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主任工作的重頭戲

2017-11-14 22:47滕維旭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7年21期
關鍵詞:學生心理關注班主任

滕維旭

摘要: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學生因品德問題而導致的犯錯事件屢屢發生。究其根源,心理問題是學生品德問題的罪魁禍首,目前的社會環境、學校環境與家庭環境都極易引發學生心理問題并進而引發品德問題。有效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就是要關注學生心理,用心理學的方法認識學生品德問題,從調整學生心理入手塑造學生品德。

關鍵詞:班主任;關注;學生心理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7-0095

一、學生心理問題是其品德問題的根源

當前,中小學生的主要問題是心理問題,小學生、中學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障礙,而品德與心理有極其密切的聯系,這種聯系是由品德與心理其本身的性質決定的,是其本身性質所決定的必然聯系。學校情境中預期的品德不可能是與生俱來的,更不可能是教育者單向灌輸的結果。品德的形成有其自身的內在機制,即品德的形成,其所遵循的軌跡大體上是:在主客體相互作用的積極互動中,主體接受外界刺激的各種影響,通過主體自身的作用,逐步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那么,目前初中生的德育環境是什么樣的呢?

1. 易引發心理問題的社會環境

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筆者所在學校是一所普通的城區初中學校,學生生源比較復雜,有本地居民的子女,也有外地來謀生的子女,還有附近轄區進城務工的農村子女,由于地處城區,校園周邊的商店、網吧很多,學生都是走讀生,與社會接觸較多,由于網絡的普及,學生在接受新的信息同時,也接觸到不少負面的東西,特別是初中生是青春期階段,隨著生理的變化,心理也產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些都給學生思想教育帶來很大的難題。

2. 易引發心理問題的家庭環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在一個人的成長中起著重要作用。它影響著孩子心理并進而影響學生品德的健康發展。例如,有些孩子家境富裕,在物質生活方面非常優越,不思學習,擺闊氣。有一些家長沉溺于打牌賭博,這些家長急功近利的思想極濃,還有些家長把孩子的任性當堅強,說謊當聰明,打架當勇敢等。有些父母出外打工,導致隔代溺愛嚴重,這在農村尤為突出,這使一部分家庭的孩子失去、甚至完全失去應有的家庭教育。致使家庭教育偏離正常的軌道,這樣的家庭的孩子,有三分之一左右都存在心理問題,有不良惡習,品德不良。更有些家長其本身的言行就會對學生心理造成傷害。

3. 易引發心理問題的學校環境

學生的大部分時間在學校度過,學校生活是學生的主要生活。因此,學生的很多心理問題是在學校產生的。是由于學校不當的要求及教師人格、方法等方面的不當造成的。首先,由于校際間升學率的競爭,校內科任教師之間關于學生學習成績的競爭。學校、教師人為的給學生施加了太多的壓力,以至于現在的中學生普遍存在中等或較大的心理壓力,壓力的大小與學生抑郁、偏執、恐懼、人際關系敏感等心理問題密切相關。其次,教師行為引發的心理問題。

二、強化班主任工作中心理關注的一般性對策思考

1. 提高師德修養

教師提高自身的師德修養,發揮其他德育方法所無法產生的作用。首先,要有強烈的事業心。教師的勞動特點決定了其工作難以有時空的界限,難以準確量化工作量,更難以進行時時刻刻的監督。因此,教師只有憑借強烈的事德修養,為人師表,這本身就是一種教育,榜樣的力量會在學生心理潛滋業心才能無愧于“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稱號;其次,對學生要有深沉的愛心。師愛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金鑰匙。只有教師對學生足夠的關愛,學生才能接近教師、信任教師,品德教育才可能收到實效;最后,要為人師表,由于學生具有天然的“向師性”,又處于世界觀、道德品質的形成時期,易受成人和外界環境的影響。因此,教師要嚴于律己,從思想到作風,從心靈到外表,從言行到舉止,在各個方面都應成為學生的表率。

2. 實施人性化教育

(1)從物化走向人化。從物化走向人化,首先要承認學生是人,就是要承認學生是有獨立人格的人,是完整的人,是有創造性的人。要求教師成為學生精神的關懷者。德性是精神的核心,作為精神關懷者,其重要使命就是關懷人的精神生活、關懷人的精神發展、關懷人的道德生命的自由成長。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權力。廢止、克服違反人性、違反教育原則的現象。

(2)從灌輸走向對話。由灌輸走向對話,是從奴化德育走向自主性德育,自主性德育立足于學生自己認知、自己體驗、自己感悟、自己抉擇、自己踐行。自主性德育充分尊重學生人格,滿足其內在道德需要,體現生命的價值,自主性德育不否定教育者的引導,教育者在尊重、理解、愛護受教育者的基礎上,用自己的學識、言行、境界、風范去啟發、引導、幫助受教育者,而不是代替他們思考。

(3)從限制走向解放。教師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要面向社會、面向生活。讓他們在開放的社會環境中吸取新的時代精神,從生活出發,在生活中提高品德素質。

3. 采用符合學生心理活動規律的教育方法

(1)悄悄地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

對于學生來講,面對同樣的教育,它是來自于之情感相通的師長還是與之毫無感情的教師,其效果往往大相徑庭。學生對來自與其情感相通的教師的教育會采取注意、欣然接受等積極態度。因此,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教育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一點就是要對學生先下一番感情投入的功夫。這種投入必須是無聲的,要使學生在不知不覺間在感情上就接納了教師。

(2)恰當運用心理調試

即班主任把工作的著眼點放在調節學生的心態上,通過改變學生的心態達到育人目的,這也正是心理調適的過程。所謂心理調適,即教師通過一定的方法與手段,使學生的心態產生預期的變化,這種變化恰恰是學生按照教師期待的自我塑造過程。

(3)幫助學生調整自我意象

自我意象是個體因既往經驗、環境暗示等因素形成的具有個人性質的心理上的“自我肖像”。對于驕傲自滿與自卑的同學,應主要通過幫助他們調整自我意象來達到教育目的。endprint

猜你喜歡
學生心理關注班主任
我的班主任①
當一名輕松的班主任
小學階段班主任工作的思考與升華
合理把握教學設計中問題的“度”
構建符合學生心理的數學課堂
奧朗德“關注”錦江增持雅高
美國宗教自由報告“關注”中國
我們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