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及對策思考

2017-10-21 02:41陳偉
西江文藝 2017年19期
關鍵詞:就業難高校大學生

陳偉

【摘要】: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轉軌的關鍵階段,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用工市場已經出現了“僧多粥少”的尷尬局面,大量大學生“漂浮”于社會。文章就大學生就業難原因進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對策。

【關鍵詞】: 高校;大學生;就業難;對策

當前高校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大學生的城市就業難、體制內就業難和高薪就業難凸顯了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就業難的狀況不僅嚴重挫傷了家長進行教育投資的積極性,也增長了子女的厭學情緒。這種情況實在是與教育培養人才、發展人才的初衷相去甚遠。如果不妥善處理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勢必會在給大學生及其家庭帶來極大壓力的同時,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一 當前高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

1大學生自身就業能力匱乏

隨著信息經濟時代的到來,用人單位對人才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高校大學生必須構建更加科學的知識結構、具有崇高的敬業精神、誠信的職業道德;另一方面要求高校大學生具有綜合全面的就業能力,包括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適應環境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科學管理能力、終身學習的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果斷決策能力、學識的綜合應用能力等。近年來高校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不多,缺乏實際動手能力,只注重理論的學習,而忽視了具體的動手實踐,導致部分大學生的個人就業能力素質和用人單位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不能完全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而用人單位更看重的是大學生是否具有符合崗位需要的實際工作能力。

2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個性化服務不到位

目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明顯滯后于大學生就業心理的發展變化。就業指導處于滯后期,是大學生就業觀矛盾沖突的外在原因。大學生面臨就業,迫切希望有人幫助他們解決就業過程中的種種心理問題,維護他們的心理健康,保持應有的心理平衡。但是,在調查中發現目前一些地方高校學生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認知度和滿意度并不高。就高等學校在這方面開展的工作而言,做得還遠遠不夠。一些地方高校就業指導觀念落后,只重視管理功能,卻忽略了其根本指導意義的教育和服務功能。就業指導內容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就業指導形式單一乏味,幾乎不含職業生涯規劃的內容,缺乏對大學生進行就業觀、職業價值觀、成功創業等方面的教育。高校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個性化工作做得還不夠細致,不能為大學生提供滿足其個體需要的個性化就業指導。就業指導的內容局限于提供政策法規、就業信息和組織招聘會活動。有些地方高校就業政策法規的指導也是草草應付了事,甚至幾乎沒有開設關于培養學生就業能力和提高學生就業心理素質的相關課程。這客觀上給大學生就業時帶來不便,導致部分大學生面對激烈的競爭環境無法準確地自我定位,因而茫然失措。

3家庭望子成龍導致就業期望值過高

在中國傳統社會觀念中,受教育程度的高低直接影響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中國歷來的所謂“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的傳統思想觀念仍在影響著當代大學生家庭。很多家長認為,十年寒窗苦讀,就是希望子女能夠在大學畢業后出人頭地,找一份體面的工作,導致很多家長把黨政機關或事業單位作為自己子女就業的唯一選擇。在許多大學生家長看來,不同地區之間、不同行業之間職業仍然是有高有低、有貴有賤的,加之舊思想、舊文化、舊傳統的影響,家長們自然還會把職業與權力、特權、地位等相聯系,因而產生過高的期望值并將之灌輸給自己的子女,強烈反對他們獻身農村和基層,認為那是送孩子去受窮受苦。許多大學生寧肯漂在城市,也不愿到基層就業就是受到這些父母的影響,產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就業觀,限制了其就業范圍,增加了其就業的難度。

二 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方案

1政府要不斷提升公共就業創業服務能力水平。

政府是大學生就業創業政策的制定者、推動者、服務者。新常態下,政府要做好統籌引領,形成一個導向、一套政策、一個合力,讓好政策落好地,營造有利于就業創業的良好生態。政策的杠桿作用顯著,既要持續發力,更要抓好落地。一方面,加強政策宣傳,讓好政策知曉于人;另一方面,破除落地障礙,讓好政策惠及于人。特別是要避免政策實施過程中層層附加條件的現象,加強督查,切實解決好“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加強部門工作銜接和資源共享,形成推進就業創業的強大合力。如建設有利于招聘信息統一發布的就業網絡服務平臺、就業微信服務平臺;加強各地教育部門與人社部門的信息對接,使對大學生的就業服務不斷線。構建有利于用人單位招聘及大學生就業的機制體制,破除實際存在的就業差距。當今不同行業間、城鄉間、體制內外之間仍然存在著工資收入、待遇、發展機會、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巨大差距,在社會福利、住房保障、子女教育、戶籍等方面還有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如不解決,大部分大學生就業就仍然更愿意去國家機關、國企,追求“鐵飯碗”,仍然希望到大城市、大企業,不愿去基層、小單位,不愿去西部。

2高校要加強就業觀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

思想政治教育和就業觀教育屬于不同的范疇,不能相互替代,同時思想政治教育和就業觀教育又有共同的內在聯系。在當前,就業觀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補充,也是大學生就業觀教育的主要途徑。要強化大學生就業意識,就必須將就業觀教育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之中,以就業觀教育為起點,深化對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學習觀的教育。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就業觀是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一項艱巨任務?!敖瓭擅裢驹趹c祝北大百年校慶的講話中曾告誡青年大學生:

沒有好的思想品德,就不可能把學習到的知識真正奉獻給祖國和人民,也就難以大有作為。因此,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消除大學生就業觀存在的一些不良思想傾向和問題,不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也是新時期大學生成才立業的必然要求。高校要把它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要把它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落實。培養和造就一支專業從事大學生就業指導和就業觀教育的高素質隊伍,把大學生就業觀教育納入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把它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內容常抓不懈。

3加強高校大學生自主擇業。

不難看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以及出現的“無業可就”和“有業不就”的結構性矛盾,歸根結底,還是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存在問題。當然,大學大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所造成的就業難也不容忽視。其一,調整就業期望,轉變就業觀念。提升大學大學生的就業能力,首要的就是要轉變落后的就業擇業觀念。具體來說,在當前就業比較困難的情況下,大學大學生應面對現實,放下所謂的“社會精英”“天之驕子”的架子,從社會和市場的實際情況出發,樹立正確的、客觀的就業觀。具體而言,就是大學大學生要改變一次就業定終身的觀念,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觀念,要端正自己的就業態度,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專業特長,勇于到基層、到西部欠發達地區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鍛煉自己;其二,提高綜合素質,提升就業能力。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關鍵是要樹立專業素養與綜合素養并重的觀念,促使大學生將自己的興趣愛好與社會需求相結合,在學好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注重實踐能力的鍛煉。這不僅需要大學生在在校期間充分發掘自身的優勢和特點,不斷培養自己的專長、特長,而且需要大學生將就業能力的提高與職業介紹、職業培訓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1]當前高校大學生就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 袁曉夏. 教育與職業. 2016

[2]高校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思考[J]. 羅文紅. 黑龍江科學. 2014

猜你喜歡
就業難高校大學生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黨中央給大學生留下啥印象?
關于師范類計算機專業“就業難”問題的原因探析
從就業難看大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