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茉莉花》香 源自天長

2017-11-20 12:10王捷梅
江淮文史 2017年5期
關鍵詞:天長達摩茉莉花

王捷梅

地球人都知道,現在《茉莉花》很香,很香!

人紅是非多,“花”香爭議多 。民歌《茉莉花》爭議的焦點在:它到底源自何處?

眾說紛紜,有六合說、南京說、揚州說、鳳陽說等等。

我的看法是:《茉莉花》演變史較復雜,其間支流橫生,現在的爭論多停留在某支、某段“流”上,沒有追溯到“源”。很多人忘記了最初一個最基本的事實:中國境內本無茉莉花?!败岳颉笔且糇g詞,曾寫作末利、抹厲、抹利、末麗。用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的話說:“末利,本胡語,無正字,隨人會意而已?!庇终f:“其性畏寒,不宜中土?!?/p>

據考,該花原產于印度、波斯、阿拉伯等地。

一個不生長茉莉花的國土,后來怎么會生長出民歌《茉莉花》這朵奇葩呢?外域的“茉莉花”是怎樣來到中國,最初又是在哪里演變為中國民歌的?

要說清這些問題,就要提到印度高僧、中國佛教禪宗始祖達摩。

據《洛陽伽藍記》《續僧傳·菩提達摩傳》《碧巖錄·頌古》《楞伽師資記·達摩傳》《歷代法寶記》等書記載,某日,達摩向師父求教:“我得到佛法后,應到何地傳化?”師傅說:“去震旦(古印度對中國的稱呼)?!庇终f:“你到震旦后,勿住南方,那里的君主喜好功業,不能領悟佛理?!边_摩便遵照師父囑咐,于南朝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年)“泛海來華”,“九月廿一日至南海,廣州刺史蕭昂迎禮,表奏京師,梁武帝遣使往迎?!贝文甑竭_京都建康(今南京),在與梁武帝談佛時,“武帝不省玄旨”,達摩覺得“面談不契”,悄然離開南京,“一葦渡江”,途經六合長蘆鎮,到了江北天長。

據天一閣、拂云書屋所藏舊志載,梁武帝普通二年,達摩在天長城東建造了一座佛寺,名“真勝寺”(在琉璃井西),此為天長境內最早佛寺。

“真勝”的意思是“天然美景”、“勝境”。從寺名可以想見,當達摩失望地離開南京后,一路走來,踏進天長,看到的是怎樣一片美景!他頓生歡喜心,想停下行腳,在這里建寺傳教。

達摩后來曾對弟子慧可說:“我離開印度到東土的原因,是看到神州(中國古稱)大地有大乘氣象,所以才跨過大海,為大法尋找法器,度中國有大乘根性的眾生……若機遇未合,我便少言寡語……”如此推想,他當初到天長,可能發現天長風景可人,“有大乘氣象”,也可能偶遇過某個“有大乘根性”的天長人,或發現天長境內,“其俗尤近古”,民風敦厚,百姓淳樸,易于教化……

總之,一個鐵的事實是,公元521年10月底,達摩在天長停下了腳步。用佛家話語來說:他于此年在天長“卓錫”(卓,植立意,錫,指錫杖又名智杖、德杖)。名僧云游時皆隨身執持錫杖,若在某處居留、住宿,便稱“卓錫”。

天長,就這樣成了一代高僧達摩祖師“東土傳教的第一站”,真勝寺也成了他“居留傳教的第一個道場”。

據考,達摩祖師在天長約卓錫五六年。其間,他廣集僧徒,推行教化,傳播印度佛教。

印度佛教有菩提樹、蓮花、茉莉花、金銀花、曼陀羅、銀杏、楊柳等十大吉祥植物,其中,茉莉花是專門用作裝飾的香花。在阿旃陀壁畫里,菩薩的寶冠上就鏤有茉莉花。印度人供奉佛像,也喜用茉莉花做成的花環。

茉莉花在佛文化中如此重要、如此吉祥,達摩在天長傳教期間,必然會提到“茉莉花”,同時,還會提到所有僧人都須習唱的印度佛樂(時稱“梵唄”)。

這一切,都在悄悄地催生著“好一朵茉莉花”在天長這塊土地上發芽,并飄出天長民間特有的味道……

這里有幾個現象特別值得關注:

達摩離開天長后,到少林寺創立了《達摩八段錦》(今《八段錦》雛形),此《八段錦》佛樂,與民歌(俗曲)《鮮花調》(又名《雙疊翠》,“雙疊”指第一、二兩句一樣)《茉莉花》曲調頗相似,有相同的主干音。

《茉莉花》前身《鮮花調》的三段詞分別唱的是茉莉花、金銀花、玫瑰花,這三種花都與印度佛教直接或間接相關:茉莉花、金銀花皆是印度佛教吉祥花。玫瑰花在印度則是最受歡迎的貢花,最高種姓婆羅門就用玫瑰裝飾廟宇,祭祀主神時大道上撒的也是玫瑰花。另外,印度古諺中有句著名的話,叫“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將玫瑰花與奉獻愛心連在一起,更增加了人們對玫瑰花的好感。這句古諺與印度佛教所倡導的教義也一脈相通。

所以,《鮮花調》選唱茉莉花、金銀花、玫瑰花絕非偶然,清楚地表明《鮮花調》與印度佛教有著直接淵源?!鄂r花調》最初是一首佛歌、佛曲、佛樂,達摩把它帶到天長后,傳至民間,才漸漸演變成了民歌《鮮花調》及后來的《茉莉花》。如果《鮮花調》一開始就是民歌,民間藝人不會選唱茉莉花,因中國本土包括天長、六合、揚州、南京、鳳陽等地原沒有茉莉花,更沒有廣泛種植。見都沒見過的花,民間藝人怎么會觸景生情地編唱它呢?另外,也不會選唱玫瑰花。因玫瑰花有刺,過去一直不大受中國人待見,中國人欣賞、喜愛的是牡丹、梅花、蘭花、菊花等等。歌詠玫瑰花的多是外國人。

因達摩祖師曾在天長親傳佛教,故天長佛業自南朝以來甚興旺。明萬歷年間,大小寺廟、禪觀遍及城鄉。清嘉慶年間,只有一兩萬人的天長,寺廟多達278處。隨著佛教在天長的傳布,“茉莉花”一詞及相關佛樂《鮮花調》也隨之走向民間,得到廣泛傳播,并“浸入人心”……

明朝巡撫都御史王高,當年“匹馬向天長”時寫過一首詩《天長道中》,稱天長是“花縣神明府,秦欄孝子鄉”,同時代的李鳴盛也寫有“花縣峨峨誰建祠”句。清同治年間,崇三臺寫有“花城遲日引香風”句,崇三才則寫有“河陽(即淮河之南天長)花滿萬家春”句??梢?,在明代,天長就有“花縣”美譽,到了清代,天長依然“花滿萬家春”,是座“花城”。

清同治年間王三令寫的“西川一勺菩提水,澆遍淮南滿縣花”,把“西川”“菩提水”與東土天長“滿縣花”的因果關系說得再明白不過:是“西川(西域)”達摩的“一勺菩提水”澆出了“淮南(天長在淮河之南)滿縣花”。

問題是,這些詩句里的“花”是什么花呢?且這個花不能是一般的花,必須是與“神明(神靈)府”、與達摩“一勺菩提水”相關的吉祥“花”。另外,還必須是天長“滿縣”人都知道、嘴巴經常提及的“花”。endprint

什么花能符合這幾個要求呢?

唯有“茉莉花”。

也許有人會說:蓮花也是與“神明府”相關的吉祥花,達摩傳教時肯定也會說起,天長“滿縣”人也知道……

似乎沒錯,但天長民間有句流傳千年的俗語,告訴我們這不可能。

這句俗語叫“梔子花茉莉花”。此語,外地人,特別是江淮區域外的人可能看不懂。天長男女老少雖然一直掛在嘴上講,但可能少有人細思這句俗語背后豐富的蘊涵……

大家為什么說“梔子花茉莉花”,而不說“梔子花白蓮花”呢?

因為這三種花中,梔子花、茉莉花長得最像:老枝皆褐色,小枝皆綠色,花期也靠近,皆芳香宜人。唯一的不同是:茉莉花小些,梔子花大些。佛教沒傳到天長前,天長人肯定沒見過茉莉花,更沒種過,但梔子花、白蓮花天長人尋常見,種的人家也較多,且白蓮花與梔子花形態完全不同,很好分辨,人們不會為它發生爭執,更不會天天掛在嘴上講。達摩來后,將“茉莉花”詞、樂乃至花種、菩薩寶冠上的茉莉花圖帶到了天長。對于茉莉花,初始,天長人肯定多誤認為是梔子花,甚至常有人為分辨茉莉花、梔子花發生口角、爭執。久之,人們便將“整天為大小是非爭論,或為某事說來說去、磨嘴皮子”,統統用“梔子花茉莉花”指代,一直到現在。如“你不要跟我梔子花茉莉花的?!薄澳阏鞐d子花茉莉花的,煩不煩人?”等等。

所以,筆者認為“花縣神明府”、“花城遲日引香風”、“河陽花滿萬家春”這些描述天長詩句中的“花”指的是茉莉花,而且是民歌“茉莉花”,非植物茉莉花。

現存最早民歌《鮮花調》這樣唱“茉莉花”:“……滿園花卉怎及得他(它)”,說明當時園子里種的多是其他花卉,茉莉花很少甚至只有一棵,但就是這樣,“滿園花卉”也不及它香。又唱“我本待采一朵帶(戴),又恐管花人罵?!痹俅伟凳井敃r茉莉花很少,若廣泛種植,隨處可見,“我”不會想“采一朵戴”都不敢,唯恐遭“管花人罵”。另外,從該園有“管花人”看,茉莉花在當時較稀罕、珍貴,可能高門大戶人家才種。窮人家種花是不會安排“管花人”的。

一個地方沒廣泛種植茉莉花,還被譽為“花縣”、“花城”,唯一的原因只能是民間廣泛傳唱這種花。

因茉莉花是佛教吉祥花,佛樂《鮮花調》中又有“茉莉花”詞,故這里“花縣”、“花城”、“花滿萬家春”中的“花”有兩層意思:一、指代佛教。贊頌天長佛花盛開、佛業興旺。二、指代佛樂或民歌《鮮花調》中的“茉莉花”。當時,天長會唱“好一朵茉莉花”的人很多,已“花滿萬家”,幾乎家喻戶曉。天長人特別是信眾之所以愛哼唱“茉莉花”,也許是想表達對大德高僧達摩的追懷與敬仰。心有所思,口有所唱……

還有個問題是,最早的佛樂《鮮花調》或最初的民歌《鮮花調》中的“茉莉花”是怎樣的旋律、歌詞呢?

筆者看過各種版本的民歌《茉莉花》及其前身《鮮花調》,這其中,筆者認為英國外交官,曾任英國近代著名政治家、曾率使團赴華給乾隆皇帝祝壽的馬戛爾尼私人秘書 的約翰·巴羅,在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請聽事官伊登勒原汁原味記錄的他在中國學會的民歌《茉莉花》,最接近達摩來天長時傳播的佛樂氣質。該版《茉莉花》也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茉莉花》曲譜,它與國內民間流傳的各種《鮮花調》《茉莉花》主干音大多一樣,但約翰·巴羅版的旋律裝飾音少,端莊、華美、清雅、圣潔,更有佛樂味道,不像國內各種民間版的《鮮花調》《茉莉花》,又是加花,又是改節奏型,又是加甩腔、拖腔等等,變化出很多花樣、風格,世俗、生活氣息較濃。清道光元年(1821年)《小慧集》中的《鮮花調》,雖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鮮花調》曲譜,但輯錄者自己都標注是“明清俗曲”,說明它與佛樂《鮮花調》不是一回事,是個民間演繹本。約翰·巴羅私人秘書、德籍惠特納版的《茉莉花》用西方技法,添加了引子、尾聲、伴奏,比較歐化,離佛樂就更遠了。

在各種版本的《茉莉花》詞中,與佛樂比較相符的,筆者以為是下面這個版本: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夸,讓我來將你摘下,送給別人家,茉莉花呀茉莉花”。

該詞中的“我”和其他版的“我”一樣,都對茉莉花充滿贊美、喜愛之情,都想“摘下”或“采一朵”,但她們“采”、“摘”的目的不一樣:該詞中“我”“摘下”的目的是“送給別人家”,讓更多的人分享“芬芳美麗”。而其他版的“我”,“采”的目的,多是想自己“戴”,臭美一下,但“又恐怕看花的(或管花人)罵”或“來年不發芽”,表達的是民間小女兒的小心思、小糾結,與佛義不沾邊。明代馮夢龍版《茉莉花》中的“我”干脆連小女兒都不是了,而是一個已經“花兒采到手”卻發現“花心還未開”的“貪花人”,與佛義更遠。

另外,筆者認為凡是歌詞中有“奴”、有“滿園的花兒開賽不過他”、“滿園花卉怎及得她”、“滿園花香香也香不過她”這些詞的,都不是《茉莉花》詞的母本,而是民間演繹本,因為佛樂曲詞是不會宣揚“奴”、“賽不過”、“香不過”這些世俗倫理與思想的。

因茉莉花是佛教吉祥花,有“天下第一香”美譽,所以,佛樂以她為歌詠對象,不會是為了單純歌詠,而是別有懷抱,有著更深、更豐富的寓意。對于該詞,筆者的理解如下: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是想說:好一尊美好的釋迦佛!好一尊美好的釋迦佛!

“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夸”是想說:佛學華枝春滿,它帶給世界的是芬芳、圣潔,人人都夸??!

“讓我來將你摘下,送給別人家”是想說:佛??!我要采摘你的經典、教義,外出弘法,普度眾生,讓全世界都傳唱你的吉祥花——“茉莉花呀茉莉花”!

達摩等僧人之所以偏愛傳唱有“茉莉花”詞的佛樂《鮮花調》,是因為它含蓄地唱出了他們心中的信仰、愿望與理想。

達摩在天長卓錫期間,把“茉莉花”及其佛樂《鮮花調》帶到了天長,但后來,即北魏孝昌三年(527年),他北上入魏,同樣會把它們帶到新卓錫地少林寺,為何在那里沒衍生出民歌“好一朵茉莉花”呢?endprint

原因很簡單,達摩到那里時,佛門已有俊才坐鎮,其中,光統律師、流支三藏二人堪稱“僧中鸞鳳”,很受魏帝青睞。對于達摩到來引發的聲望,“鸞鳳”們很排斥,達摩每每布道宣講,他們便“譏謗”、詰難,甚至數次在達摩飲食里下毒。達摩“忍難忍之情”,后來,遠離“鸞鳳”,獨自修習禪定,面壁九年,創立了《易筋經》,開創了以禪定作為佛教全部修習的“中國佛教禪宗”,他也因之成為“禪宗始祖”。起初,與《易筋經》頗有源淵的少林《八段錦》無配樂,后來,弟子們為推廣《八段錦》,給它配上了祖師所傳的佛樂。

所以,達摩所傳“茉莉花”及佛樂《鮮花調》,在天長民間衍生出的是民歌(俗曲)《鮮花調》《茉莉花》,在佛門少林寺衍生出的是《八段錦》佛樂。這也是《八段錦》佛樂與民歌《鮮花調》《茉莉花》有相似旋律的原因。

南宋狀元王十朋曾作過一首詩《茉莉》,曰:“茉莉名佳花亦佳,遠從佛國到中華。老來恥逐蠅頭利,故向禪房覓此花?!贝嗽妼④岳蚧ㄅc佛國、佛教的淵源說得一清二楚,因此,要追溯民歌《茉莉花》緣起,必然提到佛國、佛樂,提到“東土第一代祖師”達摩,提到他在天長的居留傳教史實。是他在傳教期間將“茉莉花”詞(乃至花種)及相關佛樂《鮮花調》帶到了天長,讓“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在天長第一座佛寺“真勝寺”響起,其后,花香四溢,慢慢本土化、民間化、女兒化、生活化,由來來往往的僧人、藝人、商人、文人、官人、流人、客人、村人帶出去、傳出去,飄向江淮大地、飄向四面八方……

公元521年10月,達摩來天長居留、傳教,注定了天長將與“茉莉花”結下永遠的緣分。

千年以降,“好一朵茉莉花”一直在天長民間口口相傳,男女老少耳熟能詳??梢哉f:不知道“茉莉花”的人,不是天長人。

新中國建立后,“花縣”、“花城”天長與“茉莉花”再續美好前緣: 1954年10月,天長草廟山20歲的女民歌手婁麗紅,代表天長到合肥江淮大戲院參加安徽省民歌會演。她以一曲《刮地風》“刮”到一等獎后,心“花”怒放,當晚,在與外地歌手聯歡時,高興地唱起了天長民歌《鮮花調》:“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第一次把美麗的“茉莉花”在省城大舞臺唱響。

1957年,生于天長何莊、時為前線歌舞團作曲兼指揮的何仿,“仿”照民歌《鮮花調》,把它加工、整理成《茉莉花》,參加進京演出,一炮打響。其后,此歌唱遍大江南北、海內海外,先后在維也納“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萬隆會議10周年紀念大會、香港與澳門回歸交接儀式、雅典奧運會閉幕式等國際大舞臺一次又一次亮相,成為“中國第二國歌”。

作為“民歌《茉莉花》發源地”的天長,如今彰顯“茉莉花文化”的元素處處可見:茉莉花廣場、茉莉花餐廳、茉莉花沙龍、茉莉花街舞、茉莉花體育節、茉莉花志愿隊……茉莉花,更成為這座千年“花縣”、“花城”的市花。

“茉莉花”,達摩祖師傳來的一朵吉祥花,在傳向天長民間的過程中,由佛樂演變成了民歌,后歷經萬千人傳唱、傳播及各種改編、加工,如今真是“芬芳美麗滿枝椏”,版本多達幾十個,但追根溯源,該民歌的發源地在千年古城天長。endprint

猜你喜歡
天長達摩茉莉花
達摩祖師
數學老師與達摩克利斯先生
安徽天長 建試種基地育優良品種
茉莉花
天長 深層次改革的強大合力
天長:醫共體撐起縣域醫療
太極達摩伏虎棍與太極達摩杖對練(一)
當代愚公張榮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