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大學校園的學習“套路”,你熟練掌握了嗎?

2017-11-18 14:20左微
新東方英語 2017年11期
關鍵詞:美國大學套路成員

左微

我在美國華盛頓大學留學七年,深知美國大學的教學方式與中國頗有不同,許多中國學生到美國之后并不能馬上適應。曾經有個美國教授跟我提到,她班里的許多中國學生每次都來教室上課,都認真聽講和抄筆記,但就是在課堂上不怎么發言。她問我:那些學生真的都明白她在講什么嗎?怎么會沒有什么問題呢?有什么方法可以讓這些學生們更加主動地參與課堂討論,更加積極加入課堂發言呢?聽到她的困惑,熟悉中美學校教學方式的我自然明白這是為什么,因此在此也想談談美國大學在教學方面的特點,希望前往美國留學的中國學子能夠正視這些差異,努力去適應新的學習“套路”。

平時作業與課堂參與的重要性

我所在的華盛頓大學采用的是學季制(Quarter),將一年分為春、夏、秋、冬四個學季,每個學季持續十周左右的時間。因此每一學季剛開學不久,學生便要進行開題內容的選擇、第一次單元考試。而在使用學期制(semester)的學校,學生適應美國課堂的時間則充裕得多,進行各項考試、開題報告都要晚一些。

不過,無論學校采取哪種學期制度,美國大學的學生平時作業、課堂參與度(participation)都在最終的課程成績中占有一定甚至不小的比例。雖然有些課程會比較看重期中、期末考試,但是教師在課堂設置中仍然會給平時作業、平時小測驗以及課堂參與度相當比例的份額??梢哉f,學生如果平時學得好,考試時能夠正常發揮,那就不用擔憂課程的最終得分了。

之所以這樣設置課程的分數占比,一個考量因素就是,學生的學業除了通過考試來衡量之外,平時認真努力的學習也應該得到認可。所謂的“功夫在平時”,平時作業、課堂小測驗和課程參與度在最終成績中占一定的分數比重,是激發學生平時努力學習的一個良好途徑。在這種分數設置下,如果學生平時不學習,不上課,只想靠期末考試前突擊復習幾天獲得好成績,那么這種如意算盤注定是要落空的。

小組合作項目不容忽視

在美國大學里,有不少課程的考核項目中設置有小組作業和報告演示(presentation)。小組作業經常讓學生自己組隊,3~6人不等,然后每個小組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進行研究、討論,并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匯報。這個過程中需要小組成員民主討論,彼此分工,除了考查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之外,也十分考驗學生的領導、執行和溝通能力。

我曾經有一個中國學弟,因為選課選得太多,課外活動也安排得很滿,因此有一門專業課程的小組作業他沒抽出時間和小組成員見面討論,錯過頭兩次小組見面之后,他想聯系上自己的小組成員,卻發現自己似乎被遺忘了,發出的郵件沒有得到回應。再加上他上那門課的前后還有其他課要上,因此上這門課時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無法利用課間面對面和小組成員把問題說清楚,交流徹底,于是小組作業這一塊就不是很順利了。其他幾個組員一起到助教(TA, Teacher Assistant)的辦公室里說起,他作為小組成員沒有盡到自己的一分力量,沒有為小組作相應的貢獻。雖然他最后參與了整個小組的匯報展示,但是負責的內容很少,對于整個研究話題也沒有什么發言權,最后導致自己的小組作業分數不高,并且心情也相當不愉快。在總結這段不愉快的小組經歷時,他認為自己應該負主要責任,并表示如果以后有小組作業的話,一定會盡快和大家認識,參加小組的會議,從一開始就建立和小組成員的良好關系對于整個學期的小組合作項目都有好處。

很多時候,小組作業最終是通過報告演示的形式呈現的。整個小組成員有十幾到幾十分鐘不等的展示時間,小組成員做好分工之后,通過PPT、實物演示等方式向全班同學展示,有時候還有即時回答老師和同學的問題的環節。雖然每個成員個人負責的部分不會特別長,但是卻對成員的公共英語展示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我的建議是留學生們事先做好充分的準備,在上場之前多排練,既可以和小組成員一起排練、聽取他們的意見、看看小組匯報的整體效果,也可以自己一個人進行排練,通過手機錄下自己演示時的音頻視頻,事后回放,看看需要做出怎樣的改進。

我認為,小組合作和報告演示其實是很好的課程作業設置,這項作業可能會花費很多時間,實施起來可能比一個人單獨完成作業有更高的難度,但是學生能從中學到課堂知識以外的內容,包括培養自己的人際溝通、團隊合作、公共演講和領導能力等。而這些能力將會伴隨著學生以后的學習和工作,能夠幫助他們成長為更加優秀和全面發展的人。

課堂提問促進思考

因為儒家尊師重教的文化影響,在傳統的中國大學里,大學生對老師都非常尊敬,將老師視為權威。如果學生在課堂的板書或者老師的講解里發現了一些錯誤,一般不會當場提出,而可能在課后畢恭畢敬地提問確認。但在美國大學中,學生和老師的關系更為平等:比如說,有問題的時候,學生可以隨時舉手提問;與老師觀點不合的時候學生也可以自由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并不會因為自己是學生、對方是老師而做出妥協。

在我上教育系的研究生課程時,我發現班上一位男同學很喜歡提問,當講臺上的男教授講到一些內容的時候,這位學生有時會舉手提問:“您剛剛說的XX是什么意思呢?”“對于這個例子,您個人的看法是什么呢?”“不同的教育機構有不同的規章制度,有時候這也是超出教授個人決定范圍的,不是么?”……兩個小時的課堂,這位男同學能夠舉手打斷老師3~5次。我最開始的時候覺得很不適應,心里也感到不舒服:一個40多人的課堂,這位同學怎么能夠經常因為自己的想法和問題來打斷老師,占用別的同學聽課的時間呢?他總是這樣提出自己的問題和見解,要是老師因此完不成當天預定的教學任務,讓我們沒有學到應該學習的東西怎么辦呢?這個人是不是有點太以自我為中心了呢?

后來我觀察到其他同學并沒有不舒服、不自在的感覺,教授被打斷的時候也是很耐心地聆聽和回答這位學生的問題,而班上其他同學也會不時地舉手提問,雖然頻率不那么多……我慢慢地明白:師生之間的互動也是學習的一部分。課堂不應該只是一對多的宣講和灌輸,而應有學生和老師之間的問答互動。當其他同學在提問時,我們完全可以把這當成一個學習的機會,因為其他同學提出的疑問很可能也是你自身非常困惑的問題,又或者是你之前沒有想過的問題。熟悉了美國課堂之后,我也嘗試著在課堂上多貢獻自己的想法,有比較重要且疑惑的問題我也會舉手向老師提問。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我發現和老師在課堂上互動大有裨益,能夠促進自己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和思考。不過,我們也應該注意提問的方式、態度和頻率:如果那位男同學打斷的次數更多,相信教授也會為了控制課堂節奏,態度友好地請他課后提問或者在自己的辦公室時間一起探討。endprint

老師的辦公室時間也是重要課堂

美國大學都會要求老師設置Office Hour,翻譯成中文就是“辦公室時間”,這是美國大學的老師們每周為學生預留的在辦公室交流的時間。在上第一節課時,老師就會告訴學生們自己每周的答疑時間和具體地點。學生如果選擇在老師的辦公室時間與其交流,則不需要提前預約和發email確認,而是直接在那個時間去辦公室找老師即可。如果當天去答疑的學生比較多,則是本著先來后到的原則進入辦公室和老師對話。

我覺得抓住辦公室時間的機會與老師交流,對自己的學習能有很大的幫助。至少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獲得以下三個方面的指導。第一,如果你在學習老師的課程中遇到不懂的問題,可以帶著問題去請老師答疑。遇到自己弄不懂的地方,與其一個人苦苦探索,不如向專家求教——而且有時候也不需要自己一個人單獨去和老師見面,可以和班上同學、小組作業的伙伴們一起去提問。第二,如果你想向老師了解一些自己專業的情況,比如課程設置、研究機會、就業前景、研究生就讀等問題,也可以很好地利用辦公室時間與老師進行一對一的對話交流,得到老師的意見和建議,同時也能給老師留下一定的印象,以后在專業學習過程中也許可以獲得更多具體的指導。第三,如果你在自己的學習中遇到了多方面的困難,想要向老師傾訴,征求老師的建議等,也可以通過這個機會進行溝通,獲得一定的幫助。

我在學習研究生經濟學課程的時候感覺到課業壓力特別大,上課的內容有些聽不懂,做作業也會遇到自己做不出來的地方,那個時候我就會把不明白的地方用不同顏色標出來,等到助教的辦公室時間時去找他提問。有時候,去找助教的同學很多,我就會在旁邊聽別的同學提出的問題,因為很多時候我自己也有類似的疑惑,但卻沒有想到要提出來討論。而有時候去找助教的同學不多,我就可以有20~30分鐘與助教交流的時間,可以將自己標注的問題一一提出來。這些寶貴的提問機會對我惡補經濟學知識、保證考試成績合格起了很大的作用。

之后寫博士畢業論文的時候,我繼續保持了與老師溝通的良好習慣,每一個月會和我的論文指導老師約一個小時的見面時間,用來總結前段時間論文的寫作情況,明確下一階段的論文寫作方向,有任何問題都及時溝通,盡量高效地完成論文寫作任務。如果沒有這些辦公室見面時間,沒有及時與指導老師進行面對面的討論,我可能要花數十倍的時間和精力才能完成自己的論文寫作,而且肯定會走很多彎路。所以,我也建議大家在留學期間凡是涉及論文、項目演示等考核情況,可以利用辦公室時間與老師保持溝通,確保自己在一個正確的方向上進行學習研究,高效地獲得進步。endprint

猜你喜歡
美國大學套路成員
兩只掛鐘
謹防“套路貸”的這些“套路”!
Airbnb上的套路
我家的新成員
不設套路,只為初心
眼下有套路
閱讀經典:美國大學的人文教育
課題組成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