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折紙·思考

2017-09-18 18:41薛玉
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 2017年8期
關鍵詞:特色活動失敗折紙

薛玉

【摘要】折紙是我國傳統民間藝術,它是幼兒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手工活動項目。折紙課上,幼兒在教師指導下通過折、畫、剪、粘貼等活動創作出他們心中的理想作品。升入大班之后折紙活動成了我們班的特色活動之一。在活動中我們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思考解決之后便豁然開朗。

【關鍵詞】折紙 特色活動 失敗 探索

[案例背景]

折紙是我國傳統民間藝術,它是幼兒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手工活動項目。折紙課上,幼兒在教師指導下通過折、畫、剪、粘貼等活動創作出他們心中的理想作品。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手、眼、腦、口多種感官共同參與活動,通過作品形狀的創作,發展了他們的空間想象力,豐富他們對幾何圖形的感知;孩子們在折紙的一系列活動中,鍛煉了手部肌肉協同能力;在介紹自己作品時還能發展語言表達能力。折紙是一種藝術,幼兒在活動中還能收到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和尚美的藝術熏染?;谶@樣的認識,筆者設計了一次活動試圖讓幼兒在活動中獲得發展,結果第一次活動教學以幼兒沒有習得折紙方法而失敗。什么原因呢?我深入思考,與幼兒聊天,分析原因,改進教學,重新獲得成功。

[案例描述]

一、最初的實況

幼兒升入大班以后,每周三下午的折紙活動成為了我們班特色活動之一。以失敗告終——第一節折紙課。

新學期的第一個星期三下午,第一節折紙課。上課之前,我信心滿滿,這個“小兔子”簡單,易折,孩子們應該可以學會。課堂上,我講得口干舌燥,我覺得自己已經講得很清楚了。換來的是孩子們一張張疑問的小臉,“老師,我不會”“老師,這下一步怎么折”“老師我折不起來了”……看著小朋友們充滿疑惑的小臉,我的臉也是“烏云密布”,哪里出了問題?最終這一節課以失敗告終,大多數孩子無法獨立完成。

二、討論失敗原因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課前我精心地進行了備課,小兔子的折法我說得清晰明了:①將正方形紙角對角折出對角線;②分別將兩邊向中心線折;③將小的三角形先向上折,然后由二分之一處再向下折;④將兩邊對折起來;⑤在尖頭的中縫用手撕開一條縫;⑥把撕開的地方分別向上折,再用筆畫上眼睛。為什么孩子們還是沒能成功折好小兔子呢?

活動分享環節,我與孩子們展開了對話:

“小朋友,你們喜歡折紙嗎?為什么?”

“喜歡!”

“不喜歡?!?/p>

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開了:

“太難了!”

“老師折的兔子很好看?!?/p>

“我對折紙不感興趣!”

“兔子可愛,我也想折一個送給弟弟?!?/p>

“那你們今天折小兔子好多人都沒有成功,能告訴我為什么嗎?”我問。

“我坐在后面看不清楚,你手上的紙太小啦?!?/p>

“我沒有聽清楚你說的話?!?/p>

“老師我折成三角形后就不知道下面該怎么辦了?!?/p>

“老師我折成功了,不過是你幫我折的,嘿嘿?!?/p>

“要是有張示意圖就好了?!?/p>

幾個孩子甚至抱怨:“老師,這個小兔子真難,我學不會?!?/p>

[案例反思]

一、折紙活動主要存在的問題

1.對于幼兒來說折紙太難了,所以幼兒沒興趣學。

2.教師示范的時候,手中的范樣太小了不利于他們觀察。

3.教師講解步驟的時候,一味地講解“灌輸”,枯燥無味。

4.教師的語言很含糊,不夠清晰,不夠規范準確。

5.在幼兒操作過程中,教師的指導沒有注意方式方法,直接幫忙,沒有給幼兒更多的時間去動手完成。

二、教師的支持策略

1.關注興趣,激發幼兒參與折紙活動的內在需求。

興趣是幼兒活動最直接的動力,當幼兒對活動內容產生興趣時,他們就會有積極投入活動的內在需求。如何激發幼兒在折紙活動中的興趣?教師可以先運用語言、示意圖等激發幼兒興趣。

在第二次折紙活動《小兔》中,我運用語言導入:“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謎語,小朋友猜一猜:“‘紅眼睛,白毛毛,長耳朵,短尾巴,走起路來蹦蹦跳,愛吃蘿卜和青草。是什么?”然后出示范例,說:“老師畫了一個養兔場,在這里有許多小兔???,這些小兔有的在賽跑,有的在交談,還有的在吃蘿卜,小兔們玩得可高興啦。老師給大家也準備了一張大的顏色紙,是做養兔場用的,正方形紙是做小兔用的,等你們把小兔全部做好后,貼在大張的紙上,便做成一個養兔場了?!庇變侯D時就被這種主人翁的意識吸引,并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我要幫忙做小兔,這樣養兔場就有兔子啦!”

《規程》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以“循序漸進”為原則。幼兒在剛開始折紙時總是滿懷信心,覺得教師講得很容易,折到后面遇到困難的時候就很容易知難而退。他們無法感知到成功帶來的喜悅,對活動的興趣也就可想而知。

產生興趣后,如何成功地折出兔子又成了關鍵,畢竟興趣只是第一步。

2.注重互動,運用多種方法演示講解說明折紙方法。

通常教師的范例紙以比幼兒的紙大3~4倍為佳,而且顏色一定要以醒目的紅色、藍色為主。讓幼兒在認真學的基礎上能清楚地看到教師的操作方法。

教師在示范折法的過程中,可以先整體演示,再分步驟演示。必要的時候也可以通過示意圖等方法讓幼兒邊聽邊看,更加直觀。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只是教師一味地在上面一遍一遍地講述步驟,會顯得比較枯燥無味。一味地“灌輸”,可能少數幾個注意力比較集中并且記憶力比較好,或者思維比較活躍的幼兒記住了,沒有認真,或者注意力沒有集中的幼兒在接下來的操作環節中就不知道怎么操作了。所以在演示步驟的過程中必要的時候還可以請幼兒來說一說步驟,一次可以多請幾個幼兒,也要請能力稍微弱點的幼兒來復述,這樣也能引起幼兒的注意和重視,步驟在他們的腦中也會更加清晰。

教師要一邊講解示范一邊讓幼兒跟著做,在幼兒觀察傾聽的基礎上,讓幼兒交流自己的理解,然后組織同伴合作折紙。

折紙其實不難,需要的是幼兒的注意力和記憶力。3~6歲幼兒注意的特點是無意注意保持的時間較長,有意注意保持的時間較短,因此在活動過程中教師的組織和指導就顯得尤為重要。

3.學會等待,允許幼兒多來幾次逐步習得折紙技能。

陳鶴琴老先生提出:“面向全體幼兒,因人施教”的原則。在幼兒操作過程中,很多幼兒操作不起來,教師該做的是直接幫助他們折好,還是學會等待,耐心指導呢?答案當然是后者。幼兒對折紙這項技能的掌握是有個體差異的,能力強的幼兒可能一次就能記住,可是那些動手能力稍微弱點的幼兒可能需要兩次、三次甚至更多次。教師應允許幼兒多來幾次,在過程中不斷引導:“這一步結束后,你再想想下一步是什么呢?”必要的時候可以加點小提示,幫助幼兒回憶。讓幼兒一步一步體驗到成功的經驗,并且享受成功給他們帶來的喜悅,這樣做一定會比直接幫他們折好來得更棒。

在一次又一次的整改之后,每周三我們班的特色活動折紙,已經成了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之一了,幼兒在折紙這一活動過程中,學會了聆聽,學會了探索,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等,這不正是作為教師喜聞樂見的嗎?做幸福的教師,幸福地做教師。在每一次的挫折感或者成就感中繼續享受做教師的幸福。endprint

猜你喜歡
特色活動失敗折紙
利用民間游戲讓學生在大課間快樂運動
新時期研究生會對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研究
研究生黨員思想建設工作新模式初探
折紙
一份寫滿“失敗”的治愈系簡歷
引發“失敗”實驗中蘊藏的正能量
蛋解創業:熬一碗“失敗”的雞湯
折紙
折紙
如何培養中班幼兒的交往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