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莞風水林生物量與碳儲量徑階分布

2017-10-16 05:44盧澤彬
中國林副特產 2017年5期
關鍵詞:林分風水胸徑

盧澤彬

(揭陽市林業科學技術研究所,廣東 揭陽 522000)

東莞風水林生物量與碳儲量徑階分布

盧澤彬

(揭陽市林業科學技術研究所,廣東 揭陽 522000)

東莞風水林生物量與碳儲量的調查分析結果表明,不同徑階間生物量和碳儲量存在顯著性差異,從徑階1~4呈急劇增加趨勢;樹高在前2個徑階變化較大,在后2個徑階變化小,徑階1和2主要為林下層,徑階2和3主要為林冠層;林分密度隨徑階的遞增而迅速減少,林分徑階結構呈倒J型,群落更新情況良好;碳密度隨徑階的遞增而急劇增加,大徑階樹木貢獻了林分的大部分碳儲量,保護大樹是發揮風水林碳匯效益的必要措施;其風水林仍有很大碳匯潛力,宜進一步加大保護力度,增強林分的碳匯效益。

徑階;生物量;碳儲量;碳密度;風水林

風水林是指在村莊一定范圍內,由當地村民為了保持良好風水而特意保留或自發種植的樹林[1]。相對于一般森林,風水林除了“風水保護”的含義外,同樣具備包括景觀觀賞、森林游憩和休閑娛樂在內的一般森林所具有的重要功能,對風水林的人文科學領域研究主要集中在風水林的歷史、文化內涵等方面[2-3]。風水林集科學、歷史、觀賞、文化價值于一體,除了具有很強的旅游觀光價值之外,其所處的特殊位置和條件,也賦予其獨特的研究價值。風水林演替時間較長,能適應自然生境而形成較為穩定的群落,對防止水土流失、涵養水源、減輕旱澇風災、調節小氣候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具有重要意義[4]。國內對華南地區風水林的研究多集中在物種組成及多樣性等方面[5-8],對風水林特殊林分結構下的林分生物量、碳儲量和碳密度研究較少。風水林碳匯調查可以了解風水林的碳儲量,還可以進一步分析得到風水林的碳匯能力,為風水林的碳匯評價、生態效益評價等提供基礎數據。

由于數百年來被村民們刻意保護,風水林保留了很多原始植被的特征,但同時又由于深受人類活動的干擾而與自然群落有一定差異。因此,對風水林群落進行研究和保護具有重要意義[9]。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鑲嵌在城市景觀當中的風水林在生境面積不斷受蠶食、環境污染和人為砍伐干擾等因素的交織作用下,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影響了其特有的生態功能[10]。東莞是個高度發展的工業化城市,工業化帶來的森林面積減少、森林斑塊化、“三大污染”等對風水林也造成很大的威脅,在這種環境下保存下來的風水林,亟需開展保護和研究工作。碳匯效益是森林生態效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樣是風水林生態效益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東莞風水林的碳儲量、碳密度等碳匯關鍵因素,可為東莞風水林的碳匯工作提供基礎數據和科學指導,進一步加強人們保護風水林意識。本文通過對風水林各徑階下生物量、碳儲量、碳密度的研究分析,探討其變化規律,從而為風水林的植被保護和碳匯評價提拱科學指導。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區概況

研究樣地位于東莞市中部的東坑鎮(23°0'9"~23°0'23" N,113°54'52"~113°55'9" E),年平均氣溫約22.1℃,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13.4℃,極端最低溫低于0℃,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8.2℃,極端最高溫37.9℃;年平均降水量1800mm,4~9月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0%以上,并以臺風雨居多。地貌類型以丘陵臺地、沖積平原為主,山地森林以赤紅壤為主,少量紅、黃壤,土層較深厚。地帶性森林植被類型為季風常綠闊葉林,優勢種類為殼斗科、樟科、山茶科等[10-12]。

1.2 樣地設置與群落調查

設置1個長、寬分別為40m、30m的樣地,樣地面積為1200 m2,分為12個10m×10m的小樣方。調查記錄樣地的經緯度、群落類型、郁閉度等信息,進行每木檢尺,起測胸徑為1cm,調查的指標有種名、胸徑、樹高等。

每木調查數據進行徑階劃分,分為4個徑階,分別為DBH<5cm、5cm≤DBH<10cm、10cm≤DBH<20cm、DBH≥20cm。

1.3 數據分析

單株立木材積求算公式為[13]:V=6.01228×10-5D1.87550H0.98496

式中:V為單株立木蓄積量(m3);D為胸徑(cm);H為樹高(m);

單株立木生物量求算公式為[14]:BTREE_j=VTREE_j*DTREE_jBEFTREE_j(1+RTREE_j)

式中:BTREE_j為樹種j的單株立木生物量(t·株-1);VTREE_j為樹種j的單株立木材積(m3·株-1);DTREE_j為樹種j的基本木材密度(t·m-3),取0.598;BEFTREE_j為樹種j的生物量擴展因子,用于將樹干材積轉化為林木地上生物量,取1.674;RTREE_j為樹種j的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之比,取0.261。

單株碳儲量求算公式為[14]:CTREE_j=BTREE_j*CFTREE_j

式中:CTREE_j為樹種j的單株立木碳儲量(t·株-1);BTREE_j為樹種j的單株立木生物量(t·株-1);CFTREE_j為樹種j的生物量中的含碳率,取0.497;

式中,Cp為林分碳密度(t·hm-2);C為林分碳儲量(t);S為林分面積(hm2)。

以上統計均在軟件Excel 2007、STATISTICA 8.0中進行。

2 結果與分析

2.1 群落生物量與碳儲量徑階分布

對風水林樣地的群落調查數據進行分析得到(表1),徑階1中,平均胸徑為2.65,接近徑階1的中間數值,樹木胸徑大小分布比較均勻,樹高和胸徑的變異系數較小,生物量與碳儲量的變異系數較大;徑階2中,平均胸徑為6.69,說明在徑階2中小樹偏多,大樹偏少,胸徑的變異性最??;徑階3中,胸徑的平均值為14.04,說明在徑階3中小樹偏多,胸徑的變異性最??;徑階4中,胸徑的平均值為30.29,說明徑階4中大樹較多,反映了林分留存時間較久;從最大值看,樹高在徑階1和徑階2差距小,在徑階3和徑階4差距小,說明徑階1和2主要為林下層植被,徑階3和4主要為喬木層植被;從平均值看,從徑階1到4,隨著胸徑的快速增加,而樹高增加的速度較少,生物量和碳儲量急劇增加,說明小樹階段,樹高增長較快,可能是為了突破林冠層,吸收更多外界的養分,發展到近熟、成熟階段,則樹高增長較慢,而生物量與碳儲量的積累是隨著胸徑的增加而急劇增加,因此保護大樹可為碳儲量的保存提供有力保障;從變異系數看,從徑階1到4,胸徑、生物量和碳儲量均從大變小再變大,說明徑階1和4的胸徑、生物量和碳儲量數值偏向兩端分布,徑階2和3的胸徑、生物量和碳儲量數值分布較為集中。樹高在各徑階的變異系數變化較小,說明樹高在各徑階分布情況接近。

表1 生物量與碳儲量徑階分布

2.2 生物量和碳儲量徑階差異

圖1 生物量與碳儲量徑階差異

注: 1為DBH < 5 cm徑階,2為5 cm ≤ DBH < 10 cm徑階,3為10 cm ≤ DBH < 20 cm徑階,4為20 cm ≤ DBH徑階;

生物量和碳儲量徑階差異如圖1所示,可以看出,胸徑、樹高、生物量和碳儲量在4個徑階間的差異均極顯著。兩兩比較結果顯示,胸徑和樹高在4個徑階的兩兩比較中均有顯著性差異,生物量和碳儲量在4個徑階的兩兩比較除了徑階1和2沒有顯著差異,其它兩兩間均有顯著性差異。樹高從徑階1~4增長比較均勻,胸徑增長比樹高劇烈,生物量和碳儲量增長情況最劇烈。

2.3 不同徑階碳密度分析

圖2 不同徑階的株數及碳密度

注: 1為DBH < 5 cm徑階,2為5 cm ≤ DBH < 10 cm徑階,3為10 cm ≤ DBH < 20 cm徑階,4為20 cm ≤ DBH徑階,5為全部徑階;

4個徑階的林分密度分別為1550株/hm2、592株/ hm2、333株/ hm2、225株/ hm2,總的林分密度為2700株/ hm2,隨著徑階的增加,林分密度急劇減少。4個徑階的碳密度分別為1.76 t/ hm2、5.25 t/ hm2、18.68 t/ hm2、76.49 t/ hm2,總的碳密度為102.17 t/ hm2,隨著徑階的增加,碳密度增加趨勢加劇。王斌等[16]調查結果顯示,鼎湖山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西雙版納熱帶季雨林、哀牢山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長白山闊葉紅松林四地的植被層碳密度分別為149.45 t/ hm2、154.67 t/ hm2、239.40 t/ hm2、129.30 t/ hm2,本地區原生性植被類型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與鼎湖山植被類型相同,而且由于地處平原,土壤、水源等養分相對充足,其林分碳密度應比鼎湖山林分碳密度大,而現階段風水林碳密度低于鼎湖山林分碳密度,說明本地區風水林的碳匯潛力仍比較大,加大保護力度,減少人為干擾,可以進一步促進風水林的林分碳匯吸收能力。

3 結論與討論

風水林生物量和碳儲量的徑階分布從徑階1到4呈急劇增加趨勢。不同徑階分層明顯,徑階1和2主要為林下層,徑階2和3主要為林冠層。徑階的增加代表著植物的生長,樹高在初期變化較大,后期較慢,反映了植物生長初期為吸收外界養分而趨向向上生長,生物量和碳儲量在中后期增長較快,反映了植物生長中后期偏向于橫向發展。不同徑階間生物量和碳儲量差異明顯,樹高在徑階間的變化比較均勻,而生物量和碳儲量隨著徑階的增加迅速增長。

林分密度隨徑階的遞增而迅速減少,說明小樹較多,大樹較少,林分徑階結構呈倒J型,群落更新情況良好。林分碳密度隨徑階的遞增而明顯增加,碳密度從徑階4~1占總碳密度比例分別為:74.9%、18.3%、5.1%、1.7%,大徑階樹木貢獻了林分的大部分碳儲量,因此,保護大樹是保障林分碳匯效益的必要措施。與同地區同林型的鼎湖山林分碳密度(149.45 t/hm2)相比,本次調查風水林的林分碳密度(102.17 t/hm2)仍比較低,有較大的碳匯增長潛力,因此,加大保護力度,減少人為干擾,可以進一步促進本地區風水林的碳匯吸收能力,增強碳匯效益。

[1]許飛,邱爾發,王成,等.福建省鄉村風水林樹種結構特征[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12(1):99-106.

[2]張西林.村落風水林休閑游憩開發[J].福建林業科技,2013(3):213-216.

[3]代曉康.中國風水林的研究進展[J].中國農學通報,2011(19):1-4.

[4]程慶榮,黃秀生,鐘學文,等.廣東傳統林業鄉土知識系統與鄉村林業[J]. 廣東林業科技,2005(3): 63-66.

[5]高偉,葉功富,盧昌義,等.福建東山島海岸帶風水林數量分類與排序[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3(8):117-121.

[6]李仕裕,葉育石,王發國,等.廣州市風水林植物組成及分布區類型分析[J]. 植物資源與環境學報,2013(1):102-109.

[7]莊雪影.廣東珠三角地區與香港風水林植物組成及其保護[J].廣東林業科技,2012(1): 72-76.

[8]唐光大,鄭明軒,羅思琦,等.廣州從化市風水林植物群落種子植物區系特征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2(6):3430-3433.

[9]林國俊,馬磊,吳林芳,等.廣州市風水林群落空間異質性及其對區域物種多樣性的貢獻[J].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2013(2): 168-174.

[10]呂浩榮,劉頌頌,葉永昌,等.人為干擾對風水林群落樹種組成及多樣性的影響[J].生態學雜志,2009,28(4):613-619.

[11]朱劍云,莫羅堅,葉永昌,等.東莞森林生態系統碳儲量研究[J].廣東林業科技,2011(2):22-29.

[12]呂浩榮,劉頌頌,朱劍云,等.人為干擾對風水林群落林下木本植物組成和多樣性的影響[J].生物多樣性,2009(5):458-467.

[13]廣東省林業局和廣東省林業調查規劃院. 廣東省森林資源調查常用數表[S].2009.

[14]國家林業局應對氣候變化和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國綠色碳基金造林項目碳匯計量與監測指南[M].第一版. 北京: 中國林業出版社,2008.

[15]趙敏,周廣勝.中國森林生態系統的植物碳貯量及其影響因子分析[J].地理科學,2004(1):50-54.

[16]王斌,楊校生.4種典型地帶性森林生態系統碳含量與碳密度比較[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4):464-469.

2017-05-02

S759.2

A

DOI.∶10.13268/j.cnki.fbsic.2017.05.015

猜你喜歡
林分風水胸徑
赤松純林胸徑結構對枯梢病發生的效應
武漢5種常見園林綠化樹種胸徑與樹高的相關性研究
五常水曲柳變異分析及優良家系的早期選擇
撫育間伐對油松林下灌木多樣性的影響
4種人工林的土壤化學性質和酶活性特征研究
4種闊葉混交林的持水特性研究
一個家庭的好風水來自哪里?
“風水”觀念在《金翼》中的體現
養好你喜歡的女人,就是養好你自己的風水
不同經營模式苦竹林竹鞭生長差異性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