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關鍵問題與應然取向

2017-10-21 06:12李云
課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6期
關鍵詞:關鍵問題

【摘要】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開展十多年以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臨著發展嚴重不均衡,評價存在制度性缺陷,教師總體素質不能滿足教改要求,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等問題的制約。當前我國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應該秉持著走向高位均衡,開展合格性評價,激發教師專業發展自覺性,回歸學生本位等應然取向,使我國基礎教育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基礎教育改革 關鍵問題 應然取向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6-0013-02

基礎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根本,是提高國民素質的關鍵。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開展十多年來,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目前改革也遇到了一些瓶頸,阻礙了改革的繼續推進。本研究分析我國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關鍵問題,提出我國基礎教育改革應該秉持的應然取向,對深入推進我國基礎教育改革,提高基礎教育質量具有現實意義。

一、我國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關鍵問題

我國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認識到這些關鍵問題,是持續推進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關鍵所在。

1.基礎教育發展不均衡問題突出。

目前,我國基礎教育發展不均衡現象嚴峻。一方面,東西部地區以及各地城鄉之間發展嚴重不平衡;另一方面,區域內部學校之間依然存在較大差距。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渴求越來越強烈,擇校熱現象在各地區愈演愈烈。在城市地區入重點學校、重點班競爭激烈。在農村地區,許多家長紛紛把孩子送到城鎮上學,家長租房陪讀現象在一些地區頗為盛行。這些現象都反應出我國基礎教育發展不均衡現象非常嚴重,優質教育資源極其短缺。

2.基礎教育評價存在制度性缺陷

我國基礎教育評價主要為選撥性評價,往往以考試分數作為學生升學、就業的依據。這種片面的評價方式,阻礙了基礎教育改革的繼續推進,助長了應試教育的風氣和教育的功利主義傾向,培養出的人才高分低能。這種評價方式受到人們的批判,但是長期以來,受我國考試文化和高考指揮棒的影響,這種評價方式依舊在基礎教育領域占據主流地位。這種不科學的評價制度成為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一個關鍵瓶頸。

3.教師總體專業素質不能滿足教改要求

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在教師,教師專業素質是保證基礎教育質量最基本的前提。在基礎教育改革中,一部分教師缺乏積極的專業態度,安于現狀,被動改革心理嚴重。一部分教師雖然有意愿進行改革,但自身專業素質不足,缺乏專業支持?,F代社會對教師的要求更高,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但目前教師總體專業素質還不能滿足教改要求。需要轉變教師觀念,為教師創造學習機會,不斷提高中小學教師的專業素質。

4.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危害學生健康

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問題近年來一直受到社會的關注。國家出臺各種減負政策后,學生在校時間減少了,家庭作業卻增多了。家長不惜花費巨資讓孩子上各類補習班,特長班,各種課外輔導越來越火爆。學生課業負擔過重造成學生睡眠不足,精神壓力巨大,厭學、逃學、輟學現象在一些學生中蔓延,青少年近視人數明顯增多,這些都嚴重危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

二、我國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應然取向

“取向”即選取的方向?;A教育課程改革需要有正確的取向引導,才能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1.走向高位均衡

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應然追求。教育均衡分為基礎均衡和高位均衡,走向高位均衡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應然追求[1]。教育高位均衡發展追求讓教育陽光普照每一位學齡兒童,這是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發展觀。這一發展觀的本質是追求教育公平,保證每一位學生都有接受優質教育的權利[2]?;A教育發展達到高位均衡,需要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由不均衡到初步均衡再到高位均衡,是我們追求的目標,需要我們不懈努力。

2.合格性評價

基礎教育評價的應然選擇。長期以來,在基礎教育領域選拔性評價的弊端已明顯暴露,楊啟亮教授認為合格性評價應該成為基礎教育評價的應然選擇。合格性評價是關注全體學生的、全面的、基礎公民素質培養的評價,選擇合格性評價才能使青少年在正常的教育環境下成長,中小學校才有可能擺脫被應試教育扭曲了的附庸處境,基礎教育才能持續健康發展。此外,實施合格性評價對社會人力資源、高等教育以及基礎教育自身都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意義[3]。

3.自我更新

激發教師專業發展的原動力。學校的發展離不開教師的專業發展,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專業化程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許多教師并沒有自我提高的意識,通常是被動學習,往往收效甚微。據一些師范院校的國培主講教師反映,國家耗資巨大實施了國培項目,但許多中小學國培教師在聽課時經常玩手機,一些女教師中途離去逛街、游玩。這些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動力不足,只是應付學校的安排。意識是行動的先導,只有有了自我更新的意識,教師專業發展才有原動力。

4.以人為本

回歸學生本位的教育功能選擇。長期以來,社會本位的價值取向,忽視了教育中學生的主體價值,將學生當做流水線上的產品,忽視了作為主體的人的存在以及個體的生成與發展的需要,影響了受教育者學習的積極性并且降低了基礎教育的質量,制約了基礎教育的健康發展和價值的實現[4]。為什么我們的教育成了使學生不愿讀書的教育?成了使人越來越沒有思想的教育?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思?;A教育應該關注學生的生命成長,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讓教育功能價值回歸學生本位。

基礎教育改革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其中肯定會遇到困難和阻力。我們要正視這些問題,堅定改革的信心和方向,認真總結改革的經驗,找準改革的正確方向,探索科學的改革路徑。

參考文獻:

[1]劉志軍,王振存. 走向高位均衡: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應然追求[J]. 教育研究,2012,03:35-40.

[2]翟博.均衡發展:我國義務教育發展的戰略選擇[J].教育研究,2010,(01):3-8.

[3]楊啟亮. 合格性評價:基礎教育評價的應然選擇[J]. 教育研究,2006,11:11-17.

[4]陳延軍.我國基礎教育價值取向的轉向、反思與重構[J].現代教育管理,2014,(07):31-34.

作者簡介:李云(1990-),女,漢族,河南信陽人,碩士研究生,單位:江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研究。

猜你喜歡
關鍵問題
三級醫院突發應急管理機制存在的問題及思考
高考數學關鍵問題下微專題教學的思考
330kV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調試關鍵問題分析及建議
中俄聯合計算機應用實訓基地實施策略與路徑研究
低碳城市規劃建設的難點與關鍵問題分析
搞好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的幾個關鍵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