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創業園是否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起到了廣泛的推動作用

2017-10-21 00:12李歡王紫銥
報刊薈萃(下) 2017年10期
關鍵詞:創業園創業創新

李歡 王紫銥

摘 要:本文通過對國內幾所高校創業園和“雙創”政策進行調查,研究探討高校創業園的落地發展情況以及其是否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方面是否起到了廣泛的推動和引導作用。

關鍵詞:創新;創業;創業園;發展

一、背景

創新、創業,“雙創”一直都是政府奏響的主旋律,創新推動生產力的發展,“我國成為了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創業投資集聚地?!眹野l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企業與創業室主任劉國艷此前如此表示。在國家鼓勵創業創新的大環境下,創業園正是國家在高校內設置的扶植、鼓勵、引導年輕一代大學生創業、就業的平臺。有創新才有創業,創新帶動創業,創業拉動創新。

二、現狀

現狀調查:根據從幾個學校的走訪調查發現,目前高校創業園呈現著兩極分化的趨勢,一些985院校依托強大的資源人才優勢,創業園發展蒸蒸日上,例如:

在復旦科技園, 軟件和信息技術行業企業數量占70%左右,主要企業包括復旦微電子、安碩、普迪飛、慧國、寶存、智子、清鶴、賽特斯、復旦通訊、宇鴻等。環保節能產業方面,已經涌現出:泓濟環保、復旦水務、復振科技等優秀企業。在復旦科技園,生物醫藥主要企業包括普欣生物、七海復泰等。在復旦科技園,文化教育產業也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趨勢。

同濟大學科技園形成了“一園多基地”的發展格局,其中包括了浙江同濟產業園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同普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上海同濟科技園孵化器有限公司,上海同文置業有限公司等。同濟科技園將繼續依托同濟大學,致力于促進大學的綜合智力資源與其它社會優勢資源相結合,成為促進大學科技成果轉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產學研結合、高新技術企業孵化、促進產業集聚的支撐平臺和服務機構,形成科技創業苗圃、科技企業孵化器和成長型企業加速器的全功能綜合服務平臺。

中國人民大學開風尚之先,率先成立文化科技園區,開始了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建設及人文社科成果轉化的探尋之路。園區有67000萬平方米的寫字樓,為創業企業供給不同戶型的優惠辦公空間。目前入駐企業大概180家。

清華創業園規模龐大,作為國家施行創新政策的重要載體,清華科技園制定了“國際化、支撐平臺、輻射發展”三大戰略,以“聚集、聚合、聚焦、聚變”為發展形式,整合“政、產、學、研、金、介、貿、媒”等多方創新資源,努力營造卓越的科技創新與創業環境,為創新型科技企業提供完備的增值服務。

三、創業園該如何發展

除了這些發展目標鮮明,發展勢頭良好,形成了獨特發展風格的高校創業園之外,對于我們走訪的大多數的創業園來說,在風風火火的創辦背后,都隱藏著或大或小的問題。有關專家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現在大家都很毛躁,以后創業園的發展可能會形成‘泡沫”。對于目前國內很多創業園來說,其創辦目的是幫助各地提高就業率以及政績,但作為服務型組織機構,不少創業園并不能為創業企業提供更多優質服務。以山東灘坊為例,去年創業園數量才20多家,今年7月就已經有120多家,目前則又上升到好幾百家。但是創業園數量激增的背后,不少園區的服務質量卻沒有提高。在我們走訪過程中,高校中平均有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學生不知道創業園的存在,還有很大一部分有創新想法的同學,由于并沒有得到相關政策的扶持而放棄了對其創意的繼續探索。

對于已經入駐園區的學生,創業園除了為創業企業提供房屋租賃外,其他能提供的服務卻少之又少,孵化功能十分不完善。很多新入駐的大學生創業者,沒有相關的專業知識和經驗,部分園區就以培訓之名收取各種指導費用。在調查中,某個大學生團隊,原本手上有十幾萬的資金,已經很緊張了,最后卻因為園區所謂的“指導服務”而所剩無幾。由此可見,原本為學生提供資源的創業園,卻成了有些人變相索取錢財的工具。

很顯然,在大多數高校大學生創業就業的過程中,創業園的作用并不突出,這與創業園創立的初衷相悖,創業園的建設初衷是為了給創業者提供資源、基礎設施、各類技術、資金、政務服務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務,利國利民。如今各地在實踐過程中卻出現了偏差,后續到底該如何開展工作,讓創業園繼續平穩發展呢?

深圳互聯網服務產業基地負責人鄭紹睿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最重要的是要加強運營服務占比,由地產服務向產業運營服務轉變?!眲摌I園存在著很多空置現象,其實與高校的粗放式發展有關,一些高校也缺少相關的創新產業運營人員。而這也是目前的創業園中需要去轉變和發展的方向。

根據很多成功的高校創業園案例,我們不難發現,在創業園在強化產業集群定位的同時,要發展專業化的細分產業市場,根據市場需求來強化專業運營服務人才的建設,使產業投資基金和園區的發展相結合。同時,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園區企業應當加強產業鏈服務建設,擴充產業空間,對于種子期、培育期、成長期、加速期等不同階段的企業應提高綜合服務的能力,來發掘潛在的創新潛力和就業需求。

創新創業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創業,不能為了“政績”而強制“鼓勵”創業。同樣對于高校創業園來說,實事求是,因地制宜才是是提高產業效率的良方。根據“高校直管型”,“校企共建型”和“校府共建型”三種基本的高校創業園類型,本地什么資源豐富就發展對應的產業園、創業園,不要盲目地擴大建設不適合自己的園區。運營機制對于一個組織的發展至關重要,對于高校創業園來說,“宏觀調控,微觀自主”、“企業化管理,市場化操作”不失為健康的運營模式。作為服務型機構,高校創業園也應致力于提升服務水平,加強創新文化環境建設, 例如,開設有關創業創新的大賽、開辦專家學者講座,從而增加大學生對創新的理解,激發想象力,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

參考文獻:

[1]北京大學官網.

[2]同濟大學官網.

[3]清華大學官網.

[4]復旦大學官網.

[5]新浪財經雜志.

作者簡介:

李歡(1995.4—),女,北京市延慶區人,北京工商大學商務英語專業,本科生。

王紫銥(1996.4—),女,河北省承德市人,北京工商大學商務英語專業,本科生。

猜你喜歡
創業園創業創新
成立首個村級大學生創業園
在校大學生創業與學業協調機制研究
“雙創”國策下的階段性經營、資本知識架構研究
微時代文化創意類創業現狀調查
內蒙古自治區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建設及對策研究
農民工創業園揭牌成立
廣西14縣建農民工創業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