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反思

2017-10-21 06:12朱晨
課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6期
關鍵詞:初中教學模式信息技術

【摘要】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作為適應適應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信息時代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而設置的課程,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操作能力為主要目標??刹僮餍詮?,對學生實踐和探究能力的要求較高,是信息技術課的主要特征,這就要求我們信息技術平時上課尤其重視“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學習形式,而這正好符合當前提倡的“高效課堂”教學理念的要求。但在大多數學校信息技術每周只有一節課。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開展高效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便成了每個信息技術教師都責無旁貸需要研究的課題。下面結合我平時所做的一些有效課堂教學模式嘗試,談一談我的幾點心得。

【關鍵詞】信息技術 初中 課堂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6-0096-02

高效課堂的實施,離不開教師對本堂課進行精心的教學情境的預設。好的教學情境的預設,能讓學生更快、更深地融入教師的教學活動中去。學生在教師所預設的教學情境的引導下,充分展示自己在課堂上所扮演的角色,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效課堂教學提倡以學生為主體,因此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決定著一堂課是否真正有效、高效。但是,很多老師在課堂情境設置時,往往自覺不自覺的會把教學情境預設成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情境,而不是以突出學生自身為目的教學情境設置。從教師的角度居高臨下的去設計教學情境可能最符合本課的教學內容的開展、教學目標的實施。但是從教師的角度自上而下的去設計教學情境,往往得不到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學生不能理解教師所設置的教學情境后的教學內容、目標,學生不能把自己代入到教師所設置的教學情境中去,甚至對教師所設置的教學情境產生抵觸情緒,從而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高效課堂更是無從談起了。

學生不是生產流水線上的機器,他們的思維是活潑的、跳躍的,甚至是天馬行空的,從教師的角度,往往是不能理解學生在課堂上的某些行為、想法的。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常常而且是必然會出現一些學生沒有按照教師預設的教學情境去思考探究問題,偏離了教師預設的航線。當這些情況出現的時候,很多老師往往是粗暴的去排斥學生行為、想法,給學生冠以“幼稚”、“天真”、“不切實際”等符號,試圖強行把學生給拉回到教師所認為的正確的學習道路上來。在很多課上,老師在進行師生互動時,也會有意無意的避開那些會給教師找“麻煩”的學生,而是專門找一些能夠給出最符合教師意愿、教師最想要的答案的學生,從而保證課堂這艘船不會偏離教師預設的航線。殊不知,那些所謂的正確思路、方法就對學生而言一定是最適合的嗎?這樣的課堂能會是有效課堂嗎?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的思維會是活躍的嗎?對此,我深感疑問。因此我在平時的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中,注意從學生的角度去設置課堂教學情境,以學生為中心去創設教學情境。比如我在進行網頁設計教學活動時,結合社會上的一些熱門話題或者學生自己感興趣的比如奧運、軍事、娛樂等話題來開展網頁設計活動,從他們的角度,用他們的情感來驅使其主動探究,引出他們最積極的響應。對于學生所提出的一些“奇思臆想”,也不是采取回避、拒絕的態度,而是積極的通過教師的知識、經驗乃至人格魅力去給學生一個滿意的答復,這樣的課堂才能彰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導”的有效課堂教學理念,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是一個操作性、實踐性和探究性很強的學科,小組合作探究如果用得好,的確能夠收到很好的效果。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也經常會用到小組探究活動這一模式。但我在進行分組探究活動之前,會去思考以下一些問題:第一,本次分組是為了解決什么樣的學習目標,有無分組必要,適不適合進行分組探究活動:第二,如果需要進行分組,小組成員應該如何界定,如何分工:第三,學生在分組活動過程中是否都能夠參與小組活動,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能否得到充分鍛煉。只有經過反復思考論證后,我才會根據不同教學內容,不同教學目標來設計本次課的分組探究方案。這樣的分組探究活動是建立在學生個體獨立學習的基礎之上的,學生在小組活動中有討論,有探究,有合作。從而最大效益的發揮分組合作探究活動的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評價反饋,也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證手段?,F在初中信息技術往往一周一課。在這情況下,我們在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如何開展有效教學評價反饋,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一個有效的評價反饋機制,不僅是我們本次課是否有效的一個檢驗,而且還起到課與課之間承上啟下的作用,保證了我們課堂教學的連貫性、延續性。一個有效而且全面的教學評價反饋,不僅僅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一種肯定,也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所表現出的個人整體素質的反映。知識技能的養成是教學活動的首要目標,能力的發展以及情感、價值觀的生成,也是有效課堂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標。所以我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從預設教學情境開始,到教學實施的過程,都考慮到如何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習過程中所呈現的質態進行綜合評價反饋。形成一定的評價機制,并且在評價方式上除教師評價學生外,還增加了師生互評、生生互評、小組評價等多種形式。通過學生整個學習過程全面的反饋評價,也有助于教師去調整下一階段的教學思路、方法、手段,在一周一課的情況下,保證了教師的教學活動以及內容的連貫性、延續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把有效課堂教學落在了實處。

教學情境的預設、小組合作探究模式的運用、教學評價反饋的實施,其中的任何一點都值得我們去反復探討、論證,并且運用到我們的實際教學中去。有效課堂的“有效”,不僅在于教師的教的“有效”,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的“有效”。學生的發展不僅僅是知識技能的發展,更是學生自身的底蘊、內涵、潛質的發展。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有效課堂教學模式探究這一道路上,一路前行,不斷探索,且行且珍惜。

參考文獻:

[1]竇三同.試論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0.

[2] 馬存林.淺談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構建[J].亞太教育.2016.

[3] 李銘. 利用信息技術整合化學教學的幾點體會[J].中學教學參考.2015.

作者簡介:朱晨(1980-),男,漢族,籍貫:江蘇寶應,職稱:中學二級教師,學歷:大學本科,單位:揚州市寶應縣實驗初級中學。

猜你喜歡
初中教學模式信息技術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思考
巧學信息技術課程
“思”以貫之“學、練、賽、評”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淺談初中信息技術項目式學習教改實踐
巧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初中物理“問題—發現”式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共情教學模式在科學課堂的構建與實施研究
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