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學教學中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

2017-09-30 03:28尤金霞
甘肅教育 2017年14期
關鍵詞:動手操作數學教學培養

尤金霞

【關鍵詞】 數學教學;動手操作;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4—0062—01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小學生思維中的具體形象思維占著絕對優勢,他們對于數學知識最為深刻的體會莫過于親自動手操作和實踐。因為動手操作可以使學生獲取大量的感性知識,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有效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數學教學中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一、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挖掘教材的動手因素

小學生具有好奇又好動的心理特點,小學數學教材中又有許多可動手操作的因素。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有目的地、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數學的能力。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幾何知識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學生理解和掌握幾何圖形的定義、性質和特征以及相關的計算,形成相應的空間概念,都必須通過對大量的具體的、形象的感性知識進行認知,而動手操作是學生獲得感性知識的有效途徑。

二、把握好動手操作的時機,拓展學生的思維

學生的智力發展、應用能力的提高往往借助于動手實踐。通過動手操作與思維聯系起來,在動手操作中拓展學生的思維。通過動手操作,教學中的疑、難點變得具體化、形象化,能有效拓展學生的思維。

如,在教學“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中,筆者要求學生對照算式“40-28”進行學具操作。要從40根小棒里拿走28根,應該怎樣拿?個位上的“0”不夠減“8”怎么辦?接下來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再讓學生把操作過程加以完整地復述,并結合列豎式講清算理,順利地歸納出退位減法的計算法則。實踐證明這樣動手操作,使“個位不夠減,要從十位上退一再減”的算理在學生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表象,使抽象,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同時,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揮。

三、設疑鼓勵,引導學生操作實踐

設疑是教師有意識地在教學之前,設置疑障,讓學生大膽猜測結果,它有利于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思維,有利于培養他們的獨立性,克服一切都要教師告知的依賴思想,并且在猜想中體驗創新的喜悅和自豪感,這讓學生興趣大增。對于學生猜測中出現的各種情況,不管正確與否,不要輕易下斷論,對于猜測中不時出現的創新意識,教師要明確鼓勵,使他們增強自信心,學習的勁頭更大。

比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時,筆者先讓學生測量一個任意三角形的三個內角之和,再要求把這個三角形分成兩個較小的三角形,測量其中一個小三角形的內角之和。通過對比,學生就會發現“大三角形的內角和與小三角形的內角和相等,并且都是180°”。這時,筆者提出疑問:“是不是任意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呢?”并讓學生帶著問題一邊思考一邊動手操作。學生分別用課前剪好的一個銳角三角形、一個直角三角形、一個鈍角三角形紙片做實驗,把每個三角形的三個角撕下來拼在一起,結果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角。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動手操作過程中,得出結論:“任意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這樣,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動手操作,使他們的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得到發展和提高。

四、激發興趣,調動起學生動手操作的積極性

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就要設法使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產生興趣。有了興趣就可以變苦學為樂學,變厭學為愿學,變被迫、被動地學習為主動、創造地學習。而動手操作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良好手段,同時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動手操作的積極性。因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至關重要。

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教師先用現實生活中屬于圓形的物體舉例,使學生認識了圓與其他平面圖形的不同之處,至于怎樣畫圓,教師不進行示范,而是讓學生自己大膽嘗試。學生的好奇心和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人人動手、動腦,大膽探索,很快,大部分學生都知道并學會用圓規及借助圓形物體畫圓的方法。此時,教師及時進行表揚他們,并繼續發問:“如果要建設一個圓形大花壇或者大水池,能用圓規畫出來嗎?”這樣,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又爭先恐后地投入動手探究之中。

總之,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是適應新時代的需要,是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一種有效的方法。因此,教師應重視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進而發展學生的思維。編輯:謝穎麗

猜你喜歡
動手操作數學教學培養
在活動中探索求知
對數學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認識
數學課堂教學中動手操作活動實施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