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作者的八項技能

2017-10-21 01:41馮軍成
報刊薈萃(下) 2017年10期
關鍵詞:陜西創作

創作者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本身肩負著歷史重任。對于創作者而言,作品的完成不是意味著創作者責任更輕了,而是更重了。

我是土生土長的陜西人,我不敢稱自己為作家。有朋友追問?作家不好嗎?可在陜西,這樣的稱呼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對外講的。十四部長短篇小說的完成,我逐漸懂得作者與作家的區別在于分享。作者轉變為作家,變的是稱號,不變的初心。這種初心就是創作者把自己的真實感受融入到故事中講給更多人聽,目的是尋求“共鳴”。一定程度上講,“共鳴”持續化時刻檢驗著創作者的八項技能。

第一,讀的下去。創作本身是一種經驗傳播的過程,這個過程我們稱其為教育。我們時刻都在接受教育,創作者也不例外。一部好的文學作品單靠個人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難以支撐起龐大的體系構架,這需要創作者不斷地閱讀。閱讀既包括讀書,也包括讀人。所謂讀人就是從他人哪里獲取經驗與知識,進而使作品時刻保持靈氣。部分創作者不善于閱讀卻要嘗試創作一部可以震動世界的巨著,這種想法只能說是一種夢想太過浮夸?;貧w現實,創作者需要做的就是讀,從讀中感悟人生,體會生活,豐富精神世界。

第二,聽得進去。創作者寫作的來源來自于生活,生活中生動有趣的故事是每個創作者早期創作的源泉。提起陜西文學,圈內人會想到“陜軍東征”。陜軍東征最終取得的成效就是重新奠定了陜西文學在文壇的地位。談到具體的人,路遙、陳忠實、賈平凹三位老前輩大多數讀者們基本上能說出他們各自的代表作。二十幾年過去了,陜西文壇的新人圈內人知道的寥寥無幾,圈外人更是一抹黑。用陜西話說:“他是哪里人?作品是啥?我都沒聽過?!边@句話對創作者而言是刺痛的,也很現實。這啟示創作者在創作的同時,多了解生活中看似平常的閑言碎語以此作為創作的動力,進而不斷完善作品的不足,擴大影響力。

第三,顧得過來。創作者不是為自己而寫,這一點是需要足夠重視的。翻開有的創作者的作品你會發現他寫的基本上全是自己雞毛蒜皮的事情,這種記流水賬的寫作根本談不上小說。更有甚者認為,小說創作可以不用顧忌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實際。殊不知,文學的根基就是要為人民創作。文化的本質是傳播,創作者要清楚作品一旦流向市場,就要考慮到其受眾是多層次的。這種層次不僅體現在年齡結構,還有知識結構上。不少創作者認為我完成一部作品,里面的內容可以不受限制,可以憑著感受天馬行空創作。這種跟著感受走的想法至少是錯誤的。感受是精神層面的,如果靠精神去創作,這是唯心主義的創作模式。這啟示每個創作者,特別是從事小說創作的你我來說,必須時刻想著自己與讀者、編輯、出版人的需求,作品經過不斷地打磨才會具有成熟感。

第四,想得明白。創作者是思想家,也是哲學家。一個好的創作者在創作之前總會清楚自己要寫什么,怎么寫的問題。寫什么的問題?有的創作者根據時代需求進行自己的創作活動的,有的則是根據自己的創作主攻方向進行的。陜西文壇中楊煥亭先生創作的歷史小說《漢武大帝》之所以好評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他本身具有扎實的歷史知識功底。也就是說,創作者要明白自己要表達什么樣的主題?為了那些群體從事這類題材的創作?要表現什么?要彰顯什么樣的精神風貌?還有很多細節性的東西都是創作之前需要完成的。令我不解的是,這些年詩歌市場的火爆程度著實驚人,大量的詩集出現。閑暇時,拿出幾本詩集閱讀后,發現大量的詩歌毫無藝術性,有的政治性和思想性更是脫離實際。詩人是有情懷的群體,他們浪漫,這是特征。但是個別創作者幾乎從來不采風,從來不閱讀經典名篇,完全將詩歌搞成一團糟的東西。這種東西卻被一些所謂的詩人視為寶貝。究其原因,詩歌的創作者沒有想明白自己的作品為何創作?可見,想明白對于創作者的寫清楚是何其重要??梢赃@樣說,想清楚決定了作品的生命力。

第五,講得清楚。創作者是一個大群體,具體化為戲劇創作者、戲曲創作者、歌曲創作者等等,每個創作者在面臨想清楚這個問題后,講得清楚是遇到的大難題。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創作者務必在一定的時間內把作品的喜怒哀樂表達出來,這需要一定的技巧。技巧固然重要,但創作者的邏輯思維能力必須適應接受者的各項能力。這種能力的匹配過程需要創作者在通過作品創作中既要制造矛盾,也要巧妙地解決矛盾。矛盾推動情節的發展,讓讀者們更加愿意讀??墒?,一些文學作品的創作者本來文學素養不夠強,還喜歡學習所謂的技巧。學習技巧的過程中還不想付出,這樣的作品內容上毫無邏輯性。提高作品邏輯性的方式很多。我想,創作者只有把講清楚這件事搞懂了,作品才會有和氣。

第六,寫的下去。創作的過程是作者表達自我的過程。偶然發現,創作中總會出現一些人剛開始充滿激情,但到了一定年齡段,他們不愿意從事創作。問起原因,他們回答最多的一句是“創作不掙錢,還費神”。對于創作,我個人的體會是,要持續地寫。因為一段時間內的挫折就放棄創作,這就是忘記了初心。什么是文學的初心?我個人覺得這是對自然的崇敬,對大地的虔誠。你生活在一塊土地上,你具備那樣豐厚的資源,你自身具備那樣的功能?干嘛不為這片土地做一點小小的貢獻呢?因此,寫下去見光明是每個創作者的內在動力。

第八,走的出去。創作者的作品面臨的結局無非三種,一種是作品廣受好評。這里的好評指的是作品能夠經得住歷史的考量,而不是吹捧得到的好評。一種是作品不溫不火地傳播著。一種是作品無人問津。最后,一種是少數。第二種居多,但最終能讓人們記住的并不多。問題出在什么地方?既與現在的社會環境有關,也與讀者的審美標準有一定關系。相比較上世紀八十年代,如今文學邊緣化成為共識。突破這種共識需要的前提是創作者用真情書寫,用真心去領悟。網絡時代里,創作者要具備中華文脈的不斷傳播意識。

對于創作,每個創作者都有自己不同的體會。作為陜西作者中的一員,從事小說創作十年來,我深深地感受到陜西這塊土地的豐厚。這種豐厚給了每個陜西創作者無限的靈感,我們有責任將這種感受分享出去。

作者簡介:

馮軍成(1992—),男,陜西咸陽人,現為陜西省咸陽市作家協會會員,西華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作品有長短篇《征途》、《紅綢》、《三國戀》、《三棵梧桐》、《一怒紅顏》等數十部作品,曾獲全國首屆南邊文藝杯作品征集大賽一等獎等。

猜你喜歡
陜西創作
讓蕭紅真正為人所知(創作談)
Jazz
Research on Practical English Rhetoric Education Based on Applied Talents
小藝術家大創作
試析陜西方言中的[]與大同方言中的
陜西“玫瑰小鎮”引客來
The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in Teaching Listening Skills and The Strategies Suggested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陜西江林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創作失敗
關于《翔》的創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