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錦繡花城的時光漫步

2017-10-15 09:54越聲
小演奏家 2017年8期
關鍵詞:黃埔軍校嶺南書院

越聲

廣州簡稱“穗”,別稱“羊城”、“穗城”、“花城”等,地處我國南方、廣東省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緣,西江、北江、東江在此匯合,毗鄰港澳,地理位置優越,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被稱為我國的“南大門”。

羊城的傳奇

講述廣州的故事要從清晨的第一杯香茗開始……

一大早,在人聲鼎沸的茶樓里,不論是醇厚的普洱,還是清香的鐵觀音,透過氤氳的水汽,我們可以看到每一個茶客臉上那愜意享受的神情。一盅清茶、一疊報紙、一份自得,兩鬢斑白的老人就這樣將自己與喧囂的塵世隔絕開來。憑欄望去,窗外永遠是車水馬龍的繁華,永遠是市井人生的忙碌,浮生難得偷此閑可以享受這屬于自己的簡單快意,可以品味一段穿越時空的心靈對話。

廣州最浪漫的故事要等到華燈初上時才開始,故事里有江畔石徑上依偎而行的情侶身影,有燈影燭光下朋友間的喃喃私語……廣州最華美的夜蕩漾在珠江的波光里,閃爍在霓虹的幻彩間,廣州最溫馨的夜是三五知己把盞言歡,是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

廣州最優雅的故事要數四季的故事,聆聽它們的腳步,你會發現那步履是從容和緩的。與遙遠的北國相比,這里不見冬的苦寒,而夏的熱似乎也沒有那么暴烈。但廣州絕不是一座季節混沌的城市,只是它的四季更迭總是在不經意間悄然而至。當公園的草地開始泛黃,涼風卷起路邊積聚的落葉時,那就意味著冬天已經來了。而暮冬將去時,一抹抹新綠便開始悄悄地出現在滿樹的蒼翠之中,那是大自然在向你傳遞春的消息,那熱鬧一整年的花便是四季的信使。居于這座美麗的花城,我雖沒有用心去留意花的精彩,但也會仰慕火紅熾烈的木棉樹,會贊嘆紛繁絢爛的紫荊花,也懂得一盆清麗脫俗的水仙是冬日的精靈,一枝明媚鮮艷的桃花是春天的期盼。

尋找廣州最傳奇的故事應該去追尋它那2200多年的歷史,看看它是如何一路走來,所有的榮耀與滄桑都被歲月慢慢定格,成為一座座不朽的雕塑。這些雕塑是沉睡在北京路鬧市下的宋朝古道,是哥德堡號遠去的巍峨帆影,是陳家祠古樸精美的雕梁畫棟,是新河浦陳舊斑駁的深巷老屋,是十三行感慨昔日繁華的落寞長街,是黃埔軍校叱咤風云的時代印記……在晨光里、夕陽下,它們靜靜地守護著這座城市,無聲地講述著昨天的故事,凝望著這座城市滄海桑田般變幻著的容顏,默默地為它送上祝福。

這座城市雖悠然自得,但從不頹廢消沉;這座城市雖紛繁喧鬧,卻難掩雍容淡定。它的美麗絕倫緣于云山珠水的天然造化,緣于中西方文明融合下的歷史積淀,而它之所以包羅萬象,是因為經受了千年風霜的歲月洗禮,是因為它有著引領時代的博大胸襟。廣州的故事從來不可能淺薄,也注定永遠不會平凡。

探訪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坐落在遠離廣州市區的長洲島上,面朝珠江,背倚八卦山,如今被駐軍和軍工廠包圍。朋友告訴我去長洲島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走水路,從珠江北岸的魚珠碼頭出發,坐輪船數分鐘便可到達;另一種是走陸路,駕車途經廣州大學城,過赤坎橋登島。我是沿著陸路抵達黃埔軍校的,從市區一路驅車而來,現代都市氣息在深入長洲島的途中一點點淡化,蔥郁的山嶺和縱橫的河流顯示出獨特的嶺南地貌,尋訪黃埔軍校頗有種曲徑探幽的味道。

這個誕生于孫中山之手的“將帥搖籃”承載著太多極具傳奇浪漫色彩的故事,當我走進黃埔軍校舊址一探究竟時,滿目皆是老一輩革命者的正直、樸素與鎮定。

灰瓦白墻、兩三層高的樓房以及環繞四周的嶙峋古樹,這一切讓這個將帥誕生之地詩意起來。黃埔軍校并不威武逼人,反而透著一股方正大氣,軍校大門為兩柱式牌坊建筑,樸素大方,既沒有華麗的裝飾,也沒有石雕玉琢,只有一塊題寫校名“陸軍軍官學?!钡臋M匾,這蒼勁有力的大字正是國民黨元老譚延闿的手筆。

順著校名看過去,白墻上印刻著孫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的雋秀字跡。1924年3月,陸軍軍官學校開始招生,第一期錄取500余名青年學生。在6月16日的開學典禮上,孫中山先生進行了長篇演說:“從今天起,我們要以這所學校里的學生為根本,成立革命軍,諸位學生就是將來革命軍的骨干……”這篇熱情洋溢的演講宣告著黃埔軍校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從陸軍軍官學?;I備委員會正式成立到開學典禮,其間不過半年時間,黃埔軍校初建時的條件并不是太好,軍校原為廣東陸軍小學堂校舍,當時已是雜草叢生,空空如也,軍校創辦時略加修葺就成了校本部,黃埔師生學習和生活都在這里。

校本部大樓呈“日”字形,建筑面積1060平方米,坐南朝北,是兩層磚木結構。樓內有三條主要通道、四排房舍,房子之間以走廊相通,四周有圍墻。在南北走向的中軸線東西兩側,房舍排列的形式一致且相互對稱,教室、宿舍、辦公室等都設于此,樓底改為花廳,供召開會議和娛樂,二樓則是校長室及軍校各部門領導的辦公室。

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黃埔軍校其實是廣東省和廣州市政府在1996年重新修建的校舍,據稱他們按照原位置、原尺度、原面貌的原則基本復原了當年的生活場景,前來參觀的人可以想象當年青年學生在這里如火如荼的學習生活場景。

軍校初建時大部分設施都很簡陋,多數學生住在葵葉竹架搭成的草棚里,每一位學生只發兩床薄薄的毛毯、一套軍服和一雙草鞋。據黃埔軍校教官張治中將軍回憶:“當初我們在那個小島上有了這500余名學生,但是我們的教育器材不夠,武器彈藥不夠,也沒有馬?!比欢?,這并不妨礙黃埔軍校成為軍事人才培養的典范。1924年至1930年,黃埔軍校在長洲島共培養了七期一萬多名學生,其中在國民革命軍中擔任過集團軍總司令、兵團司令官以上職務的就有90多人。黃埔軍校一期500余名學生更是被譽為“軍中驕子”,徐向前、陳賡、周士第、許繼慎、胡宗南、黃杰、王敬久等都是從這里走出的。

在往來的游客中,穿著校服、列隊前進的小學生格外顯眼。軍校大門出口處,人們注視著孫中山先生的雕像,面朝珠江,矗立在他臨終時依舊惦記的黃埔軍校。

極具嶺南風情的陳家祠書院

廣州陳家祠書院是陳姓大戶的祠堂,也當過書院,其結構是我國傳統的三進院落,大門、牌匾、屏風都是典型的中國傳統樣式。

陳家祠書院最吸引我的就是其雕刻藝術,這里所雕刻的人物鳥獸栩栩如生,風景山水優美動人,神話故事活靈活現。如果說在雕刻上能和此處相媲美的,那只有徽雕藝術了。單從技法和美學的角度而言,徽雕的木雕和磚雕猶在陳家祠書院之上,但是要將如此眾多的雕刻藝術種類融為一體、遍布全祠的,只怕整個皖南也難以找到。而陳家祠書院的石雕、木雕、磚雕、鐵板雕遍布整個院落,墻上、屋頂、角落和欄桿無處不是雕刻,無處沒有雕刻,各種雕刻種類有機結合在一起,井然有序。因此,與徽雕相比,陳家祠書院的雕刻在雕刻門類齊全上更勝一籌。

如果說徽雕體現的是皖南文化,那么陳家祠書院的雕刻則充滿了嶺南風情,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陳家祠書院的雕刻多以獅子為主,這不僅是嶺南獅文化的體現,也有美好的寓意在其中,“獅”同“仕”,暗示主人官運亨通、萬事興旺,其雕刻圓潤夸張;第二,陳家祠書院的雕刻充分體現了我國的傳統孝道,祠堂前石刻的貢品體現了主人對先人永久的祭奠,這在我國其他祠堂中非常少見;第三,陳家祠書院的雕刻還體現了嶺南的氣候和生活特色,比如防止木頭因潮濕而腐爛的石底座以及石門梁上的石雕都是嶺南文化所特有的。

陳家祠書院雖然不大,但獨特別致,尤其在廣州這樣一個繁華喧鬧的地方能如此完整地保留這樣一座傳統祠堂實屬不易。陳家祠書院于清光緒十六年動工興建,歷經4年竣工落成,是當時廣東72縣陳姓合族宗祠,始建時用作廣東各縣陳氏子弟來省城參加科舉時學習及住宿的場所,也是祭祀祖宗的宗祠。新中國成立后將此辟為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以搜集、保藏、研究和宣傳展覽廣東地區歷代各類民間工藝品為主。

發展至今,陳家祠書院薈萃了嶺南民間建筑裝飾藝術之大成,以“三雕三塑一鑄鐵”(即石雕、木雕、磚雕、陶塑、泥塑、灰塑以及鐵鑄工藝)的高超技藝而著稱,故有“百粵冠祠”之稱,來這里游覽,人們可以在短時間內了解嶺南的風貌。

“盧溝橋的獅子數不清,陳家祠的‘福字數不完?!标惣异魰菏菐X南地區“?!弊肿疃嗟慕ㄖ?,在跨進陳家祠正門后,人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嶺南第一福字”。在門內的大屏風中間有兩個木雕“?!弊謭D案,一左一右互為倒寫,寓意福到及雙福盈門。除主體建筑外,其他廳堂、廊廡、齋室、廂房等建筑中廣泛采用木雕、石雕、磚雕、陶塑、灰塑、鐵鑄等不同風格的工藝做裝飾,梁架、斗拱、墻壁、墀頭、踏道等均以梅蘭菊竹、花鳥蟲魚、嶺南佳果、歷史典故、戲曲人物等題材為裝飾內容。

主要景點

廣州旅游資源豐富,其中以羊城新八景、中山紀念堂、黃埔軍校、南越王博物館、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花卉博覽園、花都香草世界、王子山森林公園、華南植物園、從化溫泉、寶墨園、廣東美術館、廣州塔等景點最為盛名。

廣州的文物古跡眾多,截至2010年已公布的國家、省、市三級文物保護單位共322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5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53處,南越王墓、光孝寺、六榕寺、懷圣寺等都有1000多年的歷史。此外,還有始建于隋朝的南海神廟,建于明朝的五仙觀、鎮海樓、蓮花塔,建于清朝的陳家祠、余蔭山房等。近代革命歷史紀念地有毛澤東主辦的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廣州起義烈士陵園、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黃埔軍校舊址、中山紀念堂、洪秀全故居等。

猜你喜歡
黃埔軍校嶺南書院
仿佛在黃埔軍校上課
《嶺南百年散文詩選》出版發行
宋代嶺南詞中羈旅山水詞的特征
嶺南傳統技藝名揚海外,僑胞助力民俗節慶創新傳承
吃荔枝
關于書院認識的誤區
黃埔軍校一期師生中的浙江籍中共黨員
本來未來:千年書院的精神和靈魂
清代河北書院的地域分布特征
劉英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