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過數據表象的思考

2017-11-13 00:15宋玉彬
東疆學刊 2017年4期
關鍵詞:高句麗學術界渤海

[摘 要]

根據《高句麗渤海國史研究文獻目錄》著錄的國內外高句麗渤海研究文獻目錄信息,依托統計數據介紹了韓國高校在培養高句麗渤海研究方向高端人才方面所具有的優勢,結合學術命題分析了我國學術界應該給予關注的韓國學術界開展高句麗渤海研究的諸多選項。在此基礎上,透過統計數據的表象,圍繞語言能力、專業素養、研究理念、話語主張等具體問題,針對新時期的高句麗渤海研究,提出了全新的學術思考。

[關鍵詞]

《高句麗渤海國史研究文獻目錄》;語言能力;專業素養;研究理念;話語主張

[中圖分類號] K312:0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2007(2017

)04005607

[收稿日期] 2017-04-06

[基金項目]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東北亞視野下的渤海遺存研究》,項目編號:16ZDA149。

[作者簡介]

宋玉彬,男,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高句麗渤海研究中心教授,研究方向為高句麗渤??脊?。(長春 130012)

隨著學術信息數字化、學術交流國際化時代的到來,高句麗渤海研究日益凸顯其國際性課題的客觀屬性。為此,面對已經漸入開放式、互動式發展模式的高句麗渤海研究,為了爭取最大限度地分享國際化學術平臺匯總的動態化信息和基礎性資料,每一名以高句麗渤海研究為己任的探索者均需及時更新研究理念、適時強化認知能力,以便于順應學科發展的時代潮流、積極開展前沿式學術研究??傊?,在全新的科研環境下,是否擁有國際化的學術視野、學識素養已經成為能否構建國際學術界認可的話語主張的先決條件。在這種情況下,尹鉉哲主編的《高句麗渤海國史研究文獻目錄》(以下簡稱《目錄》)一書可謂適時之作。[1]對于身處國際化學術浪潮之中、正在謀求創新發展的我國高句麗渤海研究學術團隊而言,該書堪稱實現自我調整的信息指南。閱讀此書,不僅有助于我國學術界全面洞察國外高句麗渤海研究領域的學術動態與研究成果,而且能夠讓置身其中的我國學者理性判斷自己的認知空間與研究層次。鑒于此,本文將透過《目錄》統計數據的表象,客觀分析國內外學術界開展高句麗渤海研究的學術理念及其階段性研究成果(學術討論主要圍繞韓國學術界成果而展開),以期引發全新的學術思考,藉此推動新時期高句麗渤海研究的學術進步。

一、《目錄》數據統計

作為文獻目錄索引類工具書,《目錄》將全書分為Ⅰ、Ⅱ兩個部分,《目錄·Ⅰ》為高句麗文獻目錄,《目錄·Ⅱ》是渤海文獻目錄。每一部分信息均以國別為單位,按照時間順序分別著錄了中國、朝鮮、韓國、日本、俄羅斯學術界出版、發表的高句麗·渤海著作、論文以及通過答辯的博士學位論文、碩士學位論文。在總計收錄的8696條文獻目錄中,高句麗研究學術成果5216條(表一),渤海研究學術成果3480條(表二)。

通過梳理文獻目錄而得出的學術認識是,中國、朝鮮、韓國、日本學術界開展了高句麗研究,中國、朝鮮、韓國、日本、俄羅斯學術界開展了渤海研究;在研究成果方面,國際學術界在高句麗研究領域里取得的學術成果明顯多于渤海研究方面的學術著述;在高端人才培養方面,通過答辯的高句麗研究方向的博士、碩士明顯多于渤海研究方向的博士、碩士。統計數據顯示,國際學術界對高句麗的學術關注程度明顯大于渤海研究。

表一 高句麗學術成果數據統計表

著 作 論 文 博士論文 碩士論文

中 國 125 1981 17 54

1948年之前的朝鮮半島 17

朝 鮮 33 209

韓 國 188 1554 54 321

日 本 34 629

俄羅斯

分項統計 397 4373 71 375

總 計 5216

根據《目錄·Ⅰ》內容匯總而成的表一顯示,高句麗文獻目錄包括著作、論文、博士論文、碩士論文等4項統計數據。其中,韓國學術界3項數據第一(著作、博士學位論文、碩士學位論文),我國學術界1項數據第一(論文)。表一沒有著錄俄羅斯學術界有關高句麗研究的學術成果,但據筆者所知,20世紀80年代蘇聯學術界曾經出版過有關高句麗研究的學術著述

1984年,蘇聯《科學》出版社西伯利亞分社出版了蘇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歷史·語言·哲學研究所Ю.М.布金著《朝鮮:從朝鮮到三國(公元前2世紀~公元4世紀)》(Ю.М.Бутин КОРЕЯ:от чосона к трем государства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НАУКА》 сибирское отделение . Новосибирск.1984.),該著作涉及高句麗研究。

。

表二 渤海學術成果數據統計表

著 作 論 文 博士論文 碩士論文

中 國 109 1457 10 36

朝 鮮 31 154

韓 國 85 712 19 75

日 本 152 567 6

俄羅斯 10 55 2

分項統計 387 2945 35 113

總 計 3480

根據《目錄·Ⅱ》內容匯總而成的表二顯示,與表一相同,渤海文獻目錄也包括著作、論文、博士論文、碩士論文等4項統計數據。其中,韓國學術界2項數據第一(博士學位論文、碩士學位論文),我國學術界1項數據第一(論文),日本學術界1項數據第一(著作)。

匯總表一、表二有8項統計數據。以往國際學術界所開展的高句麗渤海研究的大致情況是,韓國學術界有5項數據位列第一:高句麗著作、高句麗博士學位論文、高句麗碩士學位論文、渤海博士學位論文、渤海碩士學位論文;我國學術界有2項數據位列第一:高句麗論文、渤海論文;日本學術界有1項數據位列第一:渤海著作。這一統計結果,應該會讓多數中國高句麗渤海研究者感到有些意外。雖然不能完全依靠上述統計數據衡量各國學術界開展高句麗渤海研究的綜合實力,但學位論文統計數據客觀反映了韓國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所具有的明顯優勢。通過梳理學位論文文字信息得以了解,韓國已有76所高校培養了高句麗研究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其中,22所高校培養了高句麗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韓國的34所高校培養了渤海研究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其中,14所高校培養了渤海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endprint

韓國培養渤海研究方向碩士的34高校,基本為培養高句麗研究方向的76所高校所涵蓋。即,韓國約有30余所高??梢耘囵B高句麗渤海研究方向的博士、碩士等高端人才。

。與之對照,我國則有17所高校培養了高句麗研究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其中,7所高校培養了高句麗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有16所高校培養了渤海研究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其中,3所高校培養了渤海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在人數上,韓國高校培養的高句麗研究方向的碩士研究生人數是我國的6倍,博士研究生人數是我國的6倍

表一統計的中國的17名高句麗研究方向的博士中,有5人為韓國高校所培養。

;韓國高校培養的渤海研究方向的碩士研究生人數是我國的2倍,博士研究生人數是我國的4倍

表二統計的中國的10名渤海研究方向的博士中,有5名為日本、韓國、朝鮮高校所培養。

。面對上述數據,應該承認,韓國學術界擁有一支高學歷、高素養的高句麗渤海研究學術團隊。并且,在人員構成及梯隊建設方面,我國從事高句麗渤海研究學術團隊的整體實力已經滯后于韓國學術界。有鑒于此,我國高校應該加大高句麗渤海研究方向高端人才的培養力度。

二、《目錄·Ⅰ》高句麗文獻目錄之數據分析

根據《目錄·Ⅰ》整理而成的高句麗文獻目錄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15年,國際學術界完成的高句麗研究成果主要包括:著作397部、論文4373篇、博士學位論文71篇,碩士學位論文375篇。

按照學術論文統計數據,我國比韓國多出400余篇成果,但根據文章題目以及文章出處判斷,我國的近百篇“成果”應該從統計數據中予以剔除

以筆者之見,一些發表于報紙(如《企業文化報》)、非專業學術刊物(如《科技致富向導》)上的文章,難以歸入專業學術論文之列。

。結合學術論文之命題、學位論文之選題,本文對韓國學術界開展的高句麗學術研究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分析。需要指出的是,《目錄》著錄的絕大多數的國外學術著述,筆者均是初識其名且不知其詳。鑒于此,本文開展的數據分析主要是圍繞客體對象的學術命題而展開,學術關注點重點在于韓國學術界的研究領域及其介入的視角。

在學科分類方面,中國的1981篇文章中,歷史學視角的學術成果約為1400余篇,考古學視角的學術成果近500篇,兩者份額之比約為3∶ 1;韓國的1554篇文章中,歷史學視角成果約1200篇,考古學視角成果近300篇,其份額之比約為4∶ 1。這些數據表明,借助地域優勢,我國學術界開展了諸多考古學視角的高句麗研究。至于歷史學研究成果,去除“水分”后,中韓兩國大體相當。

在學術團隊的人員構成方面,在韓國高校培養的321名高句麗研究方向的碩士中,72人發表過與其研究領域相關的學術成果,并且,有16人獲得了同一研究方向的博士學位;韓國高校培養的54名高句麗研究方向的博士中,40人發表了高句麗研究學術成果,其中,18人發表了10篇以上的學術成果,并且,8人的學術成果在20篇以上。就學術主張而言,這些成果成為韓國學術界構建高句麗研究話語體系的主要學術支撐。

在學術視角方面,韓國學術界開展的高句麗研究,其諸多學術切入點是我國學術界未予關注或涉獵不多的研究領域。歸納起來,一是盧泰敦

[韓]盧泰敦:《五至六世紀東亞的國際形勢和高句麗的對外關系》,《東方學志》33,1984年。

、金鐘完

[韓]金鐘完:《南北朝時期冊封研究——以賜予官爵為重點》,《東亞研究》19,1989年。

、

余昊奎

以“東亞的國際秩序”為視角,針對不同時期的“高句麗對外政策”,余昊奎開展了以下系列研究:

《4世紀的東亞國際秩序與高句麗對外政策的變化——對前燕關系為中心》,《歷史與現實》36,2000年;

《六世紀末至七世紀初東亞的國際秩序和高句麗對外政策的變化》,《歷史與現實》46,2002年;

《4世紀東北亞國際局勢和高句麗故國原王的生涯》,《歷史文化研究》20,2004年;

《通過冊封號的授受看到的隋、唐的東方政策和三國對應》,《歷史與現實》61,2006年;

《三世紀前半葉東亞國際形勢和高句麗的對外政策》,《歷史學報》194,2007年;

《3世紀前半東亞細亞的國際形勢和高句麗的對外政策》,《朝鮮學報》227,2013年。

、

林起煥

[韓]林起煥:《南北朝時期韓中的冊封、朝貢關系性質——以高句麗和百濟的冊封、朝貢認識為中心》,《韓國古代史研究》32,2003年。

、金恩淑

[韓]金恩淑:《7世紀東亞細亞的國際關系——以隋朝建立到百濟滅亡為中心》,《韓日關系史研究》26,2007年。

等人開展的東亞視域下的冊封、朝貢研究;

二是韓圭哲

[韓]韓圭哲:《高句麗時期的靺鞨研究》,《釜山史學》14、15,1988年。

、

金賢淑

[韓]金賢淑:《試論高句麗時期對靺鞨的統治》,《韓國古代史研究》6,1992年。

金賢淑:《6~7世紀高句麗史上的靺鞨》,《講座韓國古代史》10,2003年。

、金鐘福

[韓]金鐘福:《高句麗滅亡前后的靺鞨動向》,《北方史論叢》5,2005年。

、樸盧錫

[韓]樸盧錫:《6世紀末至7世紀初的高句麗和靺鞨關系——以〈隋書·靺鞨傳〉為中心》,《滿洲研究》15,2013年。

等人開展的高句麗時期的靺鞨研究;三是林相先

[韓]林相先:《渤?!皷|京”地區的高句麗文化要素》,《高句麗研究》25,2006年。endprint

、金賢淑

[韓]金賢淑:《從延邊地區的長城看高句麗對東夫余的統治》,《國史館論叢》88,2000年。

、梁時恩

[韓]梁時恩:《延邊地區高句麗遺跡的現狀及課題》,《東北亞歷史論叢》38,2012年。

、林起煥

[韓]林起煥:《高句麗的延邊地區經營:以柵城和新城為中心》,《東北亞歷史論叢》38,2012年。

、樸京哲

[韓]樸京哲:《高句麗勢力對延邊地區的滲透及其支配真相》,《東北亞歷史論叢》38,2012年。

等人針對圖們江流域高句麗史及其遺跡而開展的學術研究;四是白種伍、金希燦等人開展的高句麗瓦及瓦當研究

高句麗瓦當是韓國學術界關注較多的研究領域,《目錄》收錄了韓國學術界發表的30篇瓦當研究論文。此外,2005年,白種伍以《高句麗瓦研究》為題通過了檀國大學的博士學位論文答辯;2013年,中國學者王飛峰以《高句麗瓦當研究》為題通過了高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答辯;以瓦當為學術視角,金希燦開展了渤海對高句麗繼承性問題的系列實證研究。

;五是崔鐘澤等人開展的漢江流域高句麗遺存考古學研究

[韓]崔鐘澤:《從考古學上看高句麗在漢江流域的活動》,《百濟研究》28,1998年;

《南韓地域高句麗陶器的編年研究》,《先史和古代》24,2006年;

《南韓地區的高句麗遺跡研究現狀和課題》,《高句麗渤海研究》50,2014年。

;六是韓國學術界對中學歷史教科書中有關高句麗問題表述方式的現實關注

[韓]秦京淑:《高中“國史”教科書內容分析——以古代史部分為中心》,《江原史學》8,1992年;

林相先:《中國歷史教科書中的高句麗、渤海史》,《中國無大高句麗史:韓中開始歷史戰爭》,2004年;

申柱澤:《韓國近代史中的高句麗和渤海認識:以歷史教科書為中心》,《歷史與現實》55,2005年;

具蘭憙:《中國歷史教育中的“民族”及其對高句麗、渤海的敘述變化考》,《中國的歷史教育及其實質和意圖(高句麗研究財團第5次國內學術會議)》,2006年;

林起煥:《高中國史教科書(7次)的三國時代政治史敘述考》,《歷史文化論叢》2,2006年;

樸長培:《中國歷史教科書的歷史觀——以1950年為中心》,《白山學報》75,2006年;

裴俞珍:《韓國、朝鮮中學國史教科書的高句麗史敘述和認識》,《歷史教育論集》40,2008年。

此外,《目錄》著錄的韓國高校通過答辯的321篇高句麗研究方向的碩士學位論文中,有12篇是圍繞教科書中的高句麗問題進行的學術命題,見《目錄》第263~271頁。

;七是韓國學術界對國外不同時期高句麗研究動態、學術成果的適時關注

《目錄》顯示,韓國學者發表了近50篇關于國外高句麗研究學術動態的評述性文章,其中包括:

金渭顯:《中國的韓國關系論著目錄(1937~1968)》,《韓國史研究匯報》21,1978年;

樸性鳳:《朝鮮高句麗史研究的動向與特點》,《東方學志》65,1990年;

宋基豪:《評李殿福、孫玉良共著的〈高句麗簡史〉》,《韓國古代史論叢》1,1991年;

余昊奎:《中國學界的高句麗對外關系史研究現狀》,《韓國古代史研究》31,2003年;

崔光植:《“東北工程”的背景和內容及其對應方案——以高句麗史研究動向和問題點為中心》,《韓國古代史研究》33,2004年;

林起煥:《中國東北工程和韓國歷史學界的對策——以高句麗史認識為中心》,《史林》26,2006年。

金大吉:《東北亞諸國的歷史曲解與對應方案》,《國學研究》10,2007年;

鄭虎燮:《中國的東北工程和高句麗史動向分析》,《韓國史學報》51,2013年。

。

通過梳理《目錄·Ⅰ》中韓國高句麗著述之學術命題而形成的上述認識,雖然屬于主觀

推測,但應該承認,以國際化學術視野標準審視我國學術界開展的高句麗研究,存在諸多有待我國學者發聲的具體問題。并且,我國學術界對國際學術動態的關注程度相對薄弱。

三、《目錄·Ⅱ》渤海文獻目錄之數據分析

根據《目錄·Ⅱ》整理而成的渤海文獻目錄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15年,國際學術界完成的渤海研究成果主要包括:著作387部、論文2945篇、博士學位論文35篇,碩士學位論文113篇。不過,筆者認為,統計數據中日本學術著作

的著錄標準過于寬泛。例如,一些祝壽文集中可能僅收錄了少量的渤海學術論文,一些學術專著也應該僅有部分章節涉及到渤海史問題,故而,不應該將此類著述視為渤海研究專著。此外,俄羅斯學術界出版、發表的渤海學術著述,應該不僅僅局限于《目錄·Ⅱ》著錄的篇目。

例如,Н.А.克柳耶夫編著的《19——20世紀俄羅斯遠東南部地區考古學》(中譯本[宋玉彬等譯],文物出版社,2010年)收錄的俄羅斯學者撰寫的渤海著述。

。

基于表二統計數據,筆者得出以下感性學術認識。

在學科分類方面,就統計數據而言,與高句麗研究相比,考古學成果在渤海研究中所占的比例明顯增多。例如,中國學術界發表的1457篇文章中,史學視角的學術成果約1000余篇,考古學視角的學術成果近500篇,兩者份額之比約為2:1。此外,俄羅斯、韓國學術界以俄、韓雙語形式合作出版的渤海著述均為考古學視角的學術成果。

在學術團隊的人員構成方面,同高句麗研究一樣,韓國學術界從事渤海研究的學術團隊同樣擁有高學歷、高素養方面的專業優勢。統計數據顯示,韓國高校培養的75名渤海研究方向的碩士中,有15人獲得了同一研究方向的博士學位;韓國高校培養的19名渤海研究方向的博士中,endprint

有17人發表了總計361篇的渤海問題學術成果

據《目錄》整理的統計數據,宋基豪71篇、韓圭哲61篇、林相先43篇、金鐘福30篇、金恩國28篇、尹載云26篇、李孝珩21篇、金鎮光12篇、具蘭憙10篇、權恩姝9篇、鄭振憲8篇、樸真淑8篇、全炫室5篇、金玟志4篇、金東宇3篇、羅永男3篇。

,加上鄭焟培、姜仁旭、梁銀景等3名留學博士所發表的18篇渤海問題學術成果,上述20名博士發表的渤海研究學術成果,已經占據了韓國發表的渤海研究學術論文50%以上的份額(381∶712)。與高句麗研究一樣,這些成果成為了韓國學術界構建渤海研究話語體系的主要學術支撐。

在學術視角方面,韓國學術界開展的渤海研究,其諸多學術切入點同樣屬于我國渤海研究未予關注或涉獵不多的認知領域。歸納起來,一是宋基豪

[韓]宋基豪:《東亞細亞國際關系中的渤海和新羅》,《韓國史市民講座》5,1989年。

、卞麟錫

[韓]卞麟錫:《從8世紀東亞細亞情勢看到的唐和渤海關系》,《國史館論叢》85,1999年。

、徐榮洙

[韓]徐榮洙:《從東亞交涉史看到的渤海的國際地位》,《韓國古代史研究》36,2004年。

等人開展的東亞視野下的渤海問題研究;二是金玟志

[韓]金玟志、李順媛:《渤海服飾研究(Ⅰ)——以貞孝公主墓壁畫為中心》,《生活科學研究》18,1993年;

金玟志:《渤海服飾研究(Ⅱ)——以俄羅斯沿海州發現的青銅俑為中心》,《服飾》22,1994年;

《渤海服飾研究》,首爾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0年;

《石國墓中出土的渤海三彩女俑服飾研究》,《服飾》50—3,2000年。

、全炫室

[韓]全炫室:《渤海與新羅服飾比較研究》,成均館大學博士學位論文,1999年;

《渤海男子服飾研究——以對外關系為中心》,韓國基督教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4年;

《渤海進口衣料研究》,《東北亞歷史論叢》22,2009年;

《以渤海遺物為基礎的韓國傳統紋樣DB構筑和服飾開發》,《高句麗研究》34,2009年;

《出現在對外交流中的渤海衣料考察——以對唐、日關系為中心》,《渤海史研究》12,2013年。

等人開展的渤海服飾研究;三是文明大

[韓]文明大:《通過科爾薩科夫卡寺廟發掘看到的渤海文化特征》,《展望》8月號,1993年。

、鄭焟培

[韓]鄭焟培:《沿海州契爾良基諾5渤海古墓群》,《渤??脊艑W的最新成果》,2003年;

《韓俄調查發掘渤海遺跡共同成果和課題》,《高句麗渤海研究》32,2008年;

《俄羅斯的渤海研究動向和爭論點》,《東亞細亞渤海史爭論點比較研究》,2009年;

《阿穆爾、沿海州地區的靺鞨——研究現狀和課題》,《高句麗渤海研究》35,2009年;

《沿海州的渤海時期遺跡分布和渤海東北地區領域問題》,《高句麗渤海研究》40,2011年。

、金恩國

[韓]金恩國:《渤海的環東海交流與沿海州》,《白山學報》97,2013年;

《渤海鹽州城發掘的展開及其方向》,《中央史論》42,2015年。

等人開展的俄羅斯境內渤海遺存研究;四是李秉建開展的建筑學視角下的渤海遺存研究

[韓]李秉建:《對渤海二十四塊石遺址的建筑學研究》,建國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1年;

《韓國、中國、日本、俄羅斯的渤海建筑研究動向》,《白山學報》62,2002年;

《渤海江東二十四塊石遺跡推定復原案研究》,《白山學報》65,2003年;

《渤海寺廟遺跡的建筑形式研究》,《高句麗研究》22,2006年;

《東北亞渤海佛塔的建筑意義研究》,《東北亞歷史論叢》21,2008年;

《渤海上京城的建筑營造及形式》,《高句麗渤海研究》45,2013年。

;五是韓國學術界對中學歷史教科書中有關渤海問題表述方式的現實關注

全國歷史教師學會:《渤海的社會和文化》,《怎樣教我們歷史》(上),1995年;

林相先:《日本中等學校歷史教科書中有關渤海內容研究》,《社會教育》41—2,2002年;

林相先:《朝鮮〈朝鮮歷史〉教科書的渤海史內容》,《清溪史學》18,2003年;

尹載云:《南北國時代的海洋文化和國史教科書敘述》,《韓國史學報》16,2004年;

林相先:《韓國、朝鮮、中國、日本歷史教科書中的渤海史內容比較研究》,《古朝鮮、高句麗、渤海發表論文集》,2005年;

金恩淑:《近代日本的歷史教育和高句麗、渤海史認識》,《歷史教育》103,2007年;

金智勛:《中國歷史教科書中的高句麗、渤海史敘述》,《東北工程和韓國學界的對應論理》,2008年;

鄭虎燮:《中學歷史教科書中的高句麗史、渤海史記述檢討》,《先史和古代》46,2015年。

此外,《目錄》著錄的韓國高校通過答辯的75篇渤海研究方向的碩士學位論文中,有16篇是圍繞教科書中的渤海問題進行的學術命題,見《目錄》第455~458頁。

;六是韓國學術界對國外不同時期渤海研究動態、學術成果的適時關注

[韓]宋基豪:《中共的韓國古代史研究介紹(1985年度)》,《亞細亞文化》2,1987年;

《渤海史,韓、朝、中、日、俄的自我中心解釋》,《歷史批評》秋季,1992年;

《沿海州的渤海遺跡研究動向》,《亞細亞文化》12,1996年;endprint

韓圭哲:《現代中國的滿洲地域史研究——以渤海史研究為中心》,《中國問題研究》9,1997年;

《按年度看到的日本的渤海史研究》,《文化傳統論集》2,2004年;

金恩國:《中國的渤海對外交流研究動向》,《中國的渤海史研究動向分析》,2004年;

《中國東北工程中的渤海史敘述》,《亞細亞文化研究》12,2007年;

崔光植:《東北工程后見于中國研究書的高句麗、渤海認識》,《先史和古代》29,,2008年;

韓圭哲:《中國的高句麗渤海認識和歷史葛藤》,《東亞細亞國際關系史》,2010年;

尹載云:《中國的渤海史曲解論理及對應方案》,《韓國史學報》51,2013年。

。

基于上述感性分析,我們可以再次感受到,

以國際化學術視野標準審視我國學術界的渤海研究,同樣存在諸多有待填補的學術空白點。

四、透過《目錄》數據表象的學術思考

根據《目錄》,我們得以知曉,在高句麗渤海研究領域里,遵循不同理念、基于不同視角,國外學術界已經完成了數以千計的學術成果。其中,多數成果不為我國學術界所了解。這是一個讓我國學術界略顯尷尬的學術事實,為了構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句麗渤海研究學術話語體系,我國學術界需要適時了解國外研究成果,及時將之轉化成可資借鑒利用的學術資源。然而,《目錄》傳遞的畢竟只是學術命題層面的信息,若學術認知僅僅停留于此,則不足以推動我國高句麗渤海研究的學術進步。事實上,《目錄》的學術價值并不僅僅局限于此,隨著學術信息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其所著錄的多數研究成果(如學術論文、學位論文)已經可以通過數字化檢索平臺查詢到內容詳實的具體信息。問題是,查詢、研讀

國外學術成果均需具備相關語種的語言素養,這一點恐怕會讓多數中國研究者望而卻步。如此,《目錄》不僅為學術界開啟了一扇全新的視域窗口,也促使每一名研究者思考:如何順應時代潮流、按照國際課題標準開展高句麗渤海研究。有鑒于此,圍繞語言能力、專業素養、研究理念、話語主張等具體問題,筆者將談一談透過《目錄》數據表象的學術思考。

將語言能力問題排在首位,完全是筆者有感而發。迄今為止,在國內外已經出版的高句麗渤海文獻目錄類工具書中,《目錄》是信息容量最大的學術成果。并且可以預見,《目錄》不僅有助于我國學術界了解國外高句麗渤海研究的學術成果,也可以幫助通曉中文的國外高句麗渤海研究者感知我國的學術收獲?!赌夸洝返某晒χ幵谟?,為學術界提供了信息豐富的韓國、日本、朝鮮高句麗渤海研究成果,這應該歸功于課題組成員良好的韓文、日文素養。美中不足的是俄文信息的諸多缺失,顯然,這是由于課題組缺少通曉俄語之人所導致的著錄疏漏。因此,良好的語言素養已經成為開展新時期高句麗渤海研究的基本素質要求。反之,即便是案頭布滿外文資料,研究者也只能望洋興嘆,甚至會因為無法了解國外學術動態而使自己的研究陷入步人后塵的境地。

關于專業素養,也是筆者基于《目錄》的編撰工作而產生的聯想。眾所周知,支撐高句麗渤海研究的學術資源有二:一是歷史學文獻信息;二是考古學實物遺存。由于文獻史料匱乏,高句麗渤海研究已經越來越倚重于考古發現。學科發展的客觀趨勢也表明,考古學元素在高句麗渤海研究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從事高句麗渤海問題研究的歷史學者應該適時充實考古學知識儲備?!赌夸洝氛n題組成員均為歷史學學者,由于缺少考古工作者介入,在著錄高句麗渤海研究之考古學文獻時,受視野范圍、辨識能力等主觀因素的限制,出現了明顯的信息遺失。上文提及的俄羅斯學術界渤海研究成果著錄疏漏問題,既存在語言障礙因素,也受制于考古學素養的欠缺。2010年,中文出版的《19-20世紀俄羅斯遠東南部地區考古學》一書,著錄了大量的俄羅斯境內的渤海遺存研究成果

[俄]Н.А.克柳耶夫編著、宋玉彬等譯:《19-20世紀俄羅斯遠東南部地區考古學》,文物出版社,2010年。

。遺憾的是,由于課題組成員無法根據文章標題遴選渤海研究成果而導致大量信息與《目錄》失之交臂。若在《目錄》項目啟動之初便吸納考古學者參與信息采集工作,應該能夠最大限度地避免上述著錄問題的出現。因此,新時期的高句麗渤海研究,既需要研究者在充實知識儲備的基礎上完善學識素養,也需要歷史學界、考古學界同仁加強學科間的橫向互動。

關于研究理念,具體到高句麗渤海問題,主要應該包括研究者審視問題的角度以及使用材料的標準等方面的主觀取向。雖然說學術研究難免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過,在進行具體命題的學術研究時,為了形成廣泛的學術影響,理應博采眾家之長、為我所用。尤為重要的是,開展學術討論或進行學術對話時,彼此之間的學術命題需要明確概念、統一標準、角色齊全。毋庸諱言,高句麗渤海政權的性質問題是中韓學術紛爭的焦點問題之一。為了完善我國學術界所倡導的學術主張,需要適時關注國外相關學術研究,客觀審視國外同一命題研究的視角、取向與觀點(如韓國學術界開展的東亞視域下的冊封、朝貢研究,韓國學者林起煥開展的《高句麗是多種族國家》

[韓]林起煥:《高句麗是多種族國家》,《展望明天的歷史》44,2011年。

命題研究等等),藉此規避我國相關研究的認知盲區、學術疏漏。

關于話語主張,就高句麗渤海研究而言,旨在確立具有國際學術影響力的話語體系?;诖?,不僅需要將我國學術研究融入國際學術體系之中,還應該積極爭取引領高句麗渤海研究的學術進步。借用一種時尚的表述方式,通過國際學術交流擴大我國的學術影響,借助國際學術論壇傳導我國的學術主張,便是踐行高句麗渤海研究的文化自信。對于此,令筆者深有感觸的是,《目錄》著錄的韓國學者樸俊浩發表的《〈三國史記〉俄語翻譯本和高句麗主體性》一文表明[2],飽受我國學者質疑甚至棄之不用的《三國史記》,得到了缺少高句麗遺存的俄羅斯學術界的關注。臆測其原因,不外乎兩點:一是韓國的推介;二是我國的質疑不為人所知。

上述思考,簡而言之,作為個體研究者,應該通過不斷強化自我學識素養、擁有國際化的學術視野,通過適時更新研究理念,開展國際標準的學術研究;作為學術團隊,需要借助交流互動、構建國際學術界認可的話語體系。

本文命題,得益于以尹鉉哲為首的學術團隊呈現給學術界的《目錄》。該書既是一個國際性信息容量的數據庫,也是一把適用性極強的學識素養自我檢測標尺。它不但為相關研究者提供了學術便利,還可以幫助研究者進行自我完善。這是筆者的真實感受,相信能夠得到多數閱讀者的共鳴。雖然《目錄》存在一些明顯的疏漏,但瑕不掩瑜,隨著時間推移,學術界對《目錄》的反饋意見,應該會讓付出辛勤努力的每一名課題組成員感到欣慰。因此,期盼更多此類著述問世。

參考文獻:

[1]尹鉉哲:《高句麗渤海國史研究文獻目錄》,延吉:延邊大學出版社,2016年。

[2][韓]樸俊浩:《〈三國史記〉俄語翻譯本和高句麗主體性》,《高句麗研究》18,2004年。

[責任編輯 全華民]endprint

猜你喜歡
高句麗學術界渤海
渤海大學美術學院2019級學生作品
國內學術界馬克思民生思想研究述評
中國北方民族世界文化遺產
國內學界關于日本“印太戰略”分析的研究綜述
The Evaluation of Navigate Coursebook (Advanced→C1)
A Survey on Teachers’ Strategies of Lead—in inMiddle School English Class
高句麗研究歷程及其成果
新時期紅軍長征研究文獻綜述 
渤海國文化淺析
亂世飄搖中的縱橫捭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