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平衡與和諧

2017-11-14 15:58余靜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7年21期
關鍵詞:平衡和諧語文教學

余靜

摘要:生活中有平衡理論,社會要和諧發展,中學語文教學也有一個平衡與和諧問題值得探討。本文從幾個方面闡述了語文教學中如何實現平衡與和諧。

關鍵詞:語文教學;平衡;和諧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7-0029

一、既因材施教又整體推進

“因材施教”強調的是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整體推進”強調的是群體的進步,在實際教學中這是一對矛盾,教學時常常優等生、后進生難以兼顧。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分析研究學生的學習任務和學習能力。學生的學習目標都是一致的,但由于個體能力的差異,學習目標的實現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別。承認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性,我們就有充足的理由“因材施教”,也就有充足的理由“因材樹(樹立)標(目標)”。這正如登山,有人能登到山頂,有人只能登到半山腰,還有人走到山腳下就不行了。就像我們不能強求只能走到山腳下的老弱病殘要登上山頂一樣,我們不能要求每一個同學都能考上大學。我們要做的是鼓勵每一個登山者盡力做到自己能達到的最高點——讓學生學到自己能掌握的知識。設想大家都做到了這一點,不也就做到了“整體推進”嗎?這是教學上的一種明智。

基于以上教學理念,我們可以結合高考對現行學生的學習任務進行再認識。我們語文學科為什么不可以讓學生明確拿自己能拿的分呢?如作文,目前高考的分值是60分,理論上分基礎等級40分,發展等級20分,而實際閱卷教師是不可能嚴格按照評分標準去打分的,由于某些復雜的原因,學生高考作文達到基本要求后,多數情況下是拉不開分數的。因此,對成績不是很突出的學生來講,作文重要的是能拿基礎分。鑒于此,高三的作文訓練中可全面抓基礎分,鼓勵優秀生爭取多拿發展等級分。同樣的方法也可以用到其他知識點的學習上。如,背誦古詩文也是學生需花費精力的事情,記憶力差的學生因為記憶的內容太多而記不住。針對這種情況,可以讓他們突出重點——記名句,其他非名句就作為一般性的了解。

二、傳統教學手段和現代教學手段齊抓共用

采用怎樣的教學手段主要取決于教學目標。傳統和現代的教學方法有著各自的特點,這要看哪一種方法在完成教學目標上更能發揮自己的優勢,這是我們每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問題。筆者的體會是:信息量大的教學內容宜用多媒體(如新授課,尤其是第一課時),信息量小的宜板書(否則教學成本高,而教學效果卻不一定好);復雜的內容宜用多媒體,簡單的內容宜用傳統的方法;課文中沒有的內容宜用多媒體展示,有的則用傳統的方法表達(如學生朗讀,圈劃);學生感興趣的用多媒體充分展示,只需一般了解的用傳統方法簡單表達;基本的、穩定的教學素材用多媒體長期保留,短期的、臨時的用傳統方法快速反映。

三、揚長避短和提高基本功同步發展

如果說形成風格是揚長的話,那么,教學中還有一個避短的問題。實事求是地說,教師都會有自己的不足(如板書不漂亮,語音沙?。?,而這些不足在教學中容易影響教學效果。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通常采用揚長避短的方法——用多媒體代替自己的手寫板書,以放錄音代替教師的范讀等等。這種辦法作為一時一事的補救措施當然是可以的,但長期這樣處理,教學上就會明顯有殘缺感。教師只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基本功,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才能徹底地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提倡的終生教育,它除了學習書本知識外,還需要提高基本技能。教學基本功好了,教學的手段就多,選擇的余地也多,教學效果也就會更好。

四、理論修養和實踐能力齊頭并進

語文教學的理論性是很強的。語文教師樹立終身教育的思想,不斷加強理論學習,特別是新的教學理論、理念的學習是十分必要的。同時,語文課堂教學作為知識傳授的渠道,又是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活動。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表情、一個語調、一個動作,都會在學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對教學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果把語文教師的上課藝術和演員的表演相比較就會發現,演員只需在導演的指導下演好自己的角色,而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則往往要自演自導,處理好課堂的各個環節其實是很不容易的。

教師的課堂教學是在宏觀理論指導下個體進行的復雜多變的教學實踐活動。由于在實踐過程中要不斷改變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受到的挑戰是很明顯的,這就帶來了宏觀理論和具體實踐的矛盾。這種新情況、新矛盾在現成的教科書上是找不到答案的。教學方面的書只能解決宏觀問題,具體的實踐問題要靠我們不斷的摸索和總結,并努力和原有的理論知識聯系起來,找出規律性的東西,再運用到教學實踐中。這種從理論到實踐,再由實踐到理論的多次反復,是馬克思主義科學的認識觀,對提高我們的語文教學水平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五、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的和諧統一

語文教學往往要涉及字詞句、篇章結構、修辭手法、寫作特色等內容。為了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必須在保證完成教學內容的同時,努力采用新鮮、多樣、有效的形式,以使教學過程充滿樂趣。如,一些以時令季節、自然景物描寫為主的散文,可以帶學生到相關、相近的場景中感受,然后領悟作者的文字描寫,就會有更深的體會。

六、知識積累和應時應急相輔相成

語文教師是“雜家”,它比其他教師更需要知識的積累。一定程度上講,語文教師的知識積累是否豐富,文化底蘊是否厚實,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但同時,語文教師只有“一桶水”還是不夠的,還要有傳授知識的技能技巧,也就是要有將一桶水好好地倒到學生的杯子里去的本領。教師掌握相對較多的知識,要取出其中的一小部分在恰當的時候、運用恰當的方法傳給學生,該講的都講,不該講的一句不講,是很難做到的,但我們要努力做到少“滴”少“漏”。因此,中學語文教師既要做到平時多積累,努力使自己的一桶水裝滿,又要認真研究“倒水”問題。正如在動蕩的車上很難倒水一樣,當課堂教學出現意外情況或突發事件的時候,我們會因為缺少“預案”而慌亂,因此我們要注意應時應急地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歡
平衡和諧語文教學
新課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體育課堂教學
構建社會主義新型和諧勞動關系實證研究
對班主任管理的幾點看法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
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教學
斯新政府想“平衡”與中印關系
希拉里釋放“平衡”猜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