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互聯網+微課”模式下計算機教學應用研究

2017-11-15 12:13丁銀軍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17年28期
關鍵詞:計算機教學互聯網微課

丁銀軍

摘要:在互聯網普及的時代,信息化教學成為高職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而微課是信息化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該文通過分析“互聯網+”背景下微課在計算機課程教學中的合理應用,旨在提高計算機教學水平,推動高職教育教學改革。

關鍵詞:互聯網+;微課;計算機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7)28-0193-01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普及,“互聯網+”已成為當代信息化發展的重點和熱點,“微博、微信、微電影”等“微”事物的不斷出現,使人們步入了全新的“微”時代。同樣現代教育領域也面臨著“微”的同化,其中以微課為代表的全新教育方式被逐漸推廣開來。本文將以計算機教學為例,分析在“互聯網+”背景下微課在該課程中的應用。

1 “互聯網+”背景下的微課及特征

1.1 微課

微課是一種新型教育教學資源,是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按照認知規律,呈現碎片化學習內容、過程及擴展素材的結構化數字資源。主要包括了教學視頻、教學點評及練習測試等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輔助性教學資源,師生可以在線觀看微課視頻,也可以借助“互聯網+”隨時隨地進行微課學習。

1.2 “微課”的主要特征

1) 教學時間短、內容少

微課的呈現形式比較簡單,主要以我們常用教學中的教材重點、難點為主要內容,并結合實踐中總結出的學生具體學習和進展情況,以視頻、音頻的形式進行演繹。傳統“時長40-45分鐘,內容繁瑣、信息量大”的教學方式相比,微課是“時長5-8分鐘,內容更加精簡,主題更加突出”的課例片段。

2) 主題突出、內容具體

在微課的制作過程中,需要突出的重點就是教學主題。每一次課堂教學,都會配備一個微課的教學視頻。而課程視頻的制作主題,應與本節課程的教學目標相吻合,強調在主體、目的、內容三方面的統一性、完整性,為學生營造出一個自由、輕松且內容多元豐富的教學氛圍及環境,進而不斷提升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提高教學效率、學生學習主動性。

3) 資源容量小、目的性強

微課視頻總容量一般在幾十兆左右,且是支持網絡在線播放的流媒體格式,師生可以登錄網絡,利用“互聯網+”的概念,隨時隨地下載和查閱我們的微課視頻,方便快捷、儲存性強,尤其是老師的教案、課件等,學生都可以第一時間在網絡進行再學習、再研究,可以更進一步提升教學的延展性和時效性。同時,網絡也為老師提供了研究平臺,他們借助網絡可以迅速查閱教學資料,提高教研水平,為學生開發更有趣、有效的教學形式及內容。

微課教學目的性強,是以教學環節的重要知識點等為基礎的教學內容。它為更多有不同學習需求的學生提供了更細致的選擇,學生們會結合自己的學習實際情況,重點學習一些自己的知識難點、不足點,從而在計算機學習方面加快學習效率、加深學習記憶、提高學習成績。

2 微課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

2.1 微課的構思、設計與制作過程

微課的制作不同于課件,應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切實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便于學生更好地掌握課堂知識。首先,教學內容安排恰當、合理。高職計算機專業教學分為理論與技能兩大方面,而微課通常是針對某一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展開的,因此制作課件時要明確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操作步驟,課程結束后歸納總結,并給學生布置學習單,告訴學生使用微課的技巧,鼓勵學生在學習單的指導下獨立自主完成學習任務。

其次,微課教學應立足于教學目標、內容等相關內容及學生個性化學習的實際需求進行優化設計,如微課中使用的語言是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知識點選擇要精細,劃出教學的難點和重點,且將其分割成若干個小知識點;微課程要善于運用靈活多樣化的提問策略,以促進學生學會獨立自主思考和解決問題。

再次,微課教學過程的錄制要掌握好時間、錄制環境、錄制完后視頻的存儲容量等等。一是微課錄制時間應根據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時間,控制在5-8分鐘,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二是錄制微課視頻存儲容量不易過大,為方便學生借助“互聯網+”下載微課教學資源。

最后,做好后期制作,確保微課質量。后期編輯是微課程精彩與否的關鍵,通過后期視頻剪輯、整合等改善和抹去錄制中的瑕疵,形成完整的微課程,也可以通過軟件對聲音和圖像進行巧妙編輯,使整個畫面更為協調,必要時添加一些音樂、動畫效果及文字說明等,使微課更加美觀,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滿足學生個性的需要,從而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2.2 課堂教學中適時導入微課

根據教學環境及學生的學習情況掌握好切入點,適時導入微課程。一是要靈活運用,合理安排導入時機。如在講授微機組裝技術要求和操作要點前,將制作好的有關CPU、主板和電源等安裝過程的微課程穿插導入到微機各部件組裝操作過程中,便于學生模仿練習和掌握各個知識點的重點、難點。二是注重運用課堂學方式的多樣化。視頻教學的展示富有前瞻性、趣味性,但是如果一味的只是視頻演繹,而不注重教學情境、學生學習情緒,會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果大打折扣。為了做好微課程,我們需要充分利用情景、問題、案例等不同形式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的發散思維、學習主動性,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教學效果。最后,為避免把課堂變成微課的展示,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控制好課堂節奏,適時給予提示,進行引導與點評。

2.3 借助“互聯網+”展示微課

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建立微信群、QQ群、微課互動交流區等,并將事先制作好的微課分享到這些師生交流群中,一方面學生可以隨時進行網上點播預習,鞏固所學知識點,對遇到的難點及問題帶回教室,或者直接與教師或者其他學習者在交流群中互動探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另一方面將微課上傳至學校教學資源庫,可以充實豐富教學資源,供其他教師學習和借鑒。

參考文獻:

[1] 卓震強. 淺談微課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具體應用[J]. 現代職業教育, 2016(23).

[2] 彭繼順. “互聯網+”時代計算機基礎微課教學應用研究[J].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15(2).

[3] 趙超, 薛軍, 董成穩. “互聯網+”時代的微課[N]. 中國教育報, 2015(7).

[4] 胡同花. “互聯網+”時代下的微課教學有效性探索——以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例[J]. 電子世界, 2017(15).

[5] 賈紅軍, 徐博文. 高職微課教學資源的開發、設計與應用——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例[J]. 產業與科技論壇, 2017(7).endprint

猜你喜歡
計算機教學互聯網微課
微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與“微課”的首次親密接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