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別山中筆墨緣

2017-11-20 10:28哈曉斯
江淮文史 2017年5期
關鍵詞:國父師專大別山

哈曉斯

先父哈庸凡與“大別山慘案”之革命烈士麥世法的交集,最早似乎可以追溯到抗戰前桂林師專時期。

1936年4月下旬,麥世法由桂林師專畢業。此前,麥世法的生平介紹均說他是1935年2月由桂林師專畢業,此屬誤傳。據廣西省政府1936年4月25日有電:“電知核準師專第一屆第二次畢業生姓名并規定支薪及正式委用等辦法”,其中即有麥世法等24名畢業生名單。實際上,麥世法所在的桂林師專第一屆同學分兩次考核畢業,同年4月8日,趙清心、劉敦安等66人為第一次考核畢業,17天后,麥世法等24人第二次考核畢業。

哈庸凡與麥世法在桂林師專時期的交往,現在尚無確鑿史料佐證。這一時期他倆同在桂林,可能有交集的至少有兩件事。一是1936年9月,哈庸凡在桂林發起成立文學社團“風雨社”,組織“風雨劇團”,演出國防戲??;創辦并主編《風雨月刊》,投身文化救亡運動。而“風雨社”同人中就有不少人是比麥世法低一屆的桂林師專學生,如陳鐘瑤(陳邇冬)、刁建萍等。與此同時,麥世法也在主編中共南方臨時工委創辦的地下刊物《新策略》。另一件事,是1937年5月5日,在廣西省第七屆公務員資格考試合格名單中,麥世法榜上有名,歸入“合于中等學校教員資格審查標準乙項資格者”。而此前,即1936年秋冬,哈庸凡在桂林軍團婦女工讀學校任國文教員,也曾有過從教經歷。

1937年冬和1938年初夏,麥世法和哈庸凡先后離桂北上抗日戰場,從事部隊政工工作。與哈庸凡一起離桂北上的,就有與麥世法同屆的師專畢業生趙清心。麥世法曾任桂軍一七二師政治部科長,哈庸凡則任一八九師政治部科長。二人經歷十分相似。

而他們之間最直接的交集,則發生在抗戰中期的大別山中。1941年4月,在安徽戰時省會立煌縣(今金寨),麥世法辭去安徽省地方行政干部訓練團(以下簡稱皖干團)訓導處第一股代理主任科員,專任中校教官;接替麥世法職務的,便是哈庸凡。此前,哈庸凡辭去陸軍八十四軍一八九師司令部少校秘書職務,來到立煌,在皖干團黨政班受訓一個月畢業,所分派的工作,就是接替麥世法之職務,兼主編皖干團機關刊物《干訓》月刊。亦即哈庸凡與麥世法在大別山立煌時期系前后同事。

關于這一經歷,哈庸凡在1964年所撰《從“皖干團”看新桂系內部的矛盾》中回憶道:“訓導處第一股主任科員麥世法,本來以中校教官代理,后麥因專任教官,堅決要求辭去代理職務,倉猝之間沒有適當人選,劉士隨、范苑聲等便窺伺韋永成的意向,順水推舟地把我安排在這個位置上?!?/p>

哈庸凡主編《干訓》月刊這一期間,他與麥世法之間有些筆墨往來。

1941年5月,哈庸凡接任《干訓》月刊主編不久,收到麥世法所作《如何領導干部》一文,十分欣賞,隨即在當月《干訓》月刊一卷八期上刊登。同年11月13日,哈庸凡寫成《如何健全基層干部》一文,談到基層干部不能充分發揮其力量時,文中從六個方面剖析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其中第三項為“干部的領導不夠有力”,在這里,哈庸凡引用了麥世法在《如何領導干部》中的一段論述:干部的領導不夠有力。關于這一點,麥世法在《如何領導干部》一文中說得最為清楚。他說:“過去的領導,往往是以力服人,而不是以德服人。一般領導者的一貫作風,總是不經常接近干部,頤指氣使,靠著簡單的命令來執行工作,把干部看作是全靠主官吃飯的寄生者。一切都用消極處分來約束干部。這樣,領導者的命令與威信完全建立在消極的處分上面。而在干部方面,也就往往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態度,甚至在主官面前表示服從負責,而事實上發生推諉、虛偽、蒙蔽、欺騙、投機、取巧、逢迎、諂媚等等不良的弊病,這是舊式官僚的領導,是不可能誘發干部的自覺自動精神,不可能使主官的命令徹底執行的?!痹谶@種官僚的領導下,一般干部不僅是失去了工作的信心,而且根本就打不起工作的精神,所以最后也只有走上腐化惡化的道路。這也是一個最嚴重的原因。

關于哈庸凡與麥世法的筆墨交往,還有一樁疑案。1950年代初,哈庸凡在其自傳中述及抗戰中期在大別山中歲月,曾寫道:

在這個期間,我看到抗戰空氣日益低沉,貪污腐化到處都是,心里感到不滿,但又不敢公開反抗,于是便寫了一些轉彎抹角的、帶有諷刺性的文章,在當時的《皖報》和《中原》月刊上發表。其中主要有《從漢水到淮河》(寫后方青年的苦悶)、《明末的升官熱》(寫明朝末年大小官僚不顧國家存亡千方百計追求升官發財的史實)、《國父論辛亥革命》(綜合孫中山先生晚年批判辛亥革命的言論,以說明中華民國是一塊空招牌)等。當時主編《中原》月刊的是姚雪垠?!睹髂┑纳贌帷泛汀秶刚撔梁ジ锩愤@兩篇都發表在《中原》月刊上。

經查,《中原》月刊果然刊有《明末的升官熱》和《國父論辛亥革命》這兩篇文章,前一篇作者署名“哈庸凡”;而后一篇即《國父論辛亥革命》刊于《中原》月刊1941年第四卷四期,標題注明為“紀念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代論”。此文文風筆法與哈庸凡同一時期所撰《國父論宣傳工作》和《國父論組織工作》十分相似。但署名不是哈庸凡,而是“麥世法”。這時,距哈庸凡接替麥世法“皖干團”訓導處職務不過半年,兩人同在“皖干團”工作,同為教官(哈庸凡此時兼任“文書處理”這門課程教官)。從前述哈庸凡對《國父論辛亥革命》一文主題及發表刊物記得很清晰,以及同期發表過《國父論宣傳工作》和《國父論組織工作》等文章來看,此文或系哈庸凡應約為麥世法代筆,亦未可知。

1942年9月,哈庸凡被皖干團免職。1943年初,他與“皖干團”兩名指導員吳家堯、黃敬恕離開大別山,取道皖東豫南前往湖北老河口五戰區司令長官部駐地。同年12月,麥世法因中共黨員身份暴露,與劉敦安等一批共產黨人在立煌慘遭國民黨特務活埋,是為震驚世人的大別山慘案。endprint

猜你喜歡
國父師專大別山
大別山的早晨(油 畫)
又見大別山
拉薩師專?馬云教育基金啟動 : 捐資一億,十年賦能3000名西藏一線教職人員
行走在涵養“童心”的教改路上
——江蘇省連云港師專二附小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項目實踐
再見了,大別山
拉薩師專藏族大學生英語學習成敗歸因的調查與分析
同處大別山,差別為何這么大?
綠營又提廢“國父遺像”
蔣介石首稱孫中山為“國父”
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以桐城師專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