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統計監測指標及重大任務分析

2017-09-18 01:17李俏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7年20期
關鍵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李俏

[提要]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為全面梳理當前呼倫貝爾市小康社會建設總體情況,本文以國家統計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統計監測評價指標體系”為基礎,根據呼倫貝爾市實際情況選取其35個使用指標中的21個,對小康社會建設情況進行評估和預測,同時結合存在的差距和薄弱環節,提出“十三五”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

關鍵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統計監測指標;重大任務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按照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小康社會”要求,早在1991年國家統計局確定了關于小康社會標準的16個基本檢測值,之后又將這16個指標逐步擴充,形成較為完備的監測指標體系。民族地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區域和重中之重。本文以內蒙古呼倫貝爾市為例,分析當前小康社會建設情況,并對“十三五”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進行預測,分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的重大任務。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統計監測指標預測

(一)GDP及人均GDP。2010年呼倫貝爾市完成GDP932億元,若實現小康社會翻番目標需完成1,864億元,按照“十三五”期間7.5%的年均增速測算,2018年全市GDP將達到2,000億元左右,提前完成任務。人均GDP指標目標值為57,000元,2014年已經完成56,763元,按照目前增長勢頭,2015年人均GDP將超過60,000元,超過57,000元的目標值,“十三五”期間伴隨著經濟增長,人均GDP將會繼續增加。

(二)城鎮常駐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0年,城鎮常駐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5,641元,按照年均8%的增速,2017年可以完成31,803元,從而實現較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

(三)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0年,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80元,按照9%的年均增速,2016年完成13,008元,從而實現較2010年翻一翻的目標。

(四)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2014年,呼倫貝爾市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37.21%(2010年不變價)。2000~2014年呼倫貝爾市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總體呈下降趨勢,由2010年的45.2%下降到2014年的37.21%。這反映出過去的十幾年里呼倫貝爾市經濟增長主要是靠第二產業拉動,第三產業是發展的短板,同時未來發展也大有空間。2015年全年第三產業的增速達到8.6%,是近十年來第三產業增速首次超過第二產業的增速。初步預計“十三五”期間第三產業的增速將維持在8.3%左右,到2020年基本實現小康社會的設定目標。

(五)居民消費支出占GDP比重。呼倫貝爾市屬于投資拉動型的經濟增長模式,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有限,近十年居民消費支出占GDP比重由54.14%持續降低到24.29%,預計在“十三五”末期將達到30%左右。

(六)工業勞動生產率。小康社會指標體系設定工業勞動生產率指標需達到12萬元/人,2008年呼倫貝爾市工業勞動生產率達到18.9萬元/人,首次超過設定目標,2014年勞動生產率達到41.1萬元/人,隨著產業升級、新技術的采用以及人員素質的提高,工業勞動生產率會繼續提高。

(七)互聯網普及率。2010年,全市互聯網普及率達到了25.92%,2014年普及率達到55.57%,完成目標任務。規劃2017年底城市既有住宅小區和農村地區寬帶覆蓋率分別達到96%和70%,預計互聯網普及率將繼續快速提高。

(八)城鎮人口比重。內蒙古東部盟市城鎮化一直比較高,2000年全市城鎮人口比重達到62.12%,超過60%的目標值,2014年比重則達到70.26%,隨著“十三五”期間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全市城鎮人口比重進一步提升。

(九)人均公共文化財政支出。2010年,全市人均公共文化財政支出實現157.04億元,首次超過150億元的目標值,“十二五”時期,隨著政府對民生社會事業支出力度的不斷加大,人均公共文化財政支出也逐年增加,“十三五”期間,該類支出也會繼續增加。

(十)城鄉居民文化娛樂服務支出占家庭消費支出。2000~2014年,全市城鄉居民文化娛樂服務支出占消費支出比重一直大于5%的目標值,預計“十三五”時期將繼續維持這一態勢。

(十一)失業率。2010年,呼倫貝爾市失業率為4.1%,2012年以來,一直控制在4%以內,“十三五”期間預計仍可完成自治區下達的控制目標。

(十二)恩格爾系數。2000年以來,呼倫貝爾市居民食品支出占消費性支出的比重持續下降,并一直保持在小康社會設定的目標值以內,“十三五”期間態勢將會繼續保持。

(十三)城鄉居民收入比?!笆濉逼陂g,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年增長8%,農村牧區常駐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年均增長9%,城鄉收入比預計會逐步縮小,但仍將保持在設定區間內。

(十四)平均預期壽命。2000~2010年,呼倫貝爾市居民平均壽命由70.2歲增加到72歲,年均增長0.18歲。目前,全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是74.8歲(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同期呼倫貝爾市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只有72歲,仍有很大上升空間?!笆濉逼陂g,全市平均預期壽命年均增長0.36歲,預計“十三五”期間仍將延續這一趨勢,達到小康社會設定目標。

(十五)平均受教育年限。2014年,呼倫貝爾市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62年,超過小康社會指標體系設定的目標值10.5年,“十三五”時期隨著整體國民教育水平的提高,平均受教育年限還會有所增長。

(十六)每萬人口擁有律師數。2000~2010年,呼倫貝爾市每萬人擁有律師數有0.72人增長到1.09人,年均增長率為4.23%;隨著全市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2010~2014年年均增長率提高到12.5%?!笆濉逼陂g對法律服務的需求會進一步增加,預計到2020年可達到每萬人擁有2.3個律師的目標值。endprint

(十七)每千人口擁有執業醫師數。從2000年至2014年,呼倫貝爾市每千人口擁有執業醫師數都在2人以上,“十三五”時期仍將維持這一態勢。

(十八)基本社會保險覆蓋率。該指標指參加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人數占政策規定應參加人口的比重該指標與國家政策直接相關,“十二五”期間,國家加大對社會保險的投入力度,呼倫貝爾市覆蓋率由2010年的27.68%提高到2014年的72.05%。為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十三五”時期國家將會繼續擴大社會保險覆蓋率,預計覆蓋率指標將會隨同自治區同步完成。

(十九)農村自來水普及率。2014年,呼倫貝爾市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55.49%,在“十三五”時期將農村自來水入戶率提高到69%。隨著生態移民工作的推進,預計全市農村自來水的普及率將大為提高,有望超過80%的目標值。

(二十)單位GDP能耗。為完成國家減排任務,自治區每年都要平均考核各盟市GDP能耗下降指標?!笆濉逼陂g,呼倫貝爾市將按照自治區總體部署逐年完成單位GDP能耗降低任務。

(二十一)家庭人均住房面積達標率。2014年,呼倫貝爾市所在地、城關鎮人均住房面積已經達到33.1平方米,建制鎮人均面積已經達到25.06平方米?!笆濉逼陂g,城鎮化建設將不斷加快,同時保障性安居工程也將不斷地改善城鎮、農村牧區居民的居住條件,預計該指標可以完成。

總的來看,在21項小康監測指標中,GDP、城鎮常駐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牧區常駐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項主要指標可以提前達到設定目標;大部分增長類指標可以在“十三五”末期達到設定目標,只有居民消費支出占GDP比重、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三項指標完成難度較大,雖然這兩項指標并不屬于民生類指標,不直接體現人民群眾的生活狀況,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呼倫貝爾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仍有差距,經濟社會發展仍不平衡,因此未來五年呼倫貝爾市要在文化產業發展方面不斷發力,同時繼續不斷提高城鄉居民的收入、提高城鄉居民的購買力。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大任務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也是呼倫貝爾市轉型發展的關鍵期,應充分考慮小康社會的建設目標,確保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重點關注以下幾方面的任務:

(一)大力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營造激勵創新的公平競爭環境,大力促進萬眾創新,加快重點領域創新,加快創新平臺建設,積極開展質量品牌建設,著力激發市場活力,營造有序競爭市場環境。加快推進“互聯網+”行動,大力發展“互聯網+”農牧業,積極發展“互聯網+”工業,積極發展“互聯網+”服務業,著力發展“互聯網+”政務民生及云計算、物聯網等新興產業。

(二)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實現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增長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強化基本公共服務保障,創新公共服務政府供給方式。在養老、住房等方面著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推進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完善現代教育體系,大力發展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義務教育,加強普通高中教育,優先發展民族教育,高度關注特殊教育。推動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深入開展文化惠民工程,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引領作用,加大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投放力度,增加文化遺產保護力度。推進廣電體育事業發展,加快發展公共體育事業,推進廣播電視現代化建設。

(四)促進就業、鼓勵創業。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實施創業就業工程,解決好高校畢業生、零就業家庭等重點人群就業問題;建立完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加強創業就業服務平臺和高校畢業生就業實訓計劃,鼓勵大學生創業,扶持農林牧墾區勞動者就地創業,支持少數民族、婦女和就業困難群體創業;發揮各級各類社會組織、團體力量,設立創業發展專項資金和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基金,拓寬創業創新融資渠道,探索創立創業創新引導資金。

(五)統籌城鄉區域發展。以收縮轉移、集中開發、集約發展為理念,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支持各旗縣建設新型農牧林區,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構建區域經濟優勢互補,城鎮鄉村互為支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區域發展格局,強化縣域經濟轉型升級,促進各旗市區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推進產業錯位發展,完善縣域經濟保障機制,加快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建立健全資源可持續利用機制,強化資源集約利用,大力發展接續替代產業和新興產業,有序推進資源產業向下游延伸。

主要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Z].人民出版社,2016.

[2]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2016-2020《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解釋材料[Z].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6.

[3]中央“十三五”規劃《建議》重大專題研究編寫組.中央“十三五”規劃《建議》重大專題研究[M].中國市場出版社,2016.endprint

猜你喜歡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現途徑
堅持綠色發展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