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科技競賽平臺提升大學生創新能力*

2017-09-25 09:22袁小鳳竇曉兵黃燕芬黃在委李洪濤朱君華浙江中醫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教書育人 2017年27期
關鍵詞:競賽創新能力學科

■袁小鳳 竇曉兵 黃燕芬 黃在委 李洪濤 朱君華(浙江中醫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基于科技競賽平臺提升大學生創新能力*

■袁小鳳 竇曉兵 黃燕芬 黃在委 李洪濤 朱君華(浙江中醫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科技競賽平臺為我省高等教育發展改革,特別是大學教育、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做出了重要貢獻,競賽對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很好的提升作用。

科技競賽;創新能力;大學生

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精神,浙江省教育廳號召不同學校、鼓勵不同學科,積極開展學術交流與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以2016年各學科競賽年度質量報告為依托總結浙江省30項大學生比賽情況發現:科技競賽平臺為我省高等教育發展改革,特別是大學教育、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做出重要貢獻。

一 省學科競賽的形式

學科競賽是面向大學生的群眾性科技活動,在緊密結合課堂教學又高于課堂教學水平的基礎上,以競賽的方式考查學生某學科基本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學科競賽可以有多種分類方式。按競賽級別可分為國際級、國家級、?。ú浚┘?、市級、校級;按競賽主辦單位可分為教育主管部門主辦、企事業單位主辦、行業協會主辦;按競賽內容可分為單科類競賽、專業類競賽、綜合類、職業技能類競賽;按競賽時間可分為臨時競賽、一年一屆競賽、兩年一屆競賽;按競賽空間可分為開放式、半開放半封閉式、封閉式學科競賽;按競賽形式分為直接決賽型、一次競賽兩級評獎型、初賽——復賽——決賽型;按競賽人數可分為單人競賽、團隊競賽,等。

二 省學科競賽的發展

從表1可知,全省高校參與各類競賽學生數高達44365人次,學校幾乎覆蓋了浙江省所有高校。參賽隊伍中,最多的是攝影比賽,參賽隊伍1984支,最少的是化學比賽,僅有20支;參賽學校中,最多的是互聯網大賽,有97所學校,最少的是醫學競賽和護理競賽,僅有16所,學科性強;參與人數中,最多的是證券投資競賽,7000人,最少的是化學競賽,僅80人,主要是因為化學競賽的專業性、學科性較強,同時企業經營沙盤模擬競賽、力學競賽、結構設計競賽、師范生教學技能競賽、英語演講與寫作競賽、醫學競賽、護理競賽、化學競賽,這些比賽參與人數低于400人。

此外,其中有些競賽已實現省賽與國賽的接軌,包括數學建模競賽、英語演講與寫作競賽、電子設計競賽、智能汽車競賽、化學競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影響力廣泛。從參與隊伍來說,比賽形式一般包括個人或團體,在統計的32項賽事中,尤以團體賽居多,說明競賽鼓勵團隊合作。參賽學校來說,漢語口語競賽竟高達全省93所學校;獲獎獎項涉及一二三等獎,特等獎,有的比賽甚至設有最佳女隊、頑強拼搏獎等,積極鼓勵學校師生創新實踐。

三 省學科競賽的作用

科技競賽深化和推動教學改革,為培養創新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實踐平臺。對于各個學校,浙江省大學生科技競賽從多方面推動學院的教學改革,為學生提供了施展才華的空間和平臺。一是促進了相關課程體系和內容的改革;二是促進創新實驗室或者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三是促進人才培養隊伍的強化,很多學校建立了專門的指導老師隊伍。競賽促進了教學改革,保證了大學生創新教育工作和創新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

(一)競賽·創新

創新是在前人或他人己經發現或發明成果的基礎上能夠做出新的發現、提出新的見解、開拓新的領域、解決新的問題、進行新的運用、創造新的事物??萍几傎愂侵冈诟叩葘W校課堂教學之外開展的與課程有密切關系的各類科技競賽活動,是綜合運用一門或幾門課程的知識去設計解決實際問題或特定問題的大學生競賽活動。在科技競賽活動中可以產生創新思維并促使其發展,然兩者之間的關系是相互影響的。

學科競賽能更好地融合各個學科知識,實現人才培養跨領域、跨學科的效果,以科研項目和學科競賽為載體,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業互相合作為模式,從而加強創新人才的培養。

表1

(二)競賽·就業

近年來,隨著高校大規模擴招,畢業生總量逐年增大,且增幅逐年提高。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非常嚴峻,2010年全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將鼓勵和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作為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的四項措施之一,并輔以多種扶持政策及優惠政策。為促進大學生創業,近年來各種創新創業競賽層出不窮。

高校學生技能競賽,是大學生施展自身才能的一個平臺,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也加入其中。通過這個平臺,企業能夠直觀地了解在校大學生的基本素質能力情況,同時也給學生提前進入行業企業的機會。學生通過競賽項目能夠了解到所學專業的行業發展情況,以及行業的實際需求方向。因此在備戰競賽的過程中,指導教師應積極向學生介紹行業發展趨勢,使學生重新認識自己,放棄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重新定位就業取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

職業技能競賽也更貼近工作實際,特別是參賽學生經過了技能競賽后,包括專業動手能力、心理素質、學習精神、深入思考能力等方面的綜合素質得以全面提高,畢業后能很快適應本職工作,減少了用人單位的培養時間,并能迅速成為單位的工作骨干,職業技能競賽的成效顯著。譚光興等調查學科競賽對大學生職業規劃及就業意識的影響,發現相對于普通學生在大學期間參與各類學科競賽活動學生更清楚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和職業道路。

參加過科技競賽的學生受到社會普遍歡迎,就業面寬,就業層次高。獲得2009、2010年程序設計競賽特等獎的巫澤俊現在美國Facebook公司工作。當然,更有學生自主創業,現擔任杭州知名創業企業杭州喝彩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執行官的范雨喆于2008年斬獲程序設計競賽一等獎。

(三)競賽·學業

中國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基于學業成績的選拔性。在諸多比賽中設置多種獎項。競賽激勵法是指通過組織開展正確的競賽活動,以增加參與者不甘落后的壓力感和奮發向上的競爭心的激勵方法。

單項獎學金就是為更好地激勵創新型人才、特長型人才脫穎而出,對在德、智、體、美等方面有特殊才華的學生予以表彰鼓勵,其評選的條件就不能完全依賴綜合測評成績,而要與國家獎學金等綜合類獎學金的評選條件有所區別??蒲袆撔聠雾棯劸褪菍Ψe極參與科研活動,在國內外學科競賽中獲獎、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或者獲得國家專利等方面的學生的獎勵,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

根據統計調查方案設計競賽對往年獲獎學生跟蹤調查發現,獲獎學生相較于其他學生有較好的持續發展潛力,部分學生經歷過賽事后激發了學術興趣,進而走上學術、科研的道路。甚至有些競賽中的佼佼者獲得推免資格,進入國內頂尖高校學習,持續他們對學術的熱愛。

總之,高校作為國家和社會高層次人才培養的前沿陣地,對于提高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義不容辭。浙江省大學生科技競賽如火如荼的開展,旨在提高大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培養科技創新能力和團隊精神,激發大學生進行科學研究與探索的興趣,挖掘大學生的創新潛能與智慧,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而創造出良好的條件;推動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和實踐教學的改革,不斷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大學生學科競賽的意義不僅僅在于對大學體制內的少數學生進行精英式集訓和實踐能力強化,更重要的思考在于:作為“競賽群”這個整體,對大學創新教育體系的外延影響。競賽平臺的創建,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教育與產業、學校與社會、學習與創業之間的聯系。地方院校逐漸意識到學科競賽在人才培養中的引領作用,院校相繼出臺了鼓勵大學生參加學科競賽,提高創新能力培養的文件或相關制度,提高競賽的檔次和水平。

四 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思路

2016年競賽對于高職院校評獎存在一定異議。由于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教學水平還是存在一定差距,評選標準不一,同時,高職院校參賽隊伍較少,建議2017年明確以參賽隊在各組相對排序為準,統一按比例評獎。如何優化評獎機制,需要制度創新,競賽規則變動比較快,給大賽裁判培訓工作帶來一些困難。參與學校包括本科組和高職組技術能力有差異,如何統籌安排需要加強培訓和規范組織,需要組織創新,希望更多學校踴躍參與到浙江省科技競賽,弘揚實踐創新。如何擴大參與度,需要宣傳創新。

[1]員玉良,張健,楊麗麗.創新競賽驅動的電子類專業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J].農業網絡信息,2015(12).

[2]程磊,戚靜云,蘭婷,吳懷宇,熊凌,陳洋,劉念,賀志華.基于“學科競賽群”的自動化卓越工程師創新教育體系[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06).

[3]薛艷茹,劉敏,趙彤,尹秀玲,李琦.依托學科競賽提高地方院校大學生創新能力[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06).

[4]劉麗,朱曉林,馬曉琳.以學科競賽促進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提升[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14(02).

[5]張姿炎.大學生學科競賽與創新人才培養途徑[J].現代教育管理,2014(03).

[6]林文卿.基于科技競賽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分析[J].科技與管理,2010(02).

[7]楊威.依托科技競賽和創新性實驗計劃培養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02).

[8]劉威.科技競賽對大學生創新思維發展積極作用的研究[D].太原科技大學,2013.

[9]王鳳,萬智萍,葉仕通,莫偉健,呂志民.科研項目和學科競賽載體下創新團隊的構建[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01).

[10]李偉偉,高慶華.基于科技競賽的理工科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中國電力教育,2011(04).

[11]李永慧,范宇琦,李華晶.創新創業競賽對大學生創業影響實證分析——以北京林業大學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12(20).

[12]楊堃,熊維.依托技能競賽提升高校學生就業能力探析[J].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4(01).

[13]王源輝.以就業和學生的學習產出為導向,推進網絡化職業技能競賽[J].經營管理者,2016(21).

[14]譚光興,趙嘉,曾文波.學科競賽創新教育模式對大學生就業影響的分析與思考[J].高教論壇,2015(07).

[15]孫志軍,彭順緒,王駿,原瑩.誰在學業競賽中領先?——學業成績的性別差異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3).

[16]昌進,賈品第.競賽激勵下的設計藝術創新研究[J].包裝世界,2016(06).

[17]張鋒.高等院校大學生單項獎學金制度探析[J].才智,2014(36).

G644

A

1008-2549(2017)09-0023-03

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jg20160080);浙江省高等教育課堂教學改革項目(kg2015556);浙江中醫藥大學濱江學院課題(201314)。

猜你喜歡
競賽創新能力學科
【學科新書導覽】
2020絲綢之路數學競賽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創新能力培養視角下的無機化學教學研究
推進軟件產業創新能力提升
我看競賽
創新思維競賽(3)
“超學科”來啦
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高職音樂教育改革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