才使古典文學作品中的狐意象得以保存下來。

(二)日本古典文學中的狐意象

中日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很相似的,日本傳統文化的起步發展可以說是沿襲了中國古代文化,并在此基礎上不斷融合發展,形成自身獨特文化的。所以在中國古代文化外擴影響下,日本古典文學中狐意象的使用差距不大,但也有對其意象進行創新改造,在長期的演變下,終是成為日本古典文學作品中的特有文化現象。

日本文學中,狐與人類的關系并非是疏遠隔離的,反而帶有親密關系。日本人民認為狐是宛若神靈般的存在,是人類向神靈禱告溝通的重要橋梁,所謂日本更將為作為守護谷物的意象,并于稻荷神結合,加以祭拜供奉。同時,中國自有“九尾狐”的形象,而這形象也逐漸傳入日本,日本將其認為一股神秘力量來加以崇敬,不得不說,與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的意象是極為相同的。

此外,中國古典文學中關乎人狐戀往往是以“大團圓”、“圓滿”的結局而劃上終點。但日本文學中似乎更傾向于“悲情”為主,正如《百家畸形傳》中的某個事例,覺左衛門與幻作人身的狐相戀,并結婚生子,當狐意外顯出原形被發現后,卻忍痛離開了自己的家園及親人。此故事更多的是強調身份暴露后所帶來的“羞恥感”,更是在現實世界中所不被接受,甚至是因丑惡事物而遭受嫌惡的觀念,所以當被發現后,只好隱身離去。除去“悲情”意味,這背后所隱藏的思想實際上是當時現實世界中中日所共有的——強烈的男權意識,為了維持現有的一切,所以女主人公只能犧牲自我。

結束語: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知,中日古典文學作品中狐意象無外乎包含兩種“狐仙”或是“狐妖”,而對狐的情感,人類也大致有“崇敬”或是“輕視”之意。中日狐文化在眾多文學作品中皆有表現,常伴有神通廣大、上天入地、神鬼兼具又通人性的形象出現,可以說狐意象在文學作品中的出現,使得中日兩國的文化心理以及文學創作等方面都受到了影響,且有力的推動著中日文化藝術功能的完善。因此,狐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動物存在,更多的一種關乎人類精神層面、思想觀念上的文化符號,這對于中日現實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有其積極性意義。

參考文獻:

[1]韓亞楠,中日古典文學作品中的狐意象研究[J].文學教育:下,2016(22):44-44.

[2]徐麗麗,試論中日文學作品中的狐文化與狐意象[J].芒種,2014(2):119-120.

[3]任常毅,中日文學作品中的“狐像”——以《聊齋志異》和《權狐》為中心[J].赤子(中旬),2013(12):55-55.

猜你喜歡
中日
從垃圾的處理方式分析中日國民的環保意識
中日廣告人才培養目標的對比研究
淺析中日賬務處理中的異同
中日影視文化博弈觀
中日冷鏈物流發展狀況對比研究
從現實生活和文學角度淺談中日傳統審美文化的差異
中日早期社會主義運動特征的比較
中日動漫對比下探析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空間
中日兩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比較及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