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美學之生活美學

2017-10-28 04:56陳俊麗
小說月刊 2017年23期
關鍵詞:美學精神藝術

陳俊麗

(山東藝術學院 山東 濟南 250300)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瀏覽了大量關于美的東西,比如自己畫畫,看畫冊,去美術館看作品展等等,從中多多少少知道什么是美的,然而它對我們的實際生活有什么作用呢?雖然并不是每門知識都可以直接轉化為現實的有用之物。一般來說,像其他社會科學的知識帶有明顯的應用性質,技術學科的理論可以直接用于生活實踐,而人文學科的知識往往缺乏這種直接用途。比如,你學習了文學、歷史或哲學,似乎很難將這些知識轉化為直接有用的東西。但是,美學作為人文學科知識之一,雖說體現出某種“無用”,這種“無用”卻是“無用之用”,是一種“大用”。盡管美學不能教會你如何賺錢、如何打官司,但卻可以提升你的精神境界和趣味,豐富你的人生體驗,健全你的人格。所以,跳出美學的知識性,你可以看到美學更像是一種帶有人文意味的生存智慧。所以,要把握美學的真諦,還得從人文智慧的角度來理解。

在現實生活中,不免發現有意志消沉,感覺遲鈍,心靈充滿暮氣,終日斤斤計較,被日常生活的狹隘視野所遮蔽的人群;有的則相反,生氣盎然,心胸闊大敏銳而有豪杰氣象。前者更像是一個在日常生活中被消磨了意志而沒有趣味的人,眼前只有柴米油鹽祿位田宅;后者則是一個更高的境界,人性被升華了,精神被激活了,人變得富有生氣和胸懷,超越了前一境界的種種局限與束縛。王夫之講“圣人以詩教以蕩滌其濁心,震其暮氣”,并把審美視為一種“救人道”之“大權”,更是一種很好的證明。

海德格爾提出了“詩意棲居”的概念,并身體力行地實踐,他在荷爾德林的詩歌中神游,在環抱自然的森林小木屋里靜思,力圖擺脫刻板平庸的日常生活。從這個角度來說,打破日常生活的沉悶平庸,尋找富有詩意的生存方式,便成為人們的必然選擇。日常生活的平庸、委瑣和糜頓,帶有消磨人意志和個性的機能,日常生活的體驗便不可避免地趨于平庸,這便構成了日常生活的壓抑性質。從這個角度看,日常生活顯然有一種惰性和保守性。

更進一步,在當代社會中,由于專業化和管理化的普遍實現,日常生活變得越來越趨向于“規章統治人”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都受制于種種“游戲規則”而管理化了。社會學家韋伯把這種狀況稱之為“規章對人的統治”,他把這種日常生活形象地描述為一個“鐵籠”。人不再是一個自由的創造性的存在,而是日益成為規章的奴隸,成為龐大的管理機器的一個部件。換言之,日常生活的刻板和慣例化,將人變成了一個工具性的存在。還壓制了人們創造性的生活的追求,通過時尚、他人引導和社會慣例等多重日常生活的策略。日常生活的這些問題是普遍存在的,只是程度有所不同而已。那么,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

王爾德看出了藝術對生活的深刻作用,針對典型的單調、風俗和奴役、習慣的專制,認為藝術具有振聾發聵的功能和瓦解的力量。換言之,是藝術彌補了生活的不足,它為生活提供了新的形式。因為藝術追究事物的起源,并提升到更高的類的水平。藝術的這種探索和批判性超越了日常生活的局限性和褊狹性。日常生活往往缺乏激情,因為它是日常的、刻板的和重復的,但藝術卻常常充滿了變化和激情。日常生活受制于直接需要,而藝術雖從日常需要中產生,但逐漸脫離的這種需要,不再與人們的直接利益聯系。藝術對提高日常生活的生存質量有所裨益。毫無疑問,缺乏美學的日常生活將是枯燥乏味的。歌德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要想逃避這個世界,沒有比藝術更可靠的途徑;要想同世界結合,也沒有比藝術更可靠的途徑?!北砻?,藝術具有某種特殊的功能,既可以使人超然于日常生活的瑣屑之上,進入一個更高的精神境界;又可以使人重返現實世界,以更高的美學視野來重塑現實世界,提升個體、群體乃至全人類的生存的品質。

最重要是美學的精神,美學具有對日常生活的“解放”潛能。具體說來,美學的作用體現為美學精神對日常生活的塑造,也就是對作為社會主體的精神提升。在一個充滿了實用功利的日常生活中,多一點美學的游戲精神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還有,充滿競爭的社會生活把人變得日益事故和粗鄙,生存技能和利益驅動將人鎖定在各種實用功利的考慮之中,人性中的童心和天真。

美學還可以松動了刻板重復的日常生活。美學精神又是一種超越精神。韋伯認為審美具有某種“救贖”的功能,首先,審美活動為人們提供了一個精神陶冶和滿足的想象空間,這就打碎了具體的日常生活強加在個體身上的種種局限。當你和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共鳴時,當你深刻體驗到蘊含在作品中的復雜情緒時,當你隨著情節進展而與人物一同喜怒哀樂時,你變暫時擺脫了自己的生活局限,進入到一個更加廣闊的虛擬時空,現實對我們的種種限制在這時都不復存在了,你那原本有限的精神閱歷變得無比豐富起來。

今天我們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問題和困境,所以運用美學精神解決問題和困境變得日益重要起來,而審美活動則提供了這種可能,因為藝術常常蘊含了復雜的形而上思考。你可以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去體驗藝術作品甚至大自然那深邃博大的意蘊。更進一步,美學精神乃是一種和諧精神,它有助彌合由日常生活所導致的種種分裂和矛盾。就現代日常生活的特性來說,種種對立與分裂日漸顯著,諸如理性與感性的分離,前者壓倒了后者;物質對精神的浸蝕,前者吞噬了后者;社會與個體的矛盾,群體和從眾行為遏制了個性的自由伸展等等。從根本上說,美學精神就是和諧,恰如美本身的和諧品格一樣。

美學的理想之一就是超越分工和專業的限制,全面發展人的種種潛能。在這個意義上說,審美教育和審美活動有助于提高人的人文素質,彌合日常生活的分工和局限而導致的心智分裂。通過廣泛的審美教育,將美學精神引入日常生活,恢復我們的右半球技能,協調兩半球的運作,平衡認得理性與感性能力,便是一個可以實現的目標。當前大學教育強調素質教育,鼓勵人文涵養和審美趣味的提升,有助于改變理性與感性的分裂,在這方面,美學大有用武之地。

美學精神又是一種獨立精神。有心理學家做過實驗,發現人們在作出獨立判斷時往往受到外在環境的干擾,以致寧愿作出和群體一致的錯誤判斷,而放棄自己的獨立的判斷。因此,在現實生活中,個體的獨立性受到了空前的壓制,前面我們所引用的羅杰斯的說法就觸及這種狀況。然而,在審美的世界里,個性和獨創性則被作為最寶貴的東西兒加以呵護。從藝術家追求個人獨到發現,到強調藝術品獨特的個性風格,再到如何以獨具眼光的視角來引導欣賞著進入藝術的殿堂,審美的世界就是個性張揚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不僅藝術家的個性和風格得到了強調,而且欣賞者自己獨具個性的欣賞和理解也被大力提倡。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說法,突出的就是審美理解的相對性和個體性,它為伸張美理解的個性創造了可能。在這個世界里,不存在強制的統一的標準和趣味,也不存在霸權性的趣味和標準,百花齊放和百家爭鳴是它的秉性。

超越日常生活是為了更好地進入日常生活,是更好地重塑日常生活。希望美學的精神可以貫穿在我們生活之中的生存智慧。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詩意的生活,用美學的觀點來認識自己,傾聽你自己,改變你自己,塑造你自己!從日常生活的工具理性的壓制中解脫出來,把審美的觀念引入生活;就是提升你自己,以美學的思維來締造自己的生活。

[1] 周憲著.美學是什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3月第2版,2015年7月第6次印刷

[2] 趙鑫珊.藝術之魂.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

[3]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商務印書館出版,2012年12月第1版

猜你喜歡
美學精神藝術
仝仺美學館
盤中的意式美學
虎虎生威見精神
初心,是來時精神的凝練
拿出精神
紙的藝術
純白美學
“妝”飾美學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