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新發展

2017-11-27 13:01許耀桐
黨政研究 2017年6期
關鍵詞:全面深化改革政治建設國家治理

〔摘要〕政治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建設總體布局中的起關鍵保障的環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新發展,通過謀劃政治建設的頂層設計,強調人民主體地位,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不斷發展民主政治,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新藍圖、新思想、新格局、新亮點、新模式。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全面深化改革;中國民主新模式;國家治理

〔中圖分類號〕D6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8048-(2017)06-0005-08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建設,與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其他領域的建設一樣,歸根到底是為了解決中國改革、發展、穩定的問題,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發展進入了新階段,獲得了諸多方面的顯著發展,展現了光輝的前景。一、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謀劃政治建設的頂層設計,構成政治建設發展的新藍圖黨的十八大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對其中的政治建設的要求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關于“五位一體”建設總布局,必須深刻認識到它是一個有機整體,其中的經濟建設是根本,政治建設是保證,文化建設是靈魂,社會建設是條件,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只有堅持“五位一體”建設統籌推進、協調發展,才能形成經濟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榮、社會公平、生態良好的發展格局,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對于“五位一體”建設總布局,還要認識到政治建設在其中占據特殊地位。政治建設構成“五位一體”的關鍵性的保障環節。列寧曾經說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政治同經濟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不肯定這一點,就是忘記了馬克思主義的最起碼的常識?!薄?〕鄧小平在談到政治體制改革時曾經指出:“現在經濟體制改革每前進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體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體制,就不能保障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經濟體制改革繼續前進,就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阻礙四個現代化的實現?!薄?〕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政治建設,已經形成了政治建設發展的基本方略。 首先,政治建設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方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當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要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才能更好地保證國家的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能夠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避免滑向危險的僵化保守的老路與改旗易幟的邪路。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也要求必須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緊跟時代發展潮流,積極吸納人類政治文明,大膽借鑒世界各國成功的經驗,從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既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又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其次,政治建設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政黨被視為當代各國政治的樞紐點,特別是中國共產黨是得到了國家憲法規定的執政黨,并在實際生活中居于領導地位和發揮出巨大的社會作用。中國共產黨是以先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政黨,是以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為理想信念的政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中國共產黨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歷史使命的必然表現。事實證明,在當代中國新的時代條件下,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繼續發展中,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也決然離不開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政治上和組織上的堅強保證。 最后,政治建設必須健全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使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包含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體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根本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其基本制度;還有具體制度就是政治體制。健全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就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具體的政治體制有機地結合起來,堅持把國家層面民主制度同基層民主制度結合起來,堅持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結合起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基本方略,具有鮮明的社會主義性質,展現了生氣勃勃的發展態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建立在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基礎之上,政治發展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政治發展要有利于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有利于文化發展與繁榮、人居環境改善、生態系統穩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發展道路,是從中國的基本國情出發,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同時借鑒和吸收世界上一切政治發展的成果和經驗,創造出適合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和法治的政治內容和形式,并使之不斷發展、完善。二、在黨的執政理念上賦予人民主體地位全新的涵義,構成政治建設發展的新思想 黨的十八大報告莊嚴宣告,“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要發揮人民主人翁精神,堅持依法治國這個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更好保障人民權益,更好保障人民當家作主?!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牢記這樣的政治承諾,更加堅定地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崇高信念。習近平說:“我們必須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薄?〕“讓人民群眾參與、讓人民群眾做主、讓人民群眾受益、讓人民群眾滿意,真正使群眾成為利益的主體”?!?〕那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為什么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執政理念呢? 第一,人民群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創造主體。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項全新的各項事業中,人民群眾始終發揮著創造作用。廣大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充分發揮首創精神,開拓進取,不斷創新,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來越寬廣,理論越來越豐富,制度越來越完善。 第二,人民群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發展主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長期持續發展的事業,人民不但是這項事業的創造主體,同樣是這項事業的管理和發展主體。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來看,人民群眾切實擔當起了國家主人的責任,通過行使民主權利,依法積極參與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現人民的利益、維護人民的利益。 第三,人民群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治理主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依法治國,人民是國家治理的主人,在依法治國中處于主體地位,起著主體作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通過法治的方式實現當家作主,人民以法治的方式治理國家。人民是依法治國的力量源泉。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必須保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更好實現人民當家作主。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是共產黨的光榮職責。作為執政的共產黨人、領導干部,無論何時都必須認識到,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力量之源、勝利之本、執政之基,也是實現中國夢的根本力量。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就要充分激發人民群眾的創造活力。必須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積極營造鼓勵人們干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幫助人們干好事業的社會氛圍。要廣泛集中人民群眾的智慧,要把群眾路線貫穿于決策和工作的全過程,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做到決策前認真聽取群眾意見呼聲,在群眾的實踐活動中接受檢驗并完善決策。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執政理念,不但體現為執政者自身有著深厚的為民情懷,更重要的還要體現為人民群眾自身廣泛、切實地參與了國家管理,這就要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馬克思主義十分重視人民群眾的政治參與問題,主要有三個基本觀點:一是政治參與是人民群眾實現其政治權利和人民民主的必要途徑;二是政治參與的核心問題是公民對于國家事務的參與;三是政治參與的形式可以是直接民主,也可以采取間接民主。實踐表明,公民只有在政治參與的實際活動中,才能逐步提高政治責任感,強化權利義務意識,形成明確的民主觀念,提高自己的參與能力,感受政治價值,進一步激發和加強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意識。而這種政治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又恰恰是政治參與進一步深化和發展的重要條件。所以,政治參與是公民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國家政權推進民主政治社會化進程的重要手段。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信,人民群眾的政治參與,是衡量、檢驗“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執政理念的標準和試金石,要求做好人民參與,使人民參與落到實處。三、以全面深化改革部署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構成政治建設發展的新格局 政治建設發展的動力在于改革,沒有改革,就沒有政治建設發展。如果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的改革是一個周期,1978年成了中國的“改革元年”的話,那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始的則是改革的又一個新周期,2014年成了“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全面深化改革,是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當代中國新的歷史條件下發動的。全面深化改革是民眾的期盼、社會的需求,更是執政黨的使命,領導者的職責。中國的改革是一個長過程的改革,需要持續提供動力,全面深化改革就是給國家、社會和政治發展注入新的動力,習近平指出:“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6〕,否則,中國的改革終將半途而廢,中國的政治建設發展也不可能繼續。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創新性的部署,比起當年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的改革,具有了新的特點: ——改革更深化了。當年的改革比較單一,如農村改革、城市改革、企業改革、價格改革、金融改革,都是單項的、單兵突進式的?,F在的改革則走向了全面綜合,不是一個兩個領域,而是要延伸到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黨的建設諸多領域。 ——改革更復雜了。當年的改革相對容易,就是著眼于眼前,只解決某一領域的某一方面的改革,先解決外圍周邊的一些問題,而沒有進入核心地帶?,F在的改革則顯得艱巨復雜,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推進必須體現長期性、穩定性和全局性,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就事論事地去解決問題。全面深化改革是突入重地,勢必“牽一發而動全身”,必須縱覽全局、放眼未來。使改革收到長遠之效、整體之效。 ——改革更困難了。當年的改革是從易到難的,也就是好改的先改,不好改的先放一放??墒堑搅爽F在,好改的已經改完了,剩下的當然都是不好改的。所以習近平這樣說:“中國改革經過30多年,已進入深水區,可以說,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薄?〕處在“深水區”和“啃硬骨頭”條件下展開的全面深化改革,必然要觸動到一些部門的重大利益,觸動一些人的固有“奶酪”,這就需要多方面配合、多措施并舉。要敢于涉險灘,打好全面深化改革這場攻堅戰,推動改革向深層次發展。 全面深化改革是民眾的期盼、社會的需求,更是執政黨的使命,領導者的職責。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深化政治體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改革的堅定性,就是“絕不停頓倒退”。習近平指出:“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薄?〕在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進程中,都要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決不能有絲毫動搖,全黨要堅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辦法推進改革。改革如果停頓和倒退了,仍然沒有出路。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會碰到來自“左”的和右的各種干擾,但一定要克服這些干擾,繼續堅定地前進。 二是改革的目的性,就是要“國強民富社安”。要讓國家更富強更繁榮,讓人民更美滿,更幸福,讓社會也更安定,更團結。我們不能偏離這個方向,如果偏離了這個方向,我們的改革就沒有任何意思了。 三是改革的創新性,就是要“固本求變開新”。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肯定了改革開放30多年來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理論成果,不斷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摸清了經濟社會發展的脈搏,總結了成功的經驗和原則,當然要守住這些基本的經驗、基本的原則,但是,我們也絕不能躺在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功勞本上睡大覺,而要繼續前進,不斷求變和開創新局面。 四是改革的策略性,就是要“堅持積極穩妥”的方針。習近平提出,改革“膽子要大、步子要穩”,“蹄疾而步穩”;在改革的策略上,一方面必須積極進取,反對消極態度,該突破的下決心突破,絕不畏首畏尾;另一方面必須穩妥,堅決不鼓吹激進思潮、搞冒進主義,以避免給整個國家帶來不必要的政治風險。 五是改革的寬容性,就是不斷“實驗探索試錯”。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建立社會參與機制,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9〕“鼓勵地方、基層和群眾大膽探索,加強重大改革試點工作,及時總結經驗,寬容改革失誤,加強宣傳和輿論引導,為全面深化改革營造良好社會環境”?!?0〕 六是改革的務實性,就是需要“親民實惠踐行”。全面深化改革的措施要實在、解渴、管用,要以民生問題為導向,回應人民群眾的呼聲和期待,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使人民感受到與改革息息相關,大家都能共享。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個異常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如果單純依靠某一個或某幾個部門負責勢必力不從心,因而迫切需要在全黨建立更高層面的領導體制。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承擔起改革的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的重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的主要職責是:統一部署全國性的重大改革,統籌推進各領域改革,協調各方力量形成推進改革合力,加強督促檢查,推動全面落實改革目標任務。習近平總書記親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自2013年12月30日成立以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已召開了38次會議,出臺了200多個改革文件,有力地推動了改革的攻堅克難和深入發展。四、按照治國理政要求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構成政治建設發展的新亮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致力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為國家與社會的政治建設發展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道路,這是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共產黨執政規律的深刻探索和追尋,它必將在人類社會的發展、社會主義的發展和黨的發展的歷史上留下深遠的影響。 習近平明確指出,社會主義代表著人類進步的趨勢和發展的方向,社會主義思想從提出到現在的歷史進程,先后經歷了“空想社會主義產生和發展,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列寧領導十月革命勝利并實踐社會主義,蘇聯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的探索和實踐,我們黨作出進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1〕在這樣波瀾壯闊的六大歷史發展階段中,始終貫穿著怎樣創建和治理一個全新的社會主義國家與社會的重大問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以全新的視角思考國家治理問題。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進入新世紀后,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結構的變化、價值取向和社會矛盾的復雜多樣,需要在進一步的發展和改革中創新治理國家和社會的新的體制機制,才能有效地治理國家。為此,2002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十六大,形成了“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認識,正式確立了治理的理念。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強調了“有效治理”。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更多地使用了“治理”的概念,并且在治國理政的意義上進一步提出,“堅持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要更加注重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等等,突出了治理是“治國方略”。直至2013年召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立了治國理政新目標。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與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為了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由此可見,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點就在于國家制度的成熟完善,對國家制度的執行、監督要堅決有力。一個國家制度的成熟、完善和執行、監督的堅決有力,是現代化時代對國家治理體系提出的基本要求。站在現代化的角度看問題,國家的強大,就在于制度的強大。毋庸置疑,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加強國家制度建設,將使中國步入世界強國之列。 中國的國家治理必須立足于當前中國自身發展的國情、民情、社情、政情、黨情的基礎之上,堅持黨的領導和國家主導。習近平指出,中國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2〕這里強調的黨的領導、國家制度、體制機制和法律法規,就是當代中國國家治理體系的核心元素,也是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性質的基本規定。這些核心元素和基本規定,決定了中國國家治理必須具備“兩導”:黨的領導、國家主導;“兩個堅持”:堅持社會主義的方向和道路,堅持國家制度建設;“四化”:實現各項公共事務治理的民主化、法治化、制度化、多元化;“四治”:治理體現為法治、德治、共治、自治。五、為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提出新的理論,構建政治建設新型民主模式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中國新的民主理論,推進了中國民主新模式的發展。中國新的民主理論是建立在全新的、堅實的制度基礎之上的。習近平明確指出:“在中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證國家政治生活既充滿活力又安定有序,關鍵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制度安排?!薄?3〕 新的民主理論主張“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實行人民民主”,主張“保證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主張“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協商民主是新型民主觀的實質,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中獨特的、獨有的、獨到的民主形式。只有通過協商民主,才能夠把人民最廣泛地、最大限度地涵蓋進來、包容起來。習近平指出:“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下,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是人民民主的真諦?!薄?4〕新型民主觀發展民主政治,更借重于協商民主形式。中國實行民主,雖然包含了選舉民主,但兩者比較起來,協商民主更為重要。 長期以來,由于西方國家率先形成民主政體和民主制度模式,給人們造成了根深蒂固的觀念和思維慣性,天下民主似乎只有一種,那就是西方式民主,這當然陷入了認識民主的誤區。例如,在埃及、利比亞、烏克蘭等這些國家,因為信奉民主模式唯一論,盲目地照搬照套西方式民主,結果釀成國家的動亂?,F在,事實已經宣告了“民主模式等同于西方模式”的破產和終結。對此,習近平明確指出:“實現民主的形式是豐富多樣的,不能拘泥于刻板的模式,更不能說只有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評判標準?!薄?5〕當代中國,在馬克思主義民主思想和新的民主理論指引下,中國民主新模式正在興起和發展。 當代中國民主實踐之所以開創了嶄新的民主模式,是因為在指導思想、領導核心、主體力量、經濟基礎 、主要方式、排列順序、發展策略等七個方面,現在已經越來越鮮明地體現出了特色?!?6〕 ——中國民主新模式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在世界上所有的民主理論中,馬克思主義的民主理論乃是最科學、最先進的。社會主義作為人類歷史上的一種新型的社會形態,具有自身內在的一系列規定,民主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之一。中國民主新模式以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為指導,是因為它屬于社會主義,并以實現社會主義為依歸。 ——中國民主新模式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民主新模式,是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領導的人民民主。中國共產黨作為領導民主政治建設的核心力量,能夠把億萬人民團結凝聚起來,維護中國國家統一與社會的和諧穩定。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大特色、最本質特征,黨的領導是中國民主新模式發展的根本保證。 ——中國民主新模式的根本要求,是人民當家作主。社會主義民主是最廣大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真正實現最廣大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內在屬性和鮮明特點,也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根本任務和最高目標。 ——中國民主新模式的經濟基礎,是社會主義公有制。只有社會主義公有制,才能更好地保障公平和正義。在中國,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制度的經濟基礎,也是民主政治的經濟基礎。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家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這就從經濟基礎上決定了中國的民主不受資本的控制與操縱。 ——中國民主新模式的主要方式,是協商民主。協商民主要求通過公民的參與,就決策和立法等問題相互交流、溝通,最終達成共識,和衷共濟。協商民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主要形式,其核心要素是商議與共識,其結果是“多贏、共贏,利益最大化”。由此可見,協商民主這個方法很好。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在黨的領導下,以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為內容,在全社會開展廣泛協商,堅持協商于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薄?7〕 ——中國民主新模式的民主排序,是要先行推動黨內民主。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在普遍缺乏民主的情況下,要首先發展黨內民主,通過黨內民主先行和帶動人民民主,實行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的互動,這是一條切實可行、穩妥有序的發展之路。正因為這樣,中國民主新模式強調,要以發展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 ——中國民主新模式的發展策略,是漸進式推進民主。發展民主的策略主要有激進和漸進兩種,中國選擇的是漸進策略。由于中國的社會主義脫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人民群眾缺乏民主訓練,需要首先擴大基層民主,重點搞好基層民主,這是完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客觀趨勢和重要基礎。奠定了這樣牢固的基礎后,才能從基層起步,徐圖進展,逐級而上。因而,中國民主新模式的整個發展過程,必然呈現出漸進發展的樣態。 由于中國民主新模式具有以上七個方面的特色,使得中國民主新模式具備了明顯的優勢。這些優勢主要在于: 一是保持社會穩定。西方式民主的一個典型做法就是,搞一人一票的競爭普選。這極易導致民眾對立、社會分裂。事實證明,在不發達國家推行西方式民主,帶來的不是和平和穩定,而是無休止的動亂。相對于西方民主模式,中國民主新模式現在只在村、鄉和城鎮社區的基層實行直接選舉,在縣以上則實行間接選舉,不搞全國性一人一票的普選。而無論是直接選舉還是間接選舉,中國也都不搞兩黨制或多黨制的競爭選舉,從而有力地保持了社會的穩定。 二是治理效率更高。西方式民主的議會制,導致了惡性競爭,不同的政黨出于私利,故意使決策久拖不決,效率極為低下。日裔美籍政治學家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和政治衰?。簭墓I革命到民主全球化》中反思西方式民主,指出西方式民主缺乏治理效率,認為現代民主體制必須把“國家、法治和問責機制”三個基本要素結合起來。福山在這里提出的“問責機制”,就是國家治理需要講效率的問題。在中國民主新模式中,人大、政協制度和黨委、政府的責任制,都保證了中國治理的效率。 三是人民權利實在。西方式民主只講公民的投票權利,而忽視公民廣泛參與的民主權利,選民只有在投票時被喚醒、投票后就進入休眠期。從這樣的實際情況看,西方民主不過是徒具形式、內容空空而已。而中國民主新模式,正如習近平所說的,“社會主義民主不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參與實踐。人民當家作主必須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中國共產黨執政和國家治理上來,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機關各個方面、各個層級的工作上來,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人民對自身利益的實現和發展上來?!薄?8〕中國民主新模式通過協商民主這樣的獨特的、獨有的、獨到的民主形式,能夠把人民最廣泛地、最大限度地涵蓋進來、包容起來、動員開來,有效實現人民群眾的各項民主權利。 四是執政團隊卓越。在西方式民主中依靠選舉的政客,只要口才好、能言善辯,提出的政綱能吸引眼球,擁有選舉的金錢財富資源,盡管沒有什么執政經驗,也能上臺,但治國能力和水平就不好保證了。而在中國,進入中央領導層的領導者,往往要從基層歷練起,經過層層篩選,因而具有特別強的治國理政能力。

〔參考文獻〕

〔1〕 列寧選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72.441—442.

〔2〕 鄧小平文選: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176.

〔3〕 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N〕.人民日報,2012-11-18.

〔4〕〔13〕 習近平.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9-06.

〔5〕 習近平的人民觀〔DB/OL〕.中國網,http://www.china.com.cn/news/2016-12/26/content_39983889.htm

〔6〕習近平.謀求持久發展 共筑亞太夢想——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上的演講〔N〕.人民日報,2014-11-10.

〔7〕〔8〕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101,69.

〔9〕〔10〕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3-11-16.

〔11〕習近平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 2013-01-06.

〔12〕〔14〕〔15〕〔18〕習近平.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 2014-09-22.

〔16〕許耀桐.中國式民主的興起和發展〔J〕.新視野,2016,(2).

〔17〕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 2014-10-29.

【責任編輯:劉彥武】endprint

猜你喜歡
全面深化改革政治建設國家治理
中國協商民主政治建設與國家治理現代化高度契合
改革“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理論及其對全面深化改革的啟示
大數據、網絡輿論與國家治理
從改革開放歷史看“全面深化改革”
提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實踐途徑
當代社會政治思潮對中國的影響
從國家治理看審計反腐倡廉的作用
從政治合法性看黨的群眾路線 教育實踐活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