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典散文自然意象的英譯研究

2017-10-21 21:41鄭俠褚楊楊李野墨
西江文藝 2017年19期
關鍵詞:翻譯策略

鄭俠 褚楊楊 李野墨

【摘要】:中國古典散文中的意象不但使散文具有更高的審美價值,同時它也承載了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將這些富有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意象傳遞給譯語讀者,是中國古典散文英譯的難點之一。本文試圖以文化翻譯理論為指導,通過比較分析富含自然意象的散文名句的譯文,探討適合古典散文意象翻譯的策略。

【關鍵詞】:古典散文自然意象;文化翻譯理論;翻譯策略;異化法

1.引言

意象是文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簡言之,就是寓“意”之“象”,指的是寄托作者主觀情思的客觀事物。意象包括視覺、觸覺、聽覺、通感形象并結合了個人審美情趣和文化傾向的表現符號(楊乃喬,2002:22)。中國古典散文中的意象大都富含深厚的文化內涵。文化意象是蘊含文化意義的意象,文化意象滲透在言詞之中,言詞包含著廣闊而深沉的內涵,傳送出一種美的旨趣或審美境界(方夢之,2004:310)。意象在古典散文創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也是衡量文學作品審美價值的重要標尺。意象的傳譯是古典散文英譯中傳達“意象美”的關鍵,但中西文化的巨大差異使得意象的傳譯成為古典散文英譯的難點。筆者擬結合中外學者的翻譯成果,以文化翻譯理論為指導,探索古典散文中意象的可譯性及其翻譯策略。

2.文化翻譯理論

20世紀80年代,西方翻譯研究出現了文化轉向,即翻譯研究在深入研究文本內部的同時,也更加重視文本的外部研究,即文本的“文化語域”研究。蘇珊·巴斯內特論述了文化翻譯觀的內涵:第一,翻譯應以文化作為翻譯的單位,而不應停留在以前的語篇之上;第二,翻譯不只是一個簡單的譯碼——重組過程,更重要的還是一個交流的行為;第三,翻譯不應局限于對原語文本的描述,而在于該文本在譯語文化里功能的等值;第四,不同的歷史時期翻譯有不同的原則和規范,但說到底,這些原則和規范都是為了滿足不同的需要。翻譯就是滿足文化的需要和一定文化里不同群體的需要(Bassnett, 2004)巴斯內特把翻譯研究放入一個更為廣闊的歷史與文化的維度去探討,拓寬了翻譯研究的思維空間。

3.文化翻譯視角下的自然意象翻譯策略

古典藝術散文的意象群很多,比如自然意象。中國古典散文常見的自然意象類型有自然風景類,如山、水等;植物類,如花草樹木等;還有動物類,如昆蟲、鳥、獸等。

在古典散文中,意象作為一種審美文化符號,是向譯語讀者傳遞中國傳統文化和審美信息的重要途徑。文化翻譯觀認為,翻譯不僅僅是純語言的行為,還植根于語言所處的文化中。筆者認為在翻譯古典散文中的自然意象時,要以異化法為主,仔細分析不同類型的意象的特點,可以采用直譯、直譯加注、闡釋、增譯等不同翻譯方法向譯語讀者傳遞散文中的自然意象,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3.1直譯為主

著名學者王佐良曾經指出:“翻譯最大的困難,就在于兩種文化的不同。在一種文化里頭有一些不言而喻的東西,在另一種文化里頭卻要費很大力氣加以解釋。對本族語者不必解釋的事,對外國讀者得加以解釋”(王佐良,1997:34)。

在古典散文中在翻譯古典散文意象的過程中,譯者要盡保留原語文化,可以采用直譯法,但由于譯語讀者缺乏相關的文化背景難以理解時,譯者必要時可以采用整合補償的方式,即在譯文文本中,把補償的內容與原文內容有機融合在一起,不加任何有關補償的標記符號(夏廷德,2006:72)。直譯為主,整合補償的翻譯方法可以使原有的意象與補充的內容水乳交融,避免打斷讀者的閱讀 ,同時也能讓讀者更好地感受原語文化。

3.2釋義

在古典藝術散文意象的翻譯過程中,如果過多采用直譯加注的方式會分散讀者的注意力,筆者認為可以嘗試使用先音譯或者泛化處理這個意象,然后釋義的方式,這樣不但能讓譯語讀者了解原語文化,還能感受原語的文化信息。

例: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前赤壁賦》蘇軾)

We are nothing but insects who live in this world but one day, mere specks of grain in the vastness of the ocean. (楊憲益)

這句話是作者感嘆自己生命的短暫,以及人類的渺小。文中的“蜉蝣”,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蟲,翻譯成英文為mayfly,其生命及其短暫,最短的壽命僅為一天,但在短短的生命中,卻綻放了絢爛的光彩。因此,“蜉蝣”成為古代文人墨客心儀的意象,用來表達短暫有效的生命中,綻放光彩。譯者在文章中將其翻譯為昆蟲insects,而后又對其做出適當的補充解釋,live in the world but one day (存活在世界只有一天) 說明其生命之短暫。

4.結語

總而言之 ,筆者認為,意象的再現是中國古典散文英譯的關鍵。在古典散文翻譯的過程中,譯者不但要掌握漢英兩種語言的語言知識,同時還要精通中西兩種文化,熟悉漢英兩種語言的文化差異,采用適當的翻譯策略,才能再現中國古典散文中富含深厚傳統文化的意象,并將其傳遞給譯語讀者,帶給譯語讀者與原文讀者同樣的審美感悟,更好地向世界傳譯中國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楊乃喬.比較文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2]方夢之.主編.譯學詞典[Z].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4.

[3]Bassnett,S.Translation Studies(Third Edition) [Z].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4]王佐良.思考與筆試[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7.

[5]夏廷德.翻譯補償研究[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歡
翻譯策略
淺析《書劍恩仇錄》英譯本的翻譯策略
以電視劇為教材的美劇字幕翻譯策略
淺談青島市公共標識語英譯現狀及翻譯策略
《作者自述》兩個譯本的對比賞析
奈達翻譯理論關照下的翻譯策略
原型理論和廣告英語的翻譯
旅游景點名稱翻譯的原則與策略研究
漢語疊詞及其英譯
國際會展用語特點及口譯策略
商務英語翻譯中的文化差異及其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