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香港保險對完善內地保險監管體系的經驗借鑒

2017-11-14 10:57董和娟
西部論叢 2017年4期
關鍵詞:監管模式監管體系

董和娟

摘 要:自從內地全面開放保險市場,越來越多的國外保險公司進入以來,不斷出現各種各樣新型保險產品,許多先進管理方法和經營理念對內地保險市場產生影響。同時,內地保險公司的經營管理正處在轉型期,從粗放式經營向集約式經營轉變,從以保費為中心向以利潤為中心轉變。這些都對內地保險監管提出挑戰。因此,內地保險監管部門必須及時把握國際國內保險業發展趨勢,不斷進行監管創新,使保險監管模式與市場發展程度相適應,提高監管效率和質量,以促進保險業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內地保險監管 監管模式 監管體系

一、轉變監管方式

內地保險監管應積極推動從市場行為監管為核心向以償付能力監管為核心的轉變,不斷完善償付能力監管體系。

1、完善償付能力監管體系。目前內地的償付能力監管體系只有計算方法和技術參數指標,還缺乏一系列配套的規章制度,具有以下不足之處:一是及時性不足。由于保險公司上報財務報表存在時滯,如果保險公司償付能力不足,難以及時發現和掌握,尤其保險公司上市的不多,財務信息不透明,如果僅僅依靠保險公司上報報表來獲取信息往往不夠及時。二是動態性不足。由于是以保險公司過去的歷史數據為基礎,只是對公司過去償付能力的靜態反映,不能動態地、持續地反映保險公司經營管理等變動性因素對償付能力的影響,內地的保險市屬于新興的保險市場,發展速度快,衡量保險公司經營管理水平的指標變化較大,而現有的償付能力監管體系無法反映。三是充分性不足。對保險公司的風險評估不夠全面充分,更多地關注負債風險,沒有充分反映資產風險。

2、由市場行為監管向償付能力監管轉變。以償付能力監管為核心是世界各國和地區保險監管發展的趨勢,內地應該積極建立償付能力監管體系,實現從市場行為監管向償付能力監管的轉變。需要注意的是,內地保險市場還處在初期發展階段,仍要堅持市場行為監管與償付能力監管并重。

3、由單一保險監管向綜合金融監管轉變。銀行、證券和保險等各個金融行業的相互滲透是一個世界潮流,由此帶來的聯合金融監管也日益成為各國或地區面臨的理論課題和現實選擇?,F階段內地實行的是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的制度。隨著保險競爭的加劇和保險信息化的發展,保險與銀行、證券相互滲透的趨勢更加明顯,由此可能會導致監管交叉和監管真空問題。

4、由國內保險監管向國際化保險監管轉變。隨著保險市場的對外開放,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保險監管要經歷由國內保險監管向國際化保險監管轉變的過程,需要解決好與國際保險監管融合的問題。借鑒香港經驗,內地應建立適度的市場準入制度,鼓勵中資保險公司進軍世界保險市場。同時,要加強與世界各國保險監管部門的交流與合作,積極加入國際保險同業監管組織,認真學習國外保險監管的先進經驗,及時掌握國際保險業監管發展的最新動向,加快與國際保險業監管接軌的步伐,實現由國內保險監管向國際化保險監管的轉變。

二、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

在成熟的保險市場,保險公司的重心在于保單的設計、保費的厘定、償付能力的計算、風險的管理和控制等;而在不成熟的保險市場,保險公司的重心在于營銷,以保費收入為出發點,往往忽視償付能力的計算及風險的管理和控制。因此,在市場行為的監管中,行業協會較保險監管部門具有獨特的優勢。行業協會與保險公司和保險中介均無直接的經濟利益關系,又具有一定的權威性;行業協會并非政府部門,而是民間團體,具有較強的親和力。香港保險行業協會在保險市場的監管中的重要作用就是成功范例。

三、從嚴格監管向寬松監管轉變

保險監管應逐步從嚴格監管向寬松監管轉變,放松對市場行為、市場準入、保險投資的監管。

1、逐步放松對保險產品、保險費率和保險條款進行的嚴格監管。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以來,西方保險監管出現逐步放松對市場行為的管制,從嚴格監管向寬松監管轉變的趨勢。經過 30 年的發展,內地保險市場趨于成熟,保險公司規模急劇擴大,管理水平改善,從業人員素質也有較大提高,放松對保險產品、保險費率和保險條款嚴格監管的條件已經具備。因此,內地保險監管應借鑒香港實行寬松監管的經驗,在滿足償付能力要求的前提下,逐步放松對保險產品、保險費率和保險條款的監管。

2、放松市場準入監管,降低資本金要求,鼓勵保險公司的設立。內地目前保險公司的資本金要求為“在全國范圍內經營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實收貨幣資本不低于人民幣 5 億元,在特定區域內經營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實收貨幣資本不低于人民幣 2 億元”,是香港的 20-50 倍,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也屬于較高的要求。高資本金要求使得內地保險公司的數量少,從而導致保險市場處于寡頭壟斷階段。壟斷必然削弱有效競爭,損害投保人的利益。為此,有必要降低資本金要求,增加保險公司的數量。

3、保放松對保險投資的品種、地域限制,以利于保險投資風險的分散。在投資品種方面,香港沒有限制,可以進行證券、不動產投資及存款、貸款等,這樣使風險可以在不同投資品種間分散,避免單個投資品種的系統性風險。而內地保險投資目前主要為存款,證券投資僅為債券投資和通過基金進行間接股票投資,投資品種的限制使風險無法在不同投資品種間分散。至于保險投資的地域限制,香港要求保險公司在當地維持資產的做法有利有弊,有利的方面在于避免出現海外投資的外匯風險、國家風險等,不利的方面在于投資無法在不同地域內分散,投資過于集中于香港一地,如果香港的投資環境不利,則對保險投資影響較大。

四、加強對保險業發展的支持與引導

香港強制性保險尤其是強積金計劃的推行,既充分發揮保險的功能作用,又極大地促進了保險業的發展。內地目前有立法規定的強制性保險只有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在農業保險、巨災保險、建筑工程責任險、補充養老保險等領域雖有一定的探索實踐,但政府支持力度仍不夠,有待于進一步加強。建立完善立法,以進一步發揮保險的社會管理和社會保障功能,加強對保險業發展的支持與引導。

參考文獻:

[1] 林寶清, 施建祥. 論西方保險監管模式變革與我國保險監管模式選擇[J] 金融研究, 2003, (6).

[2]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際保險監管研究[M]. 中國金融出版社, 2003.

猜你喜歡
監管模式監管體系
臺灣地區食品監管對食品召回制度的作用
新媒體時代食品安全迎來智能時代
互聯網時代下的金融發展和監管模式探析
分享經濟的價值創造模式及其影響
關于我國金融市場監管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
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面臨的挑戰及應對措施分析
中外互聯網金融監管模式的比較研究
試論互聯網金融監管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