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娜?卡列尼娜》人物情感分析

2017-09-10 09:11王靜
西江文藝 2017年15期
關鍵詞:人文精神情感

【摘要】:本文主要以《安娜·卡列尼娜》這部影片的人物情感展開分析。通過故事主人公之間的情感糾葛、矛盾沖突,向觀眾詮釋了富有哲理的人生真諦和生活意義。使該片具有較強的文學價值和人文精神內涵。

【關鍵詞】:情感;人文精神

《安娜·卡列尼娜》這部影片所講述的故事主要以四條平行線索展開敘事:安娜和丈夫卡列寧的封建之愛;安娜對兒子的無私之愛;安娜和渥淪斯基的激情之愛;吉提和列文的平淡之愛。通過他們之間的感情糾葛,描繪了人世間的五味雜陳,人生的酸甜苦辣,盡在一瞬間的矛盾沖突,給他們所帶來的情感心理沖擊,不能調和。表達了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一方一凈土,一笑一塵緣的人生感悟和真諦。下面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 安娜和卡列寧的封建之愛是不和諧之愛。

她和丈夫的愛情屬于傳統包辦婚姻,兩人沒有任何感情基礎可言。相對于安娜作為一個年輕貌美的女子,面對一個年長專制的丈夫,已經消磨了一個女人對生活對愛情原有的渴望。在她的心中她只是為家庭而生活,過著上流社會千篇一律的生活,陪貴婦們聽歌劇,參加各種舞會、社交活動等等。這些都已成為她生活中原本習以為常的一部分。雖然生活枯燥但她也從未想過反抗,因為周圍的人都過著和他一樣的生活,她也就按部就班,做好一個母親,一個妻子。然而生活的節奏卻被與渥淪斯基一次偶然相遇而打亂。愛情的力量對于一個人的本性而言是無法抵擋的。從此安娜和丈夫卡列寧穩定的家庭破裂,卡列寧想要原諒妻子的不忠,但紈绔的他不能留住安娜的心。最終二人的關系陷入僵局。安娜拋夫棄子隨渥淪斯基去往意大利過兩人甜蜜的二人世界,而與此同時卡列寧也宣告了安娜從此以后不能進入這個家,與兒子隔離,不能見面。二人關系的破裂也意味著安娜悲劇的結局、錯誤的選擇和悲慘的愛情;意味著封建式家族婚姻的破??;意味著她失去了作為母親的權利。

二.安娜和渥淪斯基的激情之愛。

一個風度翩翩的青年未婚伯爵,對擁有一個優雅美麗的情人是他最為真摯的向往。恰恰安娜貌美的容顏符合了他所要追求的對象。對安娜的一見鐘情使得他無法自拔,淪陷入愛情的旋渦。對安娜展開瘋狂式的追求,明知安娜已是有婦之夫,但是也阻止不了他對安娜的愛和著迷。為了追求她不顧及卡列寧作為一個丈夫的威嚴;不顧及安娜內心深處的膽怯與恐懼;不顧及身邊人的勸告和流言;更不顧及安娜作為一個孩子的母親所應該承擔的責任與義務。對安娜窮追不舍,渴望得到安娜的一個有效回應。對于從未品嘗過愛情滋味的安娜而言,雖已結婚,但從未有過愛情。渥淪斯基俊朗的外表,充滿活力的激情極大的吸引了安娜的注意,在心里泛起愛的漣漪,抑制不住愛情的誘惑,從而與渥淪斯基開始了一段熱戀。被愛情的烈火所蒙蔽的心靈,使安娜忘記了作為一個妻子應堅守的忠誠,作為一個母親應樹立的榜樣,與渥淪斯基進行著不軌之愛。當兩個人的愛情開始的一霎那,隱喻著這段愛情的不長久和最終的人生悲劇。

兩人雖有愛情但亦不和諧。渥淪斯基一個青年才俊,風流倜儻,玩世不恭。安娜真誠、美麗、善良、執著。一旦開始了愛情,即使傷痕累累也在所不惜。兩人的結合,倘若在花花世界的上流社會,二者各守異處,兩人的愛情將會時刻保持新鮮感,彼此會只因愛情而愛情,沒有雜質,一心只想逃離外界過神仙般生活。一旦兩人真正的生活在一起,僅僅為了男歡女愛,整天無所事事,他們之間的矛盾就會浮現、激化、厭倦于目前的生活,感到枯燥乏味,沒有樂趣??释搅硗庖粋€世界,找尋情感的寄托。在不知不覺中各自會找借口使得二人原本熾熱的愛情一點點的消蝕,最終走向幻滅,造成悲劇,塵緣殆盡,令人惋惜。渥淪斯基在安娜死后懺悔,縱然知錯,但為時已晚,他把一個美麗善良對生活對愛情有著無限憧憬的女人的一生給葬送了,即使怎么悔改,也無法彌補。

三.吉提和康斯坦丁·列文的平淡之愛。

對于吉提一個勇敢追求愛的少女,對渥淪斯基有著愛慕之情,但當得知渥淪斯基對安娜一見傾心時,傷心不已。列文雖然被吉提拒絕,但也深深保持著對吉提的愛,知道吉提得病之后,在背后默默守候著她。功夫不負有心人,吉提終于答應嫁給列文,兩人走向了婚姻的殿堂,過著幸福的生活,并有了二者的結晶。兩人的愛情也是本故事里唯一一個正常的愛情,長久的愛情。雖然他們生活中有摩擦,但終會解決,找尋一個屬于二者的契合點。這樣吵吵鬧鬧、平平常常的夫妻生活不就是正常平民百姓的生活。簡簡單單地各自為了美好家庭,承擔著夫妻應盡的責任,固守著真誠。也是二者感情趨于和諧的一個基礎,在平淡之愛的這方凈土上生根發芽。

四.安娜對兒子謝廖莎的無私之愛。

對于兒子安娜有著作為一個母親的榜樣。對自己的兒子疼愛有加,母子連心,孩子就是他的心疼肉。從哥哥那回來之后首先詢問丈夫的就是孩子怎么樣,為了能夠不離開謝廖莎答應卡列寧的無理要求,放棄自己美好的愛情。在與渥淪斯基相守之后,唯一的牽絆就是謝廖莎,為了能夠見到他,不惜尊嚴的寫信懇求卡列寧,能夠仁慈一點給予她見兒子的機會。但沒有征求丈夫的同意,她不顧卡列寧權勢的阻礙,冒險去見兒子,哪怕被丈夫所辱罵,攆出家門他也在所不惜。為了減低失去兒子的痛楚,服用鴉片酊,甚至在夜里屢屢聽到兒子的叫喊聲,難以入睡。對兒子思念日益迫切,縈繞在安娜的心頭,使她精神恍惚,飽受折磨,把布娃娃比作兒子來對話,完全陷入了癲狂的狀態??袑帉⒆拥膲褐?,無情的剝奪了安娜作為一個母親的權利,除了渥淪斯基,孩子就是她全部的生活支撐。當渥淪斯基一旦背叛的時候,他的整個情感支點就會傾注于見不到面的兒子身上,兒子可以給予她生的希望,然而對兒子純潔的母愛權利卻無法行駛,亦是其選擇悲慘結束生命的一個導火線。致使一個原本一個耀眼美麗的花朵,在短暫綻放之后走向調零,花謝人無,物是人非。

縱覽全局安娜的一生既是幸福的一生,又是悲苦的一生。她敢愛敢恨值得欽佩。她和渥淪斯基的愛情仿佛曇花一瞬間,只能在夜里開放,而無言面對光明。面對生活的流言、情人的背叛、丈夫的獨裁以及對兒子的強烈思念等種種心理矛盾,抑制著她全身的每一個精神細胞,無從解脫。為了逃避內心的痛苦,每天借助鴉片酊來麻痹自己,刺激神經使自己入睡。然而藥物的治療也無法替代她心中的悲憤力量。當她的這種力量達到一個極致的時候,當他再也忍受不了情人的欺騙和對兒子思念的迫切,以及來自社會人士的打壓和束縛的時候,無奈之下她選擇了一個最適合自己解脫的唯一方式——死亡。在死前她露出了長久以來從未見過的釋然的微笑,此時的她對人生幡然醒悟,意識到錯誤,但卻毅然地結束了這個溫婉、美麗、對愛情充滿熱切渴望的一個女人最后的溫存。

《安娜·卡列尼娜》通過故事里人物豐富、生動、形象的塑造,向觀眾和讀者再現了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既有動人之處,又頗有令人惋惜之點。詮釋了富有哲理的人生真諦和生活意義,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和審美效果。安娜的悲慘結局,如同鏡子般映射到社會的每一個人,給人們以警醒。當為人妻為人母,縱使愛情美好,也不能被其所麻痹,失去理智,忘其初衷,失其本分。不軌的愛情注定會走向悲劇,令人哀婉,嘆息,以此為鑒,具有較強的文學價值和人文精神內涵。

參考文獻:

[1]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M] .長江文藝出版社,2011年

作者簡介:王靜(1991—),女,漢族,籍貫:山東菏澤,單位:遼寧大學,研究方向:影視文化。

猜你喜歡
人文精神情感
醫學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課的實施路徑研究
如何在高中歷史學習中培養人文精神
情感
人文精神是一種文化的自信
臺上
思品教學中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分析
沖動購物源于情感
主題素材閱讀之“情感”篇
讓孩子把情感畫出來
尋思的尋思——立法者·解釋者·游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