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王”

2017-11-09 00:42溫玉成
大眾考古 2017年6期
關鍵詞:西王母祁連山

文 圖/溫玉成

說“王”

文 圖/溫玉成

《史記》記載五帝、夏、商之天子,皆稱“帝”,不稱“王”。據王國維考證,商代用天干以稱帝名,例如“成湯”稱“天乙”,即天一也?!吨駮o年》中有帝舜時代“西王母來朝”的記載,除此之外夏商兩代沒有關于“王”的記錄。周武王滅商后,周人始稱帝辛為“商紂王”。今本《竹書紀年》記載云,“初,黃帝之世,懺言曰:西北為王,期在甲子”,即黃帝時代就有傳說,西北地區的部族最早稱“王”。

《三國志?魏志?烏丸傳》引魚豢《魏略?西戎傳》曰:“氐人有王,所從來久矣?!睗h代稱從事耕作和牧業的人為“氐人”,用以區別游牧的“羌人”,后來,統稱氐人為西戎人。他們則自稱“盍稚”,就是“河氏”(河宗氏),以盤古為始祖??芍?,西戎族人用“王”稱呼部落首領,其年代久遠,大約在公元前21世紀以前。當然,最初“王”還不一定有“國王”的全部內涵。

經我們對《穆天子傳》的考證可知,西周的先祖在古昆侖山地區(今酒泉南山)居住近千年,周人的先祖不窟曾遷徙到戎狄之間,到古公時又遷到岐山之下的周原,于是貶戎狄之俗,與姜戎通婚。隨著周國勢力的增強,周人逐漸擺脫商的附屬國的地位,其首領西伯昌開始稱文王。顯然,西周稱“王”源自西戎語。周穆王曾會見西王母(西戎語:咸野嫫),可見古昆侖山的女首領早已稱“王”。

那么,上古的“帝”與“王”是什么關系呢?《穆天子傳》中,西王母自稱“嘉命不遷,我惟帝女”。說明,人間的“王”是天上的“帝”的子女。所以,“天子”(周穆王)和“帝女”(西王母)是同級人物。不過,在親屬輩分上,西王母是“長輩”。

嘉峪關新城魏晉墓出土的“王沾印信”圖章有虎頭圖像

起源與西傳

如今,學者們普遍認為,“王”字的字源本義是持鉞之人。因為金文中的“王”字像橫置的鉞。這很牽強。在西藏日土縣塔康巴巖畫上,持鉞的武士已為烏杔國女王守衛大門了(公元前3~前2世紀)。四川寶興縣出土的戰國時代“虎紋銅矛”,在虎紋旁刻有“王”字,這表示老虎即是王也,忠實地解讀了“王”字的來源。川西出土的戰國時代巴蜀圖語印章中,也有十件出現一個或兩個“王”字。還有,河西走廊嘉峪關新城魏晉墓出土的“王沾印信”圖章,也有虎頭與王字共存。這一切似乎都說明,“王”字起源于我國西部的西戎等族地區,源自他們崇拜的老虎額頭上的“王”字紋樣。

《史記?秦本紀》記載秦穆公于公元前623年“伐戎王,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西戎十二國中,有八國(即綿諸、狄、獂、犬戎、義渠、大荔、烏氏、朐衍)臣服于秦,四國遠遁。我們已經論證,遠遁的四國是大夏、析支、月氏、織皮。大夏從甘肅南部大夏河流域、析支從青海河首遷移到了新疆南部,建立了大夏國(吐火羅)和于闐國。月氏從蘭州、榆中一帶遷移到河西走廊西部,趕走了西王母等部??椘那嗪|南部遷移到西藏北部和西部,成為蘇毗部,一部分蘇毗人后來建立了烏杔國。羊同國(即象雄國)布德大王率軍一直打到帕米爾高原,并建立了難兜國、烏弋山離國等國家。于是,“王”的概念及字形,也傳播到了中亞地區。

新疆尉犁營盤遺址出土的織錦上往往有“王”字與印度佉盧文并存的吉祥圖案;民豐縣尼雅遺址出土的夾砂紅陶罐上也有墨書的“王”字。巴基斯坦塔克西拉(Taxila)遺址出土有相當于西漢時期的紀念銀幣,其上有印度土王婆羅斯(Porus)騎象大戰騎馬的亞歷山大大帝的圖像,在亞歷山大大帝像的上方,有鑄造的“王”字。象雄布德大王一度占領塔克西拉,所以此地還出土有苯教文物。

巴基斯坦塔克西拉遺址出土的紀念銀幣上有“王”字

王讀作“Ye”

西戎人讀“王”為“野Ye”(於、葉、潔、野、邪)。例如,“王母”讀作“野嫫”或“於摩”,“王侯”讀作“葉護”(王莽時代把西域諸王一律降為侯,西戎各族首領往往自稱“葉護”)。典型的例證是貴霜帝國的“翕侯”應讀作“葉護”,《舊唐書?突厥傳下》記載的統葉護(?~628年)、肆葉護(約628~632年在位)等,亦是明顯例證。漢代把青海湖叫“野嫫”,即王母湖?!段簳?西域傳》記載的“權於摩國”就是信仰大鵬鳥“權”或“瓊”的女王國;法顯《佛國記》記載的于闐西邊的小國於摩國就是王母國等。遺憾的是,有些研究貴霜帝國宗教的學者,把Yama神翻譯成“夜摩”,并不能解釋是什么神祇;另外,中亞粟特人尊崇的大神“得悉神”,向來不知是什么神靈。據我們研究,她就是高昌人信仰的“大塢阿摩”,即大巫西王母神。

五胡十六國時代,南涼禿發烏孤之子禿發樊尼,于公元440年率部從祁連山進入西藏林芝地區,自號“悉勃野”?!跋ぁ奔础拔鳌被颉靶痢?,源自“咸”(巫師);“野”即王,“勃野”即“勃(蕃)”部之王。他就是吐蕃追認的第一位贊普——聶赤贊普。

2015年9月7日~13日,我們在酒泉南山考察古昆侖山。學者們把“昆侖”解釋為“混沌”“囫圇”等等,皆屬猜測之詞。我們已經考證,昆侖是西戎語,意為日月山,即日月不發光時的休止處,今祁連山。祁連山主峰素珠鏈東南角有天池(當地俗稱“大海子”),應該是古代所謂的“瑤池”。天池邊上,有個葉家羊圈。這是保存至今的古老地名,“葉”即西戎語“王”,可知,這里是古代王家羊圈。在這里,“葉”字竟然保存了約2700年!還有,匈奴西部之“昆邪王”的意思是“日逐王”。昆,日也;邪,王也。這完全印證了匈奴在占領祁連山的88年間(公元前209~前121年)接受了西戎文化。

令人震驚的是,從衛星地圖上看祁連山主峰,主峰冰川圖形竟然是“日月合璧紋”的形象。西戎人命名這座山為“日月山”。他們是怎么知道這個奧秘的呢?

漢代許慎《說文解字》云:“王,天下所歸往也”。這是后人對“王”字含義的總結。秦王嬴政統一中國后,自稱“始皇帝”,把“王”降一級使用,以表明秦帝國有別于西戎、高于西戎諸國。自此始中原諸朝以“帝”代“王”。

(作者為龍門石窟研究院研究員、名譽院長)

猜你喜歡
西王母祁連山
西王母的華夏母親地位
漢畫像西王母圖像近三十年研究綜述
祁連山下
女媧補天
淺析西王母形象演變及其原因
淺析西王母形象演變及其原因
千面女神西王母
祁連山草原:如夢如幻近高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