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藝術設計中的再現與摹仿

2017-10-21 01:13楊偉
報刊薈萃(下) 2017年10期

摘 要:藝術再現乃是藝術中最熟悉最古老的東西,藝術雖然是對自然的摹仿,但不僅僅是對自然的復制,而是有其創造性的內涵,并且包括了藝術家應有的某種自主性觀念?!霸佻F永遠不是為了得到事物的復制品,而是以一種特定的媒介創造出與這種事物的結構相當的結構?!彼囆g品并不是現實的抄錄,而是對現實的解釋和再現。因此藝術設計乃至設計都可以采用模仿現實,模仿自然的方式來進行研究和設計實踐。

關鍵詞:藝術再現;藝術摹仿;藝術文化

一、藝術再現與藝術摹仿

藝術再現乃是藝術中最熟悉最古老的東西,在前蘇格拉底時代,它與希臘人的藝術理論——“藝術乃是自然的直接復現和對自然的模仿”一脈相承。據此,理想藝術,應是一種與現實不分的藝術,藝術品只能透明地揭示出觀看者直接把握到的現實,而不能對這種透明的揭示作任何干預或阻擾。對它的任何干擾都會造成對它的歪曲,都是人類自身之偏見和它一廂情愿的東西的投射。但藝術?。#┓略诎乩瓐D那里卻遭到貶斥。他認為:藝術是對可感世界的摹仿,而可感世界卻又是理念的摹本,這樣藝術與理念隔了兩層,是“摹仿的摹仿”,不具有真理性。只有人的心靈理念的世界才是真理的世界。

心理觀念的世界在柏拉圖看來是永恒不變的“道”,而這不變的“道”透過知識的操作,控制了物質可見的世界的影像。所以,也就控制了欲望的世界,而在人的世界誰能透徹理解這不變的世界呢?柏拉圖認為只有哲學家,而藝術的謊言摧殘理性,激發和表現了人性中低劣的部分——情感與欲望,因此要將詩人、畫家、藝術家逐出他的理想王國。

亞里士多德則認為,藝術雖然是對自然的摹仿,但不僅僅是對自然的復制,而是有其創造性的內涵,并且包括了藝術家應有的某種自主性觀念。藝術有自身的價值的評判標準,允許虛構和想象,只要藝術摹仿的是“可能發生的事”,它都是合法的。所以摹仿的結果不是毫無意義,是真實的可感物質世界,亦具有真實性。這是亞里士多德對柏拉圖的反思與批判。

二、藝術是對現實的模仿

“模仿說”和“再現說”人類有史以來對藝術本質的認識的主要學說之一。該學說認藝術是對現實的“模仿”。最早闡述這一美學概念的是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他首先肯定了現實世界的真實性,從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現實藝術的真實性。是對現實的模仿使藝術實踐有了很強的針對性和可行性。從金字塔到希臘神殿和羅馬建筑,這些作品里都留著明顯的模仿人體比例的痕跡,而這些模仿使得建筑藝術充滿了美感。黃金分割的比例,不斷的在這些傳世之作中出現,雖然人們并不知道其中的奧秘。

文藝復興時期,直到十七八世紀,一直被歐洲許多藝術家和美學家所遵循。亞里士多德還進一步認為,藝術所“模仿”的不只是現實世界的外形或現象,而且是現實世界內在的本質和規律。因此,藝術家不該照事物本來的樣子去“模仿”,而是應當“照事物的應當有的樣子去模仿”,這種模仿已經超越了單純的模仿,而屬于創新的范疇了。也是現代藝術設計所丟失的精華,藝術之所以能傳世,就是在于這種對現實世界內在本質和規律的模仿,它超越了國界、超越了語言描述、超越了現實,直達內心,產生共鳴。

藝術設計,在功能上側重于設計;就形式上更側重于藝術;藝術設計的模仿不是模仿其他設計作品,而是模仿大自然。誠如亞里士多德所說,藝術不是模仿事物本來的樣子,而是模仿其本質和規律。魯班模仿草的鋸齒,發明鋸子來切割木材;法國工程師從植物根系的結構,發明了混凝土,給建材領域帶來了一場革命。

三、藝術設計中的再現

波菲里奧斯在重新檢討亞里士多德的《詩學》中“摹仿”二字時認為,“摹仿”這個詞被長期誤解了,是因襲了賀拉斯的含義,賀拉斯是強調風格的,貶抑內容的。這種誤解把摹仿當作對事物外觀進行復制。因此,波氏批判地指出:摹仿自然的真意即是再現事物之本性。它應是:

(1)藝術摹仿并非對對象進行仿制,它既非一個復制品,亦非仿真品。

(2)藝術家按照物之該為之物的方式摹仿事物,即再現他認為恰當的再現。

(3)藝術家并不單純地摹仿對象的形體,而是作為對他有意義的“物”,在這種意義上,藝術摹仿向我們開放了世界之真理。

(4)藝術作品是世上某物的近似。

a藝術品之近似總是采用感覺的形式作媒介而絕不借助理智或語言作媒介。

b藝術品之材料與對象所呈現于我們的材料不同。這即引入了一個必要的條件和與對象之間的距離。

c藝術品之近似并不是亂,而是一種類的秩。藝術品通過對某一樣板的模仿,再現一個普遍的真理。

(5)藝術及建筑之目的是能伴隨著對真理的認識而產生情感上愉悅。

從這里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摹仿的意義就是再現事物的本質,再現是創造性地再現。不管如何強調摹仿自然,但實際上藝術摹仿總是更傾向于再現藝術自身的內在規律:藝術形式的因襲性以及藝術手法的因襲性。正如貢布里??偨Y的“藝術得益于作品的要遠多于得益于自然?!边@就是說,藝術創造總是傾向于從藝術傳統中汲取營養。

藝術再現的看法是:藝術設計要的不是課題,而設計或設計者對特定題材與對象的分析研究處理方式、手段和觀察與切入的角度;設計所再現的藝術性不等于從一扇透明窗戶看到的外部世界的景象,而是人類一種獨特的、從情境中觀照世界的方式;作為藝術品再現的不僅僅是一種物象或地景的呈現,同時也是觀念性的再現,是一種批判性與反思性的提示。我們對藝術設計品的反應不等于我們對其所表述的事件的整體反應,它有自個獨特的個性,這些特征最集中表現在設計事件被描述的方式和價值取向上;藝術設計批判不受審美之外的現實法則的約束,它有自身的原則,來源于現實生活世界又超越它的標準。

模仿不是單純的再現,而是一種再創造,它包含了藝術家對于作品的認知、對當下社會的思考和對人生的感悟。藝術是模仿,而藝術設計又是現代藝術的表現形式,因此藝術設計乃至設計都可以采用模仿現實,模仿自然的方式來進行研究和設計實踐。

參考文獻:

[1]李硯祖.藝術設計學概論[M].湖北美術出版社.

[2]尹定邦.設計學概論[M].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3]丁亞平.藝術文化學[M].文化藝術出版社.

[4]張道一.造物的藝術論[M].福建美術出版社.

[5]索爾索·羅伯特等編著.認知心理學.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作者簡介:

楊偉(1993—),男,聊城大學美術學院16級研究生,專業:藝術設計,研究方向:視覺傳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