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風箏的人》在中國的傳播與接受

2017-10-28 04:56尚玉嫣
小說月刊 2017年23期
關鍵詞:追風箏的人哈桑阿米爾

尚玉嫣

(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 海南 ???570228)

小說《追風箏的人》近年來在中國大熱,但這本書卻是2003年作者在美國出版的,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里,一本十幾年前的書卻依然保持著它的生命力,我們不得不重新去回看這本書的歷程。

1 對小說主題內容的審視

作者自己說過寫這本書就是“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斯坦普通民眾面孔的塵灰,將背后靈魂的悸動展示給世人?!保?]而在我看來,他做到了這一點。

小說僅僅講了兩個男孩之間的友情,親情,背叛與救贖,這樣的故事情節在中國的網絡小說中是俗套的,可就是這樣的故事卻感動了千千萬萬的讀者。因為作者這個家庭的故事放在國家現實中展現,書中還隱含了阿富汗歷史,種族,階級沖突。在戰爭紛繁的社會,這樣的故事給我們更大的震撼力。

故事發生在阿富汗,一個戰亂的國家。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一切都是戰爭的犧牲品,阿富汗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對于真實具體的人,我們了解的不多。但胡塞尼給我們還原了幾十年前的阿富汗生活,“一個飽滿而豐富的阿富汗,還有同樣飽滿而豐富的穆斯林文化。阿富汗君主制的終結、蘇聯入侵、內戰、塔利班當權、911事件”等。這些在現實中真實存在的事情通過一個家庭的變化表現出來的。讓我們“更人性更直接更細膩更訴諸感受”[2]的了解阿富汗。

即使是兩個男孩之間的“友誼”,也時刻充斥著阿富汗歷史背景。哈桑的仆人身份與阿米爾的主人身份;哈桑私生子的真相與阿里的無怨撫養;哈桑與索拉博由于扎哈拉人的身份而遭受的侮辱;阿米爾的背叛、誣陷與哈桑的原諒等都是在種族與階級觀念下的體現,統治階級的種族與被統治階級的種族。整部小說都在體現著阿富汗近三十年的社會現狀。

“沒有任何文學作品可以脫離時代背景而不朽”。中國的四大名著不行,西方的古希臘神話不行。而《追風箏的人》就是讓故事在那樣一個社會中發生。作者出生于阿富汗,他在寫文章的時候有著自己的民族情結,“這本書的力量來自于作者讓文化在書頁上栩栩如生的功力?!保?]

在中文譯作中有一句話感動了很多人,“為你,千千萬萬遍”,而這正是譯者根據作者的感情所翻譯的。胡塞尼承認“在敘事技巧方面首先受到了西方作家的影響,他喜歡簡潔而充滿詩情畫意的小說,欽佩譚恩美清澈、簡約、直指人心的詩歌?!保?]這篇文章里很大一部分在作者詩意的寫作方式下,如那顆石榴樹下的誦讀,風箏大賽上的歡樂,哈桑及索拉博唇邊的笑意等等,讓我們在充滿背叛與內疚中體會到了溫情。

2 在中國的傳播與接受

《追風箏的人》在2003年于美國出版。此書在出版之后,在西方國家就收到了很大的反響。它的銷售在當時是一個傳奇的事情。這本書還是美國2005年排名第三的暢銷書。在“2006年,因作品巨大的國際影響力,胡賽尼獲得聯合國人道主義獎,并受邀擔任聯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保?]

《追風箏的人》由臺灣李靜宜女士譯作繁體版的《追風箏的孩子》,而李繼宏譯作《追風箏的人》,以簡體版發行于2006年5月。二者在翻譯上存在著差別。但后來的事實卻是,不論是簡體還是繁體,在開始銷售的九年間都沒有很好的銷售量,直到2014年,這本書走進人們的視野,成為近幾年一本熱銷書籍。

據中國網絡銷售書籍的三個主要網站:亞馬遜、當當、京東發布的2014、2015、2016年的統計來看,《追風箏的人》一直是名列前茅的。此書的中國代理商譚光磊在接受采訪時說“在過去的9年里,《追風箏的人》在中國的銷量高達300多萬冊,2014的銷售量是最高的一年,達到了88萬冊?!痹?016年時他說“到目前為止這本書在中國已經賣了超過600萬冊,而且越賣越好,銷量可能很快就會超過美國?!保?]這本書之所以在2014年銷售大賣,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3 銷售原因分析

《追風箏的人》于2014年后在中國取得銷售熱,首先是現代社會環境造成的,但是此書的內容也在吸引著讀者。

3.1 網絡時代的便捷

《追風箏的人》再次大熱是2014年,這是中國的網名力量已經非常的強大了,而這本書在一定意義上也是依托了網絡力量。

此書再次出現在大眾的視野是2013年末播出的一期娛樂節目《快樂大本營》,它在中國已經有非常深厚的觀眾基礎。當時著名演員高圓圓在此節目中大力推薦此書,在網絡時代,信息的傳遞是非常迅速的,特別是再加上明星效應,他們的宣傳力度可謂是非常強大的。由此引發了買書熱潮。我們從此書在網絡上的銷售情況轉變上可以發現這點。

3.2 故事發生的環境

故事的背景發生在1979年的蘇聯入侵阿富汗時期。這本小說跟隨一個孩子的視角,隨著他的長大,他的逃亡及生存的角度,重現阿富汗人在阿富汗戰爭前后的生活狀況及變化。

作者雖然寫的是一個虛擬的事件,但是他自己本身就有著在阿富汗及美國生活的經歷,因此將他的感受在文中很好的傳達給了我們。我們要接受到的信息是阿富汗人在阿富汗戰爭及本國塔利班政權崛起之前生活的安逸、戰爭對他們造成的傷害以及他們在異國他鄉生存的困境。這些都是通過這個虛擬的故事所真實表達出來的。

而在2014年,阿富汗人民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我們通過網絡了解的是一個個冷冰冰的數據,死亡人數對于我們來說也只是大小與多少之分而已。但是在《追風箏的人》中,我們看到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戰爭中逝去,這使我們會更可感的了解到戰爭的可怕及恐懼。

3.3 故事的內容

故事情節本身也符合人們的心理。溫情與殘酷:小說的基調是溫情的,父親對阿米爾嚴格的愛、對哈桑包容的愛,兩個男孩之間的友情,阿米爾對哈桑兒子的照顧,都是非常打動人的。其實簡單的來看這本小說,就是兩個男孩因為某些原因發生矛盾,其中一種遠走他鄉,長大后回憶起曾經的友誼,決定重拾友情。不同的是作者將這件事置于家庭與國家復雜的環境中。

小說用比較大的篇幅寫兩個人從小的生活,但是卻因為在風箏比賽上遇到阿塞夫等人,而陷入友情危機。阿塞夫在阿米爾的童年記憶中是一個壞小孩,他們都叫他“吃耳朵的阿塞夫”,此時破壞阿米爾和哈桑友情的是一個比他們自身力量強大的孩子。而另一個溫情描寫就是阿米爾和父親在逃亡之路上及在美國的生活。而造成他們逃亡的原因是國家陷入了外敵入侵的困境,破壞平靜生活的是國家危機。

背叛與救贖:小說的主題就是關于背叛與救贖的,阿米爾在童年時期對哈桑在遭遇侵害時沒有伸出援助之手,導致哈桑受了很大的傷害。還有一些小事情,如哈桑一直在替“我”背黑鍋;哈桑把“我”當成朋友,“我”卻把他當作仆人及搶走父愛的敵人;看不起哈桑等等。他們的友情是極度不平等的關系,不論地位還是心理上,哈桑一直是默默付出的人,而“我”是理所當然去接受他的付出,就如哈桑在風箏比賽中說的那句話“為你,千千萬萬遍”。而這句話也成為“我”后來救贖之路的支撐。在我看來,“我”去找哈桑的過程是艱辛的,但重要的是“我”認識到“我”為什么回來,“我”回來要干什么。

小說的不論是故事背景,溫情路線,還是美好的結局。一方面滿足了國人對阿富汗的獵奇心理,另一方面也符合中國人喜歡溫馨結局的心理。特別是從此書的受眾看,大部分是年輕人,他們在生活中其實更喜歡這類故事。不論是小說、電影、電視劇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這一點。因此,故事本身對我們也有很大的吸引力。

4 小結

《追風箏的人》由于其獨特的魅力,在寫了友誼,背叛,贖罪,愛情中,以阿富汗為背景,俘獲了全球讀者的心。而在中國的傳播中,在恰當的時候以其故事情節及表達的感情征服了很多讀者的心。

[1] [美]卡勒德·胡塞尼.追風箏的人[M].李繼宏,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 鄧金明.風箏,在天穹下搖曳飄蕩[N].光明日報,2006-05-22.

[3] (美)卡勒德·胡塞尼.追風箏的人[M].李繼宏,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評論.

[4] 李繼宏.卡勒德·胡塞尼:我的寫作受西方作家影響[N].新京報,2006-06-09.

[5] http://news.sohu.com/20060705/n244108676.shtml

[6]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NDExMjUwOA==&mid=2649883112&idx=1&sn=c63d58c090dd3296ccecf7e7d53 2bcef&scene=0#wechat_redirect

猜你喜歡
追風箏的人哈桑阿米爾
感恩
《追風箏的人》中阿米爾的人物形象解讀
為你,千千萬萬遍
不一樣的風箏
《追風箏的人》:一本暢銷書的十年
一條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評《追風箏的人》中哈桑的悲劇人生
論《追風箏的人》中的友情與救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