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2017-10-19 08:42王素丹朱磊馮薇
消費導刊 2016年11期
關鍵詞:教育研究供給側創新創業

王素丹 朱磊 馮薇

摘要: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推進,經濟理論和建設理論的重心逐漸轉移,這個過程需要大批的人才進行推動。高校肩負著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的重要使命,而“創新”要素,是高等教育領域助力“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切入點。

關鍵詞:供給側 創新創業 教育研究

當下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要轉型升級,化解經濟下行矛盾,保持中國經濟穩定持續增長。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推進,經濟理論和建設理論的重心轉移至供給、生產一方,生產、供給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作用會逐漸提高,生產、勞動、勞動大眾在經濟活動、社會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將會逐漸恢復和提高,這個過程需要大批的人才進行推動。高校肩負著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的重要使命,因此,高校有義務為“供給側”改革,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一大批高素質的創新人才以及智力支持,高校所開展的創新創業教育有義務服務于“供給側”改革的現實需要?!皠撔隆币?,是高等教育領域助力“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切入點。

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素

“供給側”改革的四個要素中,“勞動力、土地、資本”三個要素是解決當前經濟下行問題的重要手段,而“創新”要素則是推動“供給側”改革更深層次的要素,對于經濟社會發展將會產生更為深遠的影響。因此,以“創新”要素作為研究“供給側”改革的切入點,有助于為“供給側”改革,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持久的動力,而面對剛剛提出的“供給側”改革迫切的需要創新理論的支持,以便保障改革的方向,把握改革的進度,加快改革取得實效。

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突破點——創新

(一)創新是新科技革命和全球變革的大勢所趨

新科技革命加速到來將引發人類社會深刻改變!能源革命不斷推進,互聯網技術廣泛應用,生物技術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制造業形態改變??茖W革命、技術革命、工業革命三者疊加,創新成為大國競爭的新賽場。

(二)創新是國家發展的形勢所迫

我國經濟經過高速發展后,處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緊要關頭。經濟風險大、勞動力成本上升、人口紅利逐漸減弱、過于倚重投資驅動、環境壓力增大等問題突出,經驗表明只有依靠科技創新轉變發展方式才能邁過“中等收入陷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提供強勁動力。

(三)創新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國運所系

國家的強大與其科技水平的高低和經濟結構的優劣有很大關系。解決當前突出矛盾,維持長期持續健康發展,都必須依靠科技的支撐引領。世界工業革命的發展歷程,一再向我們展示了這一真理。

(四)科技創新已成為引領發展的關鍵支撐

戰略高技術領域實現重大突破,“十二五”期間,我國戰略高技術水平持續提升,有力提升了國家競爭力?;A研究涌現一批世界前沿成果??萍紕撔乱殉蔀槲覈l展的新動力新引擎,中國已經擁有全球規模最大、運營速度最高的高速鐵路網等??萍紕撔麓蛟彀l展新機遇新空間,我國科技創新的地位和作用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因此,以“創新”要素作為研究“供給側”改革的切入點,有助于為”供給側”改革,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持久的動力,而面對提出的“供給側”改革迫切的需要創新理論的支持,以便保障改革的方向,把握改革的進度,加快改革取得實效。

三、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一)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提高科技創新和服務社會的能力的重要舉措

習近平總書記在致2013年全球創業周中國站活動組委會的賀信中指出: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創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李克強總理提出:讓創新創造的血液在全社會自由流動,讓自我發展的精神在群眾中蔚然成風,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

高校肩負著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職責和使命。面對當前“供給側”改革,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等現實需要,如何加快高校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努力實現政府需求、產業發展與高校發展三者之間的無縫對接,更好實現企業經濟利益、效益最大化;政府的要求獲得滿足,執政水平獲得提升;學校的教學、科研能力得到加強,人才培養質量獲得提高這一發展目標,成為當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需要面對和解決的重大課題。

2015年以來,從發展眾創空間到打造規范統一的共享共用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從鼓勵地方設立創業基金到建立總規模為600億元的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國家不斷清除創新創業的束縛和羈絆,用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方式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激發市場活力、推動創業創新。

可見,面對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潮流,高校開展好創新創業教育,為社會輸送創新創業人才,是高校提高科技創新和服務社會的能力的重要舉措。

(二)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推動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就業創業的重要途徑

2015年12月4日,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袁貴仁出席“2016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時強調,2016屆全國通高校畢業生預計765萬人,就業創業形勢依然復雜嚴峻。袁貴仁強調,要推動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就業創業。當然,途徑之一就是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不斷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體系,落實完善創新創業政策,加大創新創業場地建設和資金投入,提升創新創業服務水平,大力推進畢業生自主創業,不斷推動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就業創業。

四、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思想意識不到位

中國孩子年幼的時候就被教育什么事情都要聽話,按照規矩辦事等,這就造成教育結果的差距,總體缺乏想象力、創造力。同時,很多80后、90后的嬌生慣養、好高驁遠、怕失敗、怕競爭、享樂成為追求的惡習使得其更傾向于到機關或者收人穩定的單位去上班。endprint

(二)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質量不高

1.應試教育理念陳舊

目前,由于我國高等教育學校依然沿用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以考試成績評價學生優異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主要采取填鴨式、灌輸式教學法,更為重視教而非學,而非鼓勵學生勤于思考、主動學習。這種應試教育及狹窄的專業教育,并未將學生視作教學主體,而是把學生捆綁在教材上,圍繞著老師轉,這不僅壓抑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熱情,還阻礙學生個性發展。長此以往,高校培養的將是“專才”而非“通才”,而社會更需要的人才是通才而非專才。

2.教學管理不完善

從高校教學管理現狀來看,幾乎所有高校都實行學分制和選課制,這一種教學管理模式為世界上多數國家所認可和采用。其最大的優點在于靈活性和可伸縮性,這就使學生在智力、個性以及創造力方面擁有最大限度發展的組合型,這是完全符合創新創業教育本質要求。但是其總體實施情況卻不理想,也可以說還未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學分制和選課制。高校每年雖然都有必修課、選修課以及各個跨學科課程,但是在實際學科的時候往往受限于師資力量不足,或者教學計劃安排不妥當等原因,限制很多課程開設。

3.師資隊伍力量薄弱

創新創業教育作為一個新興的教育理念,其實施和發展過程中,離不開教師的實踐指導。但是由于部分教師還沒有做好創新創業教育的準備,自身缺乏創新意識和實踐經驗,不能很好地參與到創新創業教育發展中。大學生就業指導主要由高校負責學生工作的老師承擔,多是宣傳一些就業政策、就業形勢、應聘技巧等方面的知識,很少有專業、專職老師對大學生進行系統創業指導。而在開展創業教育的高校里,師資多缺乏創業經歷,純理論知識講授難免陷人“紙上談兵”。

4.高校創業教育尚未對地區經濟發展提供支撐作用

很多高校尚未形成將培養創業精神與開展創業實踐融為一體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基本上只在MBA課程中開設系統創業教育課程,顯然與需求相比嚴重不足。財政性投入和學校自籌經費對創業教育的支持十分有限,而且社會投人也因創業教育的回報存在長周期性和不確定性而積極性不高。創業教育模式封閉、內容陳舊、方法單一,不成體系,缺乏創業思維和創新精神的教育。

5.社會對創新創業教育支持力度不夠。

(三)創新創業教育扶持、監管政策不足

目前,在高校要求推廣創業教育,并納入學分,進行了探索和嘗試。各級政府雖然出臺了一系列創業扶持政策,但是將創業教育單獨作為專項政策來制定的還不多,支持力度還不夠。社會上的創新創業教育開展很少,除部分經濟發達城市,其他地區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培訓機構較少開展創業教育。而占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村,僅僅是偶爾發放宣傳資料、培訓技能技術,基本處于盲區。

五、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中的應用

首先,讓教師體會到改革的意義所在,鼓勵教師主動跨界,改變以往以學科來進行系部設計、各自為政的局面,形成多鏈條網狀結構。在教育供給驅動上,以教師為核心,教師全面考慮社會、學校、學生的需求,與優質資源提供商一起聯手為學生提供新供給。

在此基礎上,教師就成為網狀結構的交叉點,能夠在其所對應的領域有所發展。

其次,從備課模塊、上課模塊、考核評定模塊、統計模塊各環節為教師提供供給??筛鶕绹敶睦韺W家、教育家本杰明。布魯姆的觀點,形成配置性評定、形成性評定和總結性評定3個階段的評定分類。配置性評定是了解學生的發展階段、智能的等級與受教育程度:形成性評定是在教和學的過程中進行的,其目的在于了解教學的結果,探究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或缺陷,以便對教學工作進行調整:總結性評定一般是在學期末進行,其目的是了解學生通過一學期的學習是否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以此得出較全面的總結評定。

最后,高度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在學生成長成才中的作用。一方面,在制定新的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以及專業改造與發展計劃中,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可持續發展潛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專業、創業教育方面,由專業通選課程、專業核心課和創業教育課程構成,旨在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以及創業能力。應用實踐教育方面,由實踐活動課程(包括課外實踐、實習基地實習)實驗教學以及專業工作室課程組成,重在培養學生的應用操作能力。另一方面,提供學生創業所需要的軟硬環境。為廣大學生提供更優質適用的創業教育資源,努力改善教育供給結構,形成豐富、多元、可選擇的新供給側結構,實現教育改革從“需求側的拉動”到“供給側的推動”的根本轉變,為目前創業教育實施的重要舉措。endprint

猜你喜歡
教育研究供給側創新創業
民族舞蹈的研究前沿與熱點的對比分析
網絡教研與教師專業發展的對策研究
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等學校人才培養體系的實施路徑研究
創新創業為“供給側”蓄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