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文體學角度解析《初讀查普曼譯荷馬有感》

2017-09-10 10:41喬瑒
西江文藝 2017年15期
關鍵詞:文體學修辭意象

【摘要】:《初讀查普曼譯荷馬有感》 是約翰·濟慈早期的詩歌佳作,寫作特點鮮明。從文體學入手,分析《初讀查普曼譯荷馬有感》的結構、修辭、詩歌用語以及意象,有助于深入解析詩歌風格,更好地理解全詩。

【關鍵詞】:文體學;結構;修辭;詩歌用語;意象

【Abstract】: On First Looking into Chapmans Homer is an early success of John Keats, which showshis unique and distinctive writing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ylistics, the poems structure, rhetoric devices, diction and imagery are carefully analyzed. Hence, a thorough and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this poem can be obtained.

【Key Words】: stylistics; structure; rhetoric devices; poetic diction; imagery

喬治·查普曼所譯的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讓年輕的濟慈大加贊嘆。折服于詩中蘊含的傳奇魅力,濟慈提筆寫下了這首十四行詩,表達了他內心的澎湃之情,以及他對詩歌的激情與熱愛。

一、詩歌結構

《初讀查普曼譯荷馬有感》 是一首佩脫拉克體十四行詩。佩脫拉克體十四行詩也稱意大利十四行詩,詩歌的前八行韻腳是abba, abba;后六行的韻腳可以是cde,cde或cdc, dcd, 也可以是cde,edc。這首詩的前八行、韻腳是abba,abba,后六行韻腳是cdc,dcd。該詩的前八行主要描述了濟慈早前的讀書經歷。盡管他閱讀過很多文學佳作,領略了許多大家的文學領域中的美景,但是他一直未能去感受荷馬史詩里的綺麗,直到看到了查普曼的譯作。詩歌的后六行將濟慈閱讀查普曼的譯作之前和之后的感受做了對比。前八行里,濟慈將自己在文學上的追求和探索比喻成一次次的航海出行。后六行里,濟慈在查普曼的指引下,登陸了荷馬的文學王國。詩歌的兩部分承接自然流暢,前后互相呼應,結構嚴謹。同時,詩歌的第十二行和第十三行偏離了整首詩歌的流暢句法,用殘缺的句法結構與前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個句法上的前景化突出了作者從查普曼的譯作中看到的荷馬史詩的世界是無比的神奇與燦爛。整首詩歌聚焦討論詩人閱讀了查普曼對荷馬的譯作后的感受,緊扣主題,合符邏輯,連貫整一,讓讀者便于理解,易于接受。

句法結構上,整首詩句式成熟,句子變化錯落有致,表意明確。前八行句子稍長,表達出詩人對詩歌的敬仰與虔誠。后六行略微簡短,更好地表達出詩人閱讀后的激動情緒,表達效果干脆利落。特別是最后四行詩,一下打破了整首詩的規則平整,對比效果更加突出,表達效果力度更強,充滿氣勢。前三行的倒裝結構一方面押了尾韻,使得語言和諧悅耳,另一方面成功強調了不同的內容。第一行強調濟慈到訪過許多文學領域。此外,第二行還運用了省略結構,突出強調了詩人到訪的文學王國都是美好的。第三行的倒裝強調詩人曾游歷于很多西方的文學領域。第四行、第六行和第八行則分別對第三行、第五行和第七行進行了補充敘述。主句在前,復合句在后,使得文筆顯得輕松自如,既便于讀者的閱讀,又利于作者的敘述。第九行一個“then”開頭的并列句將詩歌一分為二,開始去感受詩人在閱讀查普曼的譯作后的喜悅和激動。同時,第九行和第十一行構成并列句,集中體現了作者閱讀后的欣喜若狂,以及對荷馬史詩的欣賞和崇拜。兩行詩語言對仗整齊,意義連貫,連接緊密,舒展平穩,前后銜接連貫自如,象是一口氣說出了所有的事實,文筆更顯得流暢。最后一個“silent”,簡潔地將詩人在閱讀后的驚喜又詫異有力地呈現出來。

二、詩歌用語

濟慈有很高的文學造詣,在詩歌用字遣詞方面的技巧更是能運用得爐火純青,用語精煉,有如神來之筆。這首詩中多名詞、形容詞和動詞等實詞,具體形象。如the realms of gold, states and kingdoms, wide expanse demesne, breathe, pure serene, heard ,speak out,loud and bold,watcher of the skies,a new planet,swim,wild surmise,silent等詞的聯合運用,將作者的閱讀體驗刻畫得形象具體,栩栩如生,整個激動人心的閱讀過程仿佛在紙上躍躍而出。同時,ealms,states, kingdoms, islands, expanse,demesne,planet,Pacific這一系列的名詞組成了統一的整體,形成一個文學空間,輔以seen,watcher, ken, eagle eyes, stared, looked at表示看和聽的一類詞,把詩行連接起來,將詩人的航行立體地展現出來,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在詞語的選擇上,濟慈也十分細致,別具匠心。比如,同樣是表達“看”的意思,但濟慈就選取了含有不同內涵、不同感情色彩的詞語,分別有see,stare和look?!皊tates and kingdoms seen”中,“see”強調看到的結果是那些美好的國度?!皊tar'd at the Pacific”中,用“stare”形象地刻畫出人們被眼前看到的景象所震撼的神情?!癓ook'd at each other”中,主要只是描述人們在震撼后彼此對視的情形。

整首詩分為前八行和后六行兩個部分,兩部分除了在句式結構上面有差異,在詩歌用語方面也有所不同。第一部分中長句傾向于正式語體,倒裝結構增添高雅。所以,前八行的措辭是嚴肅、正式的。濟慈平鋪直述,直白地敘述了他過往的文學體驗。同時,濟慈也選取了一些頗具古風的詞,給文字增添莊嚴、典雅的色彩,使文筆具有古香古色的藝術情調,如goodly 和bards,這些詞讓人嗅到一種遙遠的氣息, 感受到過去的莊嚴和高貴,感受到荷馬史詩中藝術的歷史沉淀,也顯示出濟慈在詩歌選詞時的精妙。到了第二部分,句式簡單,節奏緊促,措辭變得簡單,感情表達強烈。第二部分的用詞明顯比前八行要小,詞語短小,詞義精煉,營造出詩人看到查普曼的譯作后迫不及待的雀躍、閱讀時難以抑制的激動和閱讀后有所領悟的沉默不語。對比的使用讓詩歌整體跌宕起伏,令人回味。同時,這首詩的語氣上也存在著變化。最開始時,詩人敘述自己已有的文學經歷,語氣沉穩。之后發現查普曼的譯作,語氣變得激昂,難抑興奮。體會到譯作的美輪美奐后,語氣中不免帶有詫異,更多地卻是為之折服。所以,到了最后,詩歌以沉默結尾,在靜默中慢慢咀嚼,細心回味。

三、詩歌修辭

詩歌作為形象性的語言,其藝術魅力的展現可以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對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在這首詩中,濟慈也靈活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其中主要有暗喻、引用典故等。首先,詩人將自己對文學的探索比喻成一次航行,然后把不同的文學領域比喻成王國。隨后,詩歌中包含了更多的隱喻?!皌he realms of gold”可以指兩個世界,一是文學詩歌的世界,二是想象的世界。因為想象力是詩人賴以創作的土壤?!癿any western islands ”暗示了荷馬史詩 《奧德賽》 中的主人公奧德修斯的航行,為后文引出荷馬的文學世界做出了鋪墊?!癳xpanse”意指荷馬的天分及文學成就,如同廣闊無垠的大地?!癟hat deep-browed Homer ruled as his demesne”這里將詩人比喻成國王,與在第二行中提到的“kingdoms”照應。濟慈還將自己比喻成觀星者,而“a new planet”本義是天王星,在這里喻指荷馬史詩。

除了隱喻之外,濟慈在這首詩中也運用了大量的典故?!癿any western islands ”引自荷馬史詩 《奧德賽》 中的主人公奧德修斯的航行?!癰ards”指古代的抒情詩人,也可能是指莎士比亞,因為他被世人尊稱為“the bard”?!?Apollo”阿波羅是希臘神話中的詩神。這行詩說詩人最神圣的職責是作太陽神阿波羅的忠實奴仆,作者用阿波羅這一典故表達了對詩的敬畏和熱愛之情??嫉燮潱–ortez)是征服墨西哥的西班牙探險家,有傳說他發現太平洋。詩人借用這個典故,表達自己航行至荷馬史詩這個新大陸時的驚喜。

各種比喻的運用,將全詩塑造得生動形象,憑添了更多的藝術氣息。把抽象的文學閱讀經驗化作具體的航海出行,也增強了全詩意境的直觀性,將充沛的感情傳達出來,利于讀者的具體感官感受。

四、詩歌意象

喬治·查普曼所譯的荷馬的 《伊利亞特》涌動著生機與活力,深深觸動了年輕的濟慈,令其有感而作。這首詩一方面體現了濟慈閱讀時的全情投入,另一方面也向我們展示了濟慈內心深處對詩歌的熱情。查普曼的譯作,讓濟慈得以一窺荷馬的文學天分,領會荷馬史詩的非凡魅力,為了向世人完美再現他閱讀時的真情實感,詩人張開想象的翅膀,把這一閱讀過程比喻成一次航海出行,詩人的這次航行專屬荷馬,起點是他曾去過的那些西方島嶼,終點時他凝視太平洋。從訪問過的一個個已知的地方出發,詩人游歷到荷馬的文學王國。荷馬史詩和他之前到訪過的世界不一樣,是一片未知的海洋。喬治·查普曼所譯的荷馬的詩 《伊利亞特》,讓詩人得以在這樣一片海洋里盡情遨游。整首詩前后呼應,渾然天成?!皊wimming”一詞形象地表現出了此次體驗的暢快,很好地與第三行中的航行和結尾 “航行到太平洋”形成一個整體。此時,濟慈用考帝茲自比,也是符合全詩航行游歷的意境,在一番尋覓之后,濟慈發現新的大陸,探險得到了回報,也畫上了終止符。詩的最后描述考帝茲發現太平洋的這一場景把本詩引向了高潮。詩里描述說考帝茲和伙伴被眼前的情景深深地震撼,他們的表情似乎在這一刻凝固了,最后只?!俺聊?。最后一行詩里的“沉默”與第八行中“查普曼的聲音無畏而高昂”形成鮮明對比,突顯了荷馬史詩給人的沖擊,更增添了本詩震撼人心的力量。

縱觀全詩,意象的運用隨處可見。各種意象交織在一起,反復出現,將我們帶入詩人的世界,見其所見,感其所感,身臨其境般地感受詩歌的魅力,感受荷馬史詩的絢麗。由于在這首詩中,濟慈是帶這我們在詩歌的世界里航行,所以我們發現多處動覺意象,如travell'd,seen,hold,ruled,breathe,heard,speak,swim,star'd,Look'd等等。第三行的“hold”除了動覺意象外,還具有些許觸覺意象。第九行的“felt”也呈現出觸覺意象。第四行的“told”體現了聽覺意象和動覺意象的結合。第八行的“speak”也包含聽覺意象。第七行的“breathe”能作用于我們的嗅覺和味覺,構成味覺意象。第十一行的“with eagle eyes”和第十三行的“lookd”均包含視覺意象。

動覺意象讓我們隨詩人一起遨游詩海,聽覺意象仿佛讓我們真的聽到查普曼的力作由遠而至,視覺意象讓我們眼見為實,親眼目睹荷馬史詩的壯麗,再加上觸覺意象、嗅覺意象等的聯合,詩人成功運用各種意象,將自己的內心情感世界全方位地呈現,形成一副三維畫卷,刺激我們的感官,渲染氣氛,讓我們迅速進入詩的意境,體會到濟慈在荷馬史詩里如癡如醉、欣喜若狂的航行,與其感同身受,陶醉在詩歌的浩瀚之中。

五、結束語

《初讀查普曼譯荷馬有感》的藝術魅力歷久不衰,通過對它的結構、詩歌用語、修辭和意象方面的文體學分析,展現了這首詩歌的一些精妙所在。文體學在詩歌鑒賞中具有一定的價值,可以被廣泛地運用到詩歌的學習當中,為詩歌的分析和理解提供便利,為詩歌分析打開新的視野。

參考文獻:

[1]秦秀白.文體學概論[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秦秀白.英語語體和文體要略[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喬瑒(1991—),女,四川鹽源人,碩士,西昌學院外國語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認知語言學。

猜你喜歡
文體學修辭意象
論姜夔詞的意象處理方式
撫遠意象等
《莊子》中的舞蹈意象
文體學的學科特點和發展趨勢研究
來自林間的風
敘事學與文體學雙重視域下的小說“三要素”教學模式重構
敘事學與文體學雙重視域下的小說“三要素”教學模式重構
可口可樂廣告語修辭應用及其漢譯分析
李白詩歌修辭與英譯賞析
A Stylistic Analysis of Dylan Thomas’“This Bread I Break”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