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心方》引錄《葛氏方》探析

2017-11-17 10:06肖永芝何慧玲
中國醫藥導報 2017年28期
關鍵詞:葛洪

肖永芝 何慧玲

[摘要] 《醫心方》由日本醫家丹波康瀨采擷中國宋以前的醫籍精華分類編纂而成,書中引文均標明文獻的來源出處,其中大量采錄了中國東晉時期葛洪《葛氏方》的原文。本文從條文分布、征引方式、主治病證、治法特色等方面入手,對《醫心方》引錄的《葛氏方》進行初步的分析研究。經初步統計分析,在《醫心方》全文30卷中,有26卷引錄了《葛氏方》的原文;丹波所引《葛氏方》是未經金人整理過的葛洪醫方;透過《醫心方》引錄的原文,反映出葛氏醫方治病廣泛、方法多樣、取材便捷、操作簡便的特色。

[關鍵詞] 醫心方;葛氏方;葛洪

[中圖分類號] R28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7)10(a)-0101-04

[Abstract] Yi Xin Fang was compiled by the Japanese medical home, Danbokonase, before the Chinese Song Dynasty. In the book, the citation indicates the source of the document, which includes a large collection of the original texts of Ge Hong's Ge Shi Fang in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of China.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provisions of distribution, the main way and main cure of syndrome, treatment characteristics, makes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Ge Shi Fang cited by Yi Xin Fang preliminarily. According to the preliminary statistical analysis, among the 30 volumes of Yi Xin Fang, 26 volumes have cited the original texts of Ge Shi Fang; Ge Shi Fang cited by Danbo is the medical prescriptions of Ge Hong doctor that has not been cleaned up by the Jin-Dynasty scholar. Through the quote of Yi Xin Fang, the article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s medical prescriptions, which is extensive, diverse, convenient to draw materials and easy to operate.

[Key words] Yi Xin Fang; Ge Shi Fang; Ge Hong

《醫心方》是日本現存最早的醫學著作,由平安時代(794~1192年)醫學博士丹波康瀨撰于永觀二年(984)。該書仿照唐代王燾《外臺秘要》的體例編撰,兼采唐人孫思邈《千金要方》之長。書中引用中國醫學及各類文獻達277種[1],其中不見于《藝文志》《經籍志》的60余種[2]?!夺t心方》引錄了大量的《葛氏方》,內容豐富,分布較廣。今就《醫心方》所引《葛氏方》作一些粗淺的分析,借此探討葛洪醫方的特色及其在日本的傳承與影響。本次研究依據的底本是日本オリエント出版社影印的半井家藏《醫心方》[3],文中舉例引文較多,不再逐一標注文獻出處。

最遲在公元317年,東晉著名道教學者、煉丹術士、醫藥學家葛洪“周流華夏九州之中,收拾奇異,捃拾遺逸,選而集之”,編成大型醫方著作《玉函方》(又名《金匱藥方》)一百卷,其后“采其要約,以為《肘后救卒》三卷”[4]?!吨夂缶茸洹酚置吨夂缶茸浞健贰吨夂笠狈健?,簡稱《肘后方》。200多年后,梁代陶弘景增刪改訂葛洪《肘后救卒方》為《補闕肘后百一方》3卷101首(篇)。其后,此書屢經增訂,流傳頗廣,影響較大。直至南宋時期,中國書志著錄或醫書引用的葛洪醫方分別有《肘后方》《肘后救卒方》《補闕肘后百一方》《補肘后救卒備急方》《肘后備急百一方》《葛氏單方》等書名,卷次則有2、3、4、6、9、16卷之不同。金代楊用道摘取《證類本草》中的單方作為附方,題名《附廣肘后方》,成為現今通行的8卷本《肘后備急方》。最晚在唐朝末年,葛洪《肘后方》傳入日本,在東瀛也產生過較大的影響。

1 葛洪醫方在日本的著錄引用情況

寬平三年(891),日本學者藤原佐世據其目力所見“渡來”圖書,編成《日本國見在書目錄》(又名《本朝見在書目錄》)1卷。此目錄撰成于《隋書·經籍志》(636年)之后、《舊唐書·經籍志》(945年)之前。全書仿照《隋書·經籍志》的體例,共著錄中國唐及唐以前古籍1579部,計17 006卷,其中有眾多唐以前失傳的中國古籍,具有較高的文獻學、歷史學價值。在《日本國見在書目錄》的“醫方家”中記載:“《葛氏肘后方》一,《葛氏肘后方》三陶弘景撰,《葛氏百方》九,《葛氏方》九?!盵5]

永觀二年(984),丹波康瀨編撰《醫心方》時,采錄了傳到日本的某個《葛氏方》版本,書中所引相關內容全部標識出自《葛氏方》。

晚于《醫心方》300余年,成書于1331年的梶原性全《覆載萬安方》也引用了葛洪的醫方,標記為《葛氏》《葛氏方》《葛氏肘后》和《葛氏肘后方》[6]。

考《日本國見在書目錄·醫方家》的記載可知,葛洪醫方最遲在公元891年已經傳到日本,此時約相當于中國唐朝末年。傳到日本的葛氏醫方至少有4種不同的版本,書名有《葛氏肘后方》《葛氏百方》《葛氏方》等,卷次則有1、3、9卷之不同。日本醫家早期引錄的葛洪醫方,在《醫心方》中名為《葛氏方》,在《覆載萬安方》中名為《葛氏》《葛氏方》《葛氏肘后》《葛氏肘后方》,與《日本國見在書目錄》的著錄相符。endprint

可見,晚唐傳入日本的葛洪醫方未經金人整理過,書名題法異于中國流傳的《肘后》《肘后方》《肘后備急方》,書中內容也與現今通行的金人楊用道《附廣肘后方》系統的傳本互有異同。尚志鈞先生曾從《醫心方》中輯出與《肘后方》通行本不同的部分條文,分別在1983、1996年2次出版《補輯肘后方》一書,使葛洪的《肘后方》日臻完善。

2 《葛氏方》在《醫心方》中的分布

考《醫心方》全書,書中引錄的葛洪醫方全部題為《葛氏方》。經筆者初步統計,丹波康瀨共引錄《葛氏方》1101條,28 943字,分布于卷第一、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廿、廿一、廿二、廿三、廿四、廿五、廿六、廿八、廿九,僅有卷第二、十九、廿七、卅卷共4卷中未見引用《葛氏方》的引文?!陡鹗戏健吩凇夺t心方》中的分布情況見表1。

盡管目前的人工統計不可能完全精確,但通過分析上表可以大致反映出《醫心方》引錄《葛氏方》的情況,從而間接了解千余年前葛洪醫方對日本醫學產生的影響。

據表1可知,《醫心方》引錄的《葛氏方》,引用頻次最高的是卷第十八“湯火并灸不愈”,共引用139條,3415字;其次是卷第五“頭面諸疾”,引用118條,2687字;第三為卷第十四“治卒死并傷寒”,引錄94條,3225字;第四即卷第廿九“本草”,引用73次,引文1682字;第五是卷第十七“丹毒瘡”,引用73次,引文1323字。這些數據大致反映出丹波康瀨在編撰《醫心方》時,在外科病、急性病和本草方面,常喜引錄《葛氏方》的內容。

3 《醫心方》引錄《葛氏方》的形式

《醫心方》在摘引《葛氏方》時,采取了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兩種形式。

這里所謂的直接引用,即以“《葛氏方》云”“《葛氏方》治……方”“《葛氏方》……”的形式,直接引用《葛氏方》原文;或先以“《葛氏方》……”之名標明引文來源后,其下以“又方”“又云”“又治……方”的形式,直接征引《葛氏方》。

所謂間接引用,即先引用其他醫書的相關內容,然后用“《葛氏方》同之”的形式,使讀者通過引用的其他醫書,間接了解《葛氏方》的類似條文。

3.1 直接引用

3.1.1 以“《葛氏方》云”的形式引用109條 例如,《醫心方》卷第一“服藥節度第三”載:“《葛氏方》云:凡服藥不言先食后食者,皆在食前。其應食后者,自各說之……?!?/p>

3.1.2 以“《葛氏方》治……”的形式引用222條 如,《醫心方》卷第一“服藥中毒方第五”載:“《葛氏方》治服藥過劑及中毒多煩悶欲死方:刮東壁土少少,以水三升飲之?!?/p>

3.1.3 以“《葛氏方》……”的形式引用100條 如,卷第三“治風痙方第五”言:“《葛氏方》若身直不得屈伸反覆者方:取槐皮黃白者,切,以酒若水六升,煮得二升,去滓,稍服?!?/p>

3.1.4 以“又方”的形式引用558條 卷第九“治干嘔方第十七”曰:“《葛氏方》治干嘔不息方:搗葛根,絞汁,服一升許。又方:灸兩手腕后兩筋中一夫,名間使,各七壯?!?/p>

3.1.5 以“又云”的形式引用103條 卷第十一“治霍亂下利不止方第五”引:“《葛氏方》治霍亂下利不止者方:灸足大指本節內一寸側白肉際,左右各七壯,名大都。又云:霍亂吐下不止方:干姜、茱萸各一兩,水二升,煮取一升,一服?!?/p>

3.1.6 以“又治……方”的形式引用1條 卷第廿九“治食諸菜中毒方第廿九”曰:“《葛氏方》治食諸菜中毒,發狂煩悶,吐下欲死方:……又治食苦瓠中毒方:煮黍穣令濃,飲其汁數升。

3.1.7 以“出《葛氏》”的形式引用1條 卷第廿五“小兒變蒸第十四”錄:“治少小初變蒸時,有者服之,發干已止,黑散方……百日兒取散如棗核大,以少湯和服之,汗出之后,消息如上法;當豫溫粉,不可解衣,乃溫粉。出《葛氏》?!?/p>

3.2 間接引用

《醫心方》常以先引他書,后言“《葛氏方》同”的方式,間接引用《葛氏方》。所引他書涉及《小品方》《如意方》《范汪方》《千金方》《集驗方》《錄驗方》《產經》《令李方》《劉涓子方》《百濟新集方》共10種醫書。這些醫書的撰成時間在晉唐之間,其中除《千金方》《劉涓子方》外,均已不傳于世?!栋贊录健樊敒槌r三國時代后期百濟國的醫書,成書年代大致相當于中國的梁代。

3.2.1 以“《葛氏方》同之”的形式引用23條 例如,卷第五“治目不明方第十三”載:“《小品方》治目卒不所見方:剉梓木,煮以洗目,日三?!陡鹗戏健吠??!?/p>

3.2.2 以“《××方》《葛氏方》同之”的形式引用1條 如,卷第廿二“治妊婦胎死不出方第卅六”載:“《小品方》云:治月未足,胎死不出,母欲死方:大豆,醋煮,服三升,死兒立出,分二服之?!肚Ы鸱健贰陡鹗戏健吠??!?/p>

3.2.3 以“《葛氏方》《×××方》同之”的形式引用1條 卷第十五“治癰疽未膿方第二”載:“治癰腫痛煩困方:生楸葉十重貼之,以布帛裹,緩勿令急,日二易。止痛消腫,食膿勝于眾帖。冬以先干者,臨時鹽湯沃潤用之?!陡鹗戏健贰秳缸臃健吠??!?/p>

3.2.4 以“《葛氏方》+列述不同”的形式引用18條 卷第十“治黃汗方第廿六”載:“《醫門方》療黃汗:黃汗之病,狀如風水,其脈沉遲,皮膚冷,手足微厥,面目四肢皮膚皆腫,胸中滿方:芍藥八兩、桂心三兩、黃耆五兩、苦酒五合。以水七升,煮取三升,飲一升心當煩,勿怪,至六七日即瘥。今按:《葛氏方》:芍藥三兩、苦酒一升?!渡罘健房嗑贫?、水二斗?!?/p>

以上引用方式時有重疊,故統計出的實際數字相加多于1101條。

4 《醫心方》所引《葛氏方》的主治病證

通過分卷統計《醫心方》中的《葛氏方》可以發現,其主治病證十分廣泛,達402種,涉及內、外、五官、婦、兒臨床諸科及養生、飲食等各方面。見表2。endprint

5 《醫心方》所引《葛氏方》的治療方法

葛洪從百卷本《玉函方》中摘取簡便易行、可供救急的醫方及醫技,編成《肘后方》一書。透過《醫心方》征引的《葛氏方》,可以了解葛洪醫方的某些特色。

5.1 治法多樣,簡便易行

從治療方法上看,丹波氏所引《葛氏方》的治法可見內服、外治、灸療、針治等,總體上以簡便易行、取材容易為原則。

5.1.1 內服法 分析丹波書中《葛氏方》的治療方法,常見的是內服法。例如,卷第五“治吐血方第四十七”載:“《葛氏方》治卒吐血方:服蒲黃一升。又方:濃煮雞蘇飲汁。亦治下血漏血,良?!?/p>

5.1.2 外治法 《醫心方》中的《葛氏方》外治法,可見涂、敷、貼、拭、揩、粉、熨、熏、滴、拓、裹、吹、導、納、沐、浴、洗、灑、漬、灌、注、沃等,手段多樣,豐富多彩。如,卷第三“治中風口方第九”載:“《葛氏方》治口僻者方:……又方:鱉血和烏頭涂之,欲止即拭去?!庇秩?,卷第四“治發令生長方第一”載:“《葛氏方》治發令長方:術一升,剉之,水五升,煮以沐,不過三即長?!?/p>

5.1.3 灸療法 據“葛仙翁肘后備急方序”云:“《肘后救卒》三卷……兼之以灸。灸但言其分寸,不名孔穴,凡人覽之,可了其所用?!盵4]如卷第五“治目膚翳方第十六”載:“《葛氏方》治卒生翳方:灸手大指節上橫理三壯,左目灸右,右目灸左?!?/p>

5.1.4 刺針法 在《醫心方》中還可見少數幾處用針治病的實例,來源于《葛氏方》。如卷第三“治聲噎不出方第十三”載:“《葛氏方》治卒失聲,聲噎不出方……又方:針大椎旁一寸五分?!?/p>

5.2 易取之物,隨手可得

據“葛仙翁肘后備急方序”云:“《肘后救卒》三卷,率多易得之藥,其不獲已須買之者,亦皆賤價草石,所在皆有?!盵4]正如卷第八“腳氣腫痛方第六”所載:“《葛氏方》云:若脛已滿,捻之沒指者方:酒若水煮大豆飲汁。又恒食小豆。又云:若步行足痛不能復動方:蒸大豆,兩囊盛,更燔,以熨之?!狈街幸源蠖篂橹魉?。

卷第九“治喘息方第二”載:“《葛氏方》治卒上氣鳴息便欲絕方:搗韭,絞,飲汁一升許,立愈?!贝朔饺〔挠诎傩占页K姷木虏?。

5.3 藥味不多,組方精煉

分析《醫心方》中的《葛氏方》,其中的各種醫方不但藥物隨手易得,且藥味不多,組方精煉,外用藥常為1~2味藥,內服藥組成最多也未超過9味,多數為2-3味藥組成的便捷小方。

如卷第九“治痰飲方第七”載:“《葛氏方》治胸中多痰,頭痛不欲食及飲酒人瘀僻菹痰方:恒山二兩、甘草一兩、松蘿十兩、瓜蒂三七枚。以酒水各一升半,煮取升半,初服七合,取吐,吐不盡,余更分二服,后可服半夏湯?!贝朔絻H由恒山、甘草、松蘿和瓜蒂共4味藥物組成。

6 小結

東晉葛洪編撰《玉函方》一百卷,葛氏本人從中采錄簡便實用或可供救急者,編為《肘后救卒方》三卷(簡稱《肘后方》),后經梁代陶弘景增訂為《補闕肘后百一方》三卷。此后,從唐至金元,歷代不斷對《肘后方》進行增刪改訂,致葛洪醫方的書名多樣,卷次不同,著錄互異,征引不一。葛洪醫方最晚在唐末已經傳到日本。東渡日本的葛洪醫方,在14世紀以前可見《葛氏肘后方》《葛氏百一方》《葛氏方》等書名,版本則有1卷本、3卷本和9卷本之不同,均是未經金人增補改易的傳本。

《醫心方》所引葛洪醫方達千條以上,全部標識為《葛氏方》;在該書30卷中僅有4卷未見引用《葛氏方》?!夺t心方》征引的《葛氏方》,有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的不同,所引內容主治病證廣泛,治療方法多樣,取材便利,操作簡便,組方精煉,具有簡廉便驗、可供救急的鮮明特色。透過《醫心方》所引的《葛氏方》,折射出葛洪醫方曾經在日本產生過較大的影響,其“肘后救卒”的特色受到當時著名醫家的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 (日)丹波康瀨.醫心方[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6:725-806.

[2] 北辰.喜讀《醫心方》校注與研究[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1997,3(4):63.

[3] (日)丹波康瀨.醫心方[M].影印國寶半井家本.大阪:オリエント出版社,1991.

[4] 葛洪.肘后備急方[M]//東洋醫學研究會.東洋醫學善本叢書.大阪:オリエント出版社,1981:14-15.

[5] (日)藤原佐世.日本國見在書目[M].日本奈良縣大和文華館所藏鈔本.

[6] (日)梶原性全.覆載萬安方[M].影印內閣文庫藏延享二年(1745)抄本.東京:日本科學書院,1986.

(收稿日期:2017-05-13 本文編輯:張瑜杰)endprint

猜你喜歡
葛洪
試論葛洪對魏晉玄學的接受
淺述葛洪及其醫藥學
論葛洪的子書觀念
葛洪《神仙傳》修仙與養生保健
THE 1,500 YEAR WAR
葛洪扶南之行再考
葛洪環境美學思想研究
葛洪《肘后備急方》診治卒死類急癥經驗
葛洪的圣人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