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中醫食材養生原則與理論體系構建

2017-12-10 11:01蘇先華四川省內江市第二人民醫院
大陸橋視野 2017年20期
關鍵詞:黃帝內經理論體系食材

蘇先華 / 四川省內江市第二人民醫院

論中醫食材養生原則與理論體系構建

蘇先華 / 四川省內江市第二人民醫院

隨著社會的發展,食材養生逐漸成為了社會大眾廣泛關注的人們話題,而如何更加有效的開展食材養生以及如何為食材養生提供更加豐富的中醫理論參考,則成為了中醫學工作者需要重視的課題。在這一課題的研究過程中,對中醫食材養生原則以及中醫食材養生理論體系的構建過程和發展做出清晰的認知是十分必要的。

中醫學;食材養生;原則;理論體系

在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下,對中醫學中的食材養生文獻做出總結與歸納,對中醫食材養生理論體系的構建與發展做出研究與探討,對于豐富食材養生理論依據、適應社會大眾食材養生需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為此,本文依托于中醫食材養生理論體系中的基礎性文獻《黃帝內經》,對中醫食材養生原則做出了分析與論述,并對《黃帝內經》中的食材養生主張以及后世在中醫食材養生理論體系完善中所作出的貢獻進行了總結與探討。

一、中醫食材養生原則

(一)食飲有節

《黃帝內經》對“度百歲而動作不衰”做出了較多的論述,其中,“食飲有節”則是《黃帝內經》中食療養生的四大原則之一。這一觀點不僅對中醫領域以及養生領域都產生著深刻的影響,而且也是當前中醫理論、養生理論中的重要思想觀點之一。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脾胃功能會逐漸弱化,如果暴飲暴食,則難免會傷及脾胃,因此,食飲不宜過飽是老年人進行食材養生中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則,在此基礎上,老年人還可以利用少食多餐確保營銷吸收量,從而避免因為違背“食飲有節”原則而面臨疾病風險。

(二)宜軟宜緩

清代中醫學家石成金在《長生秘訣》、《養生鏡》等著作中對中醫養生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在食材養生方面,他具有“食宜早、食宜緩、食宜淡、食宜暖、食宜軟”的主張,而其中“宜軟宜緩”是最為主要的內容。關于這一中醫食材養生原則,國醫大師顏德馨與王綿之等都進行過提倡。從實際的食材養生情況來開,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腎氣虛弱且牙齒不固,選擇容易咀嚼的食物不僅能夠避免牙齒脫落,而且也有助于消化吸收,“細嚼慢咽”也同樣發揮著這樣的作用。

(三)五味調和

五味調和是《黃帝內經》中重要的養生觀,在《黃帝內經·素問》中,對季節、五臟以及五味之間的關系做出了較為詳細的論述。飲食五味包括酸、苦、甘、辛、咸,酸味過甚損害肝脾,苦味過甚損害脾胃,甘味過甚損害心腎,辛味過甚傷精耗氣,咸味過甚則骨肌并傷。因此,從中醫食材養生角度來看,人們需要做到“食不偏嗜”,在食材選擇方面則需要做到宜雜不宜偏,通過調和五味實現身體陰陽平衡。

(四)因體施膳

《黃帝內經》提倡根據病癥開展有針對性的治療,即需要遵循“虛者補之、實者瀉之、 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的治療原則與養生原則。對于老年人而言,隨著年齡的增長,一種甚至樹種慢性疾病并存的問題難以避免,而在食材養生方面,則需要根據自身體質、病情,了解能夠有效緩解疾病的食材以及一些疾病禁忌食用的食材,只有如此,才能夠通過食材養生促進自身身體健康。在此過程中,老年人群體可以通過中醫體質辨識理論或者專業檢查,對自身體質做出判斷,并在遵循“因體施膳”的原則基礎上開展食材養生。

(五)食后運用

在《黃帝內經》對“度百歲而動作不衰”做出論述的過程中,提出了“不妄作勞”的觀點?!白鲃凇辈粌H指勞動,也包括運動?!安煌鲃凇辈⒎侵覆荒苓\動,而是要運動適度。老年人所具有的脾胃功能逐漸衰弱,飲食之后容易出現不易笑話的問題,而適度運用則可以促進脾胃運動,從而更好對食物進行消化吸收。當然,老年人所具有的骨骼與肌肉機能也逐漸退化,這就要求老年人不能在飲食之后進行過量運動,從而避免出現傷筋動骨的現象。

二、中醫食材養生理論體系的構建

在中醫食材養生理論體系的構建過程中,《周易》、道家思想以及儒家思想都發揮著重要的推動作用,而《黃帝內經》的出現,則對前人思想進行總結與論述,而“養生”一詞,也是出自《黃帝內經》的《靈樞·本神》當中,即“故智者之養生也”。在《黃帝內經》中,《素問》對養生作出了較多的論述,而整部《黃帝內經》當中,與養生相關的內容達到了四十多篇,由此可見,《黃帝內經》是食材養生研究中的集前人之大成者。具體而言,《黃帝內經》中與食材養生緊密相關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兩點:一是對精、氣、神作用的強調?!鹅`樞·經脈》中提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由此可見,在《黃帝內經》中,“精”被認為是人體具備生命活動的前提,也是養生和健康的本源?!鹅`樞·天年》中提到:“五臟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以”,有可見,在《黃帝內經》中,“氣”被認為是維持人類生活活動的動力?!端貑枴ひ凭儦庹摗诽岬健暗蒙裾卟?,失神者忘”,“神”是人類生命活動的體現,與此同時也能夠反映出人身體的健康狀況?!饵S帝內經》對精、氣、神的強調,為生命學說、養生學說奠定了理論基礎,同時也明確了食材養身中“養精、益氣、治神”的原則;二是對治未病理念的提出。在《黃帝內經》中,“治未病”理論的提出具有著前瞻性?!端貑枴に臍庹{神大論篇》提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這種理念是中醫領域中極高的境界,體現為既病防變和未病先防兩種思想。其中,未病先防不不僅是中醫食材養生理論體系中的凈化內容,而且也是現代社會大眾開展養生的重要追求。另外,《黃帝內經》中的壽夭論、衰老論等,也都為中醫食材養生理論體系的構建提供了思想基礎。

依托于《黃帝內經》為我國食材養生理論體系所構建的基礎,我國食材養生理論體系也在不斷的獲得補充與完善。雖然在此過程中也出現了神仙術、煉丹術、追求長生不死的荒謬養生論,但是也出現了華佗、張仲景等一大批對中醫食材養生理論體系構建做出重要構想的醫學家。其中,唐朝時期引入佛教獲得了興盛的發展,而佛教所提倡的靜坐養生,所創作的《易筋經》等,都被納入到了我國中醫食材養生理論體系當中,而后,醫圣張仲景所著的《傷寒傷病論》以及在此基礎上構建起的辨證論治理論、華佗的五禽戲、葛洪的《抱樸子·釋滯》以及“養生以不上為本”思想、陶弘景所著的《養性延命錄》、孫思邈的《急備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等等名家名著,都在不斷的為中醫食材養生理論體系增磚添瓦,推動著中醫食材養生理論體系的不斷完善。

由此也可以看出,中醫食材養生體系的不斷的發展,建立在各朝各代中醫學家對社會行為經驗和前人理論的總結之上,而隨著社會以及社會大眾需求的發展,養生也逐漸成為了一種有意識的行為,這為人類生活水平、身體素質的提升發揮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三、結語

在中醫食材養生理論體系的構建過程中,《黃帝內經》占據著基礎地位,而圍繞《黃帝內經》所構建起的中醫食療養生理論體系雛形,也在后人的研究和補充中逐漸走向完善。如今,食材養生逐漸成為了社會大眾所關注的熱點話題,這種關注不僅為中醫食材養生理論的普及與傳承提供了契機,而且也能夠為中醫食材養生理論體系的進一步發展與完善提供動力。

[1]羅廣來,胡興柳.中醫養生理論體系的構建及當代養生方式研究[J].光明中醫,2015,(06):1149-1151.

[2]鄭彥華.中醫養生理論體系應如何有效建構[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5,(05):131-132.

[3]譚穎穎,劉昭純.中醫養生理論體系的建構[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01):45-48.

[4]戰佳陽,畢秀麗,趙明山.《內經》養生理論體系的構建[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6,(02):84-85.

蘇先華(1979.9-)男,四川內江人,中級職稱,碩士,研究方向:中醫老年養生。

猜你喜歡
黃帝內經理論體系食材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巧用食材鋪“地錦”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基于霍爾三維結構的試驗鑒定理論體系研究
《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體系概論》
Network Biological Modeling:A Novel Approach to Interpre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Exterior-Interi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大師教你做藏餐《牦牛肉炒青稞》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eridian Syst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食材變動物
春筍 入宴的「百搭食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