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教育信息化與高校教育改革

2017-12-12 13:02陳晨
科學與財富 2017年31期
關鍵詞:教育改革信息技術

陳晨

摘要:在教育領域,信息技術的創新與應用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借助于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物聯網技術等技術手段的創新和應用來提升教育教學的效率和效果,使教育資源最大化,使學習課程、學習目標、學習時間可私人訂制。高等教育形式的多元化,突破了以往教育傳播媒介的限制,實現了不分地域、不論規模、甚至不分時段的教與學。有助于學習者循序漸進的選課和強化所學內容,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習者可以隨時隨地的享受在線課程的視聽盛宴,給學習者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育改革;創新與應用

由于傳統教育的模式單一,不能及時根據市場和學習者的變化做出及時的改變和調整,導致教育的內容老化和形式難以拉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很難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導致在數字時代一定要進行教育領域的創新才可以抓住和吸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所以,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創新與應用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1高校教育改革

利用微博、QQ、微信、BBS等互聯網工具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學習和使用大學生們的網絡交流語言和交流方式,及時的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對加強大學生的日常管理大有裨益,讓教育者按照學生們喜歡的方式與他們進行溝通和交流,走進他們的網絡生活空間,了解他們的網絡生存狀態,做到與學生無信息鴻溝,做到與時俱進。

(1)推進學生使用新媒體的普及性教育,更新教學內容,創新培養模式,加強工程實踐:

根據用人單位和市場需求,編訂教學計劃和執行計劃,更新和調整現有課程內容。例如支持基于互聯網的協作式開放在線教程(COOC),虛擬實驗平臺和在線評測系統等,鼓勵教學和實踐內容的更新迭代。

(2)定期對當前課程建設熱點內容進行研討:

廣泛連接是信息技術的特點和優勢,教育需要利用這個優勢將學校、家庭、社會三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在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發揮紐帶和橋梁的作用。

(3)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

推動課外科技文化活動的深入開展,通過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各類競賽等,把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充分發揮第二課堂對第一課堂的輔助作用,推進素質教育,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4)提倡教師參與各類研討會,國際交流會,師資培育研討班,積極申報國家教育部高教司,省教育廳的各類科研項目,以教學促科研,以科研帶教學:

通過科研促進教學,鍛煉和培養了一支學術水平高、教學能力強的師資隊伍,教師將科研的內容和成果融入到教學之中。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通過組織相關培訓,解決現有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提升廣大教育工作者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通過參加委培、和外派培養等方式全方位、多用途地提升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水平,鼓勵教師學習和接觸專業領域最新最前沿的技術,并將它們普遍而深入地應用到日常課堂教學中去,開拓學生視野。

2創新培養模式

隨著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網絡學習空間的普遍應用,教育信息化將大大加強學生的學業水平、實踐能力、思想行為、身心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成果。

(1)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通過孵化園、大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和"互聯網+"大賽為學生創新和創業提供更多的可能和平臺,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成長環境,為加速學生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技術支持、圖書館和實驗室等硬件支持保障。

(2)加強校企合作

加強校企合作,實現企業、學校和學生的互利互贏,為企業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生產輸送和培養人才,實現人才儲備建設目標,以技術創新為導向,實現企業與高校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促進雙方的完美無縫對接。

以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為核心理念,堅持應用驅動和機制創新,在教育改革中不斷開拓培養人才新思路、新目標、新方式、新手段,以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綜合性應用型人才。

3信息技術的應用

為了更好的提升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率,合理運用大數據幫助其改善和提升教育教學效果,根據學生屬性進行教育受眾群體的劃分,尋求學習者的價值偏好,把學生和不同種類、不同科目的課程進行匹配,找出規律,然后根據大數據的引導,通過對數據進行洞察和分析,從而更準確的找到用戶喜好和興趣所在,應用更多更新領域的知識和技術創新和培養更多的學習者,從而加大教育資源的覆蓋面和轉化率。

(1)應用信息技術手段讓教育機構有效激活用戶

激活老用戶是企業運營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應用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輔助企業對用戶進行標簽化管理和挖掘,拉新、留存和促活老客戶,幫助教育機構增加收入、提升粉絲的活躍度和忠誠度。譬如:通過大數據驅動提升教育的效率、質量和效果。充分利用大數據的分析能力,加強教育領域的最新技術咨詢的把握和監控,還根據用戶需求具有針對性的進行一對一個性化服務,幫助教育機構了解學生的關注什么,讓教學內容更加精準,根據學生的特點提供差異化的服務。

(2)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對學習者進行精準定位

日常生活中微小說、微電影、微店、微商、微生意、微淘、微工場等小微無處不在,教育教學機構可通過微博、微信、微學習和微課論壇等門戶網站,探尋學習者們感興趣的技術趨勢,發現哪些課程更有吸引用戶的潛力和價值,從而不斷調整教育資源的投放,如果沒有被挖掘到,可以繼續深挖。通過學習者對門戶網站的點擊、話題的討論、內容的轉載等進行數據挖掘,幫助教育教學機構分析學生的興趣點和有效找到學生易接受內容的類型,方便教育教學機構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作出戰略調整,在教學內容和形式上及時作出跟蹤和改進。

(3)大大節約了傳統教育模式的人力成本,減少教育領域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借用數據挖掘精準定位和分析學習者的興趣愛好,通過應用信息技術手段更新教學內容,做到讓學生感興趣和易接收,進而提升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和增加信息轉化率,有助于相關教育策略的制定,更好的提升教育領域的教育教學能力更好的驅動學習者的學習體驗,促進教育教學機構朝著正確的目標和方向前進,這都是信息技術為教育領域帶來的價值。

加強基礎教育、拓寬專業口徑。在加強通識教育的基礎上,設計專業基礎教育平臺,把實行較寬口徑的專業教育與靈活設置專業方向相結合。對傳統課程進行合理整合,結合信息技術發展更新教學內容。

4結束語

信息化教育建設對教育在數量和品質都提出了更新的標準和更高的要求,在學生德育教育、教學模式創新、教育信息化產業培育、人才隊伍建設等領域,深入理解信息化的重要性,加強信息化能力應用,建設信息化資源和管理平臺。同時,也應處理好已有經驗和大膽嘗試教育新方法新方式的關系,綜合借助大數據技術和數據挖掘技術建設教育信息化合作平臺,共享資源、傳輸數據、分布式處理,借鑒有影響力的品牌項目和企業的成功運營經驗,力爭建設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信息化道路。

參考文獻:

[1] 張一川,錢揚義.國內外"微課"資源建設與應用進展[J].遠程教育雜志,2013.

[2] 杜威.經驗與自然[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0.endprint

猜你喜歡
教育改革信息技術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淺談“EEPO有效教育方式”
學有所悟,學有所樂
任務型教學在初中英語聽說課教學的應用研究
動物醫學專業面向官方獸醫與執業獸醫教育改革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