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立教師企業實踐流動站制度架構與可行性分析

2017-11-15 17:38王克杰
職教論壇 2017年23期
關鍵詞:流動站企業實踐可行性

摘 要:定期到企業實踐是職業院校教師提升專業技能的必要途徑。制約我國教師企業實踐的主要障礙是法律制度、工作機制、條件保障和供需矛盾,建立教師企業實踐流動站制度為突破這些瓶頸提供了一條新路子。文章對企業實踐流動站的功能定位、制度可行性和政策框架進行了系統研究分析,開展政策制度框架頂層設計和路徑規劃,旨在探討解決職業院?;蚋咝9こ填惤處熎髽I實踐、促進校企深度合作和產教深度融合的制度性機制性難題。

關鍵詞:職業院校教師;企業實踐;流動站;可行性

作者簡介:王克杰(1981-),男,河北滄州人,教育部教師工作司發展處副處長,天津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學。

基金項目:教育部職業教育中心研究所公益基金課題“職業院校兼職教師能力建設研究”(編號:ZG201407),主持人:吳全全。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7)23-0005-04

職業教育承擔著為國家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藝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教師是履行職業教育職責、培養技能型人才的主體和踐行者[1]。遵循 “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必須與產業人才需求有效對接,這是德國、澳大利亞、瑞士等世界職業教育發達國家對本國職業教育辦學的普遍性要求[2]。當前,在我國職業教育與產業融合不深的大背景下,組織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打造專業理論和實踐技能雙高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解決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深度不夠的必然渠道,也是推進技能型人才培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要務,更是“雙師型”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性要求[3]。目前,在促進產教融合方面,我國已在部分領域建立了較為成熟的制度。如博士后流動站制度,以科學研究為主要任務的駐站流動學習,為廣大研究人員提供了一線深造的機會。對照博士后流動(工作)站制度,探索建立校企共建教師企業實踐流動(工作)站制度,符合企業、學校、教師這三個關鍵方的利益,可以實現企業利潤本位、學校育人職責、教師專業成長之間的利益均衡,最終在機制運行上達到三者共贏、建成利益共同體的效果,這是解決產教融合不深入這一關鍵性難題的“金鑰匙”。

一、建立教師企業實踐流動站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通過實行教師企業實踐流動站制度,企業為教師提供專業實踐崗位,教師為企業提供技術技能服務,從先進技術推廣應用層面,建立學校服務產業轉型、企業發展的產學研一體化新途徑,找到企業、學校、教師三方利益的契合點,最終形成企業和學校技術共享、合作研發、技能傳播、成果轉化的多贏效應,對于建立教師企業實踐的科學制度和良性運行機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近些年,國家和地方、學校和企業在職業院校教師企業實踐政策上,已經有了廣泛而深入的探索??梢哉f,建立教師企業實踐流動站具備了良好的政策和實踐基礎,其可行性分析如下:

(一)已有了國家立法依據

對于企業接納職業院校教師實踐的明確責任,我國已在相關教育法律中立法確定?!吨腥A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46條規定:“國家鼓勵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及其他社會組織同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在教學、科研、技術開發和推廣等方面進行多種形式的合作”?!吨腥A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第37條明確規定:“企業、事業組織應當接納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的學生和教師實習;對上崗實習的,應當給予適當的勞動報酬”。上述兩部法律對職業院校教師到企業實踐、企業履行接納教師實踐職責提供了最基本的法制依據,是建立教師企業實踐流動站制度的立法基礎。

(二)具備了政策制度基礎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制定優惠政策,鼓勵企業接收學生實習實訓和教師實踐,鼓勵企業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等政策導向?!秶鴦赵宏P于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再次明確規定,落實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建設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梢钥闯?,吸引支持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包括職業教育教師培訓制度的建設,將是我國今后職業教育發展和改革的重點。2016年,教育部聯合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稅務總局等部門印發《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規定》,正式以部門規章形式建立教師每五年6個月的企業實踐制度,對于企業提出稅收優惠、技術服務、獎勵表彰等激勵措施,無疑是將教師企業實踐工作往前更進一步,實現了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為建立教師企業實踐流動站制度提供了政策依據。

(三)開展了試點項目探索

2011年,《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意見》提出:“十二五”期間,中央財政繼續支持4.5萬名職業院校專業骨干教師到企業實踐6個月。2016年,《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2017—2020年)的意見》,中央財政專設職業院校教師企業實踐項目,組織專業課教師每5年到企業實踐累計達到6個月。這是中央財政專門為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提供經費支持的政策文件。我國已經啟動實施了三個周期的教師素質提高計劃,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專設教師企業實踐項目,對提供教師實踐崗位的企業予以經費補償,積累了豐富的項目探索經驗和實施基礎。

(四)建設了企業實踐平臺

根據教育部統計,僅在2011-2015年,每年參與職業院校教師企業實踐項目的企業數目達到580多家,搭建了一大批校企合作開展教師常態化實踐平臺。比如,東風汽車公司提供數控技術應用、模具制造技術、汽車運用與維修等6大類專業技術崗位;聯想集團提供計算機動漫與游戲制作、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平面設計等7大類專業技術崗位。實踐表明,企業逐漸意識到教師實踐項目帶給企業社會效益的溢出效應,從企業的潛力利益和長遠發展考慮,企業與學校人才培養層面的合作更加深入,企業更加愿意參與教師實踐項目,更加積極地提供教師實踐崗位。對企業來說,間接創造經濟效益,有了穩定高質的人才供給渠道,不用辦學校就能招聘到滿意的員工;對學校來說,教師隊伍水平得到提高,畢業生出口暢通,學校也能收到良好的社會口碑,達到雙贏的效果。endprint

綜上所述,建立教師企業實踐流動站完全具備實現的法律、政策基礎條件,所有職業院校幾乎都有固定的合作企業,且校企合作建有教師企業實踐平臺。當前,政府主要是采取購買服務的方式重點投入,支持企業開放工作場所,接納教師進行實踐,但是大多仍為暫時性、短期性的。所以,當企業和院校初步對接合作以后,有必要建立一種長期的合作平臺和穩定的合作關系。從政策執行和制度實踐層面來看,教師企業實踐流動站制度無疑是可行且有效的。

二、教師企業實踐流動站的功能定位

企業和學校合作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人力資本市場適配度,是教師企業實踐流動站制度的核心任務和目標指向。教師企業實踐流動站圍繞實現產、學、研、訓一體化,突出將生產過程、教育過程、研發過程、培訓過程一脈貫通和有機融合,應該發揮以下功能:

(一)研發合作

科研在教師工作中占據絕對的主體地位。教師對理論創新、技術開發尤其在原始創新方面,具有獨特的研究優勢和既有成果,搭建企業與學校合作的平臺,開展技術技能創新等研發項目合作,可有效節省企業研發成本,降低市場競爭對企業技術更新和工藝創新帶來的風險,提高企業的生產力和核心競爭力。

(二)技術共享

企業通過接受教師實踐來獲得社會認同和利益,將自身技術置于學校人才培養過程,學生畢業時不需要系統冗長的入職前培訓,就可以直接或稍加訓練上崗工作,降低企業人才市場招聘的成本和代價。同時,企業將先進技術置于勞動力供給側,高級技術工人培養周期向學校延伸,企業人才梯隊與學校人力資源輸出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反過來倒逼企業不斷更新和升級關鍵技術。

(三)技能傳播

企業接收教師實踐,可以在更大范圍傳承和弘揚關鍵技術技能,企業文化、知名度、影響力得以更廣泛傳播。教師充分了解企業產品、技術、技能等方面情況,回到學校影響學生。更多學生熟悉掌握企業主導產品的技能,走出校門進入勞動力市場繼而影響整個社會技能結構,這有利于企業出售更多產品和提高產品市場占有率,贏得良好社會聲譽。

(四)轉化服務

教師研發成果應用于生產實踐并轉化為產品進入市場,需要校企密切配合且無縫對接。教師基于企業實踐過程開展科學研究,獲得生產工藝升級改造、新產品研發等最新成果,必然與實踐所在的企業密切相關,一旦轉化為產品,校企雙方直接或間接獲取的效益不可估量,企業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學校人才培養與人力資源市場的聯系也會更加緊密,教師研究成果也得到更大程度的價值體現,從而實現多方共贏。

三、教師企業實踐流動站制度體系架構

教師企業實踐流動站制度是一項復雜系統的政策體系,涉及政府部門、行業組織、企業單位、職業院校、教師個人等五方權責,政府搭平臺、行業來牽線、企業唱主角、學校強保障、教師有動力,建立起順暢的工作機制和完善的基本保障制度,才能保證和提高教師企業實踐的效果。

(一)政策難點

建立一套科學有效的制度體系,需要找出癥結所在,聚焦問題精準施策,才能行之有效。教師企業實踐存在以下突出問題:

1.組織管理體制不順。教師企業實踐工作需要多方協調、多部門協同。教育部門牽頭協調的責任非常大,不能自說自唱,職業院校、高等學校主體性職責要發動起來。各級政府必須要唱主角,支持行業主管部門切實擔負義務、深度參與進來,目前,教育、國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稅務等相關部門配合協調體制尚存政策空檔。

2.企業參與積極性不高。教師到企業崗位實踐,大多數企業不愿接受甚至是有些排斥的。教師適應崗位標準化生產流程是極大挑戰,不可能完全代替技術工人而勝任某個具體崗位工作,增加企業成本,影響生產秩序。教師上崗實踐也往往難以迅速轉變教師角色,認為實踐屬于臨時或短期培訓行為,不能按照企業對員工的規范來要求自己,真正上崗實踐流于形式。企業出于保密、產權保護等原因,核心技術也不愿對教師開放。

3.基本保障條件不足。趨利性是導致企業不愿接收教師實踐的源生障礙,經費短缺是制約教師到企業實踐的首要問題。教師到了企業真正上崗實踐,必然會帶來設備損耗、耗材、辦公條件、食宿條件的要求,無疑會增加企業的成本和管理難度。政府支持經費嚴重不足,學校未列支專項經費或培訓經費有限,造成教師實踐淪為一句空話。

4.教師自身動力不強。教師自主發展動力、進取意識、專業態度缺乏,尚未建立有效的教師自主專業發展機制,加之難以承受企業的艱苦環境和實踐條件,不適應與學校截然不同的工作場所和文化環境,教師表現出一定排斥情緒。另外,工學矛盾也是教師制約企業實踐的突出問題,教師結構性缺編,教學任務重離不開,教師去實踐難免會擠壓休假時間,教師下企業很難組織選派,更別說取得實效。

(二)制度架構

結合上述政策難點,建立教師企業實踐流動站制度,需要建構一整套制度體系,涵蓋組織管理、條件保障、考核評價、獎懲機制等方面,做到系統設計、環環相扣、精準施策。如圖1所示。

1.組織構成制度。建立權責清楚、分工明確、層次分明的組織架構,界定政府、行業、企業、學校、教師等相關各方應擔負的職責,共同開展政策、制度、規劃、方案制定,校企共建負責實踐流動站工作的專門機構,明確人、財、物構成,具體負責組織人事管理、指導團隊建設、實踐方案制定、后勤服務等事項。

2.人事管理制度。制訂教師企業實踐的規劃、組織實施、人員管理、日??己?、績效評估等制度,建立企業與學校間溝通、反映、協同管理機制,實踐期間賦予企業對教師的考勤管理、身份管理、崗位管理、安全管理等權限,創新相互融通的人事制度,讓進站的教師以準企業員工身份參與企業生產和管理,并將教師企業實踐表現納入評優評先、職務晉升等。

3.條件保障制度。政府進一步明確財政、金融、稅收減免等政策細則,重點支持和互助一批大型企業作為教師企業實踐示范基地,制定嚴格的企業實踐方案和實踐標準,開展過程管理和結果考核,引領示范職業院校教師到企業實踐。endprint

4.考核評價制度。建立分別以教師和企業為考核對象的企業實踐評價制度。以教師為考核對象的企業實踐評價制度,采取過程性評價與終極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以企業為教師考核評價主體、第三方評價為輔,全面考核教師在企業期間的實踐成果。以企業為考核對象的企業實踐評價制度,建立企業實踐流動站工作考核指標體系,突出以參加實踐的教師水平測試評價、專家考評、第三方機構評估等方式,考核企業實踐工作成效。

5.獎懲激勵制度。建立政府獎勵制度,對企業、學校和教師予以激勵。承擔教師企業實踐的企業,對評價結果優秀的企業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加強流動站建設。建立以學校和教師為對象的獎懲制度,對組織工作嚴密、管理到位的學校給予獎勵,并將結果納入學??己?。對在企業實踐期間表現突出的教師,特別是參與企業技術革新取得成績的教師給予獎勵,對其專業成長給予政策支持。

(三)實現路徑

1.加快修訂完善法律法規。建議完善和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等法律,增加行業企業參與教師隊伍建設的義務性法律條款,明確法律的強制性要求,做到教師企業實踐有“硬”法可依,這是我國今后一段時期各級立法機關、政府部門共同推動的一項重要工作。由于立法需要一個漫長復雜的過程,為階段性推進工作,建議由國務院、中央部委、各省級人民政府出臺《校企合作條例(或實施辦法)》《現代學徒制管理規定》《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流動站實施辦法》《職業學?!半p師型”教師認定標準》等一系列制度,逐步打破校企合作存在的制度壁壘,筑牢企業實踐路徑實現的政策基礎。

2.建立多方定期磋商機制。由政府部門牽頭,從服務經濟結構轉型和人力資源建設的高度,建立“政—行—企—?!眳f同運行和定期磋商機制,多方共同完善內部制度、做好規劃設計、制定實施方案、開展考核評價。政府出臺優惠支持政策,行業指導企業發布崗位供給信息,強化企業的核心地位,賦予企業管理權限,學校有專門機構和人員聯系企業實施過程管理,對接企業供給與教師需求,聯合企業制定教師企業實踐計劃。

3.全面落實經費和條件保障。經費與條件保障是流動站制度的運行基礎。政府部門和行業應該組織出臺相關政策,特別是對企業的優惠和激勵政策,通過專項資金、基金融資、社會資本、企業捐助等多種形式,拓寬經費來源渠道,政府增加對企業、學校的經費投入,引導、協調企業投入人力物力加強流動站建設,學校要為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創造條件。

與世界職業教育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職業院校教師企業實踐制度建設方面起步較晚,相關法律法規尚不健全。在當前企業參與校企合作法律義務規定比較模糊的背景下,職業院校教師到企業實踐的“癥結”在于企業參與的強制性不足、吸引力不強、深廣度不夠。因此,建立教師企業實踐流動站制度將會是一個有力的突破口,在機制上打破校企之間的藩籬,形成一個良性互動的合作平臺。在教育部門和學校主導下,通過健全相關利益補償、條件保障、考核評價等方面制度,行業主管部門和企業深入有力參與,將為職業院校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獲取生產一線實際經驗,開辟一條嶄新而暢通的渠道。

參考文獻:

[1]徐健.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到企業實踐的制度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09(1):146-148.

[2]胡業華,盧建平.中職青年教師企業實踐機制的分析與完善[J].職教論壇,2013(28):68-73.

[3]彭義展.淺析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制度建設[J].經濟研究導刊,2015(27):164-165.

責任編輯 秦紅梅endprint

猜你喜歡
流動站企業實踐可行性
IPTV 8K超高清建設可行性分析與建議
五家渠市交通信號控制系統可行性改造研究
RTK作圖根控制測量在油氣田工程勘測中的應用分析
淺析高校黨員工作流動站的作用及意義
關于獨立院校黨建流動站建設發展的有關問題的思考
提升中職專業教師企業實踐實效性策略研究
試論高職院校教師企業實踐
教師到企業實踐的思考
培育改善文化和成本文化在企業的實踐與思考
可行性指南絲綢襯衫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