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激干預護理模式對兒科ICU患兒心理狀態調節的影響

2017-09-15 06:39靜,黃波,張滸*
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電子版) 2017年18期
關鍵詞:滿意率兒科家屬

郭 靜,黃 波,張 滸*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云南 昆明 650032)

應激干預護理模式對兒科ICU患兒心理狀態調節的影響

郭 靜,黃 波,張 滸*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云南 昆明 650032)

目的 探討采用應激干預護理模式對兒科ICU患兒的心理狀態調節的影響。方法 回顧性選擇本院兒科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ICU接診的患兒100例,根據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采用應激干預護理模式,分析比較兩組患兒的臨床護理效果和心理狀態。結果 護理后觀察組患兒的SAS、SDA評分結果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家屬對護理滿意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ICU患兒實施應急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改善患兒的不良心理,提高患兒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在臨床應用的效果顯著。

應激干預護理;ICU患兒;心理狀態

ICU(重癥監護室)患者多是病情危急且發展迅速,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而且精神受到刺激,導致情緒不穩定,心理極易出現障礙;尤其是患兒群體,由于年齡限制,難以正確表達自己的需求,往往比較情緒化,同時患兒家屬也對患兒的病情感到緊張著急,所以如何處理這些問題,是ICU患兒護理的關鍵[1]。此次對本院的100例ICU患兒進行觀察研究,分析應激干預護理模式對兒科ICU患兒的心理狀態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兒科ICU就診的患兒100例,根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男31例,女19例,年齡2~10歲,平均年齡(5.3±1.9)歲,進入ICU時間為3~60天,平均(34.2±1.7)天;對照組男22例,女28例,年齡1~9歲,平均年齡(4.9±2.5)歲,進入ICU時間為5~59天,平均(35.3±1.1)天。兩組患兒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即遵循無菌操作的原則,遵醫囑對患兒給藥,嚴密監控患兒的病情等。觀察組患兒采用應激干預護理模式,除了基礎護理措施外,還針對患兒不同的心理狀態進行相應的心理干預:(1)認真分析ICU患兒的情緒、心理特點,與護理操作規范結合,制定合理的有應激性的心理干預方案;(2)積極與患兒進行交流,幫患兒盡快熟悉病房環境,同時與患兒家屬保持溝通,進一步了解患兒的喜好,以便提高患兒對護理人員的信任;(3)進行護理操作時,動作要快捷輕柔,以減輕患兒的疼痛與不適;(4)對于溝通能力較差的學齡前患兒,護理人員要盡可能使用身體語言與其交流,親切的面容、溫柔的語氣都可以幫助護理人員與患兒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2]。

1.3 觀察指標

對臨床護理效果的評定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于SAS、SDS評分大于50的患兒,即認為存在心理障礙[3]。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將護理滿意度分成非常滿意、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四個等級,總滿意率=非常滿意率+滿意率+一般滿意+率。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數據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數據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兒護理效果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患兒SAS、SDS的評分結果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護理前后SAS、SDS評分結果比較(±s)

表1 兩組患兒護理前后SAS、SDS評分結果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nSASSDS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觀察組5052.34±5.0637.25±6.9853.46±4.5340.88±3.32對照組5053.05±3.1251.17±2.6454.54±2.7950.35±2.50

2.2 兩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兒家屬中,對護理感到非常滿意27例、滿意16例、一般滿意5例、不滿意2例,總滿意率為96.00%(48/50);對照組患兒家屬中,對護理感到非常滿意16例、滿意14例、一般滿意7例、不滿意13例,總滿意率為74.00%(37/50)。觀察組的護理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 論

兒科ICU是一個對危、急重癥患兒進行治療及搶救的場所,在對ICU患兒監護、救治的同時,還要給患兒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4]。臨床研究發現,兒科ICU患兒常見的心理障礙主要有煩躁、孤獨、焦慮、恐懼心理等,有效的應激性護理干預可以調節患兒的心理狀態,提高ICU治療的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的SAS、SDS評分結果均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兒家屬對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說明應激干預護理模式對ICU患兒心理狀態的調節效果顯著。分析其原因考慮可能在于,觀察組患兒采用應激干預護理模式,即對患兒出現的不同情緒、心理,采取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措施:為了緩解患兒的不良情緒,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時應做到動作準確,鎮靜類藥物使用要嚴格遵照醫囑。并且應為患兒提供舒適的病房環境,降低監護設備和報警器的音量,室內燈光調節到適合睡眠的暗度;與患兒保持溝通,所有護理行為均在患兒的視線范圍內進行,接班護士要及時與患兒交流。嚴密監測患兒的病情,觀察其表情變化,及時發現并處理異常情況,合理安排患兒家屬進行探視,可以提高患兒的安全感。同時護理人員可在兒科ICU病房內布置色彩鮮艷的氣球、可愛的卡通公仔,使患兒保持輕松的精神狀態,從而有效輔助臨床治療效果。關于兩組遠期效果,有待臨床進一步研究真實。

綜上所述,對兒科ICU患兒除臨床基礎護理外,給予應激干預護理,可有效改善患兒的消極情緒,調節患兒的心理狀態,不僅加快患兒的康復速度,還提高了患兒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程度,具有重要的臨床推廣價值。

[1] 左雪飛,晏美蘭.論兒科護理時心理干預的臨床應用[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6,3(38):7617.

[2] 陳彥娟,馬智曉.兒科危重癥患兒心理護理探討[J].中國農村衛生,2016,20:53-55.

[3] 劉振賢,王金玉.采用應激干預護理模式對兒科ICU患兒心理狀態調節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90):354-357.

[4] 陳 明.規范化護理干預對ICU患兒應激反應、病死率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 醫學理論與實踐,2015,28(15):2091-2092.

[5] 崔 娜.ICU小兒重癥肺炎的護理干預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11):96-97.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7.18.102.02

張 滸

猜你喜歡
滿意率兒科家屬
擋風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屬訴至法院獲賠償
南平市婦聯關愛援鄂醫護人員家屬
河北鄉村端午文藝活動慰問農民工家屬
兒科常見病,貼敷更有效
蘭州公共交通乘客滿意度達94.14%
圓夢兒科大聯合
不能在滿意率百分比上盲目樂觀——四川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首次評議代表建議辦理情況更重實效
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滿意度調查分析
兒科醫聯體的共贏思路
提高96659熱線服務滿意率實施方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