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美術哲學中的具體典型

2017-09-10 14:12張艾嘉
西江文藝 2017年15期
關鍵詞:哲學思維象征

【摘要】:在拜讀了《印度美術》,《印度經典佛教造像》等有關經典印度美術品的研究文獻之后,發現印度美術歷經幾千年的發展,有其獨有的美術文化??v觀印度美術發展的整個歷史,幾乎可以說印度美術從一開始就是圍繞的發展而發展的。印度當中的神話傳說成為美術發展當中的靈感來源,其含義、隱喻更是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在美術當中加以展現。是印度文化、藝術的核心,影響遍布政治、社會、歷史,并將這種變化以藝術的形式記錄和傳承。大量印度美術作品也證實了這樣一個規律,即印度美術的發展作為一種驅動力,促進了古代工匠們進行美術創作,并且也將信仰在作品中加以表達,同時這也為印度美術的發展提供了宣傳機會。

【關鍵詞】:古印度美術,哲學思維,象征

引言

對于研究某一美術史學科內容中的美術客體,必定要了解這一客體存在的坐標定位,包括美術史時間單位的橫坐標刻度,空間單位的縱坐標刻度,以及最重要的種群文化特色單位的次坐標刻度。即研究古代印度宗教美術來說,要先了解古代印度美術存在時期的時間段,發生變遷的地域范圍,真實史實以及這一美術文化產生的古印度宗教文明背景。

一、論起源相似

(1)歐洲原始藝術起源中的巫術說

大概是公元前三萬年在現在的捷克、奧地利這部分地區考掘出許多較原始特征化的雕刻,估略推測為是歐洲本土的,即歐洲本土化原始藝術,但是對歐洲的藝術來說直接性影響并不明顯,更多的是作為現代主義中的元素或者觀念呈現出來,因為當時并不存在“原始”這一概念,現代主義以后才將它明確提出來作為一種原始風格,因而不具有很強的傳承性。

十九世紀的時候發現了大量的洞窟里邊有很多壁畫,都是牛、馬,包括一部分狩獵的場面,這些洞當然也是用來做祭祀的,這些畫都在非常隱秘的地方,更加證明了于現在藝術的職能有所不同,他并不具有觀賞性,在當時的環境下作畫非常艱難的,而且當時也沒有什么會作畫的工具,一般是用彩色的石頭就能夠畫的石頭,首先功能猜測是用于祭祀,是巫術。在職能角度來看,巫術功能對象主要是野獸,除了祭拜之外,人們期望能夠戰勝野獸獲得更多的收獲。另外有一種說法是用來記數的,將打獲數量記錄下來,起到一種文字的功能。

這種巫術的功能,同我們正在討論的印度宗教美術的象征意味是有相通的地方的,因而從源頭上來講,原始美術在一開始就是一種生存信仰的外在流露,這一點在東西方美術中均有體現,至于在今天演變成各自成體系的氣象,這其中包含了政治社會,人文風俗等諸多的學科,在此次探究中我們主要圍繞哲學和藝術學的要素加以解釋。

二、在東西方思維體質下論宗教“被哲學”的影響

(1)寄托式宗教體系注定不能長久引導西方人民思潮

關于寄托式宗教,基督教的轉變性特質是它在世代更替的潮流中仍舊能夠勝任世界三大宗教之一這樣的地位的重要因素。

在西方教會統治下的中世紀文化以“黑暗”作為當今人們的印象符號,迷信虛幻成為了這一時代的主要特征,將這一時代置于美術史長河中,簡化時間地域差異,中世紀美術與古代印度宗教美術在許多方面有著相通之處。不同的是,中世紀美術在歷史的浪潮中滌蕩如今已經離西方畫壇漸行漸遠,這各種緣由,也昭示著思維藝術在東方西方的地域種族差異,就但丁作為新世紀的轉折性詩人之作中《神曲》描述的“…帶領他穿過地獄、煉獄,然后把他交給當年阿利蓋利·但丁單相思暗戀的情人貝阿特麗切的靈魂,帶他游歷天堂,一直到見到上帝?!边@種理想型的以救世主形象出現的神靈形象已經轉移到“夢中情人”這一個自視化的視角。至此,西方基督教舊傳統神學受到了一系列的批判,救世主的形象從人本身創造的精神救贖轉化為人類自身尋求解決這一實質性轉變,寄托式神學轉換為追求式理性。這種人文特質在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教化下對今世的思維認知仍舊具有不可脫離的影響。比如在不久前的英國牛津大學的一位副校長兼牧師根據舊約記載來推測出上帝創造地球和造人的準確時間。且排除這一行為學術層面的準確性,單就這種以理性思維解讀宗教經典的探尋性思維便是帶有西方學術特質的。

(2)印度教出神忘我宗教體系中的哲學意味分析

據吠陀經典殘存的古老的陶醉忘我之道,儀式主義乃是出神忘我的集中體現,印度宗教出神性思維,是將人本身通過一種途徑或者說特定儀式目的是追求渴望能夠無限接近神,接近無我自然狀態。從而獲得安定,獲得現世的智慧。這一點同西方寄托式宗教不同,同時也是很重要的一點,通過人的作為理解苦難,獲得“神祗”的認知行為本身帶有理性。舉例來說,提到印度傳統悠久的瑜伽我們都不陌生,然而瑜伽在古印度時期是被賦予宗教職能的。和所有出神忘我的方法論一樣,瑜伽,或者說這種救贖行為奉行了某種神祗“唯有當被造物沉默之時,神才會在靈魂里發出話語?!边@其實是對自身感知的起步中的一個合理解釋,正如上文中提到的宗教美術的定義:宗教美術在廣義上來說是一個宗教行為,在內容上來說是一項具有儀式性志的宗教活動,是在宗教體驗過程中進行或完成的藝術活動。宗教美術作品是以是否滿足構建合理結構為目的的媒介。而這種宗教救贖行為其中包含著印度巫師們希望在哲學層面進行一個合理的構建的無意識行為,從而更加滿足出神無我的體系。就在這種需求被滿足的過程中,一個哲學思維性的解釋出現了。雖然這種哲學思維性的解釋的科學性以及理性觀點不足,甚至可以說這種思維解釋是片面的。但是至少印證了在婆羅門祭司(所謂稱作高貴的教養階級,或者文人階層等)階層中哲學思維的存在的真實性。然而是否存在這種哲學思維理性化之后形成哲學性理論事實呢?答案是肯定的,也存在爭議。所謂印度哲學,在提出的層面、環境、階層、目的等個方面來看,不外乎是一種假設性的救贖,與中國的隱士文化還有不同,印度宗教從源頭上更愿意相信輪回轉世,相信事物有所止,輪回不可休;此世便是苦難的集成,因而尋找一種脫離此世的,在此種輪回之中解脫出去的技術手段才是印度宗教的無意理性點。以下為印度哲學體系幾點中具有獨特氣象的代表性塵世意義學教義:

1.印度哲學的大部分體系都是以古代的吠陀經典為基礎建立起來的,或者是以它為理論出發點或者理論指導。因此印度宗教哲學對于直覺和理性的寬容性也使其思維認知結構營造了獨特氣度和成果。

2.印度思想不滿足于單純的解釋世界,不滿足于為認知而認知,它們都帶有一種強烈的實用主義傾向:印度古代宗教哲學觀點引導人修正向善并以此作為解脫輪回的必經之道。

3.印度哲學家否定批判觀念體現在輕視純粹的理性認知,更強調“真理存在于理性之外”這一說法,真理是不可言說的,只有通過直覺基礎上的否定批判才能把握真理。

4 .印度哲學基于對現實生活的“梵我合一”的解釋,對“梵天”這種真理懷有崇拜因而傾向于鄙視塵世生活和超越個人現世。

結論

印度宗教發展幾經變化,伴隨著各宗教教義的演進和融合,宗教美術也一直保持其宗教性,不斷向前推進。宗教作為從物質世界抽離出來而形成的一般道德規范,都深刻影響了信仰者的行為意識,從精神層面出發對其進行約束,也促生了展現宗教教義的宗教形象的衍生和發展,以達到宗教教義與精神的永生,而印度美術的發展就很好地佐證了這一觀點。

作者簡介:張艾嘉(1996.04—),女,學歷:本科,就讀于北京師范大學,研究方向:美術學。

猜你喜歡
哲學思維象征
哲學思維與治國理政
政治學科知識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安托瓦內特的悲壯宿命:《茫茫藻?!分屑t色的象征意義
《憤怒的葡萄》:主題與人物形象的探析
電視廣告中象征的運用
《黃色墻紙》的女性主義解讀
西方文藝復興時期與中國宋元時期繪畫題材的思維方式比較
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幾個問題
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幾個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