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館里的埃及神廟

2017-11-09 00:42令狐若明
大眾考古 2017年6期
關鍵詞:大都會神廟古埃及

文/令狐若明

博物館里的埃及神廟

文/令狐若明

古埃及原址上的丹德神廟

位于紐約第五大道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與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遙遙相對,是美國最大的藝術博物館。它是與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巴黎的盧浮宮博物館和圣彼得堡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齊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該館建于1880年,占地面積為13萬平方米,目前藏有古代埃及、巴比倫、亞述、近東和遠東、希臘和羅馬、歐洲、非洲和美洲等各地藝術珍品330多萬件。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眾多的展館中,埃及館的薩克勒展廳(又稱薩克勒之翅,The Sackler Wing)內有一整座高三層樓、占地面積超過4000平方米的埃及古跡,這就是聞名于世的丹德神廟(The Temple of Dendur)。

丹德神廟的搬遷——從埃及到美國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也是美國主要的自然歷史研究和教育中心之一。該館始建于1869年,位于紐約曼哈頓區,占地總面積7公頃多,建筑物為古典風格。其在古生物和人類學領域的收藏在世界各博物館中居首位,除采自美國境內的標本外,南美洲、非洲、歐洲、亞洲、澳洲的代表性標本也都有收藏。所藏寶石、軟體動物和海洋生物標本尤為名貴。

古埃及的這座丹德神廟為什么會被搬遷到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內展出?這得從20世紀60年代埃及修建阿斯旺大壩說起。

1959年,埃及政府為了充分調節尼羅河流量,擴大灌溉面積,決定在開羅以南約800公里的阿斯旺城附近修建阿斯旺大壩。抬高尼羅河水位后形成的巨大人工湖——納賽爾湖——將會淹沒河谷里的大量珍貴古跡。當時,亟須搬遷大量文物,限于人力財力,埃及政府向聯合國發出了援助請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此發起了一次國際性救援的“努比亞行動計劃”,二十幾個國家派出了60多支專業考古隊幫助埃及共同拯救努比亞古跡。比如阿布辛拜勒石窟廟和菲萊島上的伊西絲(Isis)神廟等古跡,就是先分解切割,再運到高地一塊塊按照原樣重新組裝起來。

菲萊島上的伊西絲神廟菲萊島是埃及尼羅河中的一個小島,位于阿斯旺以南15公里。從古埃及早期開始,該島便是伊西絲女神的圣地。已知最早的伊西絲神廟建于古埃及第25王朝法老塔哈爾卡(Taharqa)在位時期(約公元前690~前664年),后世多次拆毀重建。建設阿斯旺大壩時,神廟幾乎全被淹沒。埃及政府將其拆成數千塊石塊,在阿吉勒基亞島(Agilkia Island)上,按照原樣重建。1980年3月10日,伊西絲神廟在新址上重新正式開放。

奧古斯都 古羅馬帝國開國皇帝,元首政制創始者。在位期間,強化職業軍隊,發動對外戰爭,又大興土木,重視文化建設,開創了相對安定的政治局面,為羅馬帝國初期的繁榮打下基礎。在他去世后,羅馬元老院決定將他列入“神”的行列,并且將8月稱為“奧古斯都”月?,F在8月(August)也就是由他的名字奧古斯都(Augustus)來命名的?!皧W古斯都”后來成為西方帝王的一種頭銜。

丹德神廟幾乎被湖水淹沒

作者參觀丹德神廟

丹德神廟建于古羅馬皇帝奧古斯都統治時期,用于祭祀古埃及主司生育和保護婦女兒童的伊西絲女神。這座神廟原來建在尼羅河谷之中,隨著尼羅河水的漲落,時隱時現。丹德神廟雖經過2000多年的河水浸泡和沖刷,神廟的神像和壁畫依然保存得比較完好。1960年,在搶救努比亞古跡的行動中,美國為遷建幾處大型神廟出了大力。為了不使丹德神廟永久地沉入水底,在美國考古隊的大力幫助下,埃及將丹德神廟撤離了尼羅河谷。1965年,埃及政府為了感謝美國對拯救埃及文物的貢獻,特地將丹德神廟作為禮物贈送給美國政府。

在小心分解切割后,丹德神廟于當年12月被完好無損地從埃及運到了美國。在選擇安放重裝丹德神廟的地點時卻頗費周折。最初,美國政府計劃將丹德神廟安放在首都華盛頓的波多馬克河(Potomac River)邊,而后又改變計劃,準備安放在波士頓的查爾斯河(Charles River)畔。但專家們考慮到丹德神廟是用砂巖建造的,一旦重新組裝在露天里會被風吹雨蝕,建議將神廟重新組裝后陳列在博物館內。經過一系列的聽證會討論,美國政府于1967年4月采納了專家們的意見,最終放棄了前兩個計劃安放的地點,決定將丹德神廟永久陳列于國內最大的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1978年9月,丹德神廟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了世界上僅有的一座在埃及境外的古埃及神廟。

主殿門前有兩根精細雕琢的圓石柱

丹德神廟在薩克勒之翼內的布局

阿斯旺大壩 英國人在1898年興建了舊壩,于1902年完工。由于原設計的不足,舊壩曾兩次加高,但在1946年時洪水卻幾乎漫壩,使得人們決定在舊壩上游6.4公里處建造新壩。阿斯旺大壩從1960年破土動工,5年后大壩合攏,1967年正式完工。大壩全長3600米,高111米,體積4300萬立方米,屬于大型重力壩。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內安放丹德神廟的展廳薩克勒之翼,是一個全由玻璃構筑的高大明亮展廳。據說,當年埃及政府將整座丹德神廟贈送給美國時,條件是讓人們每天24小時都能看到它。于是大都會就在博物館北翼專門為它設計了這個薩克勒之翼。

這是一個一般藝術館難得一見的玻璃展廳,因為它陳列的不是普通展品,而是整座搬遷而來的古埃及神廟和一個布置在神廟前的倒影池。經過光線擴散技術特殊處理的大片玻璃光面,可以有效地消除由玻璃結構部分產生的陰影,同時并不影響展廳的自然采光。

當陽光從采光充足的整片玻璃門投射進來時,時光恍如倒流至公元前1世紀的埃及。游客走進薩克勒之翼,迎面看到的是一對黑色花崗巖人物雕像,是古埃及法老和王后的坐像。雕像的后面是一個寬大的倒影池,增加了一個靜謐安詳的環境。倒影池邊的石墻上掛了一系列圖片,是當年丹德神廟被搬遷前在埃及原址的照片,其中有神廟幾乎被阿斯旺湖水淹沒的照片,并附有搬遷神廟的詳細文字介紹。

倒影池后面是一個花崗巖的階梯平臺,顏色近似沙漠色,似模仿埃及的浩瀚沙漠。平臺上有兩個獨立的石砌建筑物,前面的是一座高大的石門,后面的是主建筑,即主殿。石門和主殿都不算太大,大約有十幾米高,全部是用巨大的石塊砌成,四方四正,顯得很有氣派。主殿正面有兩根雕琢精美的圓石柱,在埃及的盧克索神廟里能看到許多這樣的圓柱。

主殿的正中央是伊西絲女神立像,完全用玻璃罩保護起來。伊西絲立像的后面是丹德神廟的內殿,這里是不允許游客入內參觀的。整個主殿的側面石砌墻上刻有浮雕和古埃及象形文字,靠墻的一邊還有四尊黑色花崗巖的獅身人面像。在主殿南墻的外側,有一座淺棕色花崗巖“獅身人面像”小尺寸仿品。

主殿正中央用玻璃罩保護著的伊西絲女神立像

進入展廳,映入眼簾的是古埃及法老和王后的坐像

“神廟著色”實驗項目 重現古埃及昔日光彩

荷魯斯 古埃及神話中法老的守護神,是王權的象征,代表創世之時出生的太陽。荷魯斯的右眼是太陽,左眼是月亮。古埃及人常常佩戴一種繪有“荷魯斯之眼(Eye of Horus)”的護身符,用于辟邪除災。他的形象是頭戴埃及王冠,腰圍亞麻短裙,手持能量手杖與生命之匙安柯架(Ankh,古埃及象征永生的標記符號)。有時也被描繪成其母伊西絲哺乳的嬰兒或頭戴太陽圓盤的鷹或戴有王冠的鷹頭人。荷魯斯的主要崇拜地是上埃及的埃德富(Idfu)。

西方國家的一些著名博物館現在所收藏的古埃及壁畫,由于年代久遠,畫面的顏色早已脫落。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用了一個名為“神廟著色(Color the Temple)”的新裝置,通過現代高科技手段,還原了古埃及壁畫當初的色彩。大都會媒體實驗室從2014年開始,就把丹德神廟作為這個“神廟著色”實驗項目的對象,經過3年的努力,這一知名的古埃及浮雕得以重現昔日光彩。

在每周五、周六黃昏時分,一臺投影機都會在丹德神廟主殿的南墻(外側為一座淺棕色花崗巖獅身人面像)上投射彩色光線,在指定的區域還原浮雕相應區域原來的顏色。浮雕畫面顯示,被數碼還原的景象描繪了古羅馬帝國皇帝奧古斯都頭戴古埃及王冠,腰圍亞麻短裙,完全是一身古埃及法老的裝束,雙手捧著貢品,恭敬地面向站在他面前的荷魯斯(Horus)神和哈托爾(Hathor)神。這一場景每周五、周六都吸引了眾多游客蜂擁而至。

“神廟著色”實驗項目獲得成功后,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媒體實驗室主任馬可?卡斯特羅?柯西奧(Marco Castro Cosio)在一次電話采訪中向記者介紹時說“這是合作的結果。實驗室的實習生馬特?費爾森(Matt Felsen)與瑪利亞?薩巴(Maria Paula)是這項技術的主要研發者,而當時一位名叫艾琳?彼得斯(Erin Peters)的同事則負責色彩的考證?!?/p>

“神廟著色”實驗人員利用高科技還原了壁畫當初的繽紛色彩

哈托爾 古埃及神話中掌管蒼天、喜慶、舞蹈、生育與愛情的女神,也是婦女的保護神。哈托爾一手持有瓦吉權杖(Waji Sceptre,紙草莖狀的權杖),另一手握有生命之匙安柯架。她長著母牛耳朵和一對牛犄角,中間托有太陽圓盤。有時她還以母獅、蛇等形象出現。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媒體實驗室運作3年以來,主要致力于運用現代科技來增強博物館的觀眾體驗。在2017年到來之際,實驗室將栩栩如生的煙火圖像投射到博物館的天花板上,以慶祝新年的來臨。馬特?費爾森說實驗室的下一個實驗項目是“機器人幫助下的繪畫(Robot-Assisted Drawing)的互動展覽”,這個互動展覽將針對人類與機器之間的異同進行探索。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神廟著色”實驗項目的圓滿成功證明,采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可以使古代的遺物得以恢復其原來的色彩,而且,“神廟著色”燈光實驗展示的著色效果并不會對文物造成破壞。同時,“神廟著色”實驗項目的成功,使薩克勒之翼內的這座古埃及丹德神廟成了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最大亮點之一。

丹德神廟雖然很小,遠遠比不上在埃及本土的眾多神廟,但它卻是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內最雄偉的建筑。這座古埃及神廟被搬到博物館內展出,場面蔚為壯觀。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號稱為西半球最大的博物館,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F在每年來館參觀的游客超過630萬人次,參觀人數最多的就是埃及展館薩克勒之翼內的丹德神廟,它已成了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作者為吉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猜你喜歡
大都會神廟古埃及
天津萬科·大都會1號
古埃及藝術
書之帕特農神廟
死而復生的古埃及藝術
第三回 古埃及,你的名字叫永恒
輕輕松松聊漢語——深圳:昔日的“小漁村”,今天的大都會
聚焦《歌劇院》:新紀錄片講述大都會搬遷史
源于“古埃及三角形”,終于“黃金比”
印度“神廟”:保佑美簽
神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